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同文字论文-张惟捷,覃怡

书同文字论文-张惟捷,覃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书同文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里耶秦简,更名方,秦系文字,书同文字

书同文字论文文献综述

张惟捷,覃怡[1](2019)在《里耶秦简“更名方”考释与字体相关问题浅析:兼论秦“书同文字”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秦代"书同文字"政策在传世文献中多有记载,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化事件。里耶秦简8-461号"更名方"记录了此政策的具体规范;同里耶其他秦简文字、《说文解字》小篆、睡虎地秦简及秦代非简牍文字进行对比,可看出更名方上所书部分篆字具备一定隶变倾向;说明虽然篆体字为秦朝文字正体,但是书手不一定严格按照规范书写,这为我们了解汉字字体过渡时期的文字书写状态提供了一扇窗口。更名方的内容和字体都说明,"书同文字"政策的内涵绝非简单地局限于以秦小篆统一文字,至少包括改用秦系文字,规范用字,及规范名物称谓、人名避讳等,在各方面均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来源于《厦大中文学报》期刊2019年00期)

顾翔[2](2016)在《从秦陶文看秦文隶变和秦“书同文字”》一文中研究指出秦文隶变和秦"书同文字"在汉字发展演进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汉字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秦陶文作为秦系文字资料的一个种类,在以往研究秦系文字的发展演变尤其是在对秦文隶变和秦"书同文字"的相关研究方面,很少有人注意。本文拟从秦陶文的角度出发,对秦文隶变和秦"书同文字"重新做以解读,以补充以往此方面研究中之不足,探讨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6年08期)

李祥俊[3](2015)在《“书同文字”下的秦篆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秦王朝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字"政策,确立了秦代官方的标准篆书,对先秦古文字作了系统的规范化整理,为后世汉字的演进奠定了基础。作为"书同文字"书写典范的秦篆刻石书法,线条圆劲,结构规整,将书写性与装饰性的结合达到极致。相比秦篆刻石,秦诏版和出土秦篆墨迹在书写上轻松自在,线条多化曲为直,结构上因字敷形。秦王朝灭亡后,秦篆仍然流传不息,尤其是体现在印章艺术上,而清代篆书复兴,秦篆体书法创作出现了新的高峰。(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陈侃理[4](2014)在《里耶秦方与“书同文字”》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字"政策[1]。近代以来,学者对这一政策的内容、实质和效果做了不少探讨。陈昭容总结前人研究,归纳出"正字形"和"正用字"两种主要意见,作为认识"书同文字"政策的两个层面。她认为,"书同文字"政策在"正字形",即废除与秦系文字不合的字形写法方面,取得了极为显着的成效,而在"正用字",即改用与秦文用字习惯相同的通假字方面,则效果不彰[2]。(本文来源于《文物》期刊2014年09期)

臧知非[5](2014)在《从里耶秦简看“书同文字”的历史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里耶秦简进一步证明秦始皇"书同文字"并非限于一般理解的统一字体,而是统一法律制度、名物称谓、专属用语的简称,体现了秦朝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历史特点。段玉裁对许慎《说文解字·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注释割裂了许慎原意,不足为训。(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14年02期)

王勇[6](2012)在《秦代“书同文字”的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秦代"书同文字"是汉字发展史上可知最早的规范化行动,也成为古今文字的分界线。秦代统一文字不仅是政治的需要,而且符合文字发展规律,并不存在社会使用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内容是以秦系字为基础,伴随秦统一全国的过程逐步推行。(本文来源于《文博》期刊2012年04期)

王曦[7](2010)在《书同文字与汉字字形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始皇在建国之初,鉴于当时文字使用混乱的状况,颁布了文字改革的政策,对文字进行了巨大改革。废除了六国古文,在秦文字的基础上整理形成了统一的官方字体,即小篆。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种字体,即隶书。两种字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秦始皇的文字政策对后世有着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王伟[8](2008)在《秦“书同文字”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继承原西周文字传统的基础上,对各国文字进行了改革,废汰六国异体,正订小篆,提倡隶书,使中国文字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奠定了汉字独特的文字体系。"书同文字"是对数千年自然发展状态的中国文字的一次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的整理规范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文字改革,为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也为当今的文字改革积累了经验。(本文来源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曹丽芳,任典云[9](2005)在《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性质及作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性质是对战国时期文字使用的混乱情况和不规范局面进行的文字整理和规范工作。经过对秦文字和六国文字的整理与规范,汉字的使用有了更明确的标准,因此这一政策顺应了汉字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利于汉字的规范使用和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电大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周胜鸿[10](2000)在《海峡两岸汉字的“书同文字”》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2月9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该报吉姆·曼发自台北的一篇报道:《台湾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这标明台湾有关部门在语文政策方面已经出现松动,开始考虑到为了适应国际交流而逐渐认同大陆的一些语文改革成果。毫无疑义,两岸现行汉字的“书同文”的航道已经打(本文来源于《海内与海外》期刊2000年05期)

书同文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秦文隶变和秦"书同文字"在汉字发展演进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汉字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秦陶文作为秦系文字资料的一个种类,在以往研究秦系文字的发展演变尤其是在对秦文隶变和秦"书同文字"的相关研究方面,很少有人注意。本文拟从秦陶文的角度出发,对秦文隶变和秦"书同文字"重新做以解读,以补充以往此方面研究中之不足,探讨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书同文字论文参考文献

[1].张惟捷,覃怡.里耶秦简“更名方”考释与字体相关问题浅析:兼论秦“书同文字”政策[J].厦大中文学报.2019

[2].顾翔.从秦陶文看秦文隶变和秦“书同文字”[J].中国书法.2016

[3].李祥俊.“书同文字”下的秦篆书法[J].衡水学院学报.2015

[4].陈侃理.里耶秦方与“书同文字”[J].文物.2014

[5].臧知非.从里耶秦简看“书同文字”的历史内涵[J].史学集刊.2014

[6].王勇.秦代“书同文字”的新认识[J].文博.2012

[7].王曦.书同文字与汉字字形的发展[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8].王伟.秦“书同文字”刍议[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

[9].曹丽芳,任典云.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性质及作用初探[J].山东电大学报.2005

[10].周胜鸿.海峡两岸汉字的“书同文字”[J].海内与海外.2000

标签:;  ;  ;  ;  

书同文字论文-张惟捷,覃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