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乡村论文-王广义

中国东北乡村论文-王广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东北乡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代,东北乡村,家族共同体

中国东北乡村论文文献综述

王广义[1](2019)在《合与分:近代中国东北地区乡村家族共同体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东北乡村地区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随着"结婚成家",在横向上有着姻亲的扩展,在纵向有着家族的扩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延伸,又有着一些宗族的关联。由于诸多因素,在清末,东北乡村家庭多倾向于"合"的趋向,村落形成了一些大家庭。但到了民国,大家庭又转向"分"的发展,形成若干个中小规模家庭。但无论分与合,基于血缘因素,都有家族"和"的纽结。由于开发短暂、地域流动频繁,与关内相比,东北地区还远未形成多少大的家族或宗族势力。于是乡村就变成了以家族为主体的血缘,以姻亲为主体的地缘,以及以雇佣群体"外来户"为主体的业缘等多层次的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家族通过"合"力,在力求家族内部的维系和秩序合理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地方政权,由族权向政权的渗透,乡村也就形成了以一定的家族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网络。(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19年03期)

王大任[2](2018)在《撕裂的乡村——日本殖民统治对中国东北农村阶层结构的冲击与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农村社会的权力渗透和控制,始终是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农村进行殖民统治的主题。在日本殖民统治权力不断渗入东北乡村的过程中,东北农村中固有的阶层结构被摧毁,维护乡村稳定的传统社会规范被打破。部分乡村成员利用殖民权力渗入东北农村基层社会受阻的机遇,在农村中成为掌握实权的新兴的支配阶层。该阶层无论对殖民者还是对乡村中的普通民众都表现出极端噬利的一面,且因涉及民族矛盾而对立于乡村中所有其他阶层。维持社会稳定的规范丧失殆尽,社会阶层严重撕裂,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东北农村因此陷入混乱之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3](2018)在《推进乡村振兴 培育中国特色小镇工作委员会 东北执委会在吉林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4月18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中国特色小镇工作委员会东北执委会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吉林省宾馆盛大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由培育中国特色小镇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会)、新型城镇化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国经济杂志社《环球小镇》主办,渝新欧丝路投资、新明天集团、北京瀚亚文化、中军共享网络科技、中润国力、天津飞鸽车业、辉南诚隆建筑、绿家族实业等协办,东北执委会、吉林省品牌发展促进会、吉林省智库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来自中纪委、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军委、国防大学,吉林省委政研室、农委,吉林省发改委、财政厅、体育局、经济合作促进局,吉林省东丰县、辉南县、柳河县,辽宁省朝阳市、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等一百多位领导、嘉宾出席此次发布会。(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栋,郭学军[4](2014)在《平衡性逻辑:乡村社会组织成长路径的中国模式——以渝东北Y村“乐和家园”为考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管理的创新性不仅是对传统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该文并不突出"乐和家园"对乡村社会组织构建的创新贡献,而是在"体、用、的"叁者关系的变化中分析乡村社会组织成长的规律性问题要素。作者发现,发展乡村社会组织的功利性是影响其本体成长及永恒性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如何实现这种理想与现实跨度的有效弥合,需要在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在本体发展与外在环境之间、在利益与价值之间,以平衡性的逻辑思维,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社会组织成长之路。(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4年07期)

刘春玲[5](2012)在《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东北乡村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评《近代中国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1)》》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广义所着《近代中国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1)》,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国东北乡村历史发展的经典之作。作者以乡村为视角,从东北乡村的区位结构、社区、居民、家庭、社会控制、生产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社会问题等方面,全面、深入探讨了东北乡村发展的规律,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朱兴涛[6](2009)在《转型期中国东北乡村的社会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关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网络,是社会成员生存于其间并求得发展的主要依托,是反映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重要层面。本论文采用结构主义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统计调查分析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把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融合,系统探讨当前东北乡村社会关系的基本状况、主要成因、调整策略,以探寻乡村社会关系和秩序的重建之路。研究发现东北乡村社会关系依然具有明显的伦理特质,差序格局依然是乡村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模式,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伦理性关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受到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和乡村组织的影响,东北乡村社会关系呈现出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趋势。现有的国家政策框架形塑了东北乡村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市场经济在农村的深化发展诱导了新型社会关系的产生;乡村政治组织的僵化、合作组织的发展滞后、文化组织的发育不足,共同造成乡村组织的整合功能缺位,乡村社会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乡村社会关系亟待调整。在对其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调整乡村社会关系的叁大策略,即在建立现代社会关系的同时弥合差序格局裂变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观念转变、利益均衡和制度设计化解乡村社会的信任危机;通过加强乡村社会组织建设重构现代型乡村社会关系,有效增加社会资本存量,推动乡村均衡发展。论文特别指出切实树立农民本位的新农村发展观对于调整乡村社会关系和促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所谓农民本位的新农村发展观,是以尊重农民的利益和意愿为前提,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的社会福利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它强调对农民权利和利益的尊重,注重对农民自我发展潜力的培养和开发,突出农民的内在发展是解决“叁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中国东北乡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农村社会的权力渗透和控制,始终是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农村进行殖民统治的主题。在日本殖民统治权力不断渗入东北乡村的过程中,东北农村中固有的阶层结构被摧毁,维护乡村稳定的传统社会规范被打破。部分乡村成员利用殖民权力渗入东北农村基层社会受阻的机遇,在农村中成为掌握实权的新兴的支配阶层。该阶层无论对殖民者还是对乡村中的普通民众都表现出极端噬利的一面,且因涉及民族矛盾而对立于乡村中所有其他阶层。维持社会稳定的规范丧失殆尽,社会阶层严重撕裂,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东北农村因此陷入混乱之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东北乡村论文参考文献

[1].王广义.合与分:近代中国东北地区乡村家族共同体探析[J].史学集刊.2019

[2].王大任.撕裂的乡村——日本殖民统治对中国东北农村阶层结构的冲击与异化[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

[3]..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中国特色小镇工作委员会东北执委会在吉林启动[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

[4].王栋,郭学军.平衡性逻辑:乡村社会组织成长路径的中国模式——以渝东北Y村“乐和家园”为考察对象[J].社会科学论坛.2014

[5].刘春玲.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东北乡村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评《近代中国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1)》[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

[6].朱兴涛.转型期中国东北乡村的社会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中国东北乡村论文-王广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