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透析频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居家运动,健康教育
透析频率论文文献综述
翁晓羽,徐姝娟,陶明芬,王翠珍,周健美[1](2019)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强度、频率、时间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①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现况,并探讨影响患者运动强度、频率和时间的相关因素。②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11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100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居家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知识了解情况以及相关因素;使用Borg自觉费力程度量表评估患者居家运动强度。③结果 23%的MHD患者可保持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居家运动,但是其中43%的运动强度为轻度;年龄、超滤量是影响患者居家运动强度的因素;透析前血压是影响患者居家运动时间、频率的因素。④结论 MHD患者进行居家运动的前提是良好的身体状态可通过干预相关因素,如维持合适体质量,合理饮食、用药等,来提高患者运动水平。(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赖志君,凌志雄,谢树锋,张丽琴,袁萍苹[2](2019)在《不同透析频率和治疗模式对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β_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频率和治疗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分子物质β_2-微球蛋白(β_2-MG)、C反应蛋白(CRP)及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行血透治疗的MHD患者60例,分为A组、B组(HFHD组、C组(HD+HDF组),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3组患者CRP指标比较无差异(P> 0.05);B组、C组与A组间iPTH、β_2-MG指标差异显着(P <0.05)。结论 5次/2周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4次/2周+HDF1次/2周的方案能达到透析的充分性,而且均能有效清除血CRP、β_2-MG和PTH,而传统血透6次/2周不能有效地清除CRP、β_2-MG和PTH。(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9期)
张学英[3](2019)在《不同透析频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变化特征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透析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入的所有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所有患者的透析时间抽取出62例具有明显中医症候群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的透析频率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录入31例患者,A组透析频率为1周2次,B组透析频率为1周3次。记录所有患者各个证候指数,评价不同频率下患者的中医证侯变化状况,评价最优的透析频率。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各种中医证候均会存在一定的变化,但B组患者的证候变化更为明显,并且在两种透析频率中,透析频率越加频繁会对患者的中医证候变化造成影响越显着,组间差异明显(P<0.05)。同时B组患者的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症状得到完全改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较高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取得较好透析效果,维持患者的肾脏功能。反之,如果患者的血液透析过少,则患者脾肾气虚和气阴两虚以及肝肾阴虚的情况改善不明显,对于患者的治疗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应当注重患者的个人状况,选择更合适的频率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培永[4](2019)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通量透析频率的选择及炎性细胞因子、钙磷代谢指标检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通量透析频率的选择对炎性细胞因子、钙磷代谢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5例维持性血透高通量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28例,透析频率4次/周)和B组(27例,透析频率3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2组病人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指标及钙磷代谢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感染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文版对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A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P<0.05~P<0.01)。2组治疗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A组钙磷乘积指标优于B组(P<0.01),而血钙和血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2组病人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随访3个月后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通量透析频率的增加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钙磷代谢水平,且不会增加感染风险,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谭素分,程建萍,陈玉平,李智婷[5](2019)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收治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对照组(A组)给予每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3次,其余3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不同频率血液灌流,B组1次/周,C组2次/周,D组1次/2周。对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皮肤瘙痒程度进行评分,测量血清中磷(P)、钙(Ca)和甲状旁腺素(PTH)的浓度以及钙磷乘积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实验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B组、C组改善程度优于D组(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的PTH浓度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优于D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患者血清中P浓度和钙磷乘积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但患者血清中的Ca浓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每周1次血液灌流频率,既能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对PTH能达到有效清除,又能明显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肾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程建萍,李智婷,黄力,谭素分,陈玉平[6](2019)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MHD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各20例;A组为常规血液透析,其余3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不同频率血液灌流,B组每周1次,C组每周2次,D组每2周1次,每4周进行1次血常规测定,根据贫血纠正情况调整EPO用量,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测定病人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指标,记录EPO用量,EPO/Hct作为EPO抵抗的指标。[结果]A组病人Hb、Hct和EPO用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B组和C组病人CPR、IL-6、PTH和EPO/Hc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Hb和Hc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但EPO用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的CPR、IL-6、PTH、EPO用量和EPO/Hc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组、C组和D组均能有效提高病人EPO疗效。相关性分析显示,EPO/Hct与CPR、IL-6、PTH呈正相关关系,与Alb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均能有效提高MHD病人EPO疗效,但就有效纠正MHD病人肾性贫血而言,选择常规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时,需要综合病人的情况,可建议病人接受常规血液透析联合每周1次血液灌流治疗。(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毛东东,熊飞,张燕敏,凃璨,闵永龙[7](2018)在《不同治疗频率的高位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试图找出最佳的结肠透析频率。方法:将90例CKD 3~5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隔日1次),B组(每周2次)与C组(每周1次)。最终符合病例79例,3组患者均予高位结肠透析加基础治疗,治疗12周,观察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1)3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数值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Scr、UA,A、B组疗效均优先于C组(P<0.05),A、B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C反应蛋白(CRP)均降低,A、B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Hb、Alb、CRP,A、B组疗效均优先于C组(P<0.05),A、B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A组K+、P3-、Na、Cl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电解质各项指标,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与C两组脱落率分别为20.0%、13.3%、3.3%,A组脱落率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脱落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C组脱落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结肠透析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改善CKD 3~5期患者肾功能,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每周2次高位结肠透析更为实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陈丽娟[8](2018)在《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与血红蛋白检测频率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与血红蛋白检测频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红蛋白检测频率[全部患者每3个月检测1次(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与每1个月检测1次(2014年4月至2014年7月)]对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变异、血红蛋白目标范围的变异度的影响;随访1年,依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5例)与存活组(71例),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血红蛋白检测频率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每1个月检测1次的患者血红蛋白值高于每3个月检测1次的患者,标准差、变异系数低于每3个月检测1次的患者(P<0.05),且两者血红蛋白目标范围的变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值、血红蛋白目标范围的变异度与死亡风险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值、血红蛋白目标范围的变异度是影响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每3个月检测1次血红蛋白相比,每1个月检测1次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值,减少血红蛋白变异,血红蛋白变异与死亡率无明显相关,但血红蛋白值、血红蛋白目标范围的变异度是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季楠[9](2018)在《血红蛋白(Hb)检测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以后的患者,血红蛋白检测频率对其血红蛋白变异的临床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以后的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对其中的40例患者进行每2个月1次检测的常规性的治疗,记为常规检测组,对剩下的40例患者进行每个月1次检测,记为观察检测组,比较在不同检测频率下,两个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的变异情况。结果每2个月进行1次检测的患者血红蛋白的变异指标和病死率均要>1个月检测1次的患者,每2个月检测1次的患者目标下限的波动要小于每1个月检测1次的患者(P<0.05)。结论针对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以后的患者,患者的病死率与目标下限范围的波动范围与检测频率的高低有关,波动小的病死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09期)
蔡文娇[10](2018)在《不同透析模式的临床获益探讨——延长透析时间还是提高透析频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终末期肾衰患者众多,目前透析患者已超过30万人,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长期存活率还不理想,是慢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人群。近年来随着对透析充分性的研究及患者临床数据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中出现一些新进展,尤其表现在通过延长透析时间的治疗模式方面。文章就该领域近些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透析频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频率和治疗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分子物质β_2-微球蛋白(β_2-MG)、C反应蛋白(CRP)及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行血透治疗的MHD患者60例,分为A组、B组(HFHD组、C组(HD+HDF组),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3组患者CRP指标比较无差异(P> 0.05);B组、C组与A组间iPTH、β_2-MG指标差异显着(P <0.05)。结论 5次/2周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4次/2周+HDF1次/2周的方案能达到透析的充分性,而且均能有效清除血CRP、β_2-MG和PTH,而传统血透6次/2周不能有效地清除CRP、β_2-MG和PTH。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透析频率论文参考文献
[1].翁晓羽,徐姝娟,陶明芬,王翠珍,周健美.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强度、频率、时间相关因素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赖志君,凌志雄,谢树锋,张丽琴,袁萍苹.不同透析频率和治疗模式对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β_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
[3].张学英.不同透析频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变化特征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4].王培永.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通量透析频率的选择及炎性细胞因子、钙磷代谢指标检测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5].谭素分,程建萍,陈玉平,李智婷.不同频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9
[6].程建萍,李智婷,黄力,谭素分,陈玉平.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
[7].毛东东,熊飞,张燕敏,凃璨,闵永龙.不同治疗频率的高位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
[8].陈丽娟.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与血红蛋白检测频率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学.2018
[9].季楠.血红蛋白(Hb)检测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
[10].蔡文娇.不同透析模式的临床获益探讨——延长透析时间还是提高透析频率[J].黑龙江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