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典故论文-张娜

世说新语典故论文-张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世说新语典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贺铸词,《世说新语》,原因

世说新语典故论文文献综述

张娜[1](2019)在《浅论贺铸词中的《世说新语》典故》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用典故入词是贺铸词的一大特点,贺铸词中引用《世说新语》典故多达41处,借着这些典故贺铸抒发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词中塑造了种种风流形象也为自己的词添上了色彩艳丽的一笔。这一现象的出现还当与贺铸与苏轼的交游,与北宋末年文人士大夫间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以及隐逸之风的兴起有关。(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7期)

李静[2](2019)在《杜甫诗歌中的《世说新语》典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典是我国古代诗人常用的创作手法之一,杜甫用典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用典的集大成与典范,本文分叁部分对杜甫诗歌中的《世说新语》典故进行探究:第一部分全面统计了杜甫诗歌中援引的《世说新语》典故总数,并以思想内容为分类标准对杜诗所用《世说》典故进行大致分类。因不同时期的杜诗用典与其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密切相关,又以杜甫的人生经历分段对其每一时期援引的《世说》典故进行考察,得出结论为在他放荡齐赵间,杜甫用典多承《世说》典故原意而下,表现出对魏晋士人超尘脱俗行为的追慕;到旅食京华时,杜甫用典主要有两大倾向:一是以体现魏晋士人举止风雅、气度不凡的典故称誉时人,一是去除典故原本所蕴含的狂放疏诞,加入自身对现实的体认;至乱世漂泊时,杜甫再用《世说》典故,多与自身生活感悟结合,颇多无奈痛心之慨。第二部分对杜诗用《世说新语》典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其使用特点加以归纳。杜诗频引《世说》典故,究其原因,首先是杜甫对《世说新语》展现的自由精神的向往;其次是杜甫与《世说新语》所追求的超功利的审美理想的同一性;此外,永嘉南渡之悲与安史乱离之痛的异代相似性,亦让杜甫频频援典感叹。在使用特点上,杜诗用《世说新语》典故形式上有“明引”与“暗用”两种;语义上,有承典故原义而下的“正用”或反其原义而用的“反用”;典故典面上,表现为谓词性典面与名词性典面相辅相成。第叁部分主要探讨了杜诗用《世说》典故的现实意义及对《世说》精神的内化。杜诗用《世说》典故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或借《世说新语》中人物的风神气度誉美时人;或以《世说新语》所蕴含的理性思辨反映现实;或用《世说新语》中不为物累的精神自我勉励,从侧面反映出杜甫的生活状况和思想轨迹。杜诗对《世说》精神的内化具体是指杜甫在隐仕之择、饮酒况味、行为转变叁个方面对《世说》精神的继承和超越。在隐仕之择上,杜甫一方面表现为隐的无奈和旷达,在无奈之际常借魏晋风流自我排遣、安顿心灵,另一方面,又有着仕的坚决和笃定,对魏晋士人隐仕皆可的栖心高谈之举进行超越。在饮酒况味上,虽无助时也借酒浇愁、自我宽慰,但常态下的他多是自我节制、理性对待,有别于魏晋文人的耽酒狂放。在行为转变上,杜甫一方面对魏晋士人的真性情进行体认,另一方面又将魏晋士人仅于自身的个人得失推及他人,变为扩大的人文关怀,最终成为中国士人文化人格的典型。(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佚名[3](2018)在《《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典故》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魏晋时期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就选了《世说新语》中的《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编者在这里选取《世说新语》中的一些成语典故,以期让读者更进一步理解这本书,感受书中人物的精神、气质。(本文来源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期刊2018年19期)

李静[4](2018)在《杜诗用《世说新语》典故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杜诗频引《世说新语》典故,究其原因,首先是杜甫对《世说新语》展现的自由精神的向往,故常借《世说新语》所体现的自由精神自我标榜。其次是其与《世说新语》追求的审美理想的同一性,使杜甫常用《世说新语》中不为物累的精神自我勉励,因其对超功利审美的推崇,故对功利的利己主义予以批判。此外,永嘉南渡之悲与安史乱离之痛的异代相似性,带给士人的家国之感、身世之忧,及帝都沦陷所导致的理想的失落,亦让杜甫频频援典感叹。(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肖宏宇[5](2018)在《韦努蒂抵抗式翻译理论视阙下《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中的典故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之一,中国典籍内容博大精深,文学价值极高,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中国典籍及其所蕴含的中国古典文化应该如何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方面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在世界文学及文化舞台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中国文化在崛起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诚然,典籍的对外翻译是传播中华文化、深化与世界各国沟通、提高中国软实力的优良载体。作为“魏晋文化的百科全书”,《世说新语》主要记载魏晋名人雅士的妙语言谈与逸闻轶事,词汇丰富绚丽,语言晓畅隽永,生动再现了魏晋社会的精神风貌。纵观全书,用典丰富,帮助刻画人物性格、深化文章主题,然而汉语典故多言简意深,蕴含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深刻内涵,因此加大了英译工作的难度。因而如何更好地传译汉语典故中蕴含的中国语言及中华文化特色成为译者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在研读译者马瑞志的《世说新语》英文全译本时发现,译者尽量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及直译的翻译方法,保留了一部分典故中汉语的语言及文化异质性,但同时也存在汉语典故字面意义和文化内涵误传以及汉语典故字面意义和文化内涵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所提出的“抵抗式翻译”理论对中国典籍翻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其理论的核心在于:反对译文通顺,反对译者隐形;旨在在翻译中保留并凸显源语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对处于主流的英美文化提出挑战,避免英美霸权文化对弱势文化文本进行篡改。因此笔者选取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理论为指导理论,探寻译者马瑞志的全译本《世说新语》中的典故翻译得失。论文认为:一方面,马译文中典故翻译的“得”表现为两类:一、凸显源语文化异质性;二、凸显源语的语言及文化异质性。另一方面,马译文中典故翻译的“失”表现为两类问题:一、误传源语字面意义及文化内涵;二、缺失源语字面意义及文化内涵。最后本论文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以修改译者马瑞志翻译《世说新语》中汉语典故中的欠佳译文,进而最大程度保留并凸显源语典故中的异质性,从而有助于再现书中魏晋时期的人物精神品质及社会风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本论文通过对汉语典故英译的研究,有助于探究如何更好地再现典籍中汉语典故独具特色的语言及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彰显其蕴含的异质性,为典籍中独具中国语言及文化异质性的典故的英译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借鉴,从而促进中国古典异质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显身,最终达到挑战英美主流霸权文化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8-05-01)

韩再彬[6](2016)在《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白用典《世说新语》或临别寄赠友人表达自我祝愿;或借指名士暗含自己不受朝廷重用,对侫臣的不满;或年华衰老,壮志未酬;或赏景乐事表达共同的志趣,等等。有彰有显,同时,《世说新语》对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魏晋名士的玄言清谈,机警有锋,任情通脱,也给李诗注入了一股魏晋清风。(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6年12期)

强中华[7](2016)在《论《世说新语》中的《诗经》典故》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涉及与《诗经》有关的事迹共叁十叁则,其中多为汉末魏晋士人灵活化用《诗经》典故的逸闻趣事。士人或以《诗经》经义为准绳,砥砺品节,互相激励;或以经义为标准,品鉴他人;更多的情况则是化用《诗经》典故,增强言谈的艺术趣味。从化用典故的形式看,与先前惯例大不相同,他们一般不再提及《诗经》或《诗经》中的篇名,而是直接把《诗经》的典故活用为谈话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化用经典的方式正是魏晋名士言谈崇尚机警有锋、追求简洁含蓄的表现。(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8](2015)在《《世说新语》典故叁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锄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照样挥锄,把金子看得像瓦块、石头一样平常,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扔掉。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本文来源于《月读》期刊2015年08期)

闫元元[9](2013)在《元杂剧中《世说新语》典故运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中《世说新语》典故被大量运用,通过分类总结,主要分为爱情典故、隐逸典故与任诞典故叁类,表现了选择性、平民化与情感色彩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上半月)》期刊2013年11期)

刘丹[10](2009)在《《世说新语》常见典故类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中不少故事和名言,生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再现当时社会风貌和士族风貌,在流传过程中凝结成为形象简练的典故。这些典故或从人伦月旦之风,或从个性张扬方面,或从药及酒的角度充分体现了魏晋风度,在后世诗词中得到广泛运用。这里笔者将对一些常见典故做简单类析,并从什么时候用和怎么用两个方面来简单分析它们在后世诗词中的使用。(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9年11期)

世说新语典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典是我国古代诗人常用的创作手法之一,杜甫用典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用典的集大成与典范,本文分叁部分对杜甫诗歌中的《世说新语》典故进行探究:第一部分全面统计了杜甫诗歌中援引的《世说新语》典故总数,并以思想内容为分类标准对杜诗所用《世说》典故进行大致分类。因不同时期的杜诗用典与其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密切相关,又以杜甫的人生经历分段对其每一时期援引的《世说》典故进行考察,得出结论为在他放荡齐赵间,杜甫用典多承《世说》典故原意而下,表现出对魏晋士人超尘脱俗行为的追慕;到旅食京华时,杜甫用典主要有两大倾向:一是以体现魏晋士人举止风雅、气度不凡的典故称誉时人,一是去除典故原本所蕴含的狂放疏诞,加入自身对现实的体认;至乱世漂泊时,杜甫再用《世说》典故,多与自身生活感悟结合,颇多无奈痛心之慨。第二部分对杜诗用《世说新语》典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其使用特点加以归纳。杜诗频引《世说》典故,究其原因,首先是杜甫对《世说新语》展现的自由精神的向往;其次是杜甫与《世说新语》所追求的超功利的审美理想的同一性;此外,永嘉南渡之悲与安史乱离之痛的异代相似性,亦让杜甫频频援典感叹。在使用特点上,杜诗用《世说新语》典故形式上有“明引”与“暗用”两种;语义上,有承典故原义而下的“正用”或反其原义而用的“反用”;典故典面上,表现为谓词性典面与名词性典面相辅相成。第叁部分主要探讨了杜诗用《世说》典故的现实意义及对《世说》精神的内化。杜诗用《世说》典故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或借《世说新语》中人物的风神气度誉美时人;或以《世说新语》所蕴含的理性思辨反映现实;或用《世说新语》中不为物累的精神自我勉励,从侧面反映出杜甫的生活状况和思想轨迹。杜诗对《世说》精神的内化具体是指杜甫在隐仕之择、饮酒况味、行为转变叁个方面对《世说》精神的继承和超越。在隐仕之择上,杜甫一方面表现为隐的无奈和旷达,在无奈之际常借魏晋风流自我排遣、安顿心灵,另一方面,又有着仕的坚决和笃定,对魏晋士人隐仕皆可的栖心高谈之举进行超越。在饮酒况味上,虽无助时也借酒浇愁、自我宽慰,但常态下的他多是自我节制、理性对待,有别于魏晋文人的耽酒狂放。在行为转变上,杜甫一方面对魏晋士人的真性情进行体认,另一方面又将魏晋士人仅于自身的个人得失推及他人,变为扩大的人文关怀,最终成为中国士人文化人格的典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世说新语典故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娜.浅论贺铸词中的《世说新语》典故[J].北方文学.2019

[2].李静.杜甫诗歌中的《世说新语》典故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佚名.《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典故[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8

[4].李静.杜诗用《世说新语》典故的原因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8

[5].肖宏宇.韦努蒂抵抗式翻译理论视阙下《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中的典故英译研究[D].西华大学.2018

[6].韩再彬.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

[7].强中华.论《世说新语》中的《诗经》典故[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8]..《世说新语》典故叁则[J].月读.2015

[9].闫元元.元杂剧中《世说新语》典故运用浅析[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

[10].刘丹.《世说新语》常见典故类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

标签:;  ;  ;  

世说新语典故论文-张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