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铜论文-郭晋,周怀平,杨振兴,解文艳,刘志平

有效铜论文-郭晋,周怀平,杨振兴,解文艳,刘志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效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期施肥,褐土,有效Cu含量,有效Zn含量

有效铜论文文献综述

郭晋,周怀平,杨振兴,解文艳,刘志平[1](2019)在《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效铜、有效锌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长期试验1992年基础土样以及1996,2001,2006,2011,2016年各施肥处理的0~40 cm土样和2018年0~100 cm土样有效Cu、有效Zn含量的分析测定,研究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有效Cu、有效Zn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992年基础土样相比,2018年不施肥及氮磷化肥配施处理0~20 cm土层有效Cu含量有所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0~20 cm土层有效Cu含量由降低转变为升高;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化肥配施对0~20 cm土壤有效Cu含量影响较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可提高0~20 cm土壤有效Cu含量;与1992年基础土样相比,2018年不施肥及氮磷化肥配施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氮磷化肥配施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差异性较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可提高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在2018年0~100 cm土层剖面上,长期施肥对0~60 cm土层有效Cu含量影响较大,对60~100 cm土层影响不明显;氮磷化肥配施有效Cu含量的剖面分布规律与不施肥处理相似;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效Cu含量在0~60 cm土层有较大幅度提升。在2018年0~100 cm土层剖面上,长期施肥对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影响较大,对20~100 cm深层土壤影响较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化肥配施0~20 cm有效Zn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0~20 cm土层有效Zn含量上升幅度较大,且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田明慧,向德明,闫晨兵,田茂成,张黎明[2](2019)在《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铜时空变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两个年份采集的土壤样品有效铜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2000年土壤样品为446个,2015年为1 242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湘西州烟区土壤有效铜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时空变异格局。结果表明,从基本统计特征和分布频率来看,15年间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值由1.05 mg/kg上升到1.89 mg/kg,上升幅度达80%,不同等级的土壤样品有效铜分布频率变化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壤有效铜适宜等级的样品比例减少了32.35个百分点。同时,极低、低、高和极高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增加了1.93、1.49、12.00和16.93个百分点,表明烟区土壤有效铜含量增加的同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从时空变异来看,15年间,土壤有效铜块金效应增大,随机性因素对土壤有效铜空间变异影响增强,土壤有效铜分形维数减小,表明有效铜呈现出更多较大尺度上的变异特点。从时空分布的变化来看,2015年土壤有效铜含量高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33.94%和10.94%;而适宜等级则大幅下降,比2000年下降了45.01%。(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李小娜,王金云[3](2019)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铜、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行业标准和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浸提剂和浸提温度进行试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DTPA为浸提剂,浸提温度为25℃±2℃,采用ICP-AES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铜、锌。对土壤有效态标准物质GBW 07458和空白溶液分析测定12次,方法准确度RE﹤4%、精密度RSD﹤5%和定量限为0.2mg/kg,将方法应用于农业地质调查土壤样品的分析,满足分析要求。(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4期)

姚京威,李占斌,徐国策,张铁钢,刘晓君[4](2016)在《丹江典型小流域土壤有效铜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有效铜在不同土层深度、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地形地貌因子下的分布规律,以期为该流域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地统计学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流域野外采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取样区土壤有效铜均值为0.743mg/kg,土壤有效铜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效铜含量在0.289~2.043mg/kg之间且土壤有效铜含量总体处于较低范围;(3)不同土壤深度下土壤有效铜含量均与海拔呈负相关,而与坡度无相关性。[结论]结构性因素导致土壤有效铜分布呈现出强的空间依赖性;而施肥状况、耕作措施、种植制度等各类人为活动的影响又使得随机性因素增加,最终使得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效铜含量总体上呈带状分布格局。(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6年02期)

范玉兰,卢映琼,李峰,薛珺,李勋[5](2015)在《赣南脐橙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赣南脐橙园土壤有效铜含量状况。【方法】在赣南18县(市)选取477个脐橙园,采集1405份土壤样本,对其中有效铜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赣南不同种植区土壤有效铜含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变幅为0.84~2.15mg·kg-1,总体平均值为1.55 mg.kg-1,有76.45%脐橙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处于适量及以上水平;不同土壤类型的脐橙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差异较大,水稻土最高,黄壤土最低;土壤有效铜与土壤p H、有机质和有效锌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尤其是有效锌与其相关系数高达0.431;果园种植年限10 a(年)内,土壤有效铜含量随园龄增加而增加,此后趋于平缓。【结论】赣南大部分脐橙园土壤不缺铜,也没有明显的污染现象,生产上不需要施用铜肥,而应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保持果园土壤铜的含量。(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赵姣姣,刘文科[6](2014)在《安国药材与粮作土壤中有效铜锌含量的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5月在河北省安国市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乡镇10个行政村进行药材田和粮作田中3个土层(0-20、20-40、40-60cm)的田间土壤采样,测定其有效铜、锌含量,以了解当前耕作条件下药材和粮作土壤中有效铜、锌含量的现状。结果表明:药材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在0.34~1.21mg·kg-1,有效锌含量在0~10.49mg·kg-1,粮作田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在0.27~2.11mg·kg-1,有效锌含量在0~3.44mg·kg-1,t检验结果表明药材与粮作土壤中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无显着差异,但粮作土壤中有效铜含量比药材田略丰,有效锌缺乏比药材田严重;药材和粮作土壤中表层(0-20cm)有效锌含量高于其它两个土层(20-40、40-60cm),差异极显着(P<0.01),有效铜含量各土层间差异不显着;土壤中有效铜锌含量在所取样本间差异较大。由此可知,药材和粮作土壤中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相近,按照土壤微量元素分级标准,药材田和粮作田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而有效锌含量缺乏,所以在耕作中适宜增加铜、锌微肥的施用,以提高药材的品质和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4年04期)

张隆伟,伍仁军,王昌全,张倩,李冰[7](2014)在《四川凉攀烟区植烟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空间变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量元素不仅影响烟叶生长发育及烟叶产质量,且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或拮抗作用。为了合理施用微肥,提高烟田合理施肥管理水平,改善烟叶产质量,采用地统计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凉攀烟区植烟土壤有效态Cu、Zn的空间变异。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烟土壤有效态Cu含量比较丰富,有效Zn含量适中,分别为2.83、1.86 mg/kg。受地形、气候环境影响,不同县域有效态Cu、Zn含量差异较大。水稻土和黄壤有效Cu、Zn含量明显高于紫色土。两种微量元素与海拔呈负相关性。有效态Cu、Zn含量空间变异距离分别为50、25 km,属于中等强度空间变异,受土壤类型等结构因素和施肥等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态Cu、Zn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区域差异性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吕静霞,王旭刚,付彭辉,刘继奎,徐晓峰[8](2014)在《豫西地区有效铜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地区农田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全铜含量介于23.60~52.70mg·kg-1,平均30.17mg·kg-1,有效铜含量介于0.28~4.13mg·kg-1,平均0.89mg·kg-1,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本区域有15.93%的样点有效铜含量低于缺铜临界值,有60.44%的样点濒临缺铜。土壤有效铜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着线性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前茬玉米土壤有效铜含量最高,平均1.18mg·kg-1,前茬红薯土壤有效铜含量最低,平均0.63mg·kg-1。(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罗梦婷,杨兰芳,万梦雪[9](2014)在《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铜》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了一种铜试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有效铜的方法。利用阿拉伯树胶做增溶剂,柠檬酸-EDTA溶液做干扰掩蔽剂,DDTC能够与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可直接在水溶液中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4 nm,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4L·mol-1·cm-1,铜含量在0~4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相关系数r=0.9996,方法检出限为0.031μg/mL,平均回收率104.8%,RSD为3.2%。本法对红壤加铜培养实验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铜含量与土壤加铜水平呈线性相关,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相比,有效铜含量和相对标准差均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4年02期)

詹林庆,李伟,陈松柏,王帅,冯洋[10](2013)在《西南丘陵区水田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的空间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丘陵山区水田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插值质量研究。研究区有效铜、锌均表现为中等空间变异性,其变异系数的大小为有效铜>有效锌。各向同性下,有效铜和有效的空间变异均存在着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其含量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均大于采样间距,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在区域范围内均存在着空间相关性,块金系数介于25%~50%,说明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均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向异性结构明显,有效铜在西北-东南方向上的空间变异最大,有效锌在东北-西南方向上空间变异最小。水田土壤有效铜含量丰富,大于1.8 mg.kg-1的水田面积约占所有水田面积的83.3%;土壤有效锌含量,主要分布在1.0~2.0 mg.kg-1之间,约占所有水田面积的79.6%。(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有效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两个年份采集的土壤样品有效铜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2000年土壤样品为446个,2015年为1 242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湘西州烟区土壤有效铜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时空变异格局。结果表明,从基本统计特征和分布频率来看,15年间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值由1.05 mg/kg上升到1.89 mg/kg,上升幅度达80%,不同等级的土壤样品有效铜分布频率变化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壤有效铜适宜等级的样品比例减少了32.35个百分点。同时,极低、低、高和极高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增加了1.93、1.49、12.00和16.93个百分点,表明烟区土壤有效铜含量增加的同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从时空变异来看,15年间,土壤有效铜块金效应增大,随机性因素对土壤有效铜空间变异影响增强,土壤有效铜分形维数减小,表明有效铜呈现出更多较大尺度上的变异特点。从时空分布的变化来看,2015年土壤有效铜含量高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33.94%和10.94%;而适宜等级则大幅下降,比2000年下降了45.0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效铜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晋,周怀平,杨振兴,解文艳,刘志平.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效铜、有效锌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田明慧,向德明,闫晨兵,田茂成,张黎明.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铜时空变异特征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3].李小娜,王金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铜、锌[J].世界有色金属.2019

[4].姚京威,李占斌,徐国策,张铁钢,刘晓君.丹江典型小流域土壤有效铜分布规律[J].水土保持通报.2016

[5].范玉兰,卢映琼,李峰,薛珺,李勋.赣南脐橙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分布特征研究[J].果树学报.2015

[6].赵姣姣,刘文科.安国药材与粮作土壤中有效铜锌含量的状况调查[J].中国农业气象.2014

[7].张隆伟,伍仁军,王昌全,张倩,李冰.四川凉攀烟区植烟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空间变异特征[J].中国烟草科学.2014

[8].吕静霞,王旭刚,付彭辉,刘继奎,徐晓峰.豫西地区有效铜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

[9].罗梦婷,杨兰芳,万梦雪.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铜[J].分析试验室.2014

[10].詹林庆,李伟,陈松柏,王帅,冯洋.西南丘陵区水田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的空间变异[J].西南农业学报.2013

标签:;  ;  ;  ;  

有效铜论文-郭晋,周怀平,杨振兴,解文艳,刘志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