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植病论文-李远想,王尚堃

再植病论文-李远想,王尚堃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植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果树,再植病,栽培,症状

再植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远想,王尚堃[1](2019)在《果树再植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果树再植病是果树重茬栽培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为最大限度避免果树重茬栽培产生再植病造成的不利影响,从再植病症状表现、发生原因、试验研究情况和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果树再植病研究进展的有关情况,指出了果树再植病研究的重大意义,展望了控制果树再植病给果树栽培带来的美好前景,以期为果树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4期)

周喆[2](2018)在《苹果抗再植病真菌病害相关基因MdCERK1的克隆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再植病是一个复杂又难以解决的历史性问题,也是保障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筛选抗重茬苹果砧木品种是目前防治苹果再植病最为环保且有效的途径。开展苹果砧木中参与调控抗再植病相关基因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对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选育苹果再植病抗性砧木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表明,苹果再植病的关键发病因子主要是真菌,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模式植物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的几丁质受体蛋白可通过识别几丁质而触发植物的免疫反应,从而对随后的病原菌侵染表现出抗性。本研究借鉴了模式植物的研究成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两个在苹果再植病抗性方面存在差异的品种(G.935与B.9)的转录组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抗苹果再植病相关基因MdCERK1,并通过qPCR、pull-down及质谱测序等技术对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相互作用蛋白进行了筛选,获得了以下主要的研究结果:1.使用Pythium ultimum分别对两个在苹果再植病抗性方面存在差异的品种进行侵染,通过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来获得在苹果再植病抗病中起关键作用的目标基因。因为CERK(chitin elicitor receptor kinase)基因包含的胞外LysM(lysin motif)结构域,对几丁质的识别具有特异性。理论上,CERK基因对苹果再植病真菌性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我们选择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基因。2.在利用qPCR研究基因表达时,需要内参基因对实验过程进行校正,而当前有关苹果根组织响应不同胁迫条件后的基因表达尚少有研究。所以我们利用了我们的转录组数据,选择了10个表达水平变化最小的基因和5个之前有过报道的内参基因。然后采用Delta Ct、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分析方法对这15个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与不同基因型根组织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DP0000095375、MDP0000147424、MDP0000233640、MDP0000326399和MDP0000173025等5个基因无论是非生物胁迫还是生物胁迫条件下都较为稳定,可以用作相关研究的内参基因。3.利用已公布的苹果基因组数据库GDR和The Apple Genome and Epigenome,鉴定苹果LysM基因家族成员。通过系统的鉴定,共得到30个苹果LysM家族成员。使用在线工具ExPASy Proteomics Server对MdLysM蛋白的基本信息进行预测。根据聚类分析可将这些基因分为A、B和C叁组,且C组又可进一步被分为Ⅰ、Ⅱ和Ⅲ3个亚族,说明它们的功能可能已经发生了分化,基因结构的复杂程度与进化树聚类存在联系。MdLysM蛋白结构域预测的结果及基因结构分析的结果均与进化树聚类结果吻合。序列相似性及对MD09G1111800的基因组结构、结构域组成的序列分析以及其对外源几丁质的响应等结果显示,MD09G1111800是AtCERK1的同源基因,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MdCERK1。4.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相比花、果实、种子等组织来说,MdCERK1还是主要在根、叶等营养组织中表达。立枯丝核杆菌侵染的苹果根组织中MdCERK1的转录调控模式证明,MdCERK1是一个功能性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otein,PRR)。pull-down结果显示,GST-MdCERK1具有几丁质分子绑定能力,进一步从生化角度上证明了其就是苹果中的几丁质受体蛋白基因。其在不同抗性品种均能响应病原侵染,但是调控模式存在差异。5.使用pull-down联合质谱筛选到MdCERK1可能的互作蛋白PR4,进一步解析MdCERK1的抗病信号转导机制。综合以上所有的数据,得到结论,MdCERK1是一个几丁质绑定受体类激酶,主要在苹果营养器官中发挥作用,并且在响应苹果再植病病原菌侵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6-01)

张蕾,徐慧敏,朱宝利[3](2016)在《根际微生物与植物再植病的发生发展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再植病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形成原因复杂,最新的研究显示它与根际微生态的变化相关,其中主要涉及根际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速推广使得根际微生物和再植病间关系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外植物再植病病因、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它们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植物再植病与根际微生物间的关系,以期从根际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的角度认识植物再植病的病因并为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傅明洋,李震[4](2015)在《预防苹果再植病发生的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再植病是制约我国苹果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了苹果再植病发生的原因,着重论述了预防苹果再植病发生的技术措施,为老苹果园更新提供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马保瑞,贾丽,张婧[5](2015)在《杨树重茬“再植病”的解决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林地速生杨重茬后生长缓慢、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探讨重茬再植病的解决方法。采取改变种植密度、实行农林间作模式、以耕代抚、植树带状挖沟、间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还田、生杂草、落叶耕翻入土、增施生物有机菌肥、培肥林地等措施。(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5年02期)

陈思源[6](2014)在《苹果树再植病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植病是在果树挖除后的地块继续栽植果树,再植果树表现出生长发育不良、减产或者绝产的现象。再植病是由于原果树苗长期生长导致根际土壤中营养物质缺乏和有毒物质积累造成的。通过沃土增肥、选用抗性树苗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再植病的危害。(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4年21期)

曹瑞林[7](2013)在《苹果树再植病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部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同渤海湾苹果主产区一样,未来5年面临大批果园的更新换代,果树再植病害将成为今后我国苹果病虫害防控中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03年起陕西礼泉把攻克果树再植障碍作为果业生产中重大攻关项目,通过引用脱毒苗、大挖槽、深翻改土(客土)药肥试验,2009年高标准新建主干形果园初见成效,植株生长健壮,枝条丰满,干粗直径均达(本文来源于《山西果树》期刊2013年05期)

朱峰,刘星,曹佳喜,李敏,冯冬梅[8](2013)在《老果园新栽果树再植病防控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些年果园管理比较粗放,大小年结果现象比较明显,加之树体营养不足,树势严重衰弱,造成腐烂病大发生,个别园20年左右即出现毁园现象。近年来由于苹果价格的驱动及地理位置的优势,个别农户在刚毁掉的园内重新栽树。为此,特提出新栽果树再植病防控技术措施,供大家参考。1挖除老树、挖净树根。老果园毁园后,除清理完地上部的枝梢、主干外。用人工或机械挖净老果园(本文来源于《中国果菜》期刊2013年05期)

刘志[9](2013)在《环渤海湾地区苹果再植病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生防木霉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地区是我国苹果主栽区之一,在生产中面临着果树品种更新及新果园建立的问题,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很多新果园是在老果园基础上进行换茬再植,由此引起的苹果重茬障碍-再植病成为苹果园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本研究对采自渤海湾地区老果园及再植果园土壤的潜在致病真菌进行诱集、分离和鉴定;以平邑甜茶为材料,探讨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对甜茶株高、鲜重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造成苹果再植病害真菌病原的主要类群;利用对峙培养和温室盆栽方法测定筛选得到的木霉菌株的生防潜能。主要结果如下:1、从环渤海湾地区所采集的118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潜在致病真菌包括:镰孢菌属、丝核菌属和轮枝孢属的真菌。其中镰孢菌属的数量最多,第一批土样分离、纯化得到到129株,第二批土样分离、纯化得到到212株,共计341株。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重茬果园中分离得到的镰孢菌数量明显多于老果园。故而推测镰孢菌可能是造成环渤海湾地区苹果再植病的主要病原菌。2、运用形态学特征并结合EF-1α序列分析法对所得到到的341株镰孢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镰孢菌分属4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轮枝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3、以平邑甜茶为材料从隶属4个不同种的镰孢菌中随机选取8株镰孢菌和1株立枯丝核菌(隶属AG4-HG-I群)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轮枝镰孢菌和层出镰孢菌对平邑甜茶幼苗的株高、鲜重、叶面积、根长度、根系数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最为显着,其中轮枝镰孢菌32-1-4和1-10-1使幼苗的株高生长分别降低了47%和42%,层出镰孢菌1-4-2和1-2-1,使幼苗的株高生长降低了36%和38%;轮枝镰孢菌32-1-4和1-10-1使幼苗的根尖和侧根数量显着减少,比对照分别减少了53%和56%。立枯丝核菌对平邑甜茶幼苗的抑制作用相比相对较弱,但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也存在显着差异,因此我们认为造成环渤海湾地区苹果再植病的主要真菌病原是镰孢菌中的轮枝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和尖孢镰孢菌。4、从渤海湾地区土壤中纯化保存的256株木霉菌株中,经过初筛、复筛筛选得到一株对轮枝镰孢菌、层出镰孢菌有较好生防效果的木霉菌株2-15-5。室内平板对峙培养中菌株2-15-5对轮枝镰孢菌和层出镰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5.32%和70.83%;温室盆栽测定结果表明,接种木霉菌株2-15-5发酵菌剂的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理指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着差异,与接种病原菌的对照相比,株高增加了79%,鲜重增加了81%,叶面积增加了78%,表现为较好的生防潜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1)

黄美贤[10](2013)在《果树再植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果业不断发展,老果区更新换代也是必然趋势。但是在老果区,有不少果农由于认识和技术不到位,不重视防治再植病(重茬病),因此后建新园效果不佳。为了促进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果农增收,总结和推广各地果农防治再植病的新经验和新技术,势在必行。1再植病症状新建果园,其前茬为同种或同属近缘果树,(本文来源于《山西果树》期刊2013年01期)

再植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苹果再植病是一个复杂又难以解决的历史性问题,也是保障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筛选抗重茬苹果砧木品种是目前防治苹果再植病最为环保且有效的途径。开展苹果砧木中参与调控抗再植病相关基因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对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选育苹果再植病抗性砧木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表明,苹果再植病的关键发病因子主要是真菌,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模式植物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的几丁质受体蛋白可通过识别几丁质而触发植物的免疫反应,从而对随后的病原菌侵染表现出抗性。本研究借鉴了模式植物的研究成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两个在苹果再植病抗性方面存在差异的品种(G.935与B.9)的转录组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抗苹果再植病相关基因MdCERK1,并通过qPCR、pull-down及质谱测序等技术对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相互作用蛋白进行了筛选,获得了以下主要的研究结果:1.使用Pythium ultimum分别对两个在苹果再植病抗性方面存在差异的品种进行侵染,通过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来获得在苹果再植病抗病中起关键作用的目标基因。因为CERK(chitin elicitor receptor kinase)基因包含的胞外LysM(lysin motif)结构域,对几丁质的识别具有特异性。理论上,CERK基因对苹果再植病真菌性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我们选择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基因。2.在利用qPCR研究基因表达时,需要内参基因对实验过程进行校正,而当前有关苹果根组织响应不同胁迫条件后的基因表达尚少有研究。所以我们利用了我们的转录组数据,选择了10个表达水平变化最小的基因和5个之前有过报道的内参基因。然后采用Delta Ct、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分析方法对这15个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与不同基因型根组织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DP0000095375、MDP0000147424、MDP0000233640、MDP0000326399和MDP0000173025等5个基因无论是非生物胁迫还是生物胁迫条件下都较为稳定,可以用作相关研究的内参基因。3.利用已公布的苹果基因组数据库GDR和The Apple Genome and Epigenome,鉴定苹果LysM基因家族成员。通过系统的鉴定,共得到30个苹果LysM家族成员。使用在线工具ExPASy Proteomics Server对MdLysM蛋白的基本信息进行预测。根据聚类分析可将这些基因分为A、B和C叁组,且C组又可进一步被分为Ⅰ、Ⅱ和Ⅲ3个亚族,说明它们的功能可能已经发生了分化,基因结构的复杂程度与进化树聚类存在联系。MdLysM蛋白结构域预测的结果及基因结构分析的结果均与进化树聚类结果吻合。序列相似性及对MD09G1111800的基因组结构、结构域组成的序列分析以及其对外源几丁质的响应等结果显示,MD09G1111800是AtCERK1的同源基因,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MdCERK1。4.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相比花、果实、种子等组织来说,MdCERK1还是主要在根、叶等营养组织中表达。立枯丝核杆菌侵染的苹果根组织中MdCERK1的转录调控模式证明,MdCERK1是一个功能性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otein,PRR)。pull-down结果显示,GST-MdCERK1具有几丁质分子绑定能力,进一步从生化角度上证明了其就是苹果中的几丁质受体蛋白基因。其在不同抗性品种均能响应病原侵染,但是调控模式存在差异。5.使用pull-down联合质谱筛选到MdCERK1可能的互作蛋白PR4,进一步解析MdCERK1的抗病信号转导机制。综合以上所有的数据,得到结论,MdCERK1是一个几丁质绑定受体类激酶,主要在苹果营养器官中发挥作用,并且在响应苹果再植病病原菌侵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植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远想,王尚堃.果树再植病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9

[2].周喆.苹果抗再植病真菌病害相关基因MdCERK1的克隆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3].张蕾,徐慧敏,朱宝利.根际微生物与植物再植病的发生发展关系[J].微生物学报.2016

[4].傅明洋,李震.预防苹果再植病发生的技术措施[J].山东林业科技.2015

[5].马保瑞,贾丽,张婧.杨树重茬“再植病”的解决方法[J].植物医生.2015

[6].陈思源.苹果树再植病防治研究[J].北京农业.2014

[7].曹瑞林.苹果树再植病防治措施[J].山西果树.2013

[8].朱峰,刘星,曹佳喜,李敏,冯冬梅.老果园新栽果树再植病防控技术措施[J].中国果菜.2013

[9].刘志.环渤海湾地区苹果再植病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生防木霉菌株的筛选[D].山东农业大学.2013

[10].黄美贤.果树再植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山西果树.2013

标签:;  ;  ;  ;  

再植病论文-李远想,王尚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