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化,解放,文明,自然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论文文献综述
杨琪[1](2019)在《异化·解放·文明——兼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解放”价值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当代生态问题凸显,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解放"理论受到高度重视,分析"自然解放"理论,须厘清"自然解放的对象"与"被解放的自然对象",挖掘"自然解放"是在人类同自然的斗争过程中实现"解放自然""解放人类""解放劳动""解放科技""解放社会"的发展过程。"自然解放"应着眼于"异化-解放-文明"出发延续"自然解放"新发展,立足于"自然-人-劳动-科技-社会"立场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自然解放-人类解放-社会解放"路线合理关照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从"奴役自然"到"自然解放""自然文明"的全过程。(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宋苗苗[2](2019)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得使人类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并且不断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良方。在此形势下,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以此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当代启示,以期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指导,为破解生态难题寻找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张翔宇[3](2016)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极其紧迫而严重的自然社会问题,更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课题。这就迫使我们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思我们的自然观,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对策。生态文明建设已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基础的理论,强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对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致力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研究,试图寻找到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钥匙,并为当今中国和谐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结合、文献阅读等研究方法梳理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内容。第一部分,对文章的选题内容、研究背景与现状等做出总的概括,提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提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是在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和对费尔巴哈人本学自然观的批判继承基础上,逐步建构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一切唯心主义和以往的旧唯物主义脱离人的实践而抽象化自然的做法,从而确认劳动是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基础,世界是人与自然统一的世界,扬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第叁部分,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叁个大方向分别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人与自然关系中自然界的先在性地位,揭开了人的起源问题提出人源于自然并依赖自然而生活,分析得出人与自然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的基本范畴出发,阐述了劳动在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中的中介地位,并在此地位的延伸中得出劳动扩展了人的社会交往与关系的结论。再次,马克思恩格斯从劳动的角度切入论证了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总结出它是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异化的社会根源,并提出人与自然异化的实质就是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在承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的同时,主要是站在实践的人的立场去看待统一的自然界,这种视域下的自然是人化的、历史的和人类学的自然。第四部分,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出发,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思索其自然观对人类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提供的重要的方法论指导。首先,通过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基本思考,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以及从思想上、行动上如何真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指出应立足于社会现实,通过不断思索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由此积极的在实践变革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提出劳动,在和谐进步的社会生活中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即利用科学、科技的大旗,从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把握其尺度,达到合理控制物质变换的目的,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与人的和解、人与自然和解的两个历史任务。第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异化”现象的社会根源,警示我们要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中,达到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五部分,通过对马克思自然观基本内容与方法论价值的论述,提出并总结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现实意义,并从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两方面展开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蕴含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因此对解决当代人类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它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当代人类的自然人化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徐卫[4](2016)在《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前进和生产力的高速进步发展,人类大大加强了对自身身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人们不断增强的生产力水平创造了与之前相比更为丰厚繁盛的物质文明,使人类在物质上的满足跨步进入到了一个盛大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时代。但是,正当人类为征服自然凌驾自然而取得的一个个胜利欢心高唱喜悦的赞歌之时,生态破坏以及与工业文明相伴随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正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程度不断爆发出来,这严重威胁和考验着人类与自然是否能和谐生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是共生共荣还是走向毁灭。正如恩格斯那句着名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这句发人深省的警语出现在工业社会开始大规模过分地对自然进行改造利用和征服的年代,更加地具有深刻而睿智的含义,它提醒我们不要过分沉醉于对自然进行大规模改造利用和征服的胜利的喜悦中。因为,在自然界和人的互动与共生关系中,每一次对自然的改造、利用和征服都会带来与之相对应的回应。自然与人的关系绝对不是单方面的只有人类改造利用和征服的人类中心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自然观中,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是相辅相成的,自然与人永远是协调共生的。自然在孕育着人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人类自然化了,人类历史的每一阶段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自然地烙印,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造利用自然将自然人化的过程永远也不能摆脱自然对人的制约影响。因为自然生态环境永远都是孕育人类的广阔的前提和背景。在人与自然这个既相互对立又协调统一共生的矛盾关系中,人类的每一次对自然进行改造利用过程,自然都会按照是否符合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对人类的行为进行逐一地回应。当人类行为是顺应和适合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会对人类显示其仁爱温暖的一面;在人类过分向自然进军的扩张欲望支配下,人类对自然进行滥砍滥伐。各种过度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的不合理行为之后,自然界最终也将会无情的按照人类这种不节制的错误行为去惩罚和回报人类。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一系列伴随着工业扩张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与自然危机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在错误的关系中引发的一系列矛盾的激化。由此而来的,伴随着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如何能够更加和谐共处的生态问题已成为现代人类所担心和关注的全球性课题。(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石金波[5](2015)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生态自然观的革命性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提出是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革命性变革。它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也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是科学的生态自然观。它不仅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蕴含着对自然权利论、内在价值论等的合理把握。(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5年32期)
李劲,张亭[6](2015)在《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以自然观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本源、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都是建立在人与自然根本性一致的基础上的。然而,不论是在对实践范畴的理解,还是对自然概念的分析,亦或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上,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存在着基本观点一致基础上的差异,马恩"对立论"和"同质论"在理论事实上较难认同,"同中有异""大同小异"应是马恩自然观异同的主轴。(本文来源于《大连干部学刊》期刊2015年11期)
崔叁常[7](2015)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价值观探析——兼议“绿色化”发展战略的哲学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重新评估自然价值是当今世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理论视角。承认自然生态价值,重视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当今世界共识。西方自然价值论以系统的理论体系推进了全球环境治理进程,其在世界范围都有重要影响。中国需要借鉴西方自然价值论,但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环境治理方面并没有缺席。马恩的自然价值论为解决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提供了哲学依据。当代中国推进"绿色化"发展战略必须坚持马恩的自然价值论。(本文来源于《未来与发展》期刊2015年10期)
杨瑞[8](2015)在《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是异在自然和属人自然相耦合的自然观。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和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没有看到异在自然和属人自然的耦合,所以,只有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才能为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提供最合适的理论基础。具体来看:第一,异在自然表现为自然具有系统性、有机性、自组织性、先在性、可分解性和可还原性;属人自然表现为自然具有人类学性和社会性。第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实质上是一种“人学空场”的费尔巴哈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知性虚构”的“多孔性理论”,都不是实践的生态自然观,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扬弃和超越。第叁,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成是实践的动态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出发,我们的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就必须坚持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观、生态的社会发展观以及和谐的人与自然互动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20)
石金波[9](2015)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冲突的根源,科学阐释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有效途径,对于克服旧的发展观念,改变旧的发展模式,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继续深化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5年11期)
周可真[10](2015)在《简论西方自然哲学的历史演变——兼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希腊至中世纪的自然研究是与人事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显示出古代西方哲学具有自然哲学与文化哲学浑然不分的原始综合性特点。至17世纪上半叶,以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尔的《方法论》为标志,西方哲学中开始形成明确偏向自然哲学的研究传统。在现代西方自然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以弗兰西斯·培根为代表的经验型自然哲学、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智型自然哲学、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实践型自然哲学和以石里克等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科学型自然哲学四种基本类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践型自然哲学以其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归纳与演绎相统一、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相统一的逻辑理论,不仅丰富和充实了逻辑学的内容,而且拓宽了逻辑学的外延。维也纳学派的科学型自然哲学作为西方自然哲学在20世纪的历史形态,则表现出自然哲学有向文化哲学合流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得使人类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并且不断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良方。在此形势下,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以此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当代启示,以期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指导,为破解生态难题寻找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论文参考文献
[1].杨琪.异化·解放·文明——兼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解放”价值维度[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宋苗苗.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3].张翔宇.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D].成都理工大学.2016
[4].徐卫.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D].云南大学.2016
[5].石金波.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生态自然观的革命性超越[J].人民论坛.2015
[6].李劲,张亭.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以自然观为视角[J].大连干部学刊.2015
[7].崔叁常.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价值观探析——兼议“绿色化”发展战略的哲学依据[J].未来与发展.2015
[8].杨瑞.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5
[9].石金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人民论坛.2015
[10].周可真.简论西方自然哲学的历史演变——兼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贡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