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强河南省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要学会“放”与“抓”,所谓“放”与“抓”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放开学生的手,抓住学生的心。
关键词:高中语文“放”与“抓”
高中语文教学要学会“放”与“抓”,所谓“放”与“抓”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放开学生的手,抓住学生的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于学生自身。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教师将课堂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以“将知识拷贝给学生”为己任,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陪衬,成了储藏知识的“木桶”。这样的师生观、教学观严重地压制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初中学生的独立性与成人感日益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已不满足于做老师的影子,对老师的包办代替开始有所抵触,对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开始反感甚至厌恶;从学生认知的规律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知识毕竟是间接经验,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才能消化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移为实际的能力。
二、探索实施办法。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的基本关系,而旧有的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师生关系过于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对学生全完包办或一味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所以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旧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上只是被灌输、被传授的客体,是被驯化的对象,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他们对知识是机械的接受,完全没有自身对学习的感悟,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给予。学生没有成为真正的主体,也就不能发挥他们的所有潜能,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下,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活力,反而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窒息其创造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所以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树立教育民主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师的行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建立新课程所需要的师生关系。
2、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大家都很熟悉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作家称赞一个小偷,说他有这样的智慧干什么也有很优秀结果,这篇文章被这小偷看到后改邪归正,并最终做出了一番事业。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赞扬、表扬、奖励一般比责备、批评、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多方位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多表扬、少批评。在教学中即使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也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而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要以平等姿态,给他们纠正错误,教会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成功,给以恰当鼓励和支持。"给学生一个微笑,学生会还你一个美丽的春天。"我给学生写的作文批语,无论如何至少我要给学生找出一个优点来,分数适当偏高。批作业时,看到书写稍有进步就快表扬,等等。每个学生然而,表扬的作用不是无限的,心理学告诉我们:表扬给予的方式比表扬给予的多少更重要,表扬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具体性、可靠性以及行为结果的依随性。因此,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恰到好处,奖惩要分明,要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对学生评价激励中,要打破教师是评价主体的单一方式,要让学生也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和自信。例如:读课文谁读得好,回答问题谁回答得好等等,让同学们去评价。
3、教学激趣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近年来我发现基于多方面的原因,有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为师者长谈不衰的话题,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盲点”。我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激趣有以下几点经验,在此与同仁们交流。
(1)、巧设导入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一堂语文课如何设计导入语至关重要。语文课的导语形式多样:可以是背景介绍、作者引入、设疑引思、温故知新......教师可根据教材实际,选择有效的导入方式。通过巧妙地引用课题导入本文,也在导入语中提出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文章人物形象,引发学生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兴趣。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表现。散文中的人物更带有原型的痕迹。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想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增无减。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改的理念就是:还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现在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多样、形式自由、信息丰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有几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动脑,多方查找相关信息、资料,这一过程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开阔了视野;活动中,人人都可以在师生面前“露一手”,充分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那些平时学不好语文或是讨厌学语文的同学说不定也会在此重拾自信,爱上语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