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艳(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内科黑龙江密山158300)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103-02
【摘要】目的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来源于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的结肠部分,且大部分患者可通过内镜检查来确定诊断,只有少数患者的诊断相当困难造成误诊及漏诊,我们通过对10年来在我院住院的5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误诊及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进一步避免误诊和漏诊。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999年1月-2009年1月在院内或院外发生过误诊漏诊的52例,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在17-76岁,平均47岁,占同期因消化道出血而住院患者的3.8%,有黑便者14例,占27%,有粘液血便、滴血便者27例,占51.9%,以贫血为主者11例,占21.1%。
1.2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漏诊的原因,以寻找避免误诊及漏诊的方法。
2结果
14例表现为黑便的消化道出血者,其中13例在后来住院时,经证实还存在右侧结肠癌,其黑便主要来源于右侧结肠癌的慢性贫血,这些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胃部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活动性消化性溃疡8例,胃粘膜糜烂4例,另1例漏诊了十二指肠降段下部以下的小肠出血为十二指肠升段憩室并感染出血。
表现粘液血便,滴血性血便者27例,8例误诊为痔疮出血,7例以滴血性血便为表现的直肠癌被误诊为内痔,12例乙状结肠癌误诊为细菌性痢疾。
以贫血为主诉的11例右侧结肠癌患者,初次住院时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治疗后血红蛋白回升,出院后不久又复发,才发现是消化道慢性出血,粪便潜血阳性。
3讨论
3.1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3.1.1对黑便来源的片面认识,把黑便的原因归于上消化道出血,但事实上,部分下消化道出血慢,也可表现为黑便为主,以上误诊的病例中13例结肠癌及1例小肠病变出血就是如此被误诊。
3.1.2对同时存在多种病变的情况认识不足,消化道长达7-9米,跨肠道段存在2个以上的病变是不少见的,当发现一个病变而又未发现有活动性出血证据时,则不能武断认为该病变引起的出血,如胃镜发现十二指肠病变时又未发现出血证据,应按消化性溃疡进行系统治疗,一边复查便常规和潜血,如潜血转阴,经输血及补充铁剂血红蛋白能回升,说明还是溃疡出血,否则应进行下消化道检查。
3.1.3主观地把滴血性血便及粘液血便归就内痔的表现,此片面认识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误诊的原因,本组病例中有粘液血便、滴血性血便者,27例占51.9%,误诊漏诊率高,应该认识到便后滴血不是内痔独有的症状,凡近肛门的直肠病变都可出现便后滴血.
3.1.4缺铁性贫血不是最终的病因学诊断,缺铁性贫血是中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一个重要的征象,对40岁以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常规做胃镜和肠镜检查,否则会漏诊胃肠道肿瘤.
3.2避免误诊漏诊的措施为了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必须根据消化道出血不同表现的临床诊断程序,特别是存在2个以上的跨肠段的病变时,当发现一个有出血可能的病变,但为发现活动性出血依据时,应进行验证治疗,否则就可能出现漏诊及误诊。
呕血患者,若胃管抽吸液有血,属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最有效的诊断为紧急胃镜检查。要知道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应存在着盲区,十二指肠水平段及上升段,胃镜一般不能达到有病变时,胃镜检查应然有漏诊的危险,这部分上消化道必须应用气钡双重造影或血管造影或手术中结合内镜检查诊断。
对单独黑便者,若出血部位未确定,部的检查程序如下:第一步做纤维胃镜检查,如未找到可解释的出血病灶,第二步是纤维结肠镜检查,若结果阴性,第三步做小肠的有关检查。
对粘液血便、粪便外面附血、滴血性血便,属结肠、直肠或肛门部位出血。除常规进行直肠指栓及粪便致病菌检测外,应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