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换标志物论文-殷静波,朱旭明,黄建荣,陈艳,崔玉宝

骨转换标志物论文-殷静波,朱旭明,黄建荣,陈艳,崔玉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转换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骨转换标志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骨转换标志物论文文献综述

殷静波,朱旭明,黄建荣,陈艳,崔玉宝[1](2019)在《骨转换标志物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BTMs)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MV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5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02名体检合格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2+、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肌酐、葡萄糖、25-OH维生素D(25-OH-VitD)、骨钙素、总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tP1N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水平进行检测,对病例组患者的MVCD患病率进行现状调查,并探讨血清BTMs水平与MVCD发生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GLU、β-CTX水平中位数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VitD、骨钙素、tP1NP水平中位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病例组中,有38例患者诊断为MVCD,患病率为26. 76%。合并MVCD患者的血清β-CTX水平中位数高于未合并MVCD患者,血清tP1NP水平中位数低于未合并MVCD患者(P <0. 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P1NP、β-CTX水平与MVCD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P <0. 05)。血清tP1NP、β-CTX水平诊断MVC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82和0. 717,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740、0. 711和0. 974、0. 683,当对两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时,AUC为0. 915,在Cut 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947和0. 808。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骨形成标志物水平的下调和骨吸收标志物水平的上调,合并MVCD的患者上述表现更加显着,β-CTX、tP1NP等BTMs可单独或联合用于MVCD的辅助诊断。(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22期)

刘虹丽,张帆,洪小瑜,卢东晖,韩令川[2](2019)在《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在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筛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筛选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66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DOP组)、54例T2DM非合并骨质疏松患者(T2DM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受试者为HP组。测定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等指标,分析骨转换生化指标与病程的关系。结果与HP组比较,DOP与T2DM组骨密度降低(P <0.05),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上升(P <0.05);P1NP与左侧股骨颈、股骨近端处骨密度呈负相关(r=-0.377、-0.415,P <0.05),β-CTx与股骨近端处骨密度呈负相关(r=-0.303,P <0.05);另外患者血糖控制是否良好、是否并发其他疾病与P1NP、β-CTx水平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骨转换标志物有助于T2DM伴骨质疏松症筛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9期)

申林,兰小琴,汪婷婷,张红[3](2019)在《骨转换标志物对于牙槽嵴重度吸收患者咀嚼效能与两种改良■型全口义齿戴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骨转换标志物正常和升高的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分析两种改良■型(长正中■型、舌向集中■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咀嚼效能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中■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5例(男45例,女40例)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用两种改良■型全口义齿(长正中■型全口义齿、舌向集中■型全口义齿)治疗方案。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量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的水平,分为骨转换标志物正常组及升高组。义齿戴用3个月后,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骨转换标志物测量值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咀嚼效能的关系。结果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CTX)正常组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型(长正中■型、舌向集中■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其咀嚼效能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而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CTX)升高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其咀嚼效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戴用舌向集中■型全口义齿的患者相比,戴用长正中■型全口义齿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咀嚼效能。结论骨转换标志物较高的患者,选用长正中■型全口义齿会得到相对更高的咀嚼效能。骨转换标志物有望成为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选择戴用不同改良■型全口义齿时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程,何伟,魏秋实,黄俊远,周迎春[4](2019)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结合骨转换标志物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以及骨转换标志物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叁骨科住院诊断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共150例278髋(坏死组),男92例、女58例,年龄(40.9±9.5)岁,其中酒精性43例,特发性23例,激素性84例,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期84例,Ⅲ期64例。收集同期在我院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共101例(对照组),男61例、女40例,年龄(41.9±10.7)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两组患者腰椎(L1-L4)、股骨颈、髋关节(大转子、转子间线及小转子)的骨密度值,抽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碱性磷酸酶(ALP)等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坏死组的股骨颈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股骨颈骨密度值,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坏死组患者血清P1NP及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坏死组中酒精性ONFH股骨颈骨密度值高于激素性与特发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叁种坏死类型间腰椎与髋关节的骨密度值、血清P1NP、β-CTx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酒精型股骨头坏死血清ALP水平高于激素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坏死组中ARCOⅡ期患者股骨颈骨密度低于ARCOⅢ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腰椎与髋关节骨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ARCOⅡ期患者血清P1NP水平高于ARCOⅢ期(P<0.05),而血清β-CTx水平低于ARCOⅢ期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期患者血清AL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坏死周围区域骨密度可能会升高,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坏死部位的修复,坏死周围区域的骨密度呈上升趋势。而在不同坏死类型中,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周围区域骨密度增高最明显。(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戚凤,王沈峰[5](2019)在《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骨密度相关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骨密度相关性。方法选取骨质疏松症门诊收治的绝经女性160例,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质疏松组(n=90)、骨量减少组(n=30)和骨量正常组(n=40),比较叁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结果相较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的Cathe K、TRAP、骨钙素、β-crosslaps和PⅠNP水平更高,同时和腰椎(L_(1~4))或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对骨代谢活动进行有效反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2期)

李鹏,张征凯,刘玉珂[6](2019)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骨折组,同期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无髋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无折组,检测两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组β-CTX、P1NP水平明显高于无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β-CTX以>456pg/m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0.00%,78.00%,79.00%,P1NP以>44ng/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2.00%,78.00%,80.00%,二者联合时分别为96.00%,94.00%,95.00%,二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变化与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的发生有关,检测其水平变化可作为其预测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的重要指标,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佳的效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钱素凤,王珏,边平达,寿张轩,陈锦平[7](2019)在《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骨密度变化预测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TMs)在预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骨密度(BMD)变化中的价值。方法予100例老年女性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在治疗前、治疗12月末分别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水平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总髋部骨密度(THBMD)和腰椎1-4骨密度(LSBMD)值。比较治疗前后血清BTMs和BMD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前血清BTMs水平和BMD变化值(△BMD)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月末患者血清CTX和P1NP均显着下降(P <0.01), FNBMD、 THBMD和LSBMD均显着增加(P <0.01)。治疗前血清CTX水平与△FNBMD (r=0.248, P <0.05)、△THBMD (r=0.345,P <0.01)呈正相关,血清P1NP水平与△FNBMD (r=0.302, P <0.01)、△THBMD (r=0.266, P <0.05)呈正相关,而血清CTX和P1NP与△LSBMD均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血清BTMs对老年女性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BMD增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CTX、 P1NP越高,患者股骨颈和总髋部BMD上升越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韩海[8](2019)在《补肺益肾活血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为进一步证实补肺益肾活血方的临床疗效,并验证其安全性,为探索COPD合并OP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减少本病的致残率、改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GOLD 2/3级,综合评估B/C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慢阻肺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肺益肾活血方中药口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2周,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1型前胶原氮基末端肽(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密度(BMD)变化及不良反应,所得结果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COPD病程、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总分及喘息、咯痰、胸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各项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总分及喘息、胸闷、乏力、腰膝酸软各项评分下降程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补肺益肾活血方能显着改善COPD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尤其对喘息、胸闷、咯痰、乏力、夜尿频多、腰膝酸软诸症的改善较为明显。(3)治疗后观察组P1NP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呈下降趋势,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1NP上升幅度(△P1NP)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β-CTX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下降幅度(△ β-CTX)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补肺益肾活血方对COPD患者骨形成标志物P1NP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显示出降低骨吸收标志物β-CTX的趋势。(4)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均呈轻微下降趋势,两组治疗后平均骨密度比较、平均骨密度下降幅度(△BMD)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监测骨密度的变化对预测抗骨吸收药物疗效的价值有限,BMD有意义的变化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才能检测出来,本课题12周的研究疗程并不能反映骨密度的变化,需要延长疗程以进一步观察研究。(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口干病例各1例。观察组发生食欲下降病例1例,未作干预1周后症状好转。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异常。说明该组方用药安全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研究结论及意义补肺益肾活血方能有效缓解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成骨细胞功能状态,改善骨代谢,对预防慢阻肺共患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魏婷[9](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尿酸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求男性年龄大于50岁,女性为绝经后女性。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选取323名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数据,分别检测其血尿酸(uric acid,UA)、空腹葡萄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钙(calcium,Ca~(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β-胶原特殊系列(β-car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eptide,PIN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VD)、骨钙素(osteocalcin,OC)、血脂系列等指标,同时测定其腰椎L1-4骨密度。(1)比较男女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2)根据尿酸水平(正常范围210-440mmol/L)将患者分为低尿酸组(U1组)、正常尿酸组(U2组)、高尿酸组(U3组),比较3组间骨密度等指标的差异;(3)根据骨密度T值水平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T1组)、骨量减少组(T2组)、骨质疏松组(T3组),比较3组间尿酸等指标的差异;(4)通过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明确尿酸与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5)利用ROC工作曲线分别判定男性、女性中尿酸预测骨质疏松症的水平阈值。结果:(1)男性HbAlc、UA、T值、OC、25(OH)VD、TG高于女性,TC、ALP低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男性高尿酸组T值、糖尿病病程、TC均高于低尿酸组;女性高尿酸组的T值、BMI、FPG、Hcy、β-CTX、25(OH)VD、PTH、TC均高于低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骨质疏松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Hcy、TC高于骨量正常组,BMI、UA、25(OH)VD低于骨量正常组;女性骨质疏松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HbAlc、FPG、Hcy、β-CTX、OC、TC高于骨量正常组,BMI、UA、25(OH)VD、PTH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男性UA与T值、25(OH)VD、PTH、OC呈正相关,女性UA与T值、25(OH)VD、PTH、OC呈正相关,P均<0.05。且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干扰后,尿酸与腰椎骨密度仍呈正相关;(5)血尿酸对骨质疏松有预测价值,男性对应的血尿酸水平为345μmol/L,女性为325μmol/L。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尿酸与25(OH)VD、OC、PTH呈正相关;(2)年龄、糖尿病病程、Hcy、TC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BMI、UA、25(OH)VD是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3)糖尿病病程、BMI、FPG、Hcy、TC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4)血尿酸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正常范围内稍高的血尿酸水平更有利于骨量的维持。(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4-22)

张露露[10](2019)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改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钙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组检测者的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糖尿病组的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糖尿病组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与股骨颈和Ward's区的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如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如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肽的含量,尿液中吡啶啉的含量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升高。结论:在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时,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量有很好的拟合性,可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并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9年03期)

骨转换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筛选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66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DOP组)、54例T2DM非合并骨质疏松患者(T2DM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受试者为HP组。测定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等指标,分析骨转换生化指标与病程的关系。结果与HP组比较,DOP与T2DM组骨密度降低(P <0.05),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上升(P <0.05);P1NP与左侧股骨颈、股骨近端处骨密度呈负相关(r=-0.377、-0.415,P <0.05),β-CTx与股骨近端处骨密度呈负相关(r=-0.303,P <0.05);另外患者血糖控制是否良好、是否并发其他疾病与P1NP、β-CTx水平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骨转换标志物有助于T2DM伴骨质疏松症筛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转换标志物论文参考文献

[1].殷静波,朱旭明,黄建荣,陈艳,崔玉宝.骨转换标志物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综述.2019

[2].刘虹丽,张帆,洪小瑜,卢东晖,韩令川.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在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9

[3].申林,兰小琴,汪婷婷,张红.骨转换标志物对于牙槽嵴重度吸收患者咀嚼效能与两种改良■型全口义齿戴用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9

[4].张程,何伟,魏秋实,黄俊远,周迎春.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结合骨转换标志物特点研究[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戚凤,王沈峰.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骨密度相关性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6].李鹏,张征凯,刘玉珂.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

[7].钱素凤,王珏,边平达,寿张轩,陈锦平.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骨密度变化预测中的价值[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8].韩海.补肺益肾活血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9].魏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9

[10].张露露.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改变[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

标签:;  ;  ;  

骨转换标志物论文-殷静波,朱旭明,黄建荣,陈艳,崔玉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