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习适应性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段衔接,学习适应性,发展特点
学习适应性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冯文彬[1](2019)在《小学初中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特点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小学初中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衔接策略,以天津市静海区实验小学412名六年级学生和静海区实验中学334名七年级学生为样本,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现状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研究发现:(1)六年级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低于全国常模,七年级学习适应性不良检出率高于全国常模;(2)六、七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在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心身健康、独立性和毅力六个内容量表上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29期)
杜雨卉,周仁来[2](2016)在《因果学习元假设的适应性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果学习帮助人们了解事物间有方向性的关系,是一项基本的认知能力。然而在一项系列研究中,有着更高执行功能的成人却在一项因果学习任务中表现差于儿童。为解释这一现象,本研究通过比较成人、青少年、儿童叁个年龄组在因果学习元假设(即进行因果学习的指导策略)的发展差异,探究元假设是否可能解释成人在系列研究中的表现。实验分叁个年龄组共78名被试(每组26名)。被试通过干预40个试次中的红色圆圈,可主动地引发因果事件,并根据结果(绿色圆圈)判断配对中正确呈现因果结构的答案。其中任务一(20试次)可以任意通过确认取向策略(如PTS)或区分取向策略(如PGS及IGS)解决,探究了被试在因果学习上的默认策略。而任务二(20试次)只能被区分取向策略有效解决,迫使被试对他们的因果学习策略元假设进行转变。以此来确定不同年龄被试因果学习元假设及其动态过程。通过构建分层贝叶斯模型,策略的转变会以参数的形式被记录。结果表明成人具有最为有效的因果学习元假设,但在默认情况下最为偏向确认取向,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也能适应性地调整为区分取向。青少年、儿童则渐次之。但默认情况下的确认取向可能会引发在另一系列实验中的较差表现。研究还发现,虽然确认取向策略有其局限性,但可能被视作初期的尝试策略被各年龄层的被试使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牟生调[3](2013)在《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发展特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特点。方法:采用测量法,测查264名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结果:①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较差(χ2=52.428,P<0.001),其中在学习环境上的适应问题最为严重;②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不显着,性别差异显着;③不同留守时间和留守状态的儿童在学习适应性上差异不显着。结论:留守儿童总体学习适应不良。(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宏[4](201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影响其整体心理素质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业成就水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行为两个基本方面来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能力发展整合搭建活动平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周海霞[5](2010)在《进城农民工子女班级环境与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和我的班级问卷对252名3-6年级进城农民工子女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班级环境与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的适应水平与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秩序纪律"因子有显着的正相关。这表明同学关系融洽、团结向上、秩序纪律性强的良好班级环境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适应性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10期)
季艳萍[6](2008)在《民办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比较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1224名大一至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分析比较民办与公办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特点,并通过个案访谈探讨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民办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分有显着差异:除教学模式和学习态度两个维度外,在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能力维度和学习适应性总分上,民办高校大学生得分显着低于公办高校大学生。2.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分的性别差异显着,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显着高于男生。除学习动机维度外,其它维度上的性别差异均显着。公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分的性别差异显着,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显着高于男生,在学习适应性各维度上均表现出显着的性别差异。3.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分的年级差异显着,呈现出从大一到大叁缓慢增加的趋势,而大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分大幅度降低,是四个年级中得分最低的。在学习适应性各维度上均表现出显着的年级差异。公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分的年级差异显着,学习适应性总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二年级,四年级,一年级和叁年级。除学习能力维度外,其它维度上的年级差异均显着。4.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分的专业差异显着,工科学生得分最高,其次是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得分最低。在学习适应性各维度上均表现出显着的专业差异。工科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得分最高,而理科学生在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得分都是最低。公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分的专业差异显着,工科学生得分最高,其次是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得分最低。在学习适应性各维度上均表现出显着的专业差异。理科学生在所有维度上的得分都是最低的,且在多数维度上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而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得分最高的仍然是工科学生。5.对学习适应性总分偏低大学生的个案访谈结果表明,民办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表现为多种心理问题,受到个性,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周海霞[7](2008)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习适应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发展与教育关系的角度审视,进城农民工子女成长首先面临的是学习适应性问题。本研究分别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潭市、郴州市、益阳市各抽取1所小学的3-6年级学生790人(其中进城农民工子女340人),先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习适应性、班级环境、师生互动风格和同伴关系。本研究分别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特点,并借鉴弹性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机制。初步发现:1.在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及其各个维度上,3-4年级的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不存在显着性差异;5-6年级的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要低于城市居民子女;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环境的适应性上低于城市居民子女;农民工子女在听课方法、家庭环境和独立性上要低于城市居民子女。2.学习适应性良好的进城农民工子女感受到的是一种同学关系融洽、团结向上、秩序纪律性强的良好的班级环境;同时也感受着一种亲密的、支持性的、积极的教师态度;在同伴关系上,他们也拥有更多的朋友。3.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拥有一定数量的朋友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发展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不满、敌对的师生互动风格对学习适应性发展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曾婧[8](2007)在《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取849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PSSH问卷,考察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及家庭来源差异。结果表明:中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和学习态度维度上性别差异显着,女生均分高于男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及其某些层面的年级差异显着;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维度及其某些层面上家庭来源差异显着,农村中学生显着高于城镇中学生;性别与年级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其某些层面上交互作用显着;年级与家庭在学习环境、心身健康及其某些层面上交互作用显着;性别、年级、家庭叁变量在心身健康上交互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2007年08期)
刘敬芳[9](2006)在《个别化教学促进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个别化教学在当今是非常活跃的领域,个别化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和教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实施个别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符合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个别化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措施。 考察我国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状况,就如何利用调查结果及协调相关的影响因素,来发展学生的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个别化教学促进初中生学习适用性发展的探讨这一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前测,发现班级和个别学生中存在的影响学习适应性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类。 根据发现的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等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十二个方面的不同的教育建议和学习建议,培训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渗透;我们假设学生中实质性的问题分为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对积极的问题实行强化的方法和途径,对消极的问题制定个别化矫正方案并实施;面对班级存在的问题,我们实施“引导学生自知、自主选层,合作达标”的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技术、心身健康的发展和提高。两年后,对同一实验班进行学习适应性测验后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等组对照班进行测试并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6-10-18)
李玲,李辉,廖全明,沐伟[10](2005)在《昆明市某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小学生不同学段学习适应性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为有效地对小学生实施学习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对 968名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极显着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小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随年级升高而升高 ,小学女生在学习适应性方面要明显优于男生。结论 小学低段学生对家庭环境适应最差、中段学生对学校环境适应最差、高段学生对心身健康适应最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学习适应性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因果学习帮助人们了解事物间有方向性的关系,是一项基本的认知能力。然而在一项系列研究中,有着更高执行功能的成人却在一项因果学习任务中表现差于儿童。为解释这一现象,本研究通过比较成人、青少年、儿童叁个年龄组在因果学习元假设(即进行因果学习的指导策略)的发展差异,探究元假设是否可能解释成人在系列研究中的表现。实验分叁个年龄组共78名被试(每组26名)。被试通过干预40个试次中的红色圆圈,可主动地引发因果事件,并根据结果(绿色圆圈)判断配对中正确呈现因果结构的答案。其中任务一(20试次)可以任意通过确认取向策略(如PTS)或区分取向策略(如PGS及IGS)解决,探究了被试在因果学习上的默认策略。而任务二(20试次)只能被区分取向策略有效解决,迫使被试对他们的因果学习策略元假设进行转变。以此来确定不同年龄被试因果学习元假设及其动态过程。通过构建分层贝叶斯模型,策略的转变会以参数的形式被记录。结果表明成人具有最为有效的因果学习元假设,但在默认情况下最为偏向确认取向,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也能适应性地调整为区分取向。青少年、儿童则渐次之。但默认情况下的确认取向可能会引发在另一系列实验中的较差表现。研究还发现,虽然确认取向策略有其局限性,但可能被视作初期的尝试策略被各年龄层的被试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习适应性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冯文彬.小学初中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特点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2].杜雨卉,周仁来.因果学习元假设的适应性发展[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3].牟生调.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发展特点的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3
[4].王宏.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
[5].周海霞.进城农民工子女班级环境与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关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0
[6].季艳萍.民办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比较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7].周海霞.进城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习适应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8].曾婧.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特点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9].刘敬芳.个别化教学促进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6
[10].李玲,李辉,廖全明,沐伟.昆明市某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