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联合大学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教育的宗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应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题中之意,如何打破现实中二者平行并立局面,探索实现二者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一、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界定与培养目标
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1】。即大学生在具体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的“做人”、“做事”的综合能力的升华。当前,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用人环境中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诸如责任感、团队合作、敬业精神、工作态度、道德素养、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职业素质都有所考量,为高职院校丰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内涵提供了参考。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摇篮,理应根据社会需求准确定位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其本质而言,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专业技术能力,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也是最低层次的目标,它是保证高职毕业生能够具备胜任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毕业生利用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能力。其次是学习能力。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和企业岗位交叉运行,要求高职学生不仅在校期间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在走入工作岗位,乃至终身,都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方法和思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再次是社会适应力。这是专业技术能力与学习能力的交融与升华,是高职毕业生走入社会后,融入社会获得成功的重要能力要素。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变迁、把握机遇、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的重要依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的重合之处,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两者的共同之处,有利于发掘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变革。
二、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
1、育人环境的耦合
从育人的外部环境来看,两者同样面对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需求,都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适应力和耐压力教育,以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节奏。同时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也冲击和弱化了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育人的内部环境来看,学生群体的低龄化、非“主流”化都给两者教育过程带来难题,同时大学生对于传统教育形式缺乏热情,两者的教育效果也不尽人意。
2、育人目标的耦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系统的工作,培养技能高超、素质过硬、勇于担当、不怕吃苦、意志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的毕业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标,其目的就是通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和引导,让每个大学生都能茁壮成长,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个人情绪管理和良好的社会行为表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底蕴和基础。当前,社会形势和高校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政教育也要顺时而上,更加关注教育育对象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从理论泥淖和枯燥的政治说教中走出来,回归大学生现实生活。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同样是为了让大学生在走入社会前能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以及做人做事、接人待物、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特质。让大学生在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一方面了解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需求、价值理想等,另一方面也能够了解把握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和要求。同时也为大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明确个人奋斗目标,形成长期的稳定的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现个人价值,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个人主观目标和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统一。【2】
在具体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方面注重从整体层面把握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个人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造;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从具体操作层面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个人观念的改造,两者互为印证,相互支撑,共同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3、育人功能的耦合
由育人目标,我们可以逻辑推导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育人功能。具体来说,两者都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都是为了发挥大学生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对大学生系统性教育和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课程的科学系统设置,职能管理的系统开展,为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树立保驾护航。比如新生入学教育、新生行为规范教育、新老生经验交流会、辅导员主题班会等,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堂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融入和不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理论课程开设,是系统地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积淀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养分。“树人”先要“立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也贯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始末。从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专业课程开设、专业实践实习开展、各专业就业指导,以期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发展方向的明确、专业素养的锤炼,帮助大学生厘清发展方向,明确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素养。使大学生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培养后能达到社会需求的相关标准,并将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内化为每个学生自我成才、自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实现高校教育的“成才”功能。
4、教育内容的耦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教育构架,也是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底蕴。而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则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预设”走向大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重要阶梯和桥梁。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压力“山大”的背景下,要更加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及早引导大学生把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人职业理想相结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成才的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旨趣。同时努力探索在教育内容和教学设计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大学生多元化需求,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由于学校体制机制或历史原因,现实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往往是平行并立,由不同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比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由思政部负责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团委负责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开展,宣传部门负责舆论宣传和监督,系部党总支、团总支负责日常学生管理,学生处负责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如此等等,而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实训中心、教学系部承担。如此看似系统化,实则零散的教育教学模式很难回应社会和大学生的需求。笔者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育培养的实际出发,探索将两者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期提高两者的教育实效。具体措施如下:
1、构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将思政理论课纳入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药确保其足够的教学学时与合理的教学安排,体现思政理论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指导作用。近年来,“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普遍施行的教学举措,核心理念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应用技能,以及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但校企经验交流和毕业生回访的结果显示,即使在“技能为王”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力,依旧是企业招聘中比较看重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实现迅速融入和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是高职学生培养的必然要求。具体工作中,要把思政理论课教学安排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在所有专业中进行合理编排,同时,还要通过专业课老师、实训老师、实习带教师傅等教学人员将大学生的德育、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入日常学习实践中,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习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培养了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体现日常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结合。
2、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各部门开展的教育管理活动,都要自觉地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融入其中。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证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育正确的方向性和意识性,另一面将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路径,提高教育实效。
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新生入学开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其后的“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素养”等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融合。高职院校要紧密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充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育相容性和实效性,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练就过硬的综合职业素质。
3、思想政治教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要体现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的通力配合。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结构方案的敲定和内容的设计上,更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研讨、调整和完善,并建立课程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和过程实施。
4、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社会资源。随着“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教育模式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日益显现。校企的“利益互补式”对接,有利于高校整合校外资源,把大学课堂有效延伸到工厂、到企业。无论是“现场式”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还是把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请入课堂,都能把不同于学校“经院式”教育的新风带到学生中间,对他们的专业能力提升和思想启悟都有很大益处。尤其企业专家结合自身经历和企业运行实际进行兼有专业培养和思想改造的课程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一体化。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切实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大有助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与实用性,能够适应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亦是高职教育真正的生长点。【3】同时把对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以“让每个人都成功”的教育理念,切实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曹诚.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9.
[3]解志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