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I分类临床疗效分析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I分类临床疗效分析

陈浩(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四川自贡643000)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49-02

【摘要】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I分类错颌畸形的疗效。方法1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安氏II类I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采用双期矫治,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牙、颌骨、牙槽骨的变化。结果矫治后患者SNB增加3.02°,ANB减小3.44°,覆牙合减小3.68mm,覆盖减小5.92mm,下颌骨明显向前生长,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winBlock是治疗安氏II类I分类患者非常有效的功能矫治器,可以明显减小患者的前牙覆盖,纠正磨牙关系,改善面型,增强下颌骨的生长。

【关键词】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头影测量分析安氏II类I分类

双板矫治器(TwinBlock)是1982年由clark发明的一种改良Activator矫治器。类似由一个Schwarz双牙合板和一个分离的肌激动器组成,它模拟自然牙合的功能机制,通过咬合时导板的斜面引导力的作用引导下颌骨向前,通过肌张力的作用使下颌骨改建,从而达到改善上下颌骨的矢状向不调,减轻前牙的覆牙合覆盖。我们对12例患者采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双期矫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例正畸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9.3~12.4岁,平均10.3岁。纳入标准(1)均为安氏II类I分类患者,上下牙列整齐或轻度拥挤,上颌伴或不伴前突。(2)磨牙II类关系。(3)前牙覆盖>6mm。

1.2方法12例患者均采用双期矫治方法,一期佩戴TwinBlock刺激下颌生长,导下颌向前,改善覆牙合覆盖。二期通过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排齐整平牙列精细调整上下咬合关系完成矫治。此期矫治6~10个月,平均8.4月。TwinBlock的制作:常规取模、模型分析制定矫治计划,根据头影测量、面型确定下颌前移和垂直打开的距离。训练患者下颌前伸,前牙可成切对切。前伸<8mm则一次性前伸到位,垂直向打开2~3mm,若前伸>8mm则需分次前伸,垂直加前伸量<10mm。用蜡条记录重建后的咬合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固定。在牙合架上制作twinblock矫治器,其斜面导板呈70°。嘱患者除前三日可进食时取下矫治器以后需全日佩戴矫治器。常规复诊,后期调磨矫治器上颌垫的远中部分,使下后牙萌出,改善深覆牙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或者轻度近中关系结束。12例患者功能矫治为6~11个月,平均8.5个月。固定矫治期9~14个月,平均12.1个月。

经TwinBlock双期治疗后,12例患者均拍摄头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对常规项目进行分析,观察各期矫治前后颅颌面的变化。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方法用配对资料t检验,经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除SNA和MP-SN外,其他项目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n=12,x-±s)

3讨论

功能矫治机制是通过改变下颌位置,使口周及咀嚼肌群受牵张,肌肉的收缩力传递到牙、颌骨、以及颞颌关节,使软硬组织发生改建以适应新的功能形态,从而起到引导、调控、防治错牙合畸形的目的。TwinBlock的功能是通过斜面导板引导下颌前伸实现的。TwinBlock的适应症选择非常重要。Baccetti[1]等认为,TwinBlock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在青春迸发期或稍后于青春迸发期(C3-C4),会产生更多的骨骼改良效果。但有学者研究发现,只有25%的患者有明显的青春迸发期,大多数的患者此期难以界定,若有明显的颌骨不调应早期矫治,以免延误。12例患者矫治后下颌骨有明显的生长,覆牙合覆盖明显减小,为后期的矫治提供了便利。导下颌成功的原因也是因为对适应症的掌握。首先分析患者的II类畸形是上颌发育过度还是下颌发育不足,或者二者兼具。如果是下颌发育不足引起的后缩那么说明患者的生长潜力很大,功能矫治的成功率也更高。一般认为下颌基骨的长度和Se-N的长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12岁以前较Se-N长3mm,12岁以后长3.5mm,15岁以前多5mm[2]。另外患者颌骨的生长型也很重要,替牙期、恒牙早期的患者生长潜力较大,尤其是水平生长型的患者,其生长角度和生长增量较垂直生长型更有利于II类错颌的纠正。下前牙的位置也会影响矫治效果,因为TwinBlock矫治后下前牙会出现唇倾,12例患者矫治后下前牙出现了1.7°的唇倾。若患者已经唇倾则需下前牙再定位或竖直前牙,增加治疗难度,后期需通过固定矫治控制下前牙的转矩。

关于前伸量Clark认为下颌骨前伸覆盖减少5~7mm较为适宜,若超过7mm患者可能难以忍受需分次前伸。下颌生理运动范围的不宜超过的下颌最大前伸量70%[2]。垂直向前磨牙区的牙合垫厚度应保证5~6mm。打开的距离需超过生理的息止牙合间隙,否则患者夜间下颌处在休息位时会抵消斜导的功能反应。

TwinBlock治疗后对上颌骨和A点的影响。ThomasRakosi指出Clark的双板矫治器可使SNA有较大程度的减小。但多数研究表明认为TwinBlock对上颌骨无抑制作用。McNamara(1981)在他的研究中指出SNA在不同类型的错牙合中,功能矫治器不能使它有很大的改变[3]。12例患者4例SNA减小,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不排除前颅底生长,N点前移所致。研究证明下颌向前1mm会产生100g(0.98N)的肌张力。导下颌向前时有反作用力作用于上颌,其向后的分力有可能会抑制上颌的发育。如需对上颌生长抑制可配合口外弓等使用。B点问题,一期矫治后下颌骨较矫治前有明显的生长,B点前移ANB角明显减小。TwinBlock不仅引起髁突的适应性变化,而且会引起下颌骨体、下颌升支增长及牙槽骨的改建。Singh[4]利用有限元扫描分析(finiteelementscalinganalysisFESA)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前牙覆盖明显减小,其减小的原因是由骨效应和牙效应组成,下颌骨的生长,上前牙的舌向移动,下前牙的唇倾三因素使覆盖减小。

对垂直向的影响,随着磨牙的伸长,咬合打开,下前面高(ANS-Me)后面高(Ar-Go)均增加,但下颌平面角改变不大。对于高角II类患者,垂直向控制尤其重要,应抑制牙及牙槽骨的垂直向生长,使下颌骨向前上旋转。TwinBlock可以将牙合垫延伸至上颌第二磨牙,治疗过程中不调磨牙合垫以抑制磨牙萌出。

对于II类宽度不调,TwinBlock可以附加螺旋扩弓器扩大上牙弓,以利于下颌的前调。

综上所述,TwinBlock对于治疗安氏II类I分类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的控制矢状向、垂直向、冠状向的颌骨不调,起到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骨发育,改善面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accettiT,FranchiL,TothLR,etal.TreatmenttimingforTwin-Blocktherapy[J].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2000,118(2):159-170.

[2]徐芸,白兴玉,宋一平主译.口腔正畸功能矫形治疗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239.

[3]骆英,方刚.TwinBlock治疗II类12例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5,12(1):90-93.

[4]SinghGD,ClarkWJ[J].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2001,119(4):419-425.

标签:;  ;  ;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I分类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