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糖类论文-何燕,施姚,王兰英,朱宏涛

可溶性糖类论文-何燕,施姚,王兰英,朱宏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溶性糖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卵巢癌,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人附睾分泌蛋白4,糖类抗原19-9

可溶性糖类论文文献综述

何燕,施姚,王兰英,朱宏涛[1](2019)在《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以及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SMRP)、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以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救治的110例卵巢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不同分为卵巢癌组(n=54)和良性卵巢疾病组(n=56),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人群血清中SMRP、HE4和CA19-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单独和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卵巢癌的参考价值。结果卵巢癌组的血清SMRP、HE4、CA19-9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良性卵巢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卵巢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SMRP、HE4和CA19-9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SMRP、HE4和CA19-9的阳性率也显着增加;联合检测的AUC显着高于单独SMRP、HE4、CA19-9检测(P<0.05)。结论 SMRP、HE4和CA19-9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汪靖园,习文,彭韡,王斌[2](2019)在《可溶性E-钙粘蛋白、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检测sE-CAD、CA125和HE4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改善传统CA125和HE4检测在早期卵巢癌诊断中的不足。方法: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6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12例卵巢癌患者(I期:14例,II期:23例,Ⅲ期:41例,IV期:34例)血清中sE-CAD、CA125和HE4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组、卵巢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sE-CAD、CA125和HE4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A12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E-CAD、HE4水平则无显着变化(P>0.05)。sE-CAD、CA125和HE4联合检测用于早期卵巢癌(I-II期)的诊断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0.8%、91.1%、83.4%、93.6%,ROC曲线下面积也升高至0.956 5,95%CI为0.916 9~0.996 1,比各指标单独检测均有所提升。结论:sE-CAD、CA125和HE4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是诊断早期卵巢癌(I-II期)较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薛梅真[3](2017)在《人工老化对玉米种子萌发初期可溶性糖类代谢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化处理导致种子萌发后期能量及物质供应能力降低,但对种子萌发初期的贮藏物的动员及人工老化对物质代谢调控的研究还较少。本论文以玉米“大白头”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人工老化对种子萌发初期可溶性糖含量,糖酵解途径、叁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关键酶活性、ATP含量、糖类代谢关键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完善种子老化机理。结果如下:1)人工老化处理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未老化种子(对照)在吸胀0-24h吸水呈快--慢的变化模式,0-8h为快速吸水阶段,8-24h为慢速吸水阶段,吸胀24h时胚根即将突破种皮;人工老化的种子在吸胀0-24h吸水率与对照均无显着性差异。2)人工老化处理对种子萌发初期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利用UPLC法检测到种子胚中的蔗糖含量最高,占总可溶性糖含量的91%,说明玉米种子中的可溶性糖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贮藏在胚中。对照种子吸胀0-24h,蔗糖含量逐渐降低,同时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升高至16h时达到峰值,而后降低,说明吸胀过程蔗糖可能转化为单糖,后者通过糖酵解途径被进一步利用;老化种子吸胀0-24h,蔗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模式随着老化加剧而逐渐丧失规律。说明老化可能抑制了蔗糖向单糖的转化,同时也影响了单糖的进一步利用。3)人工老化处理对种子萌发初期可溶性糖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在对照种子中,随着吸胀时间延长,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柠檬酸合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增强,而磷酸果糖激酶活性降低;老化种子在吸胀过程中与对照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其达到显着差异的时间推迟,且变化幅度减小;老化种子中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被抑制,而柠檬酸合酶活性增强。结果说明,老化可能破坏了不同代谢途径间的协调性。4)人工老化对可溶性糖代谢中间物质的影响利用靶向代谢分析技术测定糖代谢过程产生的中间物质在老化过程中含量的变化。结果说明,人工老化使中间物质的产生受到明显影响,但各代谢的物质变化不同。5)人工老化对种子萌发初期能量产生的影响未吸胀种子中含有少量的ATP,吸胀后ATP含量迅速增加,在吸胀16h时达到显着水平,24h时种胚中ATP含量增加了21.51倍;老化处理后ATP含量显着降低,老化10d的未吸胀种子中ATP含量仅是对照的33.3%;且老化种子在吸胀0-24h ATP含量增加幅度显着低于对照种子。结果说明老化抑制了玉米种子在吸胀过程中ATP的产生。6)可溶性糖代谢关键酶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人工老化对可溶性糖代谢途径的影响,利用qRT-PCR技术,测定了糖代谢关键酶相关基因在人工老化处理后萌发初期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但随着种子活力降低,大部分基因表达下调,说明老化使糖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被抑制。7)玉米种子老化的可能机制在种子萌发初期(吸胀8h)时可溶性糖的转化及糖代谢途径即已被启动。但老化处理对种子萌发初期的可溶性糖的动员及其代谢调控产生了明显影响,可能导致代谢失调,进而导致种子萌发初期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和中间物质的供给,种子胚根伸出受阻,致使种子不能萌发,种子活力降低。(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杨雪莹[4](2017)在《不同发芽天数大麦芽可溶性糖类成分及降血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麦芽为大麦发芽的颖果,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和药理作用。本文以不同发芽天数大麦芽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发芽天数大麦芽可溶性糖类成分变化;筛选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可溶性的粗糖;并优化了大麦芽糖类成分的提取条件以提高得率;根据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离纯化大麦芽低聚糖并对结构进行鉴定;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大麦模拟箱式发芽得到发芽3-7天的大麦芽,烘干(50℃)粉碎得到大麦芽粉末,分别采用水浸提(40℃) , Sevag法除蛋白,醇沉得粗糖。采用苯酚-硫酸法和DNS法测定发芽3-7天大麦芽粗糖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不同发芽天数大麦芽可溶性糖类成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为:可溶性总糖含量、多糖含量在发芽第4天均达到最大之后含量呈下降趋势;除还原糖外低聚糖含量在发芽第4天达到最大,发芽5、6、7天不断减少。对不同发芽天数的大麦芽可溶性粗糖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下,发芽4天的大麦芽粗糖酶抑制率最高,0.5mg/mL时酶抑制率为29.1±1.8%。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液固比为变量,以粗糖得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到粗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小时、提取温度40℃、提取次数为3次,液固比6:1。发芽4天大麦芽可溶性粗糖通过乙醇沉淀得到低聚糖和多糖,用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分别测定粗糖、低聚糖和多糖的酶抑制率,结果表明:在浓度相同时,低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较高为42.2±3.1%(0.5mg/mL)。采用SephadexG-15柱层析法得到纯化低聚糖,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低聚糖分子量为689.798 (M+Na) Da。采用比旋光度法测定低聚糖的比旋光度为+45°。采用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得低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核磁共振波谱(NMR)、甲基化分析等,对低聚糖的糖链构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低聚糖为α-(1→3)类型糖苷键链接的葡聚四糖。(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张颖,郭盛,严辉,段金廒[5](2016)在《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大枣中可溶性糖类成分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大枣中可溶性糖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差异,为其资源利用及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选取我国目前栽培面积较大,且已形成商品规模的26个栽培产地的42个栽培品种,共计49批次样品,分别采用硫酸-苯酚法、硫酸-咔唑法,对其中性多糖、酸性多糖,以及葡萄糖、果糖、蔗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大枣样品中可溶性糖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尤以蔗糖含量差异最大。新疆产区大枣样品蔗糖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产区,总多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显着低于其他产区;相关性分析显示,大枣样品中蔗糖与葡萄糖、果糖、中性多糖呈现极显着负相关,果糖与葡萄糖呈现极显着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我国大枣资源营养价值的评定及其营养功能的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保健功效的阐释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6年08期)

许丽[6](2012)在《离子色谱法在没食子酸和可溶性糖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色谱法是液相色谱法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用于分析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同时测定多种组分等优点。自1975年问世以来,离子色谱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食品、环境、农业、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并成为许多常见离子的标准分析方法。随着色谱柱和检测方式的不断发展,离子色谱法的应用范围从常见离子的测定扩展到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的测定。离子排斥色谱法是分离有机酸的一种有效方法。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检测(HPAE-PAD)法测定糖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保健品等领域中糖类的测定,但研究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本文由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这部分评价了离子色谱技术的发展并简单介绍了有机酸和糖类的分类、存在、应用和常见的分析方法。其余部分由以下四个研究报告构成。1、电导检测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绿茶中的没食子酸建立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绿茶中没食子酸的分析方法。采用Metrosep Organic Acids(250mm×7.8mm)分离柱和电导检测器,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色谱条件为以0.006mmol/L H2SO4溶液为淋洗液、50.0mmol/L LiCl溶液为再生液、流速0.5mL/min;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绿茶中常见的F-和8种酸对没食子酸的测定均无干扰,总分析时间为19min,没食子酸的检出限为0.1μg/mL连续6次进样,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为1.34%,4种绿茶中没食子酸的回收率为87.1%~96.7%。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令人满意。2、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蜂蜜柚子茶中的可溶性糖建立超声提取-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检测(HPAE-PAD)同时分离并测定蜂蜜柚子茶中可溶性糖的分析方法。采用METROSEP CARB1(150mm×4.0mm)分离柱,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淋洗液为5.0mmol/L的NaOH溶液,流速为1.0mL/min。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检出限分别为.0.2μg/mL、0.1μg/mL、1.0μg/mL。混合标准溶液连续6次进样,峰高相对标准偏差为1.56%~3.40%,回收率为86.80%~98.80%。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为蜂蜜柚子茶的质量检测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3、离子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海藻糖建立了一种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HPAE-PAD)测定化妆品中海藻糖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用METROSEP CARB1分离柱(150mm×4.0mm)进行分离,以200.0mmol/L的NaOH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7min内可完成对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海藻糖的检出限为0.02μg/m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7%,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8%;化妆品中常见的甘油和丙二醇不会对海藻糖的测定产生干扰,平均回收率为97.4%-98.8%。4、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乳糖、水苏糖、葡萄糖和蔗糖建立了同时检测牛奶中乳糖、水苏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柠檬酸为蛋白质沉淀剂,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测定。色谱条件:METROSEP CARB1(150mm×4.0mm)阴离子交换柱,流动相为7.0mmol/LNaOH溶液,流速为1.2mL/min,柱温为32℃,脉冲安培检测器。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4种糖的检出限为0.1μg/mL~0.3μg/mL。连续6次进样,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0%-3.85%,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8.00%-101.00%。该方法简便、分离度好,适用于牛奶中糖类的检测。(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2-04-30)

谢鹏,赵方贵,侯丽霞,张艳萍,刘新[7](2010)在《“贝达”和“赤霞珠”叶片中可溶性糖类对光合作用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个葡萄品种"贝达"和"赤霞珠"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过后1年生枝条功能叶片光合指标;以及葡萄糖、果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与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与联系。结果表明:开花期过后,"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Rubisco羧化效率呈下降趋势;果糖含量基本不变,葡萄糖、蔗糖及总可溶性糖含量波动上升;中性转化酶活性变化较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分别在前期和后期较高。"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的Rubisco羧化效率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葡萄糖/(果糖+蔗糖)呈显着负相关。在"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中葡萄糖含量与β-淀粉酶活性分别表现出极显着和显着的正相关性。推断,开花期后"贝达"和"赤霞珠"功能叶片中葡萄糖的积累可能主要是通过β-淀粉酶代谢途径产生,并对其光合作用产生了反馈抑制的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0年03期)

龙雯虹,郭华春,高星,金鑫[8](2009)在《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糖类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作相关的试验研究了山药、日本薯蓣、黄独3种薯蓣植物的珠芽休眠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休眠过程中3种薯蓣植物珠芽的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休眠结束时与休眠初期相比,珠芽休眠期最长的山药其淀粉含量极显着增加,珠芽休眠期较长的日本薯蓣其淀粉含量显着增加,仅珠芽休眠期最短的黄独其淀粉含量上升不大;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与淀粉含量的升高相关;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淀粉含量变化相似,其中山药珠芽的还原糖含量极显着增加,日本薯蓣珠芽的还原糖含量显着增加,黄独珠芽的还原糖含量增加不显着,还原糖含量的升高促进了珠芽的发芽;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的淀粉酶都以α-淀粉酶为主,珠芽休眠期短的黄独其α-淀粉酶活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珠芽休眠期长的山药在休眠初期其淀粉酶活性显着低于其他两种薯蓣植物。(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杨斌,卜继光,胡福朝,文勇,陈功锡[9](2009)在《槲蕨生态环境调查及黄酮和可溶性糖类物质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槲蕨Drynariea fortunei(Kunze)J.Sm是蕨类植物槲蕨科Drynariaceae槲蕨属Drynarie的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骨碎补、石岩姜,以干燥根茎入药称为骨碎补,味苦,温,归肝经、肾经,具有补肾,活血,止血,续伤之功效。(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7-25)

曾志将,王开发[10](2002)在《花粉中Fe、Zn、Cu、Mn元素可溶性糖类结合态及脂肪结合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菜、玉米、茶及莲花粉为实验材料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 4种花粉中元素Fe、Zn、Cu、Mn可溶性糖类结合态和脂肪结合态含量及形态分布。结果表明 :花粉中Cu元素可溶性糖类结合态含量分布最高 ,平均达 2 4 0 70 %。;Mn元素的可溶性糖类结合态和脂肪结合态含量分布都很低 ,仅为 0 172 %~ 3 32 5 %。(本文来源于《蜜蜂杂志》期刊2002年11期)

可溶性糖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sE-CAD、CA125和HE4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改善传统CA125和HE4检测在早期卵巢癌诊断中的不足。方法: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6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12例卵巢癌患者(I期:14例,II期:23例,Ⅲ期:41例,IV期:34例)血清中sE-CAD、CA125和HE4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组、卵巢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sE-CAD、CA125和HE4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A12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E-CAD、HE4水平则无显着变化(P>0.05)。sE-CAD、CA125和HE4联合检测用于早期卵巢癌(I-II期)的诊断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0.8%、91.1%、83.4%、93.6%,ROC曲线下面积也升高至0.956 5,95%CI为0.916 9~0.996 1,比各指标单独检测均有所提升。结论:sE-CAD、CA125和HE4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是诊断早期卵巢癌(I-II期)较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组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溶性糖类论文参考文献

[1].何燕,施姚,王兰英,朱宏涛.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以及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2].汪靖园,习文,彭韡,王斌.可溶性E-钙粘蛋白、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9

[3].薛梅真.人工老化对玉米种子萌发初期可溶性糖类代谢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7

[4].杨雪莹.不同发芽天数大麦芽可溶性糖类成分及降血糖活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7

[5].张颖,郭盛,严辉,段金廒.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大枣中可溶性糖类成分的分析[J].食品工业.2016

[6].许丽.离子色谱法在没食子酸和可溶性糖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

[7].谢鹏,赵方贵,侯丽霞,张艳萍,刘新.“贝达”和“赤霞珠”叶片中可溶性糖类对光合作用的调节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0

[8].龙雯虹,郭华春,高星,金鑫.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糖类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J].西部林业科学.2009

[9].杨斌,卜继光,胡福朝,文勇,陈功锡.槲蕨生态环境调查及黄酮和可溶性糖类物质的提取[C].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10].曾志将,王开发.花粉中Fe、Zn、Cu、Mn元素可溶性糖类结合态及脂肪结合态的研究[J].蜜蜂杂志.2002

标签:;  ;  ;  ;  

可溶性糖类论文-何燕,施姚,王兰英,朱宏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