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瘫66例的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瘫66例的疗效观察

郑俊燕(浙江省义乌市稠城中心卫生院3220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80-02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配合理疗的综合物理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0.5.1-2011.5.1期间就诊的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36例治疗组和30例对照组两组,其中对治疗组的急性期患者给予针灸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采用针灸、超短波度调制中频治疗,而对照组则采只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6.7%,对照组治愈率为33.3%,两组治愈率以及治愈所需疗程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灸加理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理疗的综合物理治疗更有利于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不但可以提高治愈率,而且大大的缩短了疗程。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疗法物理疗法面瘫

面瘫是由于各种不明原因导致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面肌瘫痪,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而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针灸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如何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值得医学专家探讨。本文对我院2010.5.1-2011.5.1日期间收治的66例周围性面瘫,用针灸配合理疗治疗法和单纯的针灸法分别进行对照观察,发现用针灸配合理疗疗效显著,疗程大大缩短,现将其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抽选2010.5.1-2011.5.1期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66例,均为门诊病人,将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针灸加理疗疗法)和对照组30例(针灸疗法)。治疗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最小1l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9天。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6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疗程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诊断标准

根据《内科疾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急性发病;患侧眼裂大,不能蹙额和皱眉,眼睑不能闭合,或不能完全闭合;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残留齿颊间隙中;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可伴患侧泪液分泌减少,听觉过敏或舌前2/3味觉减退,少数可有耳鸣或耳部疱疹等。全部病例排除了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后颅窝病变、脑血管意外等)。

(三)治疗方法

治疗组

首先,采用针灸疗法

主穴:患侧阳白、攒竹、太阳、四白、颧髂、迎香、下关、地仓、颊车、牵正;配穴:患侧风池、翳风、太冲,健侧合谷。操作:急性期(病期1周内),选取主穴4-6个,浅刺静留针20分;选取配穴2-3个,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缓解期(病程1周以上),取主穴6个,浅刺或透刺并通电,以肌肉出现节律性轻度收缩,面部发热为宜,采用疏密波,每次20-30分钟。配穴针刺方法同急性期。以上治疗面部均采用32号1寸毫针,四肢穴位采用30号1.5寸毫针,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其次,超短波疗法

五官科超短波治疗仪,功率40W,2个圆电极板,一极置于患者耳屏前或面部不适区,另一极置于耳后茎乳突孔处,急性期给予无热量,恢复期则给予微热量一温热量,10分钟/次,1次/天,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2-3天后,可继续下一个疗程。

最后,调制中频治疗

调制中频治疗仪,2个电极板。一极置于患侧耳后乳突处,另一极置于患侧颊部,选用神经炎处方,输出量以患者耐受限为度,20分钟/次,1次/天,10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同治疗组针灸疗法。

(四)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周围性面瘫疗效标准。

痊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

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

无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

二、结果

见表1、表2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三、讨论

面瘫又称Bell's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太阳经络、使气血运行受阻,经气不通,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致病。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以使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使受障碍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加速恢复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故治疗中在面部麻痹部位取穴,着重取阳明经穴位,是因为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目的在于流通阳明、太阳经脉,祛风散寒。再配合远端穴位,共同调和气血,使筋肉得以濡润温煦,则面瘫自可痊愈。

西医认为风寒入侵、病毒感染导致茎乳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导致面神经受压、损伤,面部血管痉挛。面部神经发生缺血性改变而引起周围性面神经损害。急性期用浅刺法,属弱刺激,可避免引起茎乳孔水肿的进一步加重,促进炎症吸收,防止面神经进一步变性受损不易治愈。在面瘫急性期,病邪刚入络脉浮于肌表,强刺激,深刺则易引邪入内,不易将邪逐出而造成闭门留寇,损伤气血。平稳期、恢复期用透刺法可使经脉气血运行,面部得养而发挥其正常功能,所以对于面瘫的针刺治疗,还应分期论治,以免加重病情。

针刺可给予面神经一个良性刺激,使受压面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面神经炎症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面神经炎和水肿的吸收,缩短面神经受压时间,进而增加了面神经恢复的几率。电针更可以通过使表情肌产生被动运动和某种穴位经络效应,使受损神经更好的恢复,重建面部表情肌的功能,使症状缓解或消除。采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可使病灶区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组织营养得以改善,病理产物排出加速。在超短波作用下,白细胞及吞噬细胞作用增强,对病灶有明显的脱水作用,能消除组织的水肿,减少渗出。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瘫,两种治疗方法相辅相成,比单一应用治疗作用明显增强,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也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13.

[2]虞成英.透刺滞针牵拉法治疗难治性重症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7,17(8):456.

[3]方美善,冯桂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J].中国针灸,2001,21(7):405.

[4]熊会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近况[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56.

标签:;  ;  ;  

针灸配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瘫66例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