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荔(大连舰艇学院三大队176队)
摘要:众所周知,军人职业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职业,生死苦乐、去留成败,时刻伴随着军旅生涯。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新学员,初入部队院校,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对他们而言,不仅需要有强烈的爱国奉献精神,过硬的军事技术能力,还必须拥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因此,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都应该积极开展新学员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力措施,减少新学员发生心理障碍的几率,以此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新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新学员心理健康现状
新学员普遍观念多元、视野开阔,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乐于紧跟时尚潮流;个性张扬、崇尚自我,勇于表现自我价值、敢于展示个人才华;思想前卫、追求民主,善于发表个人意见、过于看重绝对平等。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过分恋家心理
调查显示,新学员想家较为严重,部分同志有过分的恋家心理,表现为精神恍惚、经常哭泣、与家人通话时情绪激动,有的新学员甚至因为想家一天哭好几次,尤其是个别新学员,因为恋家情绪严重,甚至个别学员出现了想退学回家的想法。
1.2自尊过强心理
心理测查结果表明个别新学员轻松兴奋、活泼愉快,但如果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心情就一落千丈。队干反映,有的新学员恃强好胜,遇事非要决个高下,由于大部分学员以前在高中的时候都是班内的佼佼者,想要一直保持佼佼者的身份,凡事必须争先,但是如若不随她愿,情绪就失控。
1.3陌生戒备心理
新学员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从未出过远门,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独立能力差,加之感到其他新学员可能不像亲朋好友那样好接触,对周围的人和物不信任,把自己封闭起来;有的认为军营环境氛围太过于压抑,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部分新学员出现了以身体不适为由逃避训练的现象。
1.4乏味厌倦心理
新学员骨干反映,大部分新学员刚到学校时,对军校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甚至有的学员是因为看了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慕名而来,还有的家长骗孩子说军校和普通大学一样自由。但随着正规化管理的逐渐实施,正常训练的展开,工作、生活节奏都有所加快,部分新学员便觉得文娱活动不如地方丰富,生活单调乏味,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失去了原有的新鲜感;
二.目前开展心理工作的困难
近年来,新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刚入学的时候队干和代职学长学姐尽量做到关心到每一个新学员,但是由于入学初期事情繁杂,有的队干和代职经验不足,还是会产生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新学员入伍训练阶段,需认真加以解决。
2.1认识还有待提高,思想观念有偏差
新学员入学入伍训练管理严格,环境封闭,训练奏快,科目多,任务重,标准要求高,竞争压力大,新学员易产生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新学员普遍缺乏基本的心理保健常识和识别心理问题的能力,往往容易把心理问题当成是思想问题。
2.2专业人才缺乏,工作开展有困难
队干和代职学长学姐多数未曾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健康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新生大队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学员的心理教员也不是全程陪同,很难发现新学员的心理问题,新学员训练时间紧,任务重,很少有机会与专业人员进行沟通疏导,因而在重大任务面前或者重大压力面前,许多队干虽然有很长久的带学员经验,但同样也容易忽视新学员的心理问题,即使认识到了,也往往无从下手,更不用说刚刚受领带学员任务的代职面对这些心理问题绝对是束手无策,所以心理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
三.开展新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明确新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提高新学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要促使新学员适应部队环境。适应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确保每一名新同志能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不断地充实磨炼自己。
3.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舒缓新学员的心理压力
军旅生活充满艰辛,新学员在接受严格的训练同时需要心理上的缓冲,可以开展一系列心理小游戏,通过游戏一方面可以增强战友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彼此的友谊,同时也锻炼了新学员的心理素质。
3.3构建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通过与新学员的谈心交流,了解每个人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状态,对于不同人员应该因材施教,构建分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实施面对全体新学员的发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定的心理测量工具,定期对新学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为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另一方面,要开展针对部分有问题的新学员开展治疗性的心理辅导。
四.结束语
虽然部队对新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某些认识上的偏差,现代心理学作为一独立的学科,并没有在提高新学员的作战能力、训练水平、身心素质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要切实对新学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为部队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惠贤,施一敏.军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维护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5(07).
[2]王鑫强,何晓新.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22).
[3]温健,肖佳平,韦海雷,周宏奎,林泉,李红政.某预备役部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