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论文-高红,周飞飞,唐洪杰,石晓勇,苏荣国

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论文-高红,周飞飞,唐洪杰,石晓勇,苏荣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毒性鉴别程序,浒苔,中肋骨条藻,化感物质

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高红,周飞飞,唐洪杰,石晓勇,苏荣国[1](2018)在《黄海绿潮浒苔提取物的化感效应及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化感作用是浒苔绿潮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浒苔产生化感物质的结构、种类以及产量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针对黄海浒苔绿潮致灾藻种,利用毒性鉴别程序(TIE)对其体内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明确了浒苔产生化感物质的主要成分。首先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3种有机溶剂分别对新鲜浒苔进行提取,得到3种不同溶剂粗提物,其中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抑藻活性最强,对测试物种中肋骨条藻的半数有效浓度(96h-EC_(50))值为22.25 mg/L;其次对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初步提纯物,其对中肋骨条藻的96h-EC_(50)值为21.12 mg/L;然后用硅胶层析柱对上述初步提纯物进行分离,共得到6种组分,其中抑藻活性最强的组分对中肋骨条藻的96h-EC_(50)值为10.57 mg/L;最后,对新鲜浒苔提取物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化感物质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2-十六碳烯酸、棕榈酸、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六碳叁烯酸、花生四烯酸、13-二十二碳烯酸等8种脂肪酸。研究结果对于系统阐释浒苔绿潮暴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张等宏,陈娥,沈艳芬,高剑华,肖春芳[2](2017)在《瑞香狼毒根中化感物质分离鉴定及活性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瑞香狼毒在我国广泛分布,全株有毒,近年来严重蔓延,影响放牧,对其它植物有较强的克生作用,严重影响草原生态。本文采用柱层析方法对瑞香狼毒根的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进行了分离,得到了5个香豆素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解析,确定5个化合物结构为:伞形花内酯(1),东莨菪素(2),瑞香素(3),东莨菪内酯(4),瑞香苷(5)。以5个化合物为化感活性物质,莴苣为受体,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实验方法研究了5个化合物对莴苣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5个化合物对莴苣幼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活性,其中以化合物1、3抑制作用最强。同时采用植物细胞和生理学方法,研究了化合物1、3对莴苣的化感作用机理,明确了在高浓度化感物质的胁迫作用下,致使受体植物体内活性氧发生积累,导致MDA含量升高,细胞活力降低,最终影响莴苣的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8-07)

张允[3](2017)在《不同豌豆栽培基质中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豌豆产业化生产过程中,豌豆重茬死亡的现象日趋严重。研究证明导致豌豆重茬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豌豆的自毒作用,豌豆根系会分泌出多种化感物质,对豌豆自身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能充分的了解豌豆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对豌豆重茬死亡的影响,实验以豌豆品种陇豌一号根系分泌的化合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检测法,鉴定出在不同培养基质条件下豌豆根系分泌物的化合物种类,比较相同培养基质下豌豆正茬和重茬2次的豌豆根系分泌物种类之间的差异。用不含根系分泌物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采用5个浓度梯度的豌豆根系分泌物2,4-二叔丁基酚(2,4-2 tertiary butyl phenol,2,4-DB)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butylated hydroxytoluene,2,6-DM)对豌豆、绿豆、小麦、玉米四种作物进行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1、能被二氯甲烷提取的分泌物有醇类、脂类、醛类、苯类烃类等。实验中对只含琼脂、MS、土壤栽培3种培养基质中的化合物进行比较,查阅相关文献,对比找出2,4-DB和2,6-DM两种化感物质,进行生物检测。2、正茬、重茬的豌豆分泌物中,只含琼脂的培养基中,重茬培养基质中的化合物比正茬的多。MS培养基中正茬和重茬培养基质中的化合物质种类总数相差不大,化合物的种类有所变化。在土培法中,正茬土壤中的化合物比重茬培养后中的化合物质多。3、利用豌豆、绿豆、小麦、玉米对化感物质2,4-DB和2,6-DM进行生物学效应检测,对4种作物发芽势、发芽率、根冠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豌豆和绿豆种子在两种化感物质浓度为0-2 mmol·L~(-1)时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浓度为3-5 mmol·L~(-1)时有阻碍种子萌发的作用。玉米和小麦种子随着两种化感物质浓度的增大,抑制发芽作用逐渐增强,对4种作物幼苗根系生长的效应,则表现为对小麦和玉米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豌豆和绿豆的。4、对叶绿素进行检测时,豌豆和绿豆在2,4-DB浓度为0-2 mmol·L~(-1)时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增加,两种作物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多,在2,4-DB浓度为3-5 mmol·L~(-1)时,随着浓度的增大,两种作物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在2,6-DM浓度为0-3 mmol/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呈增大的趋势,浓度为4-5 mmol·L~(-1)时,四种作物中叶绿素含量均有减少的趋势。两种化感物质的浓度为0-5 mmol·L~(-1)时,玉米和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5、两种化感物浓度在0-5 mmol·L~(-1)的作用下,四种作物的根系活力都呈现下降的趋势。6、两种化感物在0-5 mmol·L~(-1)浓度范围内对四种作物幼苗SOD、CAT、MDA效应表现为,SOD酶活性,在浓度为0-2 mmol·L~(-1)时,随浓度的增加,酶活性增强,浓度增加至3-5 mmol·L~(-1)时,酶活性降低。在浓度为0-3 mmol·L~(-1)时,对豌豆、绿豆幼苗CAT活性、MDA含量呈增加效应,在浓度为3-5 mmol·L~(-1)时,则酶活性降低,对小麦、玉米在浓度为0-5 mmol·L~(-1)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酶的活性减弱,MDA含量降低。(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7-05-18)

李明强[4](2016)在《分蘖洋葱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番茄的化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一种世界性的蔬菜作物,也是我国设施的主栽蔬菜之一。近年来,番茄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生产栽培条件的限制及经济利益的驱使,设施内种植蔬菜种类单一,导致连作障碍十分严重。连作障碍常使蔬菜生长不良,病虫害发生严重,从而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给蔬菜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克服连作障碍是保证番茄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采用分蘖洋葱伴生番茄,可显着提高番茄的生长势,抑制番茄枯萎病的作用,对缓解番茄连作障碍具有积极作用,但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及作用机理仍未探明。本研究以番茄和分蘖洋葱为试材,采用共盆伴生、异盆伴生及淋溶浇灌叁种栽培方式,研究分蘖洋葱根系分泌、自然挥发及地上部淋溶这叁种化感物质不同释放途径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探明分蘖洋葱化感物质的主要释放途径;采用发芽试验及生长速率法,评价分蘖洋葱不同部位挥发物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番茄枯萎病的化感潜力;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回流提取方法及大孔树脂吸附方法提取纯化分蘖洋葱鳞茎中的总黄酮化合物,研究分蘖洋葱总黄酮对番茄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机理;运用气质色谱(GC-MS)技术鉴定了分蘖洋葱不同部位挥发物中主要的化感物质;通过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对分蘖洋葱所含黄酮类活性成分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其中的主要成分;本文研究为全面评价分蘖洋葱化感作用,揭示伴生分蘖洋葱促进番茄生长及抑制番茄枯萎病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共盆伴生、小拱棚内异盆伴生及叶片浸提液淋溶浇灌等叁种方式模拟分蘖洋葱化感物质叁种释放途径,表明分蘖洋葱含有的化感物质可通过根系分泌、挥发及淋溶途径释放。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叶片挥发物及浸提液对番茄幼苗生长均表现出双重效应,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浓度为40株/盘、挥发物浓度为80株/1.77m3、叶片浸提液浓度为0.02g/mL处理时对番茄幼苗生长均有显着促进作用,且提高番茄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脯氨酸(Pro)的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2.分蘖洋葱不同部位挥发物对番茄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叶片挥发物及根部干物质挥发物对番茄枯萎病菌丝生长有显着抑制作用,浓度为0.03g/mL叶片鲜物质挥发物抑制作用最大,抑菌率达75.76%。3.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分蘖洋葱总黄酮两种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筛选,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min、超声功率345W、提取温度60-℃、液料比30mLg-1,此条件下分蘖洋葱总黄酮的得率为2.286%;确定回流法提取的较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65%、液料比30mL.g-1,此条件下分蘖洋葱总黄酮的得率为2.323%。超声辅助法对比回流法省时高效,且提取温度较低利于保护活性成分,得率相差不大,确定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分蘖洋葱总黄酮。4.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分蘖洋葱总黄酮纯化工艺,确定了AB-8大孔树脂较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浓度为0.558mg/mL, pH=4的总黄酮提取液以2BV/h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静态吸附30mmin后,用3BV70%的乙醇溶液以1BV/h流速洗脱,经纯化后,纯度由原来的17.43%提高到了52.56%。5.分蘖洋葱总黄酮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菌丝生长及生物量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浓度达到20mg/mL时抑菌率达91.81%。经过分蘖洋葱总黄酮处理后的菌丝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SOD及CAT活性先增加后下降,处理时间为72h后均显着低于对照。6.运用GC-MS分析分蘖洋葱不同部位挥发物的化学成分,挥发成分以含硫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其中根、茎、叶3个部位挥发物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丙基二硫醚及2-乙基-3-甲基四氢噻吩3种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二丙基二硫醚已被证明为重要的挥发性化感物质。7.采用UA、IR及HPLC分析方法对分蘖洋葱黄酮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的进行结构分析,认为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和山奈酚两种黄酮醇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车晴晴[5](2016)在《松针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即使是在某些土壤水分、阳光充足的地区,许多松树林下仍然存在植物稀疏、无草、幼苗生长不良或者植被更新困难等现象,这其中有对光热水肥方面的竞争原因,也因松树的化感作用导致的。本试验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5种松针水提液的化感作用,检测松针水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松针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并通过对松针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提取和鉴定,进一步揭示松针的化感作用机理,为常见杂草的控制寻找安全有效的生态控制方法,并为开发新型生物源除草剂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采用溶剂浸提法获得5种松针水提液,以杂草和作物种子(反枝苋、马齿苋、白叁叶、生菜、黄瓜、高粱种子)为化感受体,研究不同浓度水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试验表明,除了对马齿苋幼苗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5种松针水提液对马齿苋、反枝苋、白叁叶和生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提液浓度的升高,化感作用越明显,松针水提液对黄瓜和高粱产生的影响不显着。2.相较于其他松针,雪松松针水提液对马齿苋、反枝苋、生菜和白叁叶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均为最强;对种子的化感综合效应分析,种子的敏感顺序是:反枝苋>白叁叶>生菜>马齿苋>黄瓜>高粱,反枝苋种子最敏感。3.运用萃取方法,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雪松松针水提液,以反枝苋种子为试验受体,各个萃取相进行生物测定。发现二氯甲烷相化感活性最高,并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对萌发的抑制作用比对幼苗生长的抑制要强,对根长和苗高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4. GC-MS检测二氯甲烷萃取相,鉴定出的主要的化感物质为柠檬酸叁乙酯、2-环己烯-1-酮、dihydroxanthin、5,8,11-heptadecatriynoic acid, methyl ester、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5.选择酯类中含量多的2种化感物质——柠檬酸叁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进行验证,生物测验的结果表明:柠檬酸叁乙酯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低-高-低的抑制趋势,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在300.0 mg·L-1和500.0 mg·L-1时对种子发芽和幼苗完全抑制,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整体来说,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对反枝苋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柠檬酸叁乙酯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陈玲君[6](2015)在《地被竹化感作用及鹅毛竹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化感作用,寻找植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而开发新型环境友好型农药,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新领域。自然界竹林地中鲜有杂草丛生的自然现象备受关注。竹叶富含次生代谢产物,从中探索化感物质为开发新型植物源除草剂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被竹秆形矮小、叶子密集、生物量大、适于机械化采摘,具有培养叶用竹林的潜在优势。本论文以生菜为靶标植物,以淡竹叶为对照,评价筛选了9个地被竹种对靶标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其中活性较强的鹅毛竹,跟踪分离化感物质,进行结构解析,并对化感物质进行活性检测。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9种地被竹叶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和化感活性进行了比较。表明地被竹种(鹅毛竹、南平倭竹、黄条金刚竹、金明东根笹、菲白竹、菲黄竹、铺地竹、白缟椎谷笹、美丽箬竹)叶子均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呈现出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和叁萜含量。且不同地被竹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较高的为鹅毛竹,得率(27.12%)、总酚含量(8.21%)、总黄酮含量(4.22%)、叁萜含量(0.93%)均显着高于其他竹种(p<0.05)。对生菜的化感活性检测也发现鹅毛竹叶具有强于其他竹种的活性。综合考虑化感活性、叶片生物量及大面积栽培的推广潜力等综合因素,确定了鹅毛竹叶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2)比较研究了鹅毛竹叶不同分极相的化感活性及次生代谢物含量。鹅毛竹叶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各极相的萃取物。比较次生代谢物含量发现乙酸乙酯相的总酚、总黄酮及叁萜含量均最高,分别占提取物的32.57%、23.38%和15.29%。正丁醇相各次生代谢物含量次之,总酚、总黄酮及叁萜含量分别为30.73%、21.84%和9.13%,而得率显着高于乙酸乙酯相,达叶干基的4.85%。对生菜和黄瓜种子的化感活性表明正丁醇相活性明显优于其他分极相,在浓度为10 g/L时对生菜种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浓度为40 g/L时对黄瓜种子发芽抑制率达100%,是鹅毛竹叶化感作用的活性部位。(3)分离纯化鹅毛竹叶化感物质,并对化感物质进行了化合物鉴定和化感活性分析。采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RP-C 18、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薄层色谱,从上述鹅毛竹叶化感活性部位(正丁醇相)中分离制备得到了5个化合物单体,通过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芹菜素、槲皮素、胡萝卜苷、5,7-二羟基-2-(3,5-二羟基-4-甲氧基苯基)苯并吡喃-4-酮、对甲氧基苯甲酸对香豆酸。对生菜和黄瓜的化感试验表明,5个化合物均能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或促进靶标植物种子的萌发,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芹菜素、槲皮素、胡萝卜苷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20 ppm时化感活性与阳性对照草甘膦相仿,而5,7-二羟基-2-(3,5-二羟基-4-甲氧基苯基)苯并吡喃-4-酮和对甲氧基苯甲酸对生菜和黄瓜种子则呈现“小浓度抑制,大浓度促进”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5-12-21)

肖溪[7](2015)在《大麦中关键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植物对藻类化感抑制作用的发现,使化感作用开始被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和藻类控制领域,并因其专一性和生态性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利用大麦秸杆投入水体抑制藻类是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化感作用控藻应用实例,然而其关键的抑藻化感物质和相应的机制机理却不甚明晰.本研究对大麦秸秆中的有效抑藻化学物质进行活性跟踪导向的分离、鉴定,以期阐明大麦秸秆抑藻的关键化感物质,并对其抑制机理进行探索,为开发生态安全性好的新型抑藻制剂提供科学基础。采用"活性追踪"+"逐级分离"的策略对大麦秸秆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筛选、鉴定:1对大麦秸秆干燥浸泡预处理及基于极性的萃取分离;2利用硅胶柱分离/ODS柱分离进行化感组分的粗分离;3进一步利用制备液相分你离对有效化感粗分组分的细分离;4利用HPLC-MS和NMR对有效化感物质的结构鉴定.将使用流式细胞仪在单细胞水平上对鉴定得到化感物质作用于藻细胞的机理进行研究.考察的指标包括:细胞膜完整性指标、藻细胞自发叶绿素荧光、胞内酯酶活性细胞膜电位及藻细胞胞内氧化活性(ROS水平)指标。大麦秸秆分离得到最有效的叁个抑藻细分组分分别为氯仿相-二氯甲烷:甲醇19:1-4#和7#,乙酸乙酯相-二氯甲烷:甲醇=49:1-7#.HPLC-MS和NMR分析和鉴定发现,其中主要的抑藻成分为一对旋光异构体:Salcolin A和Salcolin B,其分子式C_(27)H_(26)O_(11).Salcolin A和Salcolin B对铜绿微囊藻的半抑制浓度(5 d)分别为6.02×10_(-5)和9.60×10_(-5) moll_(-1).Salcolin A与Salcolin B抑藻的机理有所不同:Salcolin A主要通过抑制藻细胞胞内酯酶的活性,和导致细胞膜去极化来抑制藻类的生长;而Salcolin B的主要作用机理则是直接作用于藻细胞膜,使其破裂丧失功能.Salcolin A与Salcolin B均未对藻细胞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心产生直接的作用,也未引起藻细胞胞内氧化活性的改变.以上效应在Salcolin作用的初期效果较为明显,而在添加药剂中长期之后,藻细胞自身调节和适应能力能使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这也说明Salcolin杀藻的作用并非直接致死,而是减缓藻种群生长的速度.因此,其不会导致蓝藻在强外界压力下的进一步进化和变异,生态安全性较好,适合在自然水体中使用.但使用时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补充添加Salcolin,以维持其抑藻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七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7)

李舒雅,康露伟,侯雨晴,杨晓辉,张庭廷[8](2015)在《洋葱抑藻效应及其化感物质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洋葱不同部位的抑藻效应及洋葱化感抑藻物质的分离鉴定。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洋葱鳞茎和洋葱叶水浸提液作用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通过有机溶剂萃取以及GC-MS联用鉴定洋葱鳞茎中化感抑藻物质。结果洋葱鳞茎和洋葱叶浸提液均有很好的抑藻效应,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及一定范围内的时间-效应关系;鳞茎浸提液在第5 d,除5 ml/L浓度组尚有少量藻细胞存在,其余各组藻细胞全部死亡,抑制率为100%;洋葱叶浸提液的抑藻效果较其鳞茎浸提液差,但在第6 d,其最高浓度组抑制率也达到了97.4%。洋葱鳞茎中主要化感物质为叁(羟甲基)硝基甲烷、壬酸、正癸酸、甲基磺酸酐等。结论洋葱鳞茎浸提液具有非常好的抑藻作用且明显好于其叶浸提液抑藻效果。(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岑春艺[9](2015)在《西番莲对田七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田七病害是影响田七产量和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生产调查中发现,以西番莲作为遮阴材料搭建遮荫棚,田七生长健壮,病害较少发生,存在明显的化感现象。为此,本文在研究西番莲对田七化感作用的基础上,利用病原菌生长数率法测定西番莲茎、叶、果提取液对田七黑斑病、炭疽病、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应,评价西番莲对田七的化感作用;利用乙醇提取法、大孔吸附树、凝胶柱层析、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提取分离技术,分离、纯化西番莲提取物,寻找西番莲对田七的化感特异性单体物质,采用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对有化感效应的物质进行结构鉴定,为田七病害生物防治,改善田七栽培模式,减少农药使用,保证药材道地性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西番莲的水、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作用实验表明,西番莲叶、茎、果提取物对田七黑斑病、炭疽病、根腐病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和浓度呈正相关;相同提取溶剂、相同浓度下,叶和茎提取物抑制作用比果的提取物抑制作用明显;相同提取物、相同浓度下,田七炭疽病菌敏感指数较高;对田七黑斑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的是1g/mL叶的乙醇提取液,抑制率达到了40%;对田七炭疽病原菌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0.5g/mL的水提液,抑制率达到61%;对根腐病原菌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1 g/mL叶的乙酸乙酯提取液,抑制率达49%。(2)对西番莲茎的水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鉴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1,8-二甲氧基萘(1,8-dimethoxynaphthalene,1);fernandoside(2);山楂酸(maslinic acid,3);木栓酮(friedelin,4);黑接骨木苷(sambunigrin,5);R-苯羟基乙氰-葡萄糖苷(R-mandelonitrile-β-D-glucopyranoside,6);苦杏仁苷(amygdalin, 7);Cycloolivil(8).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其中1,8-二甲氧基萘(1,8-dimethoxynaphthalene,1);fernandoside (2):maslinic acid(3);木栓酮(friedelin,4);R-苯羟基乙氰-葡萄糖苷(R-mandelonitrile-β-D-glucopyranoside,6);Cycloolivil(8),为国内首次在西番莲中发现。(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5-06-01)

邬彩霞,刘苏娇,赵国琦[10](2014)在《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中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中的主要化感物质。采用色谱分离、薄层分析和生物活性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了活性较强的化感物质组分,并通过气质联用(GC-MS)对潜在的化感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含有多种化感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为香豆素,相对含量较高的有6-(3-Hydroxy-but-1-enyl)-1,5,5-trimethyl-7-oxabicyclo[4,1,0]heptan-2-ol、二氢苯并吡喃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二溴叁甲基环丙烷、磷酸叁甲酯等物质;将乙酸乙酯相进一步分离得到3层混合物,上层混合物中含量相对最高的为香豆素;中层混合物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有二溴叁甲基环丙烷、6-(3-Hydroxy-but-1-enyl)-1,5,5-trimethy-7-oxabicyclo[4,1,0]heptan-2-ol、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甲基环戊醇等物质;下层混合物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有二溴叁甲基环丙烷、甲基环戊醇、环己基溴化膦等物质。乙酸乙酯相及其分离后的各层混合物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其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着强于其分层后的各层混合物处理(P<0.05);其次是上层混合物处理,其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着强于其他2层(P<0.05);下层混合物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则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以上结果提示,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中化感物质种类非常多,香豆素的含量最高,且香豆素含量高的组分处理对黑麦草的抑制作用就强,推测香豆素应为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中的主要化感物质之一。(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瑞香狼毒在我国广泛分布,全株有毒,近年来严重蔓延,影响放牧,对其它植物有较强的克生作用,严重影响草原生态。本文采用柱层析方法对瑞香狼毒根的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进行了分离,得到了5个香豆素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解析,确定5个化合物结构为:伞形花内酯(1),东莨菪素(2),瑞香素(3),东莨菪内酯(4),瑞香苷(5)。以5个化合物为化感活性物质,莴苣为受体,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实验方法研究了5个化合物对莴苣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5个化合物对莴苣幼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活性,其中以化合物1、3抑制作用最强。同时采用植物细胞和生理学方法,研究了化合物1、3对莴苣的化感作用机理,明确了在高浓度化感物质的胁迫作用下,致使受体植物体内活性氧发生积累,导致MDA含量升高,细胞活力降低,最终影响莴苣的生长发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高红,周飞飞,唐洪杰,石晓勇,苏荣国.黄海绿潮浒苔提取物的化感效应及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J].海洋学报.2018

[2].张等宏,陈娥,沈艳芬,高剑华,肖春芳.瑞香狼毒根中化感物质分离鉴定及活性作用机理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7

[3].张允.不同豌豆栽培基质中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

[4].李明强.分蘖洋葱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番茄的化感作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

[5].车晴晴.松针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D].山西农业大学.2016

[6].陈玲君.地被竹化感作用及鹅毛竹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D].浙江农林大学.2015

[7].肖溪.大麦中关键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C].中国第七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8].李舒雅,康露伟,侯雨晴,杨晓辉,张庭廷.洋葱抑藻效应及其化感物质分离鉴定[J].卫生研究.2015

[9].岑春艺.西番莲对田七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D].广西大学.2015

[10].邬彩霞,刘苏娇,赵国琦.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中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J].草业学报.2014

标签:;  ;  ;  ;  

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论文-高红,周飞飞,唐洪杰,石晓勇,苏荣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