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信性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件可信性,软件行为,行为声明,可信性测试
可信性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于学军,肖然[1](2018)在《基于行为声明的可信性测试方法与可信度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软件行为的可信性进行了测试方法与度量标准的研究.在测试方法上,通过在软件开发阶段植入可信埋点模块的方式获取行为的动作路径,以"言行一致"思想为依据,将软件的行为声明与动作路径做比对,得到可信性测试的新方法.在判定标准上针对动作路径提出显性可信性判断指标和隐性可信指标,在度量上提出基于Kmeans聚类的隐性指标判定模型,并将此应用在单一行为的可信度计算以及相似行为的可信甄别上.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可信性测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肖然[2](2018)在《基于行为声明Linux应用软件可信性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行为声明,针对应用软件在Linux环境下的行为进行了可信性测试方法方面,可信度量标准方面与可信度计算方面的研究。首先,针对Linux系统特性,分析了软件在运行时的相关机制,提取出针对Linux应用的包括权限管理,进程机制和系统函数调用在内的相关可信属性。其次,本研究提出将一个软件行为拆解为多个关键动作的方法以对其表示。这样,通过在软件开发阶段植入可信埋点模块的方式,便可跟踪标记软件的执行过程,记录并上报软件的关键动作及造成的结果。在此之后,利用事件重组的方式将关键动作重新组合成可代表软件行为的动作路径,以此方式来表示软件在运行时的实际行为。基于这样的方法,本研究在可信测试方法上,把“言行一致”思想当做依据。把“言”,即行为声明,与“行”,即动作路径做比对,判断是否“一致”,即可信与否。之后,本研究在可信度量标准方面,提出依据动作路径的显性可信指标和隐性可信指标。用二者协同判定软件行为是否属实可信。显性指标表示动作路径是否匹配,隐性指标表示特征参数是否正常。最后,本研究在可信度计算上,提出基于K-means的隐性指标判定模型。用来计算软件实际行为相对于样本行为的切合度,也就是软件行为的可信度。此外,针对软件的相似行为,即动作路径相似的行为。提出将隐性指标模型运用于相似行为的可信甄别上。即利用两个相似行为的数据集构造的隐性指标模型的重合度作为这两个行为的相似度。通过甄别计算,进而根据相似度分析软件行为是否可信,是否存在欺瞒行为。(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车乐林[3](2017)在《基于行为声明的移动应用可信性测试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正飞速发展,其中移动互联网所占比例正逐渐增加,移动终端软件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然而,随着应用软件数量的增加和其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恶意软件出现在市面上。尤其是对于Android应用,由于没有统一的发布平台和有效的管控方式,使得隐私窃取、恶意扣费等行为时常出现在应用的使用过程中。如何保证移动终端应用的可信性是目前环境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软件可信性是可信计算的一个分支,也是当前环境下的研究热点。软件的可信性目前暂时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研究者对其给出如下定义:软件可信性是指软件的行为和结果符合用户预期,并在受到干扰时仍能提供连续服务的能力。根据此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将软件可信性与软件行为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判断软件的实际行为是否与预期行为保持一致,来决定该软件行为是否可信,从而对软件整体进行可信性评估。在软件开发声明周期中的测试阶段可以利用该理念对软件进行可信性测试,但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测试方法,测试的成本往往过大。本研究以Android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一种可行的应用可信性测试方法。本文通过对Android系统特性和应用特点进行研究,初步了解了该系统的安全机制以及应用的行为特点,为可信需求的获取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可信行为声明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定义,并对其性质和在应用开发中各个阶段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其在应用测试阶段的作用,最后给出了可信行为声明的通用结构;结合Android应用的行为特点及可信行为声明,定义了基于Android的可信行为声明,并对其结构和内容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将研究得出的可信行为声明融入到应用的测试过程中,得出了基于可信行为声明的应用测试模型和测试流程,并且结合遗传算法相关知识,给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应用可信性测试平台,该系统具有分析行为声明功能,并根据项目文件通过遗传算法生成针对行为子项的测试用例,除此之外还有权限和角色管理模块。通过以上的工作,大幅度减少了测试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消耗,并且提高了测试的准确率,保障了软件的可信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刘妙晨[4](2017)在《基于行为声明的REST风格软件可信性测试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应用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中,可以说互联网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类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Web应用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REST是一种分布式Web应用架构风格,因为其高效便捷近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REST风格的软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现代互联网开发技术中,因此对其展开可信性等相关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软件可信行为声明是一种在可信软件领域中特有的描述性文件,是描述与软件可信性相关的软件预期行为的集合。我们认为软件可信行为声明可以描述软件预期行为、作为可信测试依据并能辅助其他文档。本文以深入研究可信行为声明的内容结构和REST应用软件的结构特征和可信特征为基础,首先提出了基于REST的可信行为声明,该可信行为声明中包括了两部分:HTTP请求约束和敏感信息约束;之后提出了基于行为声明的REST风格Web应用可信性测试方法,在这个方法中提出了基于可信行为声明的可信测试模型,该模型包括可信需求获取,可信行为声明定义和最终对应用软件进行可信测试;本文运用遗传算法在测试阶段进行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工作,并结合遗传算法和可信行为声明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可信行为声明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办法,其中包括符合可信行为声明的编码方式;最后,设计并实现了软件可信性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可信行为声明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并最终完成对REST风格软件的可信性测试。(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吕海庚[5](2016)在《基于行为声明软件可信性测试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Web应用软件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使得人们的工作方式也随之改变。然而,应用软件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使得软件的内部结构比以前更加复杂,应用的环境也随之变得更加开放,导致网站被攻击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软件的可信性问题日益凸显,尤其表现在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等几个方面。软件可信性是指软件的行为和结果符合用户预期,并在受到干扰时仍能提供连续服务的能力。目前,对于软件可信性的研究,主要提出了双系统体系结构,该结构主要是以软件可信基为基础,与原有的软件系统相结合而成。在该体系结构下,认定软件的可信性与应用需求和软件行为有着紧密的关系。然而,对于软件可信性测试的相关理论方法还未完善,本文以Web应用软件作为研究对象,对软件可信性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本研究以行为声明作为切入点,定义了行为声明的通用框架结构;在全生命周期可信过程保障模型的支撑下,对行为声明在该模型中作用进行研究,得出了行为声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作用,并定义了Web应用软件的可信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Web应用软件可信性验证模型,并在此验证模型的支撑下,提出了软件可信性测试方法;然后针对该测试方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行为声明分析的方法和流程,并根据行为声明分析的结果,结合遗传算法相关知识,进行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从而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最后,设计并实现了软件可信性测评系统,在功能的实现上,本系统支持对行为声明定义与生成,在此基础上能够自动生成测试用例,通过本系统可以对软件可信性进行测试,最后还提供了测试报告生成功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李震,董鸿鹏,姜本清[6](2016)在《作战仿真概率模型可信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仿真模型运行,利用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为大型作战仿真系统中相关的概率模型可信性测试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方法大大减轻了在仿真系统验收测试时,大量样本的多次运行给测试工作带来的沉重负担。(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2016年01期)
郭晓天,绳伟光,毛志刚[7](2015)在《基于目标可信性的可信软件测试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不同软件的可信度需求,提高软件测试过程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目标可信度模型的软件测试过程管理框架.对软件目标可信度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形式化方法对软件测试需求进行分析,以需求为出发点来管理软件测试过程.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框架比之一般过程更加有效.(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5年07期)
孙家泽,王曙燕[8](2015)在《一种基于测试数据和D-S证据理论的可信性度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客观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测试过程数据的软件可信性度量模型。该模型根据软件测试过程和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模型选取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关键可信属性,利用软件测试中的过程数据作为可信证据,通过测试过程数据进行可信属性的定量度量,最后,将这些分散的可信指标通过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得到软件的可信性。实例表明,该度量模型在软件可信性评估中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郭向英,张西超,赵雷[9](2014)在《应用虚拟测试技术提升航天嵌入式软件可信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虚拟测试环境应用于航天嵌入式软件的研制过程,可有效解决航天嵌入式软件研制过分依赖硬件环境造成的软件研制受限于硬件研制、测试不充分等问题,对于提高软件的可信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航天嵌入式软件领域,比较了目前基于真实目标机的环境与虚拟环境的优缺点,并总结了国内外航天企业对虚拟测试环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质量与可靠性》期刊2014年01期)
倪冰,胡艳文,许琼,张大红[10](2012)在《UPS供配电系统的可信性与可测试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UPS及其供配电系统的几种结构形式,并对UPS供配电系统可信性及可测试性进行分析,提出提高UPS及其供配电系统可信性及可测试性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电气》期刊2012年02期)
可信性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基于行为声明,针对应用软件在Linux环境下的行为进行了可信性测试方法方面,可信度量标准方面与可信度计算方面的研究。首先,针对Linux系统特性,分析了软件在运行时的相关机制,提取出针对Linux应用的包括权限管理,进程机制和系统函数调用在内的相关可信属性。其次,本研究提出将一个软件行为拆解为多个关键动作的方法以对其表示。这样,通过在软件开发阶段植入可信埋点模块的方式,便可跟踪标记软件的执行过程,记录并上报软件的关键动作及造成的结果。在此之后,利用事件重组的方式将关键动作重新组合成可代表软件行为的动作路径,以此方式来表示软件在运行时的实际行为。基于这样的方法,本研究在可信测试方法上,把“言行一致”思想当做依据。把“言”,即行为声明,与“行”,即动作路径做比对,判断是否“一致”,即可信与否。之后,本研究在可信度量标准方面,提出依据动作路径的显性可信指标和隐性可信指标。用二者协同判定软件行为是否属实可信。显性指标表示动作路径是否匹配,隐性指标表示特征参数是否正常。最后,本研究在可信度计算上,提出基于K-means的隐性指标判定模型。用来计算软件实际行为相对于样本行为的切合度,也就是软件行为的可信度。此外,针对软件的相似行为,即动作路径相似的行为。提出将隐性指标模型运用于相似行为的可信甄别上。即利用两个相似行为的数据集构造的隐性指标模型的重合度作为这两个行为的相似度。通过甄别计算,进而根据相似度分析软件行为是否可信,是否存在欺瞒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信性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于学军,肖然.基于行为声明的可信性测试方法与可信度计算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8
[2].肖然.基于行为声明Linux应用软件可信性测试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3].车乐林.基于行为声明的移动应用可信性测试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7
[4].刘妙晨.基于行为声明的REST风格软件可信性测试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7
[5].吕海庚.基于行为声明软件可信性测试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
[6].李震,董鸿鹏,姜本清.作战仿真概率模型可信性测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6
[7].郭晓天,绳伟光,毛志刚.基于目标可信性的可信软件测试过程[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5
[8].孙家泽,王曙燕.一种基于测试数据和D-S证据理论的可信性度量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
[9].郭向英,张西超,赵雷.应用虚拟测试技术提升航天嵌入式软件可信性[J].质量与可靠性.2014
[10].倪冰,胡艳文,许琼,张大红.UPS供配电系统的可信性与可测试性[J].建筑电气.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