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黄青霉菌论文-张旭,司浩浩,梁贝贝,段永红,田晶

产黄青霉菌论文-张旭,司浩浩,梁贝贝,段永红,田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黄青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黄青霉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培养基

产黄青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司浩浩,梁贝贝,段永红,田晶[1](2017)在《产黄青霉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产黄青霉菌是一种重要的真菌,广泛用于农业、环境、医疗等方面,其生长和产孢量受发酵条件的影响。为筛选产黄青霉菌最优发酵条件。[方法]本文选取不同的培养基、温度、pH、光周期、紫外线等条件,通过测量菌落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筛选出产黄青霉菌最优的发酵条件。[结果]SDAY培养基是最适培养基,在温度为25℃、pH为7、光周期为24L、紫外线不照射时最适合产黄青霉菌生长,并验证最优发酵条件。[结论]本研究可为产黄青霉菌的大量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完莉萍,程景胜,李小兵,元英进[2](2017)在《产黄青霉菌响应苯氧乙酸的Ca~(2+)信号转导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青霉素V生产过程中—Ca~(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产黄青霉菌对外源侧链前体苯氧乙酸的应答机制。【方法】考察4种不同机制的Ca~(2+)信号干扰剂[利心平、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苏拉明和硫酸新霉素]对青霉素V产量和产黄青霉菌生物量的影响。运用Fluo-3/AM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成像和酶标仪定量检测两种方法监测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苯氧乙酸添加后胞内Ca~(2+)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49.86%,而1 mmol/L磷酸酯酶C底物抑制剂硫酸新霉素的添加使得胞内Ca~(2+)相对含量降低了53.31%,同时青霉素V产量降低78.71%,表明产黄青霉菌可通过肌醇1,4,5-叁磷酸信号途径调节胞内Ca~(2+)浓度来响应苯氧乙酸的胁迫。【结论】首次探究了Ca~(2+)信号转导途径在产黄青霉菌对苯氧乙酸应答中的作用,为丝状真菌中Ins(1,4,5)P3-Ca~(2+)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文鑫,马强[3](2014)在《产黄青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苹果树腐烂病的诱导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诱导树体产生较强的抗性,将产黄青霉菌通过PA培养繁殖后,连同其产生代谢物液体作为生物药液处理苹果树刮皮后的伤口,不同时间段测定树体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树体PAL的活性、PPO的活性、POD的活性和木质素的含量都有一定的提升,特别是培养4~6d的产黄青霉菌及代谢物,诱导产生抗性物质的作用最为理想和显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王成,张军剪,尹贵超[4](2014)在《产黄青霉菌高能电子诱变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选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以产黄青霉菌10-2-12为出发菌株,经高能电子诱变后分离。经过18批次筛选得到的突变株13-6-55效价比出发株高8.2%,且菌丝状态、传代稳定性好。在试验罐上的平均发酵单位比对照高3.6%。(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4年02期)

刘静,戴梦,章丽,赵颖,张佳[5](2013)在《工业用产黄青霉菌基因组的RAPD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找高产菌株的分子标记,尝试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青霉素生产菌株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分别以9株不同产量的产黄青霉菌基因组DNA为模版,筛选引物23条,并且对一条高产菌株特异条带进行了克隆与杂交验证.(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邓新辉[6](2013)在《铅锌冶炼废渣堆场土壤产黄青霉菌F1浸出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铅锌冶炼过程产生大量含重金属的废渣,并弃置于环境,导致渣场及附近土壤遭受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治理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我国尤为迫切。目前常采用的化学方法或植物修复法存在见效慢、成本高或具有二次污染潜在危害等不足。本论文对铅锌冶炼废渣堆场土壤重污染的特征、微生物的分离筛选、浸出修复工艺及其机理等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研究阐明了典型铅锌冶炼废渣堆场土壤的污染特征。铅锌冶炼废渣堆场土壤遭受重金属的重度污染:表层土壤中Pb、Zn、Cd和Cu的含量分别为1889.6mg·kg-1,5682mg·kg-1,48.4mg·kg-1和1848.6mg·kg-1,其中Pb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的5.4倍,Zn超标18.94倍,Cd超标80.7倍,Cu超标18.5倍。且废渣堆场土壤Pb、Zn、Cd和Cu含量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空间分布规律。基于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胁迫机制,从铅锌冶炼废渣堆场重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产酸特性、能使浸出液pH值从6.7降到2.7的重金属耐受菌,经18S rDNA和ITS鉴定为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命名为F1。产黄青霉菌F1生长受pH值和重金属浓度的影响较大,能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5.0-9.0,当土液比在0-1:13.3范围内时,产黄青霉菌F1的生长符合S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通过对铅锌冶炼废渣堆场污染土壤微生物浸出条件的优化,提出了“菌株培养产酸-重金属浸出”的二步法浸出修复新方法。产黄青霉菌F1浸出修复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8℃、土液比1:20、pH7.0,碳源葡萄糖投加量为90g.L-1,氮源A投加量为3g-L-’。在最佳条件下,产黄青霉菌F1对重金属含量高达12.62g.kg-1重污染土壤中Cd、Cu、Pb、 Zn、Mn和Cr的浸出率分别为74%、59%、24%、55%、57%和25%,远远高于0.5%的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和琥珀酸的浸出率。阐述了铅锌冶炼废渣堆场土壤产黄青霉菌F1浸出的作用机制。在浸出过程中,产黄青霉菌F1通过葡萄糖代谢,产生了葡萄糖酸、丙酮酸和草酸等有机酸。产黄青霉菌F1浸出修复土壤后,菌丝细胞壁外分泌大量胞外聚合物,且周围吸附大量的金属离子,表明产黄青霉菌F1对重金属的抗性机理为重金属通过胞外聚合物的截留。揭示了产黄青霉菌F1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转化规律。在浸出过程中,土壤中的Cd、,Zn和Mn主要以离子形态被浸出;Pb和Cr主要体现为形态的转换,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强有机态赋存的Pb转化成了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Cr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Cu既以离子形态被浸出,又有形态间的转换,被产黄青霉菌F1浸出后,Cu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为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发现了重金属和pH值对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调控机理,为浸出修复时土液比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单一重金属中,Pb、Cu、Cd、Mn和Cr对产黄青霉菌F1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Zn对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以上六种重金属复合对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单一重金属。酸性条件下产黄青霉菌F1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大于偏中性条件下的活性。从铅锌冶炼废渣堆场土壤筛选到的产黄青霉菌F1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6-01)

王公坤[7](2013)在《不同条件对产黄青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率与再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不同菌龄、预处理时间、酶解时间、酶浓度等对产黄青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率与再生率的影响,确定了有利制备率与再生率提高的最佳条件。(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3年10期)

朱彦民,刘晓均,孙妍红,张今[8](2004)在《产黄青霉菌中细菌血红蛋白的基因表达及工程菌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产黄青霉 HY876作受体菌 ,建立 amds( Acetamidase)基因为选择标记的 VHb表达系统 .该系统构建包括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用于真菌表达 VHb基因的质粒 p VHb M和 p VHBI的构建 ;p VHb M或p VHb I与选择标记质粒 p Ucamds的共转化 ;将 VHb基因整合到产黄青霉 HY876基因组中 .结果表明 ,只有部分转化子整合有 VHb基因 ,VHb蛋白的表达量与其在染色体上整合的位点和整合拷贝数有关 ,不同转化子产生不同效应 .该菌株的摇瓶发酵实验表明 ,VHb可促进青霉素的合成 ,使青霉素效价提高 3 9% .(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唐丽华[9](2004)在《紫外线诱变产黄青霉菌原生质体选育高产菌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菌种诱变筛选过程中,往往由于细胞壁的存在而影响其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敏感性,因而我们采用细胞脱壁后再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的方法,选育青霉素高产优质菌株。分离纯化得到276~#菌株,摇瓶考查青霉素效价和总产量分别提高了8.2%和6.4%,对氧的需求也有所降低,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04年02期)

王晶,徐晓颖[10](2003)在《产黄青霉菌的诱变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产黄青霉菌的诱变选育,最后达到提高青霉素生产水平。方法:用紫外线对青霉素生产菌“产黄青霉”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定向选育获得耐高浓度青霉素的突变菌株。结论:诱变育种和其它育种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方法简便等优点,是抗生素产生茵选育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03年03期)

产黄青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青霉素V生产过程中—Ca~(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产黄青霉菌对外源侧链前体苯氧乙酸的应答机制。【方法】考察4种不同机制的Ca~(2+)信号干扰剂[利心平、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苏拉明和硫酸新霉素]对青霉素V产量和产黄青霉菌生物量的影响。运用Fluo-3/AM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成像和酶标仪定量检测两种方法监测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苯氧乙酸添加后胞内Ca~(2+)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49.86%,而1 mmol/L磷酸酯酶C底物抑制剂硫酸新霉素的添加使得胞内Ca~(2+)相对含量降低了53.31%,同时青霉素V产量降低78.71%,表明产黄青霉菌可通过肌醇1,4,5-叁磷酸信号途径调节胞内Ca~(2+)浓度来响应苯氧乙酸的胁迫。【结论】首次探究了Ca~(2+)信号转导途径在产黄青霉菌对苯氧乙酸应答中的作用,为丝状真菌中Ins(1,4,5)P3-Ca~(2+)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黄青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旭,司浩浩,梁贝贝,段永红,田晶.产黄青霉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验证[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完莉萍,程景胜,李小兵,元英进.产黄青霉菌响应苯氧乙酸的Ca~(2+)信号转导机制[J].微生物学通报.2017

[3].张文鑫,马强.产黄青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苹果树腐烂病的诱导抗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

[4].王成,张军剪,尹贵超.产黄青霉菌高能电子诱变选育[J].煤炭与化工.2014

[5].刘静,戴梦,章丽,赵颖,张佳.工业用产黄青霉菌基因组的RAPD多态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邓新辉.铅锌冶炼废渣堆场土壤产黄青霉菌F1浸出修复研究[D].中南大学.2013

[7].王公坤.不同条件对产黄青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率与再生率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3

[8].朱彦民,刘晓均,孙妍红,张今.产黄青霉菌中细菌血红蛋白的基因表达及工程菌的应用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

[9].唐丽华.紫外线诱变产黄青霉菌原生质体选育高产菌种[J].黑龙江医药.2004

[10].王晶,徐晓颖.产黄青霉菌的诱变选育[J].黑龙江医药.2003

标签:;  ;  ;  ;  

产黄青霉菌论文-张旭,司浩浩,梁贝贝,段永红,田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