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非线性模型论文-郭楠

增量非线性模型论文-郭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增量非线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饱和土,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力学特性

增量非线性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郭楠[1](2018)在《非饱和土的增量非线性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地基和大面积填土地基大都是非饱和土,且具有横观各向同性的特性。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平山填沟造地、填海造地等大面积填土工程应运而生,即横观各向同性土体面积急剧增长,科学地预测非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的变形对地基基础的设计非常重要。现代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的发展表明,土的增量非线性本构模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能同时反映土的非饱和状态、横观各向同性和非线性的本构模型迄今尚未提出。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对非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土的力学特性和本构模型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分别考虑基质吸力、初始干密度及加卸载等因素的影响,对非饱和各向同性土的增量非线性本构模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其次,以非饱和土力学和弹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非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土的增量非线性本构模型,提出了用非饱和土叁轴试验确定全部模型参数的方法;再次,进行了多种应力路径的非饱和土叁轴试验(共6种100个试样),揭示了非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土的变形强度特性与水量变化特性;第四,分析研究了模型参数随应力状态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最后,采用非饱和土叁轴仪和非饱和土真叁轴仪分别进行了不同条件的非饱和土试验,初步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本构模型的合理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天然成层地基和大面积填土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丰富和发展非饱和土力学的本构模型理论。(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9-27)

苏栋[2](2012)在《弹塑性p–y模型及非线性地基梁的增量有限元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平受荷桩基的分析与计算中,p–y曲线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在边界面弹塑性理论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p–y模型。与传统的p–y曲线比较,该模型能通过不同的参数取值,模拟不同非线性特性的p–y关系,并能模拟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同时采用非线性地基梁的增量有限元法,结合提出的弹塑性p–y模型,编制了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单调和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系统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模拟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基非线性响应。(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相彪,张宗亮,迟世春[3](2009)在《堆石料等应力比路径四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土石坝内堆石料在施工填筑期的应力路径可近似为主应力比为常数的路径。根据大型叁轴仪上进行的两种应力路径排水试验,即等向压缩的固结试验和等应力比值的剪切试验,提出了一个四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模型除给出了堆石料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G的表达式外,对剪应力产生的体积应变和平均主应力产生的剪切应变也分别采用了交叉模量J1、J2表达。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四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堆石料在等应力比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9年05期)

相彪,张宗亮,迟世春[4](2008)在《堆石料等应力比路径叁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土石坝内堆石料在填筑期的应力路径可近似为等应力比的路径。根据等应力比叁轴排水剪切试验,介绍了一个叁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即模型除给出堆石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G的表达式外,对剪应力产生的体变和平均主应力产生的剪切应变也采用了交叉模量J表达。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全量本构关系曲线确定增量模型参数。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发现,叁模量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堆石料的应力与变形特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乔占俊,田霞[5](2007)在《非线性规划模型下的高校增量资本优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育资本的配置符合基数效用论规律。我国高校教育资本有限,配置呈非线性,在各办学条件的优化配置中,只能是达到效用相对最大化,无法实现各办学条件下的总效用最大且达到99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修订方案)》A级标准。(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崔岩,舒畅[6](2003)在《动态非线性任意高阶次逼近的增量型最小化递推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类常见多重时滞非线性离散系统,提出了基于动态非线性任意高阶次逼近的增量型最小化递推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可实现对存在较大滞后的时滞非线性系统的广义预测控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专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孙全敏,王占礼,邵明安[7](2000)在《灰色非线性增量动态模型在农药残留量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灰色高阶增量 GMS ( m ,1)动态模型及参数反馈辨识方法 ;构建出灰色非线性 L M ( m ,1)、LE ( m,1)及 LLM ( m,1)模型 ,能有效模拟农药残留等振荡或涨落衰减离散动态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变化规律 .应用本文模型对代森锰锌在西红柿中的消解残留量模拟 ,复相关系数 R2≈ 1,平均误差率δ<0 .14 ;对氯氰菊脂在小白菜上的残留量模拟 ,R2 >0 .9989,δ<9.19 .模拟优度、精度明显优于若干新方法 [3 ,4] .为非线性离散动态过程建模、控制、预测提供了新的有效规范方法 ,亦可为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建模思路 ,在生态、生物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中具有广泛适用性与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00年09期)

殷建华[8](2000)在《土的叁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及其推广》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叁轴条件下的两个叁模量增量非线性应力 应变关系式。其中一个用 K , G , J表述的关系式便于常规有限元计算使用。在次弹性理论基础上将叁轴条件下的用 K , G , J表达的叁模量关系式推广到一般的叁维应力条件下。给出了叁维本构关系的张量形式和矩阵形式 ,并对矩阵形式中典型项目的物理意义作了解释。(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0年01期)

殷建华,袁建新[9](1985)在《增量非线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增量非线性模型进行了一般的讨论,指出了这类模型和其它一些模型的差别和联系,澄清了一些基本概念。文中介绍了土的非线性剪胀应力-应变模型,用一种砂样的试验数据确定KKG、KG和Ev叁种模型的模量。对用这些模型计算的值与相应的试验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KKG模型的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都较强,尤其是它能较好地模拟土的剪胀行为,预计的孔隙压力和有效应力路经与试验结果也比较吻合。这也说明,对一般的增量非线性模型作适当简化所得到的模型,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描述土的本构力学特性的。(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1985年02期)

陈浩然[10](1984)在《Jones-Nelson-Morgan非线性复合材料模型的增量表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Jones-Nelson-Morgan非线性复合材料模型的增量形式的应力应变 关系.应用此应力应变关系可以求解与加载历史有关的非线性模量复合材科的结构应 力分析问题。文后列出了两种工况下的颗粒型石墨材料板的应力分析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大连工学院学报》期刊1984年01期)

增量非线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水平受荷桩基的分析与计算中,p–y曲线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在边界面弹塑性理论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p–y模型。与传统的p–y曲线比较,该模型能通过不同的参数取值,模拟不同非线性特性的p–y关系,并能模拟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同时采用非线性地基梁的增量有限元法,结合提出的弹塑性p–y模型,编制了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单调和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系统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模拟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基非线性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量非线性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郭楠.非饱和土的增量非线性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2].苏栋.弹塑性p–y模型及非线性地基梁的增量有限元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2

[3].相彪,张宗亮,迟世春.堆石料等应力比路径四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J].岩土力学.2009

[4].相彪,张宗亮,迟世春.堆石料等应力比路径叁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8

[5].乔占俊,田霞.非线性规划模型下的高校增量资本优化配置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崔岩,舒畅.动态非线性任意高阶次逼近的增量型最小化递推预测模型[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3

[7].孙全敏,王占礼,邵明安.灰色非线性增量动态模型在农药残留量模拟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

[8].殷建华.土的叁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及其推广[J].岩土力学.2000

[9].殷建华,袁建新.增量非线性模型[J].岩土力学.1985

[10].陈浩然.Jones-Nelson-Morgan非线性复合材料模型的增量表达式[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4

标签:;  ;  ;  ;  

增量非线性模型论文-郭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