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位侦校雷达论文-谢恺,秦鹏程

炮位侦校雷达论文-谢恺,秦鹏程

导读:本文包含了炮位侦校雷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炮位侦校雷达,数据处理,多普勒频率,无迹卡尔曼滤波

炮位侦校雷达论文文献综述

谢恺,秦鹏程[1](2018)在《基于多普勒信息的炮位侦校雷达外推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定条件下炮位侦校雷达定位精度偏低、引导射击能力偏弱的问题,考虑到随着新型炮位侦校雷达技术的发展,所测量的多普勒信息已具有较高的精度,提出将多普勒信息应用到观测模型中。结合无迹卡尔曼滤波,并将弹道系数引入状态变量,建立了基于多普勒信息的七维状态向量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七态DB-UKF算法)。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利用了雷达的多普勒测量信息,能够有效抑制估计误差,提高参数估计精度,进而提高了外推弹丸的落点精度。(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任朋冲[2](2016)在《炮位侦校雷达相参积累算法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炮位侦察校射雷达是地基雷达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探测敌方炮位,并对我方的火炮射击精度进行校准。随着低空的逐步开放,低慢小(低空、慢速、小雷达反射截面积)目标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日趋严重。相对于光学、激光雷达,炮位侦察校射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作用距离远的优点,且波束调度灵活、跟踪能力强,是探测低慢小目标的有效工具。相参积累能够有效地提高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是雷达信号处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在目标检测和参数提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时间相参积累方法能有效提高低慢小目标的信噪比并提高频率分辨率,有利于低慢小目标的探测。在经典相参积累模式(驻留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相参积累实现方法,即帧积累模式。本文首先对相参积累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并且对该方法带来的距离维和频率维徙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驻留模式下的程序实现框架和具体算法实现;并结合实际实验系统,通过修改恒虚警检测算法解决了雷达驻留模式中长短脉冲探测距离交界处存在的虚警问题。介绍了和差比幅表测量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实现方法;最后介绍了帧积累模式下的波束调度策略和程序实现框架。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算法是在一片TMS320C6678上实现的,用到了大量的数据搬移操作,同时也用到了多种中断,因此,本文最后对C6000系列DSP的EDMA数据传输控制器以及该类芯片的中断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刘冬林[3](2016)在《基于多核DSP的某炮位侦校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炮位侦校雷达是地面炮兵雷达的一种,主要用于侦察敌方炮位,对己方火炮射击进行校准。信号处理作为炮位侦校雷达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在复杂环境中提取目标信息。本文着眼于工程实现,对雷达系统信号处理关键算法展开研究,针对TMS320C6678的多核处理器特点对算法进行设计和实现,并完成了雷达系统整机外场联调实验。本文详细研究了基于多核DSP的某炮位侦校雷达信号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首先从雷达整体入手,介绍了雷达系统工作过程,对目标穿越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雷达主控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做了详细介绍。其次,深入研究了动目标检测及恒虚警处理算法。最后,详细分析了基于多核DSP的软件设计方法,包括互联接口设计、多核软件设计方法、整个信号处理软件实现过程及相应的MTD、CFAR、目标合并、提取参数等信号处理的工程实现方法,并介绍了根据系统波形特点所采用的改进的恒虚警算法。(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李牧,于悦,冯健康[4](2013)在《提高炮位侦校雷达定位概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位概率是炮位侦校雷达的一项重要战术指标,本文从炮位侦校雷达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雷达搜索波束对空间弹丸目标的捕获概率和综合检测概率,并对关于提高炮位侦校雷达定位概率设计思路作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火控雷达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袁桂祁[5](2013)在《地理信息系统在炮位侦校雷达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传统的地理信息科学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已成为遥感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互连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的集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重要性体现在国土防御,城市管理规划,运输和交通,环境监测等方面,甚至涉及国家命脉相关的应用领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GIS已经成为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的热点,同时,GIS技术的发展,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也得到显着改善。GIS在我国炮位侦校雷达领域的应用相对落后,此前的地图软件存在只能加载单一的栅格图源,无法兼容通用的矢量格式,无法完成图源的投影转换等诸多明显不足。本文针对炮位侦校雷达在地形分析、应急指挥等方面提出了更为广泛和复杂的作战应用需求,探讨了GIS与炮位侦校雷达地图软件系统的应用集成。主要研究了在GIS中如何加载显示多种数据图源及多图层管理方式,如何制作符号及实现图形标注的功能、多种投影变换的功能,并利用地形高程信息完成自动高程修正、遮蔽角计算功能,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辅助决策和多种图源支持和转换的功能,为工程推广的应用提供前提条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9-01)

郭蔚[6](2013)在《炮位侦校雷达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炮位侦校雷达是地面炮兵雷达的一种,其功能是对敌方炮位的侦察和己方火炮的校射,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作为实现炮位侦校雷达功能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工作是在复杂环境中提取目标信息。随着雷达电子环境越来越复杂,人们对雷达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雷达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炮位侦校雷达为背景,对该型雷达信号处理的几个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包括脉冲压缩模块、动目标显示模块、动目标检测模块和恒虚警处理模块。首先研究了脉冲压缩模块,基于频域加权的理论,本文提出采用两种窗函数联合加权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了加权后旁瓣依旧很高的难题,提高了雷达抑制旁瓣的性能。为了减小脉压处理后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还提出将数字相位补偿技术与脉冲压缩处理相结合来改善脉压性能。介绍了动目标显示模块和动目标检测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工程实现方法,基于参差比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最优参差比选择的动目标显示滤波器,有效降低了盲速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恒虚警处理模块的实现原理,通过仿真,比较四类恒虚警检测器的检测性能,分析了参考窗的选取对各检测器的性能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3-01)

王晓东,袁桂祁,于周秋[7](2010)在《相控阵炮位侦校雷达自适应调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炮位侦校雷达应同时具备高的目标定位精度和同时多目标能力,这与跟踪数据率密切相关,适当的高数据率有助于提高定位精度,但也会降低搜索发现目标的能力,从而导致多目标能力的下降。文中根据相控阵雷达和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目标捕获能力和浮动搜索屏两种新的自适应资源调度策略。仿真结果证明,文中提出的调度策略能够合理解决雷达多目标能力与定位精度之间的潜在矛盾,在保证雷达定位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雷达多目标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0年11期)

单奇,钮俊清,李川[8](2010)在《炮位侦校雷达的数据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处理方法是决定炮位侦校雷达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地面远程火力打击装备的发展,炮位侦校雷达的数据处理方法日益向远程和精确处理的方向发展。基于这种需求,提出了与传统数据处理方法不同的弹道目标运动模型,针对这种新的运动模型采用多种非线性滤波算法进行目标参数估计和弹道外推,分析了各种算法处理过程的本质意义和不同之处。最后通过仿真试验结果给出了这几种滤波算法性能的比较和评估,验证了其精度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雷达科学与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李阳[9](2009)在《炮位侦校雷达X波段频率综合器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微波、毫米波通信系统中,高性能的频率综合器对系统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军事国防上,频率综合器作为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更加关键。本文以“炮位侦校雷达”为应用背景,对X波段频率综合器的低相噪、捷变频、宽频带、多模式开展了技术研究,给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工程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进程,通过对频率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及关键指标进行理论分析,着重对直接模拟频率合成技术、数字直接频率合成(DDS)技术和锁相环频率合成(PLL)技术如何实现低相噪捷变频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讨论其各自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然后在考虑了实现的复杂度和应用的通用性、灵活性等因素之后,根据实际应用的指标,综合各种频率合成技术,融合“直接模拟式+DDS”的混合频率合成研究方案,从而实现X波段频率综合器的低相噪、捷变频、多模式的设计目标。文中详细介绍了一种炮位侦校雷达x波段频率合成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其工程实现方案。成功研制出的设备模块互换性好、功能独立、控制灵活、在X波段实现了非线性调频(NLFM).单频、双频等信号,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实际应用中,工作稳定可靠,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对频率合成系统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输出信号x波段1.2GHz带宽步进XXMHz,捷变时间小于1μs,相噪优于一100dBc/Hz@1kHz,杂散抑制:<-70dBc。(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10-20)

何培娟[10](2008)在《多目标处理技术在相控阵炮位侦校雷达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战争战场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火炮技术的发展,多目标处理能力成了炮位侦校雷达的一项重要战术指标。如何设计和应用多目标处理技术也成了雷达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论文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相控阵炮位侦校雷达中多目标处理技术的设计及应用。论文首先从时间维和多普勒维对雷达的多目标跟踪能力进行了分析。接着在论文的主体部分提出了适用于相控阵炮位侦校雷达的多目标处理技术:不同工作方式下波束形成和控制、搜索扫描方式的选择,航迹起始、维持和终止,点迹一航迹相关技术,跟踪滤波器的设计,坐标系的选择、弹道外推以及对已定位的炮位位置的目标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为软件设计提供了充分理论基础。再下来论文给出仿真系统中炮弹飞行轨迹的数据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从而对所采用的多目标处理技术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11-01)

炮位侦校雷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炮位侦察校射雷达是地基雷达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探测敌方炮位,并对我方的火炮射击精度进行校准。随着低空的逐步开放,低慢小(低空、慢速、小雷达反射截面积)目标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日趋严重。相对于光学、激光雷达,炮位侦察校射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作用距离远的优点,且波束调度灵活、跟踪能力强,是探测低慢小目标的有效工具。相参积累能够有效地提高雷达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是雷达信号处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在目标检测和参数提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时间相参积累方法能有效提高低慢小目标的信噪比并提高频率分辨率,有利于低慢小目标的探测。在经典相参积累模式(驻留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相参积累实现方法,即帧积累模式。本文首先对相参积累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并且对该方法带来的距离维和频率维徙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驻留模式下的程序实现框架和具体算法实现;并结合实际实验系统,通过修改恒虚警检测算法解决了雷达驻留模式中长短脉冲探测距离交界处存在的虚警问题。介绍了和差比幅表测量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实现方法;最后介绍了帧积累模式下的波束调度策略和程序实现框架。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算法是在一片TMS320C6678上实现的,用到了大量的数据搬移操作,同时也用到了多种中断,因此,本文最后对C6000系列DSP的EDMA数据传输控制器以及该类芯片的中断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炮位侦校雷达论文参考文献

[1].谢恺,秦鹏程.基于多普勒信息的炮位侦校雷达外推算法研究[J].弹道学报.2018

[2].任朋冲.炮位侦校雷达相参积累算法研究及实现[D].北京理工大学.2016

[3].刘冬林.基于多核DSP的某炮位侦校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及实现[D].北京理工大学.2016

[4].李牧,于悦,冯健康.提高炮位侦校雷达定位概率分析[J].火控雷达技术.2013

[5].袁桂祁.地理信息系统在炮位侦校雷达中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3

[6].郭蔚.炮位侦校雷达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7].王晓东,袁桂祁,于周秋.相控阵炮位侦校雷达自适应调度设计[J].现代雷达.2010

[8].单奇,钮俊清,李川.炮位侦校雷达的数据处理研究[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0

[9].李阳.炮位侦校雷达X波段频率综合器的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10].何培娟.多目标处理技术在相控阵炮位侦校雷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标签:;  ;  ;  ;  

炮位侦校雷达论文-谢恺,秦鹏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