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晴川学院)
摘要: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肩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的职责,因此在师生之间的交互往来中,教师的师德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当今社会,作为最基础最核心的高校师生关系,却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消极现象,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对师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将主要从高校师生关系现况进行分析,并在道德的视野下,分别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论述如何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意义。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师德规范;道德
一、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古有尊师重道、亲师乐道之传统,然而随着时代变化,放之今日,高校师生关系已悄然发生深刻的变化。
1.师生关系的被动化
师生关系的被动化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形成的一种知识单向输送关系,主要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育内容也显现出一定的教条化和教学方法的僵化,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接受度不高。
2.师生关系的疏远化
师生交往是重构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的前提,加强师生交往既要加强师生课堂上的沟通,又要深化师生课下交往。而今,在高校教学中,师生课堂交流不充分,课下交流不积极,师生之间的冷漠感疏远化现象逐渐蔓延,即使是辅导员老师,每天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无暇投入时间与学生进行内心交流,缺乏了精神层面的深度交往。
3.师生关系的功利化
教育关系的功利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学过程偏向技术性知识和技能上,以求找到好工作拿到高收入,却忽视了学习本身的价值所在;其二师生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交往的目的,打上了社会世俗的烙印,这种庸俗化的关系,是站在教育的完全对立面,毒害学生灵魂。
二、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从观念发展、完善制度、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入手。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身垂范
良好的师德风范,离不开教师自身修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就要从严要求自己,用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高尚的品行去感染学生。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会在无形中对学生文明礼貌产生积极影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各种途径提升道德修养和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精神需求。
“大学今后仍然必须为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是比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大学必须成为以造就人类为中心的文化据点。”[1]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能是培养人才,教书育人是人学的核心理念,因此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学校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根本,摒弃一切为了评估的错误理念,将工作重点真正的转移到学生上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与发展,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建立良性师生互动关系,加强对话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也是互动关系的两大主体。教师要成为良性师生关系互动环境的创造者,积极互动师生关系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互动关系发挥得不好,则会对道德建设产生负而影响,甚至会使道德建设走向反面,教师以颓废的道德去影响学生则很容易把学生带向消极。
在课堂上,高校教职人员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和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创设学生和教师面对面讨论的机会,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学习体会,使双方在讨论中提高认识,在交流中丰富知识,达到共同进步和相互了解的目的。在课堂外,教师也要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与学生多多建立联系与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优化师生关系,使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生的“向师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官僚式的、冷漠的,那么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学生,学习都会变成枯燥无味,因此只有多多利用课后业余时间,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因人制宜的教育,占据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行政人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制定方针政策或评优评奖中应该多方征集学生的观点,把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交流,从而取得广泛一致的看法[2]。
3.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加深教育
大学生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国家、社会和高校的理解与支持,也需要辅导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迪尔凯姆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有系统地使青年一代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涉及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道德的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是由道德规范、社会风俗、道德理想等向个人道德品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转化过程即社会道德的内化过程。”[3]当然,德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接受一个社会的绝对价值标准,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大学生了解他人道德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及其合理性,学会在尽量追求具有普适性的社会规范的同时,最大限度容忍异质性,也即求同存异,从而构建大学生道德人格。
除了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层面应行动起来予以积极配合。高校在德育氛围中要利用可利用的要素,比如学校管理、学术活动、教育榜样等,形成泛化的德育“支持型”高校,塑造出一个富有关怀、公正和文明的社会组织,使大学生拥有更完备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情感。
三、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意义
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构建和谐校园、提升育人效果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老师和学生在道德建设中,相互影响,共同提升。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科技和文化知识,解答疑难,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师德风范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起道德楷模,从而对学生起到耳濡口染、潜移默化的作用。”[4]对于教师而言,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方式,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道德实践,也会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学生可通过提问与讨论,以自身的道德建设影响并提升养教师的道德素养,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也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
此外,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首先,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搭建起长期有效的沟通平台,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因此会获得更多的自信和自尊,产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其次,在高校里,学生遇到苦难寻找社会支持的对象一般是教师,因此,由此而建的人际信任,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自身压力,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从道德教育出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道德教育,看似很抽象,实则很是贴近生活,它能够引导师生之间创建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情感互动,从而达到“教”与“学”完美结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日]永井道雄.日本的大学(中译本)[M].李永连,李夏青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26
[2]邱秀芳.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J].黑龙江:教育探索,No.247.2012:127-128
[3]孙抱弘.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23-25
[4]邓怡舟.师德回归: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力[J].贵阳:贵阳学院学报,No.25.2012.
作者简介:王玮(199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武汉晴川学院,主要研究高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