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主体论文-杨丝雨,宋云婷,王丹丹,张博,王银

绩效评估主体论文-杨丝雨,宋云婷,王丹丹,张博,王银

导读:本文包含了绩效评估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规划实施评价,主体功能,指标体系

绩效评估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杨丝雨,宋云婷,王丹丹,张博,王银[1](2019)在《基于规划实施评估视角的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绩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国土空间战略的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绩效评价亟待开展。本文参考规划实施评估方法,运用空间迭加法和指标体系法等方法分别从空间格局实现、功能区功能落实和实施保障机制叁个方面进行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绩效评价。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空间格局构造方面完成度较高,在功能区功能落实方面完成度中等,其中重点开发区域绩效水平较低,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业主产区绩效水平较高。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政策的系统性、差别化和均衡化均不足。(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刘传明,任启龙[2](2019)在《基于目标导向的主体功能区实施绩效评估体系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十一五"时期国家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来,主体功能区建设逐步推向深入。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但主体功能区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仍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得到巩固。意见还明确要求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因此,研究建立科学可行的主体功能区实施绩效评估体系与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秩序、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初衷,参照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标准,认为主体功能区实施绩效评估体系应包括专项绩效评估和总体绩效评估两个层面。其中,专项绩效评估是针对各类主体功能区不同目标导向进行的绩效评估,如重点开发区域应按照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极目标导向,侧重进行人口增长、城镇化、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等绩评估,同时兼顾生态环保质量评估,优化开发区域绩效评估应按照参与全球竞争、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目标导向,侧重经济发展质量、参与全球竞争、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估,农业类、生态类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不同主体功能区也有不同目标导向,应构建不同的实施绩效评估指标。总体绩效评估是对全国或各省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总体评价,应按照控制合理的空间开发强度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导向构建指标体系,比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开发强度等应成为绩效评估指标。由于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绩效评估方法应体现主体功能区实施绩效的动态变化性,主要采用动态对比或目标对比方法。在评估周期上,对于专项绩效评估和总体绩效评估应有区别,专项绩效评估建议1年为一周期,总体绩效评估应对应五年发展规划周期每5年进行一次。(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刘志辉,孙帅[3](2019)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历史演进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就开始了绩效评估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绩效评估模式。本文依据构建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不同模式下绩效评估主体的具体构成、参与范围和参与程度。通过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评估主体的历史演进、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优化绩效评估主体的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行政与法》期刊2019年05期)

张雷[4](2018)在《C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绩效评估主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为提升检验检疫机构的综合行政能力,绩效考核已成为检验检疫部门的有效工具。检验检疫部门在开展绩效考核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绩效评估主体建设不深入、绩效评估指标不科学等。众多问题中,评估主体问题又是基本问题和突出的共性问题。评估主体问题就是谁参与评估的问题,谁参与评估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绩效评估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评估主体的确立直接关系到评估工作的效率。因此,对C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绩效评估主体的研究,无论是对检验检疫部门,还是对绩效评估理论,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C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研究对象,以绩效评估主体为研究目标,运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多元治理等理论,借鉴国内外地区的多元化绩效评估主体经验,对C局的绩效评估主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正文部分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绩效评估主体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第二章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包括绩效、绩效评估、评估主体、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多元治理理论;第叁章对C局绩效评估工作和评估主体现状进行分析,指出C局评估主体存在的问题,如内部评估主导倾向化严重、公众参与力度不够、第叁方参与发展滞后、评估主体权重失衡,并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治理结构不合理、评估制度不完善、评估机制不对称、权重设置不科学;第四章,介绍国内外地区、部门的多元化绩效评估主体经验,国外经验包括美国奥斯汀市绩效、英国政府评估主体从公共部门扩展到社会公众和澳大利亚政府评估主体包括政府内部主体和外部评估机构,国内经验包括南京市万人评议、甘肃第叁方评价政府和杭州绩效评的社会参与,根据成功经验提出C局的借鉴点,如提高对绩效评估的认识性、提高公众参与评估的积极性、鼓励第叁方评估主体参与以及科学设置评估主体权重;第五章提出C局绩效评估主体建设的具体对策,包括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化建设,鼓励公众参与绩效评估、加强第叁方评估建设、科学设置评估主体权重。(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8-03-01)

赵晓丹[5](2017)在《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多主体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完善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保障居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构建包含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多主体综合指标体系,对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估。[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从工作业绩、相关利益体、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构建监管绩效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认各层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证评估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绩效。[结果]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综合评分达到4.17,监管绩效处于良好水平,并高于全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平均水平;学习与成长维度监管绩效水平最高,但工作业绩与相关利益体维度存在一定的薄弱部分,对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和对消费者、社会组织的动员需要进一步加大。[结论]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良好,但仍需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7年12期)

陈家浩[6](2017)在《让公民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原则基础上,为全体公民提供普惠的公共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泛就业、缩小贫富差距,既是对公众迫切呼吁的回应,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具体、实际的指标。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公民参与无疑将发挥更加(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7-06-07)

王欣[7](2017)在《多元主体视角下的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各种土地使用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加之城市建筑自身不可避免的衰退老化,城市产生了大量待更新的地区或建筑(如危旧房、棕地、城中村等)。另外,随着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聚聚与大城市可利用新增土地稀缺之间的矛盾,城市发展从外延式走向内涵式,开始追求提质增效,产生了大量城市更新的需求和热潮,城市更新开始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点。然而,现阶段的城市更新面临着拆迁安置不合理、更新项目进展不顺、公共设施供需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更新项目治理,实现可持续城市更新。因此,如何把握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的特征;如何用好绩效评估这一工具对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估;如何准确判断影响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的主要因素;如何通过绩效评估来推动城市更新治理绩效的改进,所有这些都是城市更新治理绩效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所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但是,现有针对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评估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首先,没有专门针对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大多只是将城市更新推进情况作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的一个维度,这难以准确衡量城市更新治理的表现。其次,关于城市更新项目治理已有的研究大多仅仅只是定性的描述,没有定量的分析。再次,鲜有对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的实证调查分析,实证调查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城市更新项目治理方式的不同对各个参与主体视角下的治理绩效的显着影响。最后,对如何提升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系统地对城市更新治理绩效评估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在理论上弥补现有城市更新评估方法和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的不足,还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体系来提升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推动城市更新治理模式的创新,为城市更新治理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对推进城市更新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角色关系理论,界定了“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的本质、定义及目标,并阐述了绩效评估在本研究中的含义,从而初步实现对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评估的理论建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紧接着以重庆渝中区两个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利用所建立的评估体系,以项目涉及的不同参与主体作为评估主体,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来收集评估数据,对两个城市更新项目的整体治理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估以及对比分析,确定两个项目的治理绩效整体水平。另外,对调查数据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出不同主体视角下的评估结果差异,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说明显着影响项目治理绩效总体评估结果的分项因素。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多方面探讨了改善城市更新项目治理实践的措施,以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王莉莉[8](2016)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系统中公众评估主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政府绩效评估的客观有效,必须发挥政府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双重作用。通过进一步比较分析我国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并解决目前公众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主体的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公众主体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公众主体在政府绩效系统中的积极作用是发挥外部评估作用的重要环节。(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6年34期)

田彦清[9](2016)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集团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因素进行分析,结合集团化企业跨区域、多元化经营的特点,建立了集团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体系;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线性加权模型,构建了集团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模型,对集团内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集团总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行绩效评估。最后,通过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为集团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6-10-25)

刘刚[10](2016)在《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供给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模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模式的分析,基于对政策供给的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的二维分类,重点探讨了该理论模式在政策供给绩效评估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实现路径为例阐释了这种绩效评估方法的运用过程。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供给绩效影响因子的回归分析,提出推进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供给策略。(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6年12期)

绩效评估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十一五"时期国家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来,主体功能区建设逐步推向深入。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但主体功能区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仍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得到巩固。意见还明确要求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因此,研究建立科学可行的主体功能区实施绩效评估体系与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秩序、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初衷,参照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标准,认为主体功能区实施绩效评估体系应包括专项绩效评估和总体绩效评估两个层面。其中,专项绩效评估是针对各类主体功能区不同目标导向进行的绩效评估,如重点开发区域应按照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极目标导向,侧重进行人口增长、城镇化、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等绩评估,同时兼顾生态环保质量评估,优化开发区域绩效评估应按照参与全球竞争、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目标导向,侧重经济发展质量、参与全球竞争、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估,农业类、生态类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不同主体功能区也有不同目标导向,应构建不同的实施绩效评估指标。总体绩效评估是对全国或各省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总体评价,应按照控制合理的空间开发强度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导向构建指标体系,比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开发强度等应成为绩效评估指标。由于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绩效评估方法应体现主体功能区实施绩效的动态变化性,主要采用动态对比或目标对比方法。在评估周期上,对于专项绩效评估和总体绩效评估应有区别,专项绩效评估建议1年为一周期,总体绩效评估应对应五年发展规划周期每5年进行一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绩效评估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丝雨,宋云婷,王丹丹,张博,王银.基于规划实施评估视角的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绩效评价[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2].刘传明,任启龙.基于目标导向的主体功能区实施绩效评估体系与方法研究[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3].刘志辉,孙帅.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历史演进及优化[J].行政与法.2019

[4].张雷.C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绩效评估主体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

[5].赵晓丹.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多主体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

[6].陈家浩.让公民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N].中国经济时报.2017

[7].王欣.多元主体视角下的城市更新项目治理绩效评估研究[D].重庆大学.2017

[8].王莉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系统中公众评估主体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6

[9].田彦清.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集团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绩效评估体系研究[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16

[10].刘刚.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供给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模式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

标签:;  ;  ;  

绩效评估主体论文-杨丝雨,宋云婷,王丹丹,张博,王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