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书籍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阳,麻沙本,版片,文字记录,学术术语,华裔学者,出版史,历史现实,现代学者,中国社会历史
书籍史论文文献综述
刘挺立[1](2019)在《海外汉学家眼中的建阳书籍史》一文中研究指出美籍华裔学者贾晋珠(Lucille Chia)2002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谋利而印:11至117世纪福建建阳的商业出版者》是中国书籍史、印刷史研究方面的一部重要着作,日前该书中译本问工,值得关注。一、中国印刷史研究与“交流环”模式的碰撞(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9-18)
余富强[2](2019)在《西方书籍史视野下的社会秩序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罗伯特·达恩顿提出的书籍循环交流模型为引子,评述了书籍与社会秩序变迁之关系。对地下书籍对于旧制度秩序的解构而言,达恩顿在书籍流通环节忽略了对于书报检查制度内部复杂性的分析,而在书籍阅读环节缺少对地下书籍的"去合法性"具体机制的剖析。秩序解构只是书籍社会功能的可能性负面后果,建构秩序更是书籍生产和传播的主要目的。解读书籍的秩序建构,需要分析读者、作者、文本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的动态互构,进而理解个体的阅读实践如何走向个体或群体行动。同时,地下书籍的出版及传播,存在批判和政治安全阀等正向功能,而非天然指向秩序解构。因此,可以从建立和完善阅读控制体系、舆情应对机制、安全阀功能等层面入手,实现既有秩序的正面重塑与优化。(本文来源于《现代出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华[3](2019)在《从阅读的角度切入书籍史研究——评罗杰·夏蒂埃的《书籍的秩序》》一文中研究指出罗杰·夏蒂埃是法国第四代年鉴学派、新文化运动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历史地理解作品,而不是脱离历史语境的纯文本研究。夏蒂埃将阅读行为视为书籍意义产生的前提,主张从阅读实践的角度来研究书籍史,《书籍的秩序》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何昱杰,成方[4](2018)在《保存国粹与弘扬新知——书籍史视野下的诸宗元及其书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画艺术在晚清民国的现代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及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求得保存文化精粹、扩大受众对象两者间的平衡。作为当时与吴昌硕、夏敬观、叶恭绰等书画名家皆有交谊的诸宗元,从参加"国学保存会""南社",到同商务印书馆合作进行《中国书学浅说》《中国画学浅说》两书的撰写,其间透露出他书画实践、理论研究兼顾提高和普及的倾向,亦体现了其文化主体的自觉性与争取学术独立的努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8年20期)
赵大[5](2018)在《他山之玉:从西方文献学到新书籍史的研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书籍史研究日益活跃,引进西方书籍史、閲读史等理论发表的译着、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热闹的理论引进背后,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对传统西方文献学的理解。只有把握其从传统方法到新研究理论的演进过程,才能对中国书籍史研究、西文善本研究提供更好的经验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文津学志》期刊2018年00期)
刘国宣[6](2018)在《书籍史视阈下的《琉璃厂书肆后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元年(1911),寓居海上的缪荃孙根据自身早年的访书见闻,继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之后,撰写了叙述同治、光绪年间北京琉璃厂书业状况的《琉璃厂书肆后记》。本文就书籍史的研究维度,贯穿以相关史实,诠解缪氏《后记》,以期揭示其社会文化史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8年08期)
徐佳贵[7](2018)在《暗潮汹涌的书籍史》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欧美"新文化史"公认的旗手之一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在中国声名日着。二○一二年叁月,其The Literary Underground of the Old Regim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一书的中文版出版,题名《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学》。该书在国内已有一些评论,但似乎有余义未尽,笔者不揣冒昧,复作书评一篇,以就正于方家。一自《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周小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8年08期)
[8](2018)在《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5月25—27日,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共同主办,商务印书馆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协办的"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单位的22位学者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5月26日上午举行开幕式,由工作坊召集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主持。会议主题覆盖面相(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吕士远,何朝晖[9](2018)在《近20年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在继承中国传统的文献学、图书史研究方法的同时,深受海外书籍史研究理念和方法的影响。文章对近20年我国台湾地区中国书籍史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探寻我国台湾地区书籍史研究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图书馆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吕士远[10](2018)在《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不仅包括传统印刷史、图书史研究方面的内容,同时又受到海外学者书籍史研究方法的影响,有大量讨论文化传播、大众消费、阅读史等方面的论着。本文旨在对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有关中国书籍史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评述,讨论其各方面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之上探析台湾地区书籍史研究的体系建构及方法特色,以期为大陆的中国书籍史研究提供借鉴。本文由绪论和正文的叁个部分组成。绪论包含叁个方面,即研究动机与目的、研究范围与方法、前人的研究成果。正文叁个部分,即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对书籍史理论及国外书籍史论着的评介、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成果以及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中国书籍史研究的特点。正文第一部分对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在书籍史研究方面的理论着作及对国外书籍史论着的翻译和书评进行了分析介绍。第二部分对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成果分类进行评述。这一部分分为叁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是“印刷出版方面”、“藏书史方面”和“阅读史方面”。印刷出版方面成果的评述,分为通论性论着;断代、地域出版史;专题性图书出版史;版画与图文关系;出版文化五个方面。其中,专题性图书出版史分为教育用书、娱乐性图书、民间日用类书出版叁部分进行评述;版画与图文关系分为发展背景与各类版画研究成果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出版文化分为出版的商业化,出版与旅游文化、宗教文化、青楼文化,中外书籍文化交流与比较叁个方面进行评述。藏书史方面的评述,梳理了台湾地区关于中国藏书史的研究论着,并论述其特色。阅读史方面的评述,回顾台湾地区对中国阅读史的相关研究,探讨其研究角度和方法。第叁部分是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中国书籍史研究特点的分析,由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脉络、研究特点、对大陆中国书籍史研究的启示叁个部分组成。另外,本论文有叁个附录。附录一为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硕博士论文一览表;附录二为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期刊论文一览表;附录叁为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专书一览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7)
书籍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罗伯特·达恩顿提出的书籍循环交流模型为引子,评述了书籍与社会秩序变迁之关系。对地下书籍对于旧制度秩序的解构而言,达恩顿在书籍流通环节忽略了对于书报检查制度内部复杂性的分析,而在书籍阅读环节缺少对地下书籍的"去合法性"具体机制的剖析。秩序解构只是书籍社会功能的可能性负面后果,建构秩序更是书籍生产和传播的主要目的。解读书籍的秩序建构,需要分析读者、作者、文本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的动态互构,进而理解个体的阅读实践如何走向个体或群体行动。同时,地下书籍的出版及传播,存在批判和政治安全阀等正向功能,而非天然指向秩序解构。因此,可以从建立和完善阅读控制体系、舆情应对机制、安全阀功能等层面入手,实现既有秩序的正面重塑与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书籍史论文参考文献
[1].刘挺立.海外汉学家眼中的建阳书籍史[N].中华读书报.2019
[2].余富强.西方书籍史视野下的社会秩序变迁[J].现代出版.2019
[3].李华.从阅读的角度切入书籍史研究——评罗杰·夏蒂埃的《书籍的秩序》[J].传播力研究.2019
[4].何昱杰,成方.保存国粹与弘扬新知——书籍史视野下的诸宗元及其书画学研究[J].中国书法.2018
[5].赵大.他山之玉:从西方文献学到新书籍史的研究启示[J].文津学志.2018
[6].刘国宣.书籍史视阈下的《琉璃厂书肆后记》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8
[7].徐佳贵.暗潮汹涌的书籍史[J].读书.2018
[8]..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9].吕士远,何朝晖.近20年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述评[J].图书馆论坛.2018
[10].吕士远.1980年以来台湾地区的中国书籍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