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耕地生产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转入,稻农,技术效率
耕地生产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杨俊,李争[1](2016)在《耕地转入稻农生产行为及其耕地利用技术效率研究——以赣抚平原农区的农户样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江西省赣抚平原农区6县市293户稻农的调查数据,分析转入耕地稻农的生产行为特征,采用随机前沿函数对稻农在不同转入规模下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稻农耕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种植业生产成本收益率发生下降,耕地利用技术效率也出现了显着降低,但是在适度规模范围内的耕地转入量对稻农耕地利用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引导耕地适度流转,加强对稻农农业技术的培训,扩宽农民生产资金获得渠道等政策可提升稻农耕地利用的整体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樊鹏飞,梁流涛,刘志丹,段朋辉,陈常优[2](2016)在《粮食生产核心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剖析粮食生产核心区内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差异,为制定相关差异化政策,引导农户加强对耕地的监督和保护提供支持。[方法]选择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周口市为样本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乡村参与性评估法(PRA)对各类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兼业程度的加深,各类农户对耕地重要性和多功能性的认识、时间投入偏好、对耕地保护前景的信心、对农业污染的防范都呈现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资产型(Ⅲ)<人力资产型(Ⅳ),得到补偿后参与意愿、追加补偿到耕地的意愿、定期施用有机肥或采用过测土配方施肥、制止他人破坏耕地的比例都呈现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资产型(Ⅲ)>人力资产型(Ⅳ)。(2)影响各类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因素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各自差异。相同因素包括户主文化程度、投入偏好、补偿意愿。户均年龄高,家庭劳动力少的缺失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户主年龄、务农人数、补偿方式;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家庭毛收入、经营土地面积、耕地破碎度;从事短期兼业且非农收入较高的自然资产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非农收入比、粮食种植经济效益、农户兼业;长期居住城镇,较少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力资产型农户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耕地经济区位、当期粮食价、政策性补偿方式。[结论]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直接参与者,其认知与行为很大程度决定着耕地保护的成效。(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6年03期)
朱晓雨,石淑芹,石英[3](2014)在《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影响相关文献,回顾已有研究成果与趋势,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出建议。文中采用文献回顾法、比较研究法,得出研究结果:总结了农户行为经典理论和国内学者根据我国国情做出的理论修正,以及当前研究比较集中的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影响、农户行为对粮食生产影响、农户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对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影响等问题。本文的相关研究还可以在耕地利用质量本质、有限理性农户行为影响、农户行为与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动态关系叁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4年S3期)
徐梓津,赵翠薇,王培彬[4](2014)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耕地生产投入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户土地生产投入行为特点,分析影响农户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个案访谈法对研究区农户进行调查,对影响农户行为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剔除显着性不高的因素,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区农户在进行耕地生产投入行为时更多的考虑是自身收益,也尽可能的选择能够使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其中农户年龄、文化程度、耕地年收入、非农年收入和耕地财力成本费用是影响农户行为的主要因素。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激励机制,增强农户耕地可持续利用意识,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使为数不多的耕地资源得到行为主体的有效保护。(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王成,蒋福霞,王利平,张玉英[5](2013)在《不同后顾生计来源农户的耕地生产投资行为研究——重庆市白林村471户农户调查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剖析不同后顾生计来源农户在耕地租赁、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劳动力4方面的投资行为及投资方向。研究方法:农户参与式评估,农户模型,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非农经营后顾生计来源型农户因耕地转包、转赠、撂荒等原因,基本不参与或由其他类型农户代为参与耕地生产投资;(2)农户耕地生产投资行为在耕地租赁、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和生产劳动力4方面均表现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后顾生计来源型农户>农业多样化经营后顾生计来源型农户>兼业化经营后顾生计来源型农户,其中以生产技术投资差异最为明显;(3)农业规模化经营后顾生计来源型农户的耕地投资行为中以水浇地为主要投资方向,农业多样化经营和兼业化经营后顾生计来源型农户则更倾向于对水田进行投资。研究结论:研究为引导农户耕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耕地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蒋福霞,王成,王利平[6](2012)在《基于后顾生计来源的农户耕地生产投资行为研究——以重庆沙坪坝区白林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求不同后顾生计来源的农户耕地生产投资行为特征,本文通过采用"PRA+3S"技术,以地理坐标为标识码,将农户耕地的空间数据与农户属性数据有机结合建立"农户一土地"数据库,量化农户生计资产,划分农户的后顾生计来源类型,基于农户后顾生计来源进行农户耕地生产投资行为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①非农后顾生计来源型农户的耕地生产投资行为已逐步缺失。②规模化农业经营和传统耕作+模仿规模化农业经营的农户各项耕地生产投资行为均较高,但前者的生产技术投资行为及劳动力投资行为比例远高于后者。③生产、生活性服务+外出打工的后顾生计来源型农户各项耕地生产投资行为均较低,突出表现了对耕地生活保障功能的重视。针对以上3种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政策引导农户分别实现向转户退地、规模化农业经营及非农后顾生计来源3个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期刊2012-07-16)
梁卓宇[7](2012)在《种植业农户耕地生产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省农户耕地生产投入动力不足,耕地投入成本逐年增加,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是制约农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湖南省农户农业生产投入意愿下降的实际情况,我们以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每亩耕地投入劳动力为被解释变量,以农地制度、农村政策、家庭收入、土地收益和规模、家庭内部决策等因素为解释变量,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分析,从而找出影响种植业农户耕地投入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揭示种植业农户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农户耕地投入行为取向。探索种植业农户耕地投入驱动力及其激励因素。借鉴国内外种植业农户耕地投入理论的研究成果,全面分析种植业农户耕地投入意愿的现状,从公平性、需求结构、贡献率和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种植业农户耕地投入的基本思路、途径以及优化农户农地投入结构的对策与建议,为检验现行农业、农村政策的绩效,以及调整和制定相关农业、农村社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2-04-01)
余桂南[8](2008)在《农户耕地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提供粮食的源泉,对实现粮食安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取代。农户作为耕地生产利用的组织者,是最基本的农村微观经济单位,农户的耕地生产行为是决定农业生产总量及增长速度的直接力量。因此,从农户角度出发研究耕地生产利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江市市中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131户农户,分析了农户耕地生产利用中的决策、投入、技术选择及作物品种选择行为,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及建立二元Logit模型找出了影响农户耕地生产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农户作为耕地生产利用的组织者,是最基本的农村微观经济单位,其耕地生产行为是决定农业生产总量及增长速度的直接力量。因此,应确定农户在耕地生产利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其动机、生产条件及发展要求,提高其种植耕地积极性,这对于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通过农户耕地生产行为分析发现,农户耕地生产的决策方式多采用自主决策;受知识文化等的限制,农户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富余,农户在耕地上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品种选择上,农户从众心理表现突出;在技术选择上,农户比较注重新技术能否带来收益的提高以及是否有技术人员的指导。(3)影响农户耕地生产行为的因素很多,通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发现农户的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耕地收入、非农收入以及小调整次数是影响农户耕地生产投入行为的主要因素。(4)建立“农户为主体,科技推广体系完善、政府投入充足、惠农政策落实”的政策体系,对于提高农户种植耕地的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有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耕地生产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剖析粮食生产核心区内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差异,为制定相关差异化政策,引导农户加强对耕地的监督和保护提供支持。[方法]选择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周口市为样本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乡村参与性评估法(PRA)对各类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兼业程度的加深,各类农户对耕地重要性和多功能性的认识、时间投入偏好、对耕地保护前景的信心、对农业污染的防范都呈现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资产型(Ⅲ)<人力资产型(Ⅳ),得到补偿后参与意愿、追加补偿到耕地的意愿、定期施用有机肥或采用过测土配方施肥、制止他人破坏耕地的比例都呈现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资产型(Ⅲ)>人力资产型(Ⅳ)。(2)影响各类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因素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各自差异。相同因素包括户主文化程度、投入偏好、补偿意愿。户均年龄高,家庭劳动力少的缺失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户主年龄、务农人数、补偿方式;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家庭毛收入、经营土地面积、耕地破碎度;从事短期兼业且非农收入较高的自然资产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非农收入比、粮食种植经济效益、农户兼业;长期居住城镇,较少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力资产型农户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耕地经济区位、当期粮食价、政策性补偿方式。[结论]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直接参与者,其认知与行为很大程度决定着耕地保护的成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耕地生产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杨俊,李争.耕地转入稻农生产行为及其耕地利用技术效率研究——以赣抚平原农区的农户样本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樊鹏飞,梁流涛,刘志丹,段朋辉,陈常优.粮食生产核心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J].水土保持通报.2016
[3].朱晓雨,石淑芹,石英.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4].徐梓津,赵翠薇,王培彬.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耕地生产投入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王成,蒋福霞,王利平,张玉英.不同后顾生计来源农户的耕地生产投资行为研究——重庆市白林村471户农户调查实证[J].中国土地科学.2013
[6].蒋福霞,王成,王利平.基于后顾生计来源的农户耕地生产投资行为研究——以重庆沙坪坝区白林村为例[C].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2012
[7].梁卓宇.种植业农户耕地生产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8].余桂南.农户耕地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