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灌注药物治疗胰腺癌33例护理体会

动脉灌注药物治疗胰腺癌33例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43-01

采用动脉灌注药物对恶性肿瘤进行区域性化疗,效果不仅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和药物敏感性有关,而且也受药物进入肿瘤组织的浓度,药物与肿瘤细胞接触时间长短的影响。实验证明,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可使肿瘤组织局部的药物浓度提高,是全身用药的100~400倍。我科2003年5月-2009年1月对33例晚期胰腺癌进行了动脉药物灌注化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3例,男性29例,女性4例。年龄34-72岁。其中乳头状腺癌9例,管状腺癌13例,囊腺癌4例,腺泡细胞癌5例,腺鳞癌2例,均经取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临床病程都在3-4期,其中23例为手术无法切除者,10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肝内转移者。胰头癌24例,胰体尾癌9例。

1.2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插管。由于胰腺的血液供应丰富,胰头部的血液由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所供血,两者在胰头部相互吻合形成动脉弓。胰体部的血液由腹腔动脉发出的胰背动脉及其分支胰横动脉及由脾动脉的胰大动脉、胰尾动脉所供血。胰腺肿瘤的供血由多支动脉供应,其中有一、二支为主要供血动脉。操作时将导管头置于肝总动脉及脾动脉造影,确定肿瘤的供血血管。其中由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十二指肠下动脉及胰背动脉供血者26例,由胰背动脉和胰横动脉及胰大动脉供血者7例。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后,选择性插入病灶的供血动脉,尽可能将导管接近肿瘤后,注入药物ADM50-70mg,DDP60-100mg,5~FU1.0-1.5g。同时注射亚甲兰40mg。间隔3周后重复介入治疗1次,2次为1疗程。

2结果

结合病人临床症状、CT或B超对治疗前后病灶大小进行评估,参照WHO标准,完全缓解(CR):肉眼所见的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轻微缓解(MR):肿瘤缩小25%-50%;无效(NC):肿瘤缩小不足25%。本组病例无获CR者,获PR12例,MR14例,NC7例。27例胰腺癌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13例黄疸患者治疗后黄疸减轻者5例,消退者8例。33例患者动脉灌注后,16例有轻度恶心,对症治疗后消失,7例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过性降低,治疗后7-10天恢复正常,33例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严重损害。

3护理体会

3.1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根据病人求医心切但又易对新疗法产生怀疑、恐惧的心理,耐心、热情地向病人介绍治疗的目的及简单的手术方法,并向病人介绍成功的病例,使其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以良好的心境配合接受完成治疗;术前常规检测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及凝血酶原时间;术前4小时禁食。

3.2操作过程中,为防血栓形成,要间断注入肝素生理盐水;拔管后,穿刺点压迫止血包扎;病人回病房后,测脉搏、血压,半小时一次,持续3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情况,术侧足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术后病人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同时静脉输液及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3.3疼痛的观察晚期胰腺癌病人主要症状为腹痛,本组33例均有腹痛。在灌注抗癌药后,同时灌注亚甲蓝40mg,27例疼痛不同程度的缓解与消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亚甲蓝属于解除氰化物中毒药物,同时与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用0.2%溶液局部注射,可作用于神经末梢,损害末梢神经髓质,与抗癌药物同时应用对癌痛病人镇痛可起到协同作用。

3.4胃肠道反应的观察高浓度化疗药物可刺激胃肠道而引起应激反应,可给予镇吐药物怄复宁、恩丹西酮、灭吐灵等对症治疗。本组16例有恶心感,对症治疗后,均在3天后消失。胰腺癌病人食欲差,应给予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饮食,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5观察肝肾功能化疗药物对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术后及时定期检测有助于及时纠正。动脉灌注区域性化疗,由于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分布少,因此,减少了毒副作用的发生。本组33例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严重损害。

标签:;  ;  ;  

动脉灌注药物治疗胰腺癌33例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