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蛋白质组论文-吕丹丹,张媛雅,葛海涛,黄夏禾,汪迎春

膜蛋白质组论文-吕丹丹,张媛雅,葛海涛,黄夏禾,汪迎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膜蛋白质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膜蛋白,蛋白质组学,疏水性,蓝藻

膜蛋白质组论文文献综述

吕丹丹,张媛雅,葛海涛,黄夏禾,汪迎春[1](2019)在《大规模膜蛋白质组鉴定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是一类重要的亚细胞结构,含有大量的跨膜蛋白和非跨膜蛋白,负责细胞与外界的物质和信息交换以及行使细胞内的多种功能。鉴定并分析膜蛋白在生物膜上的表达是研究其功能必不可少的步骤。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在单次实验中一次性从全细胞裂解物中鉴定多达上万个蛋白质,从而为分析这些蛋白的表达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但由于膜蛋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从而导致对膜蛋白的蛋白质组学鉴定相对困难,这也使得对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相对比较缓慢。随着鸟枪法蛋白质组学(shot-gun proteomics)及滤膜辅助的样品制备(filter aided sample preparation)等为代表的现代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膜蛋白的鉴定水平及覆盖率也随之大幅提高。本文主要综述了过去20余年在膜蛋白质组学技术上的重要进展,并以光合作用模式蓝藻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的膜蛋白质组学研究为例,阐述了技术的进步如何提高膜蛋白鉴定的覆盖度,以期为其他物种膜蛋白质组全覆盖度的鉴定提供相应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9年09期)

王坤,王沛,张浩,张树峰,王大志[2](2019)在《米氏凯伦藻细胞表面膜蛋白质组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近年在我国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经常形成赤潮,其赤潮不仅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严重威胁到水产养殖以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本论文以米氏凯伦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米氏凯伦藻细胞表面膜蛋白质荧光标记技术和细胞膜蛋白质提取方法,运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DIGE)对膜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米氏凯伦藻的膜蛋白质组及其对环境温度变动的响应。实验共鉴定到44个细胞表面膜蛋白,其中有效注释27个,主要为转运蛋白、HSP70蛋白家族和捕光蛋白等。米氏凯伦藻在20°C条件下的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要明显好于16°C和12°C,但16°C和12°C条件下的差别不大,表明低温限制了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当米氏凯伦藻从12°C快速转移至16°C和20°C时,藻细胞密度和光合作用效率短时间迅速降低,但细胞很快即适应温度变化。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和光合作用蛋白在其适应温度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3期)

白雪,尉捷,张亚兰,王雪涵[3](2016)在《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的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不同产物阶段膜蛋白质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丙酮丁醇梭菌在产酸阶段和产有机溶剂阶段的膜蛋白质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了该菌在产酸阶段和产有机溶剂阶段的膜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后,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不同生长阶段膜蛋白质组存在明显差异,经质谱鉴定发现9个差异蛋白质,其中3个在产酸阶段高表达,6个在产有机溶剂阶段高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大部分蛋白含有明确的膜定位信息。产酸阶段高表达蛋白多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而产有机溶剂阶段高表达蛋白功能分布相对复杂。丙酮丁醇梭菌在不同产物阶段的差异膜蛋白被成功鉴定,它们可能在不同产物阶段的转换和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35期)

杨梅,彭秀明,武俊瑞,孙悦,乌日娜[4](2016)在《人乳与牛乳乳脂肪球膜蛋白质组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乳是婴幼儿生命初始阶段唯一能够摄入的食物,蛋白质是人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而牛乳作为代替人乳的常用原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本研究利用SDS-PAGE电泳和LC-MALDL-TOF蛋白组学方法将人乳与牛乳中乳脂肪球膜蛋白进行分离,能够发现人乳与牛乳脂肪球膜蛋白存在较大的差异。牛乳脂肪球膜中已鉴定出488种蛋白,人乳脂肪球膜中鉴定出的蛋白为1545种。牛乳脂肪球膜具有173种特异性蛋白,人乳脂肪球膜具有1230种特异性蛋白,在人乳与牛乳中存在315种同源蛋白。从蛋白质的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上来看,人乳脂肪球膜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有37%为代谢过程;具有的分子功能55%为结合作用;34%为参与细胞器构成。人乳脂肪球膜中有24种蛋白参与免疫相关的通路,主要为抗原加工和呈递。与牛乳相比,对人乳中乳脂肪球膜蛋白质在组成及功能上的研究,能够促进深入地了解人乳蛋白,并为以牛乳为原料的婴幼儿产品添加功能性蛋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8期)

赵芊,牛亚丽,张肖晗,刘方,贾振华[5](2016)在《拟南芥响应3-羰基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的膜蛋白质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植物响应细菌信号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的分子机制。本文利用二维差异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3-羰基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C6-HSL)处理引起拟南芥膜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OC6-HSL共诱导53个蛋白点发生显着变化,涉及天然免疫、逆境胁迫响应、碳代谢、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暗示了3OC6-HSL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阐明植物-细菌跨界通讯的分子机制提供更多的功能蛋白质信息。(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馨平,黎志国,唐延斐,李春花,张建一[6](2015)在《酸性丝氨酸蛋白酶ASP_(NJ)抗白血病细胞作用早期膜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酸性丝氨酸蛋白酶ASP_(NJ)对体外培养的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膜蛋白质组表达的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D Quant Kit定量膜蛋白;双向电泳得到蛋白质凝胶;Image-master2D Platinum7.0软件进行凝胶图像分析;蛋白质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差异蛋白表达水平;PCR检测差异蛋白m RNA表达水平。结果沙蚕酸性丝氨酸蛋白酶ASP_(NJ)有改变K562细胞膜蛋白组表达的作用,凝胶图像分析有22个比较明显的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得到具体蛋白质点的二级质谱图;根据Western blot和PCR实验结果可知ASP_(NJ)对K562细胞的影响是在蛋白水平而非m RNA水平。结论酸性丝氨酸蛋白酶ASP_(NJ)可改变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膜蛋白质组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妨碍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本文来源于《第五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9)

黄爱博,张航,许华,刘建军,洪文旭[7](2014)在《膜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毒理学研究中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膜蛋白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着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细胞识别与免疫应答、信号转导和调控,以及能量传递等重要功能。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膜蛋白质组学成为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膜蛋白水平阐明毒理机制和建立毒理评估模型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膜蛋白质组学的技术进展以及其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曾卓颖[8](2014)在《纳米二氧化硅致HaCaT细胞毒性作用的膜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m-SiO2)染毒对HaCaT细胞膜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筛选纳米二氧化硅毒性作用的关键膜蛋白和标志膜蛋白,为揭示纳米二氧化硅的毒理学分子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和科学线索,为预防和治疗纳米二氧化硅的毒性作用提供新思路。方法:HaCaT细胞的培养采用单层贴壁法培养,使用膜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HaCaT细胞的膜蛋白,采用纳升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nano-LC-MALDI-TOF-MS)鉴定HaCaT细胞膜蛋白,确定该方法测定膜蛋白的有效性。随后,用不同浓度的15-nm的纳米二氧化硅(nm-SiO2)对HaCaT细胞进行染毒处理,观察细胞活力水平和细胞形态,确定蛋白质组学实验的染毒浓度。使用膜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染毒组和对照组的膜蛋白,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DIGE)分析纳米二氧化硅(nm-SiO2)暴露前后膜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差异表达的膜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蛋白功能。结果:(1)运用膜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的HaCaT细胞的膜蛋白,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一共鉴定出15个蛋白。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搜索这些鉴定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发现,一共有9个蛋白质与细胞膜密切相关,占总比例的60%,远远高于膜蛋白在整体蛋白的比例。(2)结合前期研究基础(IC50=23.0mg/L),运用细胞形态学分析和对染毒后HaCaT细胞活力测定的结果,在后续实验中采用粒径浓度10mg/L的纳米二氧化硅染毒24h。(3)通过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DIGE)分析15-nm二氧化硅暴露前后膜蛋白质组的差异并使用MALDI-TOF-MS鉴定出差异膜蛋白,其中一级和二级质谱共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6个与细胞膜密切相关。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分析这些鉴定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蛋白功能。结论:(1)发展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提取HaCaT细胞膜蛋白的方法,用于膜蛋白质组学研究。(2)使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DIGE)-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联用技术成功地鉴定出差异表达膜蛋白。(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邵新峰[9](2014)在《两种杆状病毒ENHANCIN的真核表达和棉铃虫围食膜蛋白质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化学农药,生物杀虫剂虽然具有杀虫后持续效果好、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对人类和其它高等动物无害等诸多优点,但也有自身的缺陷,例如杀虫速度相对缓慢、害虫抗性日益严重等。研究表明围食膜是昆虫最重要的抵御杀虫剂的组织。昆虫杆状病毒增效蛋白(ENHANCIN)具有金属蛋白酶活性,可能通过破坏宿主围食膜的完整结构或者介导病毒与昆虫中肠上皮细胞融合,进而加速病毒粒子的入侵,提高病毒和其他病原物的感染性。因此,ENHANCIN在提高杀虫效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揭示AsGV ENHANCIN蛋白的介导分子功能机制,本研究利用AcMNPV Bac-to-Bac系统,将实验室前期获得的AsGV enhancin和AsGV enhancing-2679基因通过供体质粒pFastBacHT转座到穿梭质粒AcMNPV Bacmid中,随后转染昆虫细胞Sf9进行真核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Bacmid-AsGV-En/2679并转染成功;为获得足量的TnGV ENHANCIN蛋白以研究其蛋白酶功能机制,本研究将实验室已构建好的重组杆状病毒真核表达质粒Bacmid-TnEn和含有报道基因EGFP的重组杆状病毒真核表达质粒Bacmid-TnEn-GFP,分别转染昆虫细胞Sf9,然后进行大批量的细胞悬浮表达及纯化。结果镜检发现转染3天后细胞出现病变,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收集细胞,电泳检测确定外源基因已成功表达;在以往的病原与昆虫的互作研究方面,学者们往往更多关注于病原研究。然而,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由于昆虫围食膜上的蛋白质关系到病原的作用方式、病原的定向改造方法以及昆虫抗药性机理等受体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研究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对象,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围食膜蛋白质进行分析,成功鉴定出97个蛋白质。分析发现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消化、免疫反应过程及解毒代谢等。这解释了围食膜不仅具有帮助中肠进行酶解食物等消化吸收作用,还参与昆虫的免疫防御过程,对中肠起到保护作用。为明确棉铃虫中肠围食膜蛋白的生理功能、寻找生物防治新靶标以及发展新的高效生物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周伟,何林文,陆勤勤,朱建一,高山[10](2014)在《条斑紫菜类囊体膜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蓝绿温和胶电泳为工具,首次在国内用于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类囊体膜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非离子型去污剂十二烷基麦芽糖苷(DM)增溶条斑紫菜类囊体膜,DM/Chla(w/w)15︰1产生的效果较好,在BN-PAGE胶中可以分离到较多较清晰的条带。(2)选取蔗糖密度层50%条带制备得到的类囊体膜样品进行第一向BN-PAGE和第二向SDS-Urea-PAGE电泳实验。第一向电泳分离出4个蛋白复合物,对第二向电泳胶上的15个蛋白点切取做质谱鉴定,检测到PSⅡ47ku,PSⅡ44ku,cytochrome f,PSⅡD2,PSⅡD1等蛋白。本实验证实了温和胶电泳与SDS电泳结合对于条斑紫菜这种原始红藻的类囊体膜研究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膜蛋白质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近年在我国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经常形成赤潮,其赤潮不仅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严重威胁到水产养殖以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本论文以米氏凯伦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米氏凯伦藻细胞表面膜蛋白质荧光标记技术和细胞膜蛋白质提取方法,运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DIGE)对膜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米氏凯伦藻的膜蛋白质组及其对环境温度变动的响应。实验共鉴定到44个细胞表面膜蛋白,其中有效注释27个,主要为转运蛋白、HSP70蛋白家族和捕光蛋白等。米氏凯伦藻在20°C条件下的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要明显好于16°C和12°C,但16°C和12°C条件下的差别不大,表明低温限制了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当米氏凯伦藻从12°C快速转移至16°C和20°C时,藻细胞密度和光合作用效率短时间迅速降低,但细胞很快即适应温度变化。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和光合作用蛋白在其适应温度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蛋白质组论文参考文献

[1].吕丹丹,张媛雅,葛海涛,黄夏禾,汪迎春.大规模膜蛋白质组鉴定技术进展[J].遗传.2019

[2].王坤,王沛,张浩,张树峰,王大志.米氏凯伦藻细胞表面膜蛋白质组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

[3].白雪,尉捷,张亚兰,王雪涵.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的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不同产物阶段膜蛋白质组比较[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4].杨梅,彭秀明,武俊瑞,孙悦,乌日娜.人乳与牛乳乳脂肪球膜蛋白质组的对比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6

[5].赵芊,牛亚丽,张肖晗,刘方,贾振华.拟南芥响应3-羰基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的膜蛋白质组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

[6].王馨平,黎志国,唐延斐,李春花,张建一.酸性丝氨酸蛋白酶ASP_(NJ)抗白血病细胞作用早期膜蛋白质组学研究[C].第五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7].黄爱博,张航,许华,刘建军,洪文旭.膜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毒理学研究中的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4

[8].曾卓颖.纳米二氧化硅致HaCaT细胞毒性作用的膜蛋白质组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9].邵新峰.两种杆状病毒ENHANCIN的真核表达和棉铃虫围食膜蛋白质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

[10].周伟,何林文,陆勤勤,朱建一,高山.条斑紫菜类囊体膜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研究方法[J].海洋科学.2014

标签:;  ;  ;  ;  

膜蛋白质组论文-吕丹丹,张媛雅,葛海涛,黄夏禾,汪迎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