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方位词论文-张金圈

单音方位词论文-张金圈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音方位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方位词,动词,偏正结构,语义和谐

单音方位词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圈[1](2011)在《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汉语中的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形式、语义、语用多角度验证的方法,对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组配情况、制约二者组配的因素、二者之间的语义关系、结构的语用价值、语体特征、对举形式以及历史发展情况和词汇化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分析。文章共分为八章,现将各章主要内容简介如下: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对现代汉语中单音方位词和单音动词偏正性组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写。考察发现,单音方位词和单音动词的组配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很多看似难以接受的组配实例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成立。同时,单音方位词和单音动词内部的不同成员之间在构成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就单音方位词而言,“内、外”与单音动词的组配能力最强,“里”最弱;就单音动词而言,位移动词与单音方位词的组配能力总体上要强于非位移动词。第叁章首先对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析。考察发现,单音方位词不仅可以表示方向或处所,其与单音动词之间还可以是多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虽然形式简单,但却具有强大的语义包容性,只要某种动作行为表示的语义情境中涉及到某种方位要素,且该方位要素被凸显,表示该方位要素的单音方位词就可能与表该动作行为的单音动词组合成偏正性的“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其次,本章还从语义角度探讨了制约单音方位词和单音动词组配的条件,包括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语义关系、单音动词的位移特征、空间性、语义单纯性等对组配的制约,最后提出“语义和谐”是决定组配形式能否成立的核心原则。第四章考察了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语体特征。该结构具有强烈的书面语倾向,极少出现在口语语体中;同时,它还对文本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主要出现在与体育语域相关的操作说明类语篇中。该结构的语体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单音方位词和单音动词的选择组配,一般来说,口语性强的单音动词难以进入偏正性的“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第五章通过与“介词+方位词+动词”结构的比较讨论了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语用价值。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作为一种特定的结构形式,具有自身特有的语用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指称化。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除了述谓功能之外,在很多场合还可以用于对某种动作行为或动作行为的论元成分进行指称。2.属性化。很多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具有区别词的功能,表示事物在某种方位上的属性。3.经济性。与“介词+单方+单动”结构相比,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在形式上更加简短、经济。第六章考察了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对举形式。对举作为一种语法手段,具有功能增殖的作用,可以使一些难以成立的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形式获得合法地位。一些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对举形式由于形式稳定、使用频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构式化。第七章首先考察了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历史发展情况。该结构贯穿于整个汉语发展史,从先秦时期一直到现代汉语中,其最主要的语法功能一直是作谓语,单音方位词也一直是主要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目标方向。同时,其在某些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到现代汉语中,该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属性化倾向,很多具体结构形式与区别词功能类似,可以自由地充当定语。其次,对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词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制约该结构词汇化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单音方位词作状语功能的弱化;2.汉语的双音化和韵律制约;3.语义透明度的降低和语义的特异化;4.单音动词的弱及物性。本章还提出了词汇化过程中的“结构独立性原则”这一理论假设。第八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的设想。(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周蓉[2](2011)在《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层级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究现代汉语单音节方位词系统的层级性。依照原型范畴观,以15项典型单音方位词“东、南、西、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为研究对象,从语法功能、语义特征、语体分布及认知难易度等方面对其不对称性及差异性表现进行了描写与考察,揭示了现代汉语单音节方位词范畴叁方面的“层级性”表现:即“现代汉语单音节方位词层级性表现”、“表达相似方位关系的单音节方位词内部层级性表现”、“表达相对方位关系的单音节方位词内部层级性表现”等。全文分为七章,各章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绪论综述学界以现代汉语方位词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成果,总结归纳已有成就及所存在的薄弱之处。此外,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目的、理论依据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最后,对本文的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第二章描写并分析了各单音方位词在组合功能上的不对称性及其层级性表现。对可与之搭配的成分进行了所属词类类别多寡、语义所指、空间特性等方面的阐述。并对各单音节方位词组合能力的强弱分别进行了考察。第叁章对15项单音方位词单独入句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进行了考察。从实际语料入手,分别从单音方位词独用充当介词宾语、独用充当句子主语或宾语以及独用充当状语等,对其句法功能强弱及其不对称性进行了描写与分析。指出单音节方位词独用充当句子成分多为古汉语遗留,且一般两两对称地出现在习语或俗语中,用法相对固定,其中尤以“上、下、前、后”入句能力最强。第四章考察了各单音节方位词在语义特征上的不对称性。除分析各单音方位词在空间维度特征及所表方位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外,对表达相似或相对方位关系的单音节方位词进行了语义方面的对比考察,以列表形式陈列了各单音节方位词在语义特征上的不对称性,总结了其层级性表现。第五章以随机搜索的方式,依照学界普遍认可的切分原则,对所得语例进行词词区分,确定有效用例并统计其词频。本章以词频高低为基本参数,分析了各单音节方位词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据此分析了各自所属的优势语体及其在语体分布方面的层级性表现。第六章在概述个体对空间方位感知的叁种表征方式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出发,考察了各单音方位词在认知难易度上存在的差异。辅以儿童对方位词习得顺序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各单音方位词在认知难易度方面的层级性表现。第七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考察单音节方位词层级性的叁项基本参数,即:1、语法功能方面,是否具有更强的组合能力和句法功能;2、语义特征方面,是否具有更广泛的引申义;3、在语用层面,是否拥有更高的使用频度。初步划分了现代汉语单音节方位词的层级性,分析了其系统层级性与不对称性表现的相关性。此外,对本文未尽之处和仍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付宁[3](2009)在《语法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在语言使用中呈现一词多义、兼类等现象,其语义和语法功能表现出虚实不一的特征。本文在真实文本语料库的支持下,考察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的语义多样性和语法多功能性,以语义变化和语法功能为变量描写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共时表现,探讨其语法化途径、动因及程度判定。全文共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语法化研究中的语料库方法;第叁章单音方位词的语义多样性分析;第四章单音方位词的语法多功能性分析;第五章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程度判定。第一章介绍语法化视角下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研究的缘起、相关研究综述、意义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语料库在语法化研究中的作用,然后从语料收集和语料处理两个方面介绍了本研究中所用语料库的建设情况。第叁章从语义多样性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语义途径。一、从“泛向性”、不对称性以及文化相对性叁个角度分析单音方位词的词义属性。二、从义项呈现角度将静态描写与动态考察结合起来,利用语料库对14个单音方位词在语言使用中的具体义项呈现归纳分类,统计各个义项的使用频次,以义项呈现为主线分析单音方位词的语义表现。叁、讨论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语义途径。从词的意义构成来看,单音方位词大都经历了“具体→抽象”的语义虚化过程。单音方位词的语义虚化方式表现为:泛化、分化及融合。四、从语义变化角度提出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研究对于语言共性特征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语法化的世界词库》(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中缺乏汉语例证的两个语法化模式补充了汉语材料。第四章从语法功能多样性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形态——句法途径。一、从词法层面考察单音方位词的构词功能。单音方位词作为词内成分和其他成分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构词上具有一定的能产性。二、分析单音方位词的句法功能。单音方位词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表现出实词的特征,同时其后置句法组合功能又表现出虚词的特征。叁、标记功能的考察。处所标记功能是单音方位词在处所化的句法操作中表现出来的;“中”表现出具有体貌意义的标记功能,语法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四、从形态——句法角度看,单音方位词的语法化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以及从词到词内成分的语法化。从不同层面考察单音方位词的功能表现,不但可以全面反映单音方位词的语法功能,还可以揭示单音方位词功能上的层次性特征。语法的多功能性使单音方位词表现出特殊的语法属性。第五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从使用频率、认知因素以及语言内部因素叁个角度讨论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动因。高使用频率是诱发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条件之一。从语义角度来看,认知因素是促使单音方位词语义虚化的主要原因。单音方位词从空间范畴到时间范畴再到性质范畴的语义虚化模式体现了隐喻的认知作用。从形态——句法角度看,语言内部的构式也是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主要动因,重新分析使得单音方位词在形式层面上发生创新结构。对于单音方位词语法化动因的考察体现了语言研究方法上从描写到解释的原则。二、以语义虚化、后置句法行为、去范畴化以及语音弱化为参数探讨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程度的判定。本文认为14个单音方位词的语法化程度是不均衡的,并且提出单音方位词语法化过程中的句法语义具有相关性表现,即语义的虚化和功能的分化具有一致性。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结论进行总括说明,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第一,语法化研究的定位给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以语法化为切入点,从动态的角度看待共时系统中的变异,进一步探求变异产生的途径及动因,不但能够推断历时演变,而且能够使研究更具有前瞻性。本文基于语法化理论探讨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的相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单音方位词在共时层面中的多义、多功能表现,有助于更好地揭示由于语言演变给汉语本体研究带来的问题。第二,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通过自建514.2万字的语料库,发现单音方位词多义、多功能并存的大量用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再辅以母语者内省的判断,可以使本文在理论上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在研究手段上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第叁,以往语法化的研究通常以个案的形式进行,考察某个具体词语的语法化表现、过程和动因等。本文结合断代抽样语料进行历时比较,集中考察一类词在共时平面上的各种具体用法,关注不同成员的共性表现及个性差异,致力于对现代汉语共时系统中一些纷繁的语言现象做出清晰、合理的解释。本文的研究意义:共时系统中的语言现象是语言历时发展、演化的反映和沉淀。汉语发展过程中的很多语言现象都和词汇的语法化有密切关系。研究汉语词汇语法化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相关的语言事实,揭示汉语语法形式不断丰富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对汉语语言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语法化角度对单音方位词在共时平面上的语言表现进行描写和解释,可以深刻地揭示语言共时变异中的动因和趋势,有效地观察和归纳语言共性,将个别的研究纳入更广泛的研究视野中。(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16)

单音方位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旨在探究现代汉语单音节方位词系统的层级性。依照原型范畴观,以15项典型单音方位词“东、南、西、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为研究对象,从语法功能、语义特征、语体分布及认知难易度等方面对其不对称性及差异性表现进行了描写与考察,揭示了现代汉语单音节方位词范畴叁方面的“层级性”表现:即“现代汉语单音节方位词层级性表现”、“表达相似方位关系的单音节方位词内部层级性表现”、“表达相对方位关系的单音节方位词内部层级性表现”等。全文分为七章,各章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绪论综述学界以现代汉语方位词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成果,总结归纳已有成就及所存在的薄弱之处。此外,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目的、理论依据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最后,对本文的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第二章描写并分析了各单音方位词在组合功能上的不对称性及其层级性表现。对可与之搭配的成分进行了所属词类类别多寡、语义所指、空间特性等方面的阐述。并对各单音节方位词组合能力的强弱分别进行了考察。第叁章对15项单音方位词单独入句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进行了考察。从实际语料入手,分别从单音方位词独用充当介词宾语、独用充当句子主语或宾语以及独用充当状语等,对其句法功能强弱及其不对称性进行了描写与分析。指出单音节方位词独用充当句子成分多为古汉语遗留,且一般两两对称地出现在习语或俗语中,用法相对固定,其中尤以“上、下、前、后”入句能力最强。第四章考察了各单音节方位词在语义特征上的不对称性。除分析各单音方位词在空间维度特征及所表方位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外,对表达相似或相对方位关系的单音节方位词进行了语义方面的对比考察,以列表形式陈列了各单音节方位词在语义特征上的不对称性,总结了其层级性表现。第五章以随机搜索的方式,依照学界普遍认可的切分原则,对所得语例进行词词区分,确定有效用例并统计其词频。本章以词频高低为基本参数,分析了各单音节方位词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据此分析了各自所属的优势语体及其在语体分布方面的层级性表现。第六章在概述个体对空间方位感知的叁种表征方式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出发,考察了各单音方位词在认知难易度上存在的差异。辅以儿童对方位词习得顺序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各单音方位词在认知难易度方面的层级性表现。第七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考察单音节方位词层级性的叁项基本参数,即:1、语法功能方面,是否具有更强的组合能力和句法功能;2、语义特征方面,是否具有更广泛的引申义;3、在语用层面,是否拥有更高的使用频度。初步划分了现代汉语单音节方位词的层级性,分析了其系统层级性与不对称性表现的相关性。此外,对本文未尽之处和仍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音方位词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周蓉.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层级性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付宁.语法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

标签:;  ;  ;  ;  

单音方位词论文-张金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