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衰减规律论文-胡进军,郑旭,郝彦春,谢礼立

地震动衰减规律论文-胡进军,郑旭,郝彦春,谢礼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动衰减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俯冲带,板缘地震,板内地震,地震动特征

地震动衰减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胡进军,郑旭,郝彦春,谢礼立[1](2017)在《俯冲带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南海不断开发建设,海洋工程的抗震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南海东部区域位于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共同作用的俯冲带地区,地震活动频繁,震级较大,潜在地震对南海开发建设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俯冲带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本文基于实际俯冲带地震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和探讨了俯冲带板内、板缘地震与浅地壳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和衰减规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俯冲带地震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在地震动衰减特征方面,同一区域的俯冲带板缘地震要比浅地壳地震衰减慢,俯冲带板内地震要比浅地壳地震衰减得快;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深度海水对海底地震动的影响表明,海底地震动水平分量几乎不受海水介质的影响,但是竖向分量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最终,基于数值模拟和经验关系的混合方法建立了南海俯冲带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其结果可为海域区划等相关研究和海域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宋志伟,胡龙飞,蒋跃飞,喻圆圆[2](2015)在《基于HHT法的爆破震动衰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某矿水平深孔爆破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对该矿爆破作业进行了现场爆破震动测试,得出回采巷道在水平深孔爆破作业时质点位移、峰值速度等参数,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出反映爆破地震波衰减的萨道夫斯基公式,并通过HHT法分析得出实测信号的时频特征规律,证实其爆破地震波能量多集中于25Hz内,易引起井下矿岩及构筑物共振失稳破坏,建议给予重视。(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05期)

郭浩[3](2015)在《露天台阶爆破震动衰减规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露天爆破开挖引起的爆破振动是影响矿山环境安全问题之一,随着近年来社会对环境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加,迫使矿山企业提高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爆破振动不仅会造成炸药能量不必要的浪费,还会影响边坡或建构物的稳定性,威胁到矿山企业的发展。而就爆破振动本身而言,存在着瞬时性、突变性以及介质结构的复杂性,这使得爆破振动的分析研究困难重重。为此本文以爆破振动监测作为主要手段,对爆破振动效应进行监测,并从多因素对大孤山铁矿的爆破振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在减小爆破振动效应的同时,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本文从大孤山铁矿生产爆破过程中爆破振动监测出发,针对叁种破碎质量不好的典型岩石的爆破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地震波的产生、传播过程进行阐述,并提出降低振动效应的措施。通过爆区现场调研与对典型岩种现场取样,钻取岩心进行室内的岩石静态试验和霍普金森压杆动态力学试验,通过获得力学性质指标确定叁种岩石爆破的破碎特性。基于振动监测方案设计,对叁种岩种爆区的爆破过程进行振动监测,监测得到不同岩种相同距离监测点的振动情况。从波速幅值、能量等角度对爆破振动衰减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到叁种岩石的振动衰减公式。结合爆破振动信号处理技术HHT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岩种的IMF分量、瞬时能量谱和叁维能量谱,分析不同岩种的能量衰减变化情况。主要的一些结论为:(1)爆破振动衰减规律与岩种的性质有直接关系,不同岩种的衰减规律表现出不同的衰减梯度,垂直方向的峰值速度大于其它两个方向的峰值速度,其衰减程度也相对较大。瞬时能量的衰减也表现出与速度具有相同的趋势。炸药量大小、爆速大小对振动能量的分布影响也较大。(2)利用HHT分析方法得到叁种岩石在不同位置处的各IMF分量、叁维能量谱、瞬时能量谱,较直观地表现出不同位置处的能量分布特征,揭示了不同岩石对地震波应力响应特征及不同的传播规律。(3)通过在30m处对叁种岩石地震波波速进行监测,并对叁种岩石的波速和能量进行分析对比,得到磁铁石英岩和花岗岩的炸药能量利用率较低,混合岩的利用率最高。(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期刊2015-05-10)

郝彦春[4](2015)在《俯冲带地震动特性及衰减规律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南海不断开发和建设,海洋工程的抗震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南海地区濒临俯冲带且该地带地震活动频繁。俯冲带地震动参数的估计需要了解其地震动的特性,本文研究围绕俯冲带地震动特性及其衰减规律展开,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国内外俯冲带地震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我国南海海域地震的基本信息、俯冲带位置、该区域地震活动性及震源深度特点:俯冲带板缘地震发生过6.0级至8.0级的较大地震,而俯冲带板内地震以小于6.0级的中小震居多,南海开发建设需考虑俯冲带地震的影响。2..利用智利8.2级俯冲带板缘地震和日本俯冲带板缘、板内地震的实际地震动数据,对不同地区俯冲带地震动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两次不同区域俯冲带地震的傅里叶谱存在较明显差异,日本地震的卓越频率比智利的值小;反应谱长周期差异较明显,日本地震的反应谱幅值要比智利的幅值大。通过比较相近震级下俯冲带板缘、板内地震和大陆地壳地震峰值加速度(PGA)随距离变化关系的趋势,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俯冲带板缘地震要比地壳地震衰减得慢,俯冲带板内地震要比地壳地震动衰减得快;俯冲带板缘地震的地震动小于浅地壳地震,小于俯冲带板内地震。俯冲带地震存在地区差异性。3.利用点源模型模拟了南海海域俯冲带板内地震动,并比较了不同深度的海水对海底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底水平向地震动几乎不受海水介质的影响。根据南海俯冲带特性,采用有限断层法,模拟了较大震级下俯冲带板缘地震的基岩场地地震动并与日本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在变化趋势上有一定相似性,表明模拟的俯冲带地震动符合实际。4.基于数值模拟地震动建立了典型俯冲带板缘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基岩场地)。对PGA随距离变化的关系与我国现有陆域中强震模型及台湾地区的俯冲带衰减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地震动及拟合结果与实际数据模型有一定相似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5-05-01)

郑菲[5](2014)在《基于烈度衰减规律及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抗震工程界的广泛关注,能量作为衡量地震动特性和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综合指标,将其纳入结构抗震设计对抗震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采用何种抗震设计方法,输入地震动的选择都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响应,所以地震动输入问题一直是抗震设计方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亦不例外。现有的关于地震动输入的研究虽有较多的成果,多采用的是基于反应谱的选波,但具有相同或近似反应谱特性的地震动在能量特性上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从能量分级角度建立地震动输入的确定方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作本文考虑将烈度衰减规律作为建立地震动输入分组的依据,以能量作为衡量指标,研究不同能量分级的地震动输入对结构反应的影响。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①基于烈度衰减规律的地震动分组本文选用烈度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烈度衰减规律的研究手段,按照烈度与震级、传输距的关系进行地震动分组,得到了本文研究数据库,建立了针对某一条烈度衰减规律的某一场地条件下的震级和震中距分组取值范围,并期望可以建立烈度与能量之间的关系。②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论文选用Housner提出的拟速度谱作为能量分级的主要指标,并参考其他指标(PGA、能量持时、Arias强度和能量通量)对拟速度谱曲线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能量在同一烈度区随震级和传输距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以及在不同烈度区的分级规律。随着烈度的改变,地震动输入能量存在着分级的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不同烈度区的拟速度谱曲线选波方法。③本文选波方法的验证和评价论文采用中国规范参考区的烈度衰减规律,以中国规范烈度分区的7度0.1g区为例,按照规范全反应谱选波和部分反应谱选波的方法,验证了规范选波方法与本文方法的对应关系。并按照叁种选波方法,得到了四组地震动记录,输入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了叁组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和总输入能、塑性耗能。依据本文方法,将同一烈度区的地震动按照震级分区,得到的多条地震动输入引起的结构弹塑性响应是离散性最小的。意味着基于能量的选波方法在结构弹塑性响应上是具有对应响应分级和能量分级现象的,因此说明基于能量分析的选波在结构响应上的对应性。地震动输入选择时,可以根据结构可能产生何种水平的耗能而选择合理的地震动输入进行结构设计,保证结构的不同水准的耗能。最后,论文提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刁红旗[6](2014)在《近海地震动特性及衰减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洋工程的不断兴建,其抗震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海洋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的估计需要了解海底地震动的特性,本文研究围绕海底地震动特性及其衰减规律展开,主要工作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海底地震动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石油平台等各种海洋工程的设计规范中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规定、相应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从地震学的角度研究了海水对海底竖向地震动中P波和SV波的影响,并利用近些年美国南加州近海域海底强震记录分析了海底强地震动的工程特性。研究表明:海底竖向地震动受海水P波共振影响的频率范围可以用海水与海水下面的海底介质的阻抗比来测量,阻抗比越大,受影响的频率范围越显着;以P波为主要成分的竖向地震动比以SV波为主要成分的竖向地震动更容易受到海水的影响。在海底软土层的影响下,海底水平地震动和竖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的长周期成分会被放大。3.利用CPS软件的波数积分法程序,针对几种不同的断层类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深度的海水对海底地震动特性的影响。总的规律是海水对海底地震动的影响与断层类型关系不大;海水对水平地震动的影响很小,在工程中可以忽略,但其对竖向地震动影响较显着。海水对竖向地震动的影响一般表现为:随着海水的深度的增大,海底竖向地震动的波形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海水越深,海底竖向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PGA)越小;海底竖向地震动的傅立叶谱在相应海水深度的P波共振频率附近显着减小;海水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主要是小于0.1秒的短周期段,海水越深,这一周期段的反应谱越小;海水对竖向地震动的90%能量持时的影响和断层类型有一定的关系。4.利用CPS软件数值模拟地震动,建立了50米海水海底竖向地震动和无海水(代表陆地)竖向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表明:50米海水对竖向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和很短周期(不超过0.04s)的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有较大影响,海底竖向地震动的值明显小于无海水(代表陆地)竖向地震动的值;对于更长周期的加速度反应谱值,海水的影响可以忽略,尤其是在海水P波共振频率对应的周期附近,海水对海底竖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值几乎没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4-05-01)

吴强,冯锐,潘家彬[7](2013)在《铜坑矿中深孔爆破震动衰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破震动监测可获取震动波的峰值振速、加速度、频率等参数指标,对于控制和降低爆破地震效应,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期刊2013年02期)

李志刚[8](2011)在《拉树山矿爆破震动衰减规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拉树山矿爆破震动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状况,以及为此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期刊2011年01期)

康兰池,金星[9](2009)在《四川地区地震动峰值衰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四川省地震监测台网27个基岩台站,2008年5月12日—2008年6月10日105次地震(震级ML=4.0—6.4,震中距Δ=26—623km)的8505条宽频带速度记录,利用实时仿真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加速度记录,进而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四川地区基岩场地中小地震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衰减关系,并用最近发生的一次4.8级地震对该规律进行了验证.通过四川台网的记录,提出了符合四川地质条件的衰减关系.(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卢建旗[10](2009)在《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动衰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动衰减关系是影响地震安全性评价特别是地震区划结果的重要因素。我国现行的地震动衰减关系主要是依据6级以上地震的地面运动资料得到的,并没有考虑中强地震的衰减特性。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占全国将近叁分之一的面积,而针对该类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研究仍然比较分散,没有进行过统一的研究。为此,本文试图利用现有的烈度资料和其他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来建立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首先,本文回顾了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研究历程和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选题的必要性。其次,本文选取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的烈度等震线资料,经过谨慎的选取和分析,利用单随机变量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中强地震活动区烈度衰减关系。再次,以美国西部地区为参考地区,应用常用的地震对映射法得到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的地震动参数,然后利用本文提出的改进的两步法进行回归给出了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的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和有效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最后,本文应用美国Boore教授提出的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地震动估计方法计算了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的若干中小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并与转换得到的衰减规律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09-06-01)

地震动衰减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某矿水平深孔爆破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对该矿爆破作业进行了现场爆破震动测试,得出回采巷道在水平深孔爆破作业时质点位移、峰值速度等参数,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出反映爆破地震波衰减的萨道夫斯基公式,并通过HHT法分析得出实测信号的时频特征规律,证实其爆破地震波能量多集中于25Hz内,易引起井下矿岩及构筑物共振失稳破坏,建议给予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动衰减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胡进军,郑旭,郝彦春,谢礼立.俯冲带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2017

[2].宋志伟,胡龙飞,蒋跃飞,喻圆圆.基于HHT法的爆破震动衰减规律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5

[3].郭浩.露天台阶爆破震动衰减规律的试验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

[4].郝彦春.俯冲带地震动特性及衰减规律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

[5].郑菲.基于烈度衰减规律及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

[6].刁红旗.近海地震动特性及衰减规律[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

[7].吴强,冯锐,潘家彬.铜坑矿中深孔爆破震动衰减规律研究[J].矿业工程.2013

[8].李志刚.拉树山矿爆破震动衰减规律的探讨[J].矿业工程.2011

[9].康兰池,金星.四川地区地震动峰值衰减规律研究[J].地震学报.2009

[10].卢建旗.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动衰减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

标签:;  ;  ;  ;  

地震动衰减规律论文-胡进军,郑旭,郝彦春,谢礼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