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家猪起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猪,家猪,起源,驯化
家猪起源论文文献综述
顾京晶[1](2018)在《家猪的起源与驯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猪的驯化起源研究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简述了家猪的起源及驯化过程,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8期)
罗运兵,李想生[2](2012)在《中国家猪起源机制蠡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家猪起源的两种不同动因——提供肉食与用来祭祀,并简要论述了我国猪类驯化的一般过程。(本文来源于《古今农业》期刊2012年03期)
瞿晶晶[3](2012)在《利用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探讨长江上游地区家猪的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测定了来自中国四川省、西藏藏族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和重庆市各地区的家猪野猪共463个个体的mtDNA D-Loop高变区部分序列,同时合并分析从GenBank下载的亚洲地区家猪和野猪共1394条mtDNA D-Loop区序列。将所有D-Loop序列进行单倍型分析,构建了基于个体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关系树,并且针对15个地区(DRYR黄河下游区域、ISEA东南亚岛屿区域、JANPAN日本、KOREA韩国、MDYZ长江中下游区域、MUYR黄河中上游区域、NEC中国东北地区、PACIFIC太平洋岛屿区域、SA南亚区域、SC中国南部区域、SEA东南亚区域、TAIWAN台湾、TIBETAN青藏高原地区、URYZ长江上游地区、YUNNAN云南)进行了单倍型的网络分析及核苷酸错配分布分析和中性检验,结果如下:(1)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亚洲15个地区猪的1857条mtDNA D-Loop区序列共有285个单倍型,其中有29个单倍型为家猪与野猪共享;285个单倍型在系统发育关系树上聚集为A-N共14个亚支、A和B~N两大分支,且并没按地区或猪种聚类,说明在亚洲大部分地区之间,猪种的遗传分化并不明显;长江上游地区的猪种共有52个单倍型,其中家猪有19个特有单倍型,野猪有4个特有单倍型,主要聚类于M亚支,且与其它地区猪种混杂未形成独立分支,说明长江上游地区的猪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核苷酸错配分析及Fu's检验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家猪过去曾出现过群体扩张事件。(3)通过对遗传多样性分析,即单倍型总数、特有单倍型、主体单倍型中个体数的分配综合考虑,长江上游地区是家猪的另一个独立驯化中心。(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王志,向海,袁靖,罗运兵,赵兴波[4](2012)在《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黄河流域家猪的起源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的起源驯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科学问题.古DNA技术可为家猪起源驯化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科学证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家猪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曾发生过独立的驯化过程,但黄河上游的古代猪样品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的3个遗址出土的14个古代猪样本为实验材料,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和DNA测序,结合现代不同品种家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家猪的起源驯化关系.实验共获得5个古代猪样本mtDNAD-loop 179bp的DNA序列,包括2个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和3个青海喇家遗址样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与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分别共享1种单倍型.结合现代不同品种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与山西贾湖遗址的部分古代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与山西高红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另外部分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并且这2个单倍型对应于中国现代猪种的2个主单倍型,说明黄河上游与中下游的猪具有相同的驯化中心.本研究填补了黄河流域上游古代猪DNA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家猪的起源驯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佐证.(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2年12期)
崔银秋,张雪梅,汤卓炜,周慧[5](2010)在《家猪起源与古代DNA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是最早被驯化的家畜之一,在整个农耕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家猪的起源研究对了解猪的驯化历史,揭示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迁徙、融合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家猪起源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考古学调查,考古学家通过食谱和~(14)C分析、骨(本文来源于《边疆考古研究》期刊2010年00期)
徐旺生[6](2010)在《家猪的驯化与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是原始社会中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动物。首先,猪是杂食动物,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不高,人类饲养它们以后,可以调整不同的方式以满足猪的食物的要求。其次,猪不是经常迁移住所的动物,居住范围不大,这与习惯于定居生活的人类特别是从事农耕的民族的生活相适应,因此从事农耕的定居民族多半都饲养猪。(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7](2008)在《中国家猪的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直到今天,有野猪出没的山区,在繁殖季节野猪常与家猪混群交配,并能产生正常后代,这是个明证。但是中国家猪起源于何种野猪,争论不已。有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猪业》期刊2008年12期)
管理[8](2008)在《家猪起源研究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家畜的产生与发展,为人类社会由蒙昧、野蛮迈向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家猪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家畜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家畜,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居民的一种主要肉食资源,而且在宗教仪式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它的起源、驯化、发展是依赖于人类的活动而实现的,因此,家猪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家猪的起源和驯化不仅具有其自身的意义,而且对于更多的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家猪起源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动物考古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病理学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都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缺陷,尤其是对于驯化初期的家猪与野猪的鉴别,往往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家猪与野猪的鉴别是家猪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驯化初期家猪的鉴别对于准确定位家猪的起源时间和地点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总结上述叁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食谱分析鉴别家猪与野猪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将驯化初期的家猪与野猪鉴别开来,同时通过家猪食谱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人类社会的信息。为了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本文首先选取了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出土的四种动物(家猪、狗、鼠和草兔)骨骼,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四种动物的食谱特征、营养级结构,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活在其周围的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接着选取了吉林省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出土的猪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家猪与野猪食物结构之间的显着差异,并科学地验证了利用这种差异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可行性。通过这两个遗址的研究得出结论:人类活动会对生活在其周围的动物食物结构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反映在动物骨胶原的C、N稳定同位素比例上,因此,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猪骨进行食谱分析,了解猪群间的食性差异,揭示人类饲喂活动对猪食物结构的影响,将有助于对家猪与野猪的鉴别以及家猪起源和饲养方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以淮河中游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猪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结合遗址出土的猪纹刻划,推断了该遗址中已经出现了家猪,但可能还处于驯化初期;然后选取遗址中的部分猪骨和鹿骨、牛骨、蚌壳,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遗址中的猪可以分为两类,根据其食物结构特点及与鹿、牛食物结构的相似性,判断其中一类为野猪,而另一类为家猪。并结合考古资料对遗址中人类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推断。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本文提出的利用食性差异鉴别家猪与野猪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较好的实用效果,为驯化初期家猪与野猪的科学鉴别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对于家猪起源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8-04-01)
顾志良,刘晓辉,李宁,吴常信[9](2007)在《家猪起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家猪作为重要的家养动物,它的起源、驯化、扩散是依赖于人类的活动与迁移而实现的。研究家猪的起源和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家猪和野猪的特点,以及家猪起源和驯化的考古学发现,并着重综述了家猪驯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07年17期)
杨晓清,袁靖[10](2007)在《探寻家猪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30多年前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使人们知道了早在7000多年前我国就有驯化野猪的历史。但随着对猪骨骼的深入研究,却发现其特征绝非驯化之初的状态,这意味着我国家猪的起源时间一定还有一个更早的点。那么,这个点,会在哪里呢?(本文来源于《科学世界》期刊2007年03期)
家猪起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家猪起源的两种不同动因——提供肉食与用来祭祀,并简要论述了我国猪类驯化的一般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猪起源论文参考文献
[1].顾京晶.家猪的起源与驯化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8
[2].罗运兵,李想生.中国家猪起源机制蠡测[J].古今农业.2012
[3].瞿晶晶.利用mtDNAD-Loop序列多态性探讨长江上游地区家猪的起源[D].四川农业大学.2012
[4].王志,向海,袁靖,罗运兵,赵兴波.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黄河流域家猪的起源驯化[J].科学通报.2012
[5].崔银秋,张雪梅,汤卓炜,周慧.家猪起源与古代DNA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0
[6].徐旺生.家猪的驯化与起源[J].猪业科学.2010
[7]..中国家猪的起源[J].中国猪业.2008
[8].管理.家猪起源研究方法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9].顾志良,刘晓辉,李宁,吴常信.家猪起源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07
[10].杨晓清,袁靖.探寻家猪起源[J].科学世界.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