孔压增长模型论文-刘建民,邱月,郭婷婷,宋文智

孔压增长模型论文-刘建民,邱月,郭婷婷,宋文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孔压增长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孔压增长,动叁轴试验,饱和重塑黄土,归一化孔压模型

孔压增长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民,邱月,郭婷婷,宋文智[1](2019)在《饱和重塑黄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饱和重塑黄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增长规律,通过设定的试验方案,使用动叁轴试验研究了黏粒含量、干密度、固结围压、动应力比和振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液化和砂土液化在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发展规律不同,黄土液化孔压增长具有特殊性;针对已有孔压模型对不同土性使用的局限性,对不同因素下黄土液化孔压增长进行归纳分析,得到考虑不同因素的孔压增长模型;最后对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和应用型进行了分析、验证。(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9期)

李新鹏[2](2019)在《振动作用下砂土模型孔压增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黏土、砂土和砾土等岩土颗粒材料作为大量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承载体广泛存在,在地震、爆破和机械动力等动载荷诱因作用下,饱和状态下的岩土颗粒材料极易发生液化,砂土液化常与孔隙水压力的积累有关,砂土材料内部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可使砂土的有效围压下降,导致土体的强度和刚度降低,所以研究动载荷作用下砂土材料内部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可评估土体的强度,于是本文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对砂土的动孔压进行了研究。动力作用下土体孔压的上升是颗粒骨架和孔隙水相互作用下的结果,本文首先通过颗粒的细观结构对孔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砂土的不均匀系数大小,提出了等径均匀颗粒和不等径颗粒的细观骨架排列规则,依据颗粒排列规则对孔压变化规律进行了解释,分析得出:不均匀系数较小时,砂土颗粒的均匀程度高,颗粒初始细观排列结构存在的稳定排列结构和不稳定排列结构,在动载荷较小时,孔压主要受不稳定结构成分影响,在动载荷较大时,孔压也受到稳定结构成分影响;不均匀系数较大时,颗粒结构稳定程度较差,理论上砂土更易液化。本文也利用PFC~(2D)模拟了水沉法制作砂土模型的过程,包括均匀砂土模型和不均砂土模型,根据模型颗粒间接触价键,以等径颗粒为例,总结了颗粒的排列规则,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孔压规律分析的合理性。本文总结了基于破坏参数的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型,根据振动台试验的4种砂土在液化前的孔压比增长曲线,以N/N_L为变量对孔压S型曲线进行了拟合,对孔压S型曲线的叁个增长阶段进行了分析,判断曲线的第二增长阶段最能代表孔压的增速程度,通过绘制孔压比与循环比N/N_L的关系拟合曲线的斜率曲线,分析了各砂土的孔压增速的快慢的依次顺序。本文根据振动台试验得到的孔压数据,基于PSO-SVM算法建立了孔压数据分类模型和回归模型,在孔压分类模型中,分类结果表明二分类情况下,数据分类准确率达到100%,在叁分类情况下,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为83.3%,综合说明分类效果良好。在孔压回归模型中,其决定系数R~2达到0.95,回归效果良好。并根据敏感性分析原理,利用孔压回归模型作为孔压敏感性分析的数学模型,通过孔压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各影响因素对孔压的影响重要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孙锐,李晓飞,陈龙伟,袁晓铭,李波[3](2018)在《孔压增长下双曲线模型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曲线模型描述可液化土层动力本构关系的关键是给出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循环最大剪切模量和循环极限剪应力。针对不同相对密度的几种砂土,通过新型高精度动叁轴仪均等固结不同等幅循环应力作用下的液化试验,研究孔隙水压力对饱和砂土循环最大剪切模量和循环极限剪应力的影响模式和规律,提出了考虑孔压增长下的砂土循环最大剪切模量和极限剪应力的具有不同精度的计算公式。主要结果为:孔压增长对饱和砂土循环最大剪切模量和极限剪应力影响明显,循环最大剪切模量比和极限剪应力随孔压比的上升不断降低;孔压增长下饱和砂土循环最大剪切模量和孔压比的关系可表达成与砂土类型及相对密度无关的统一线性关系式,孔压比等于循环最大剪切模量的相对减小量;孔压增长下饱和砂土循环极限剪应力和孔压比的关系,精确要求下可表达成与砂土类型及相对密度相关二次曲线关系;简化考虑下可以表达为与砂土类型及相对密度无关的统一的线性关系式,孔压比等于循环极限剪应力的相对减小量;孔压增长下饱和砂土循环最大剪切模量并不服从Hardin初始最大剪切模量计算公式,若以此计算将导致液化过程中循环最大剪切模量估计过高,特别是在孔压比为0.6~0.8的敏感区间内,循环最大剪切模量会被高估约80%~140%。(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07期)

杨景森,丰土根[4](2014)在《饱和汶川砂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的振动孔压增长模型是用有效应力法进行动力计算的基础。针对四川汶川地区砂土,为研究其不用固结应力比时的孔压发展规律,在实验室完成了4组砂土试样的动叁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砂土振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规律。通过曲线拟合方法,对不同固结应力比下砂土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给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为后续动力计算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4年12期)

罗强[5](2012)在《饱和粉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粉土的成因类型不同,其工程性质相差很大,液化特性也与砂土不同。土体液化的孔压增长模型是用有效应力法进行动力计算的基础。针对某高速铁路路基粉土,研究了其液化时的孔压发展规律,在实验室完成了3组不同干密度重塑粉土试样的动叁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粉土振动液化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规律,通过曲线拟合方法,对不同粉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给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为后续动力计算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2年07期)

余旭东,李彰明[6](2009)在《基于量纲分析的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量纲分析法并结合广州南沙某石化仓储软基处理工程,确定静动力排水固结法软基处理中影响孔隙水压力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模型,以供该地基加固方法前期参数确定及后期沉降计算作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09年07期)

刘红玫,袁中夏,王峻[7](2004)在《基于内时理论的饱和黄土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行了基于内时理论的动荷载下饱和黄土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饱和黄土液化过程中其孔压的增长与土的干密度、饱和度以及动应力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曾庆军,周波,龚晓南[8](2002)在《冲击荷载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与消散规律的一维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 ,饱和软粘土地基不宜或应慎重采用强夯法加固 .冲击荷载作用下 ,孔压的增长与消散规律是研究强夯法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基础与理论支持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与消散规律的一维模型试验 ,从试验和初步机理分析的角度来获得一些看法 .试验中考虑了不同击数 N和不同冲击能 WH的影响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02年02期)

许才军,周红波[9](1998)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孔压增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应力控制式循环叁轴试验,研究了饱和软粘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状。在考虑影响循环特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合上海地区饱和软粘土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模型。(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1998年01期)

孔压增长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黏土、砂土和砾土等岩土颗粒材料作为大量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承载体广泛存在,在地震、爆破和机械动力等动载荷诱因作用下,饱和状态下的岩土颗粒材料极易发生液化,砂土液化常与孔隙水压力的积累有关,砂土材料内部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可使砂土的有效围压下降,导致土体的强度和刚度降低,所以研究动载荷作用下砂土材料内部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可评估土体的强度,于是本文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对砂土的动孔压进行了研究。动力作用下土体孔压的上升是颗粒骨架和孔隙水相互作用下的结果,本文首先通过颗粒的细观结构对孔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砂土的不均匀系数大小,提出了等径均匀颗粒和不等径颗粒的细观骨架排列规则,依据颗粒排列规则对孔压变化规律进行了解释,分析得出:不均匀系数较小时,砂土颗粒的均匀程度高,颗粒初始细观排列结构存在的稳定排列结构和不稳定排列结构,在动载荷较小时,孔压主要受不稳定结构成分影响,在动载荷较大时,孔压也受到稳定结构成分影响;不均匀系数较大时,颗粒结构稳定程度较差,理论上砂土更易液化。本文也利用PFC~(2D)模拟了水沉法制作砂土模型的过程,包括均匀砂土模型和不均砂土模型,根据模型颗粒间接触价键,以等径颗粒为例,总结了颗粒的排列规则,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孔压规律分析的合理性。本文总结了基于破坏参数的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型,根据振动台试验的4种砂土在液化前的孔压比增长曲线,以N/N_L为变量对孔压S型曲线进行了拟合,对孔压S型曲线的叁个增长阶段进行了分析,判断曲线的第二增长阶段最能代表孔压的增速程度,通过绘制孔压比与循环比N/N_L的关系拟合曲线的斜率曲线,分析了各砂土的孔压增速的快慢的依次顺序。本文根据振动台试验得到的孔压数据,基于PSO-SVM算法建立了孔压数据分类模型和回归模型,在孔压分类模型中,分类结果表明二分类情况下,数据分类准确率达到100%,在叁分类情况下,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为83.3%,综合说明分类效果良好。在孔压回归模型中,其决定系数R~2达到0.95,回归效果良好。并根据敏感性分析原理,利用孔压回归模型作为孔压敏感性分析的数学模型,通过孔压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各影响因素对孔压的影响重要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孔压增长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民,邱月,郭婷婷,宋文智.饱和重塑黄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李新鹏.振动作用下砂土模型孔压增长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孙锐,李晓飞,陈龙伟,袁晓铭,李波.孔压增长下双曲线模型参数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4].杨景森,丰土根.饱和汶川砂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4

[5].罗强.饱和粉土液化孔压增长模型的适用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2

[6].余旭东,李彰明.基于量纲分析的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模型研究[J].广东建材.2009

[7].刘红玫,袁中夏,王峻.基于内时理论的饱和黄土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4

[8].曾庆军,周波,龚晓南.冲击荷载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与消散规律的一维模型试验[J].实验力学.2002

[9].许才军,周红波.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孔压增长模型[J].勘察科学技术.1998

标签:;  ;  ;  ;  

孔压增长模型论文-刘建民,邱月,郭婷婷,宋文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