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液论文-刘瑄,陶勇

眼内液论文-刘瑄,陶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眼内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房水,玻璃体液,眼内液检测,诊断技术

眼内液论文文献综述

刘瑄,陶勇[1](2018)在《用好眼内液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存在血眼屏障,眼内为独立的微环境。检查血清学指标,常常不能反映眼内的真实情况,甚至可能误导临床医生做出错误的判断。眼内液检测包括房水和玻璃体液在内的眼内液中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抗体和细胞因子,可为临床提供眼内局部病原和免疫信息,有助于快速诊断。本文中笔者就眼内液检测的不同方面进行概述、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医生了解眼内液检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5期)

李自强,何引章,陶勇[2](2018)在《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眼内液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因子是指由细胞分泌的、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其在免疫调节、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活性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不可相互替代。眼内液是指眼球中的房水及玻璃体液,与血液相比,眼内液细胞因子检测能更好地反映眼内的环境。近几年,细胞因子研究增多,检测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故本文中笔者拟对细胞因子的检测现状、进展及其在眼内液检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3期)

白杰[3](2017)在《诊断性前房穿刺和玻璃体针吸/切割术及眼内液检测在不明原因葡萄膜炎临床诊治中的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诊断性前房穿刺和玻璃体针吸/切割术及眼内液检测在不明原因葡萄膜炎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不明原因葡萄膜炎36例患者进行诊断性前房穿刺和玻璃体针吸/切割术,获取眼内液,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炎症因子、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以及微生物核酸等。对于眼内液样本的采集方法和并发症、所有不明原因葡萄膜炎患眼房水或玻璃体液的炎症因子、病毒和结核分支杆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生物培养以及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眼内液样本采集方法和并发症在入选的不明原因葡萄膜炎36例患者36眼中,21眼接受前房穿刺抽取房水(22次),12眼进行玻璃体针吸获取玻璃体液(12次),7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取玻璃体液(7次)。总共获得房水样本22份,玻璃体液样本19份。4眼既进行前房穿刺获取房水,也进行玻璃体针吸/切割获取玻璃体液;1眼先后两次进行前房穿刺抽取房水进行检测。在22次前房穿刺抽取房水的过程中,8次(36.4%)出现虹膜轻微渗血,未见其它并发症。在玻璃体针吸和切割术获取玻璃体液患眼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2房水送检类型和结果22份房水样本中4份进行病毒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仅1份检测结果发现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感染的证据,其余均为阴性结果。18份房水样本进行了炎症因子检测,其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高于正常值份数较多,分别为15份(83.3%)和14份(77.8%),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高于正常值的份数相对较多,为7份(38.9%),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高于正常值的份数明显较少,分别为2份(11.1%)和1份(5.6%),没有白介素 12p70(Interleukin-12p70,IL-12p70)水平高于正常值的结果。IL-6 和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值结果12份(66.7%),两者之间具有强相关性(P<0.05),均见于眼前节葡萄膜炎症表现较重的病例。所有检查结果的IL-10/IL-6<1,不支持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3玻璃体液送检类型和结果通过玻璃体针吸/切割术获得的19份玻璃体液样本中,12份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9份同时进行基因芯片检测,5份进行病毒RT-PCR检测,2份进行结核分枝杆菌RT-PCR检测。在微生物培养检测结果中5份阳性(41.7%),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6份阳性(66.7%),两者之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387>0.05)。在同时进行基因芯片和微生物培养检测9份样本中,4份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包括酿脓链球菌1份、表皮葡萄球菌2份和白色念珠菌1份;2份样本基因芯片检测结果阳性而微生物培养检测结果阴性,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和粪肠球菌1份;没有基因芯片检测结果阴性、微生物培养检测结果阳性情况。1份样本只进行了微生物培养检测,提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5份进行病毒RT-PCR检测样本中,3份样本检测结果阳性,1份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合并人类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1 份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1份为HSV-1感染。2例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因玻璃体混浊明显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时获取玻璃体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诊断性前房穿刺和玻璃体针吸/切割术是安全面有效的,结合眼内液检测可为不明原因葡萄膜炎的临床诊治提供较多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对于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病因诊断以及选择适合治疗方法提供很大帮助,对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进行细胞因子水平检测从而辅助不明原因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尚需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何香莲,庄文娟,邸瑢,王华[4](2014)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浆及眼内液VEGF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血浆中VEGF的含量,PDR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结果血浆:NPDR组VEGF含量(88.17±25.8)pg·mL-1,明显高于NDR组(37.49±16.6)pg·mL-1和PDR组(63.12±16.25)pg·mL-1,PDR组VEGF含量高于NDR,以上叁组中VE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39±10.48)pg·mL-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63.12±16.25)pg·mL-1、房水(291.21±45.04)pg·mL-1、玻璃体(527.62±79.00)pg·mL-1中VEGF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叁者比较,玻璃体>房水>血浆(P<0.05)。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罗金花[5](2012)在《眼内液金属蛋白酶含量与手术预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切+C3F8填充术后玻璃体腔再生成液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含量,分析其表达与术后PVR形成及视网膜再脱离的关系,并观察术后眼内气—液交换术次数对其的影响。对象及方法:患者为复杂性孔源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采取气体充填及再次眼内气液交换者75眼,其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17~68岁,平均46±19.3岁,术前PVR—B~D2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有脉络膜脱离者32例,32眼。术后PVR再形成并视网膜再脱离13眼,成功62眼。玻璃体切割术中均成功平复视网膜,眼内均为C3F8气体充填,为延长眼内气体充填时间,术后行1~4次徒手眼内气—液交换术,同时获取玻璃体腔再形成液。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测定所获样本中MMP-9及MMP-2的含量。结果:1.无脉络膜脱离的患者及合并有脉络膜脱离的患者经玻切术后取得的玻璃体腔再形成液中均检测到MMP-9及MMP-2的表达。2.术前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玻璃体腔再形成液中MMP-2与无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有明显区别,MMP-9无明显区别,MMP-9与MMP-2的比值增加。3.MMP-9及MMP-2的表达与术后PVR的再形成呈显着正相关(r=0.63,P<0.01)。MMP-2的活性在有PVR复发的RD组患者显着高于无PVR组(P<0.01)。MMP-9的变化在两组间也有显着差异(P<0.05)。4.MMP-2,MMP-9的含量随着气液交换的次数减少,MMP-9/MMP-2的比值也明显下降,与取液次数呈反比关系.结论:1.玻切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并伴有PVR形成及术前合并脉络膜脱离是影响术后MMP-9和MMP-2表达的重要原因之一2.玻切术后的对患者行徒手气液交换可有效减少玻璃体腔液中MMPs的含量,并且随交换的次数成反比。3.测定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腔液中MMP-9和MMP-2的含量,对如何监测玻切术后眼内组织修复情况的提供了一个简便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周旻,常青,徐格致,陈荣家,毕颖文[6](2010)在《眼内液检查在儿童葡萄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内液检查在儿童葡萄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8例接受前房或玻璃体液检查的儿童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并结合眼内液检查作出最后诊断。对患者进行了最佳矫正视力、眼压、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间接眼底镜以及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检查。对疑为犬弓蛔虫病例做血清和眼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最终诊断为眼犬弓蛔虫病的患者有12例,中间葡萄膜炎的5例。眼犬弓蛔虫病多单眼发病,玻璃体条索和视网膜肉芽肿是其典型表现,眼内液和(或)血清ELISA呈阳性,细胞学检查58.3%(7/12)可见嗜酸性细胞。中间葡萄膜炎双眼发病多见,常发生虹膜后粘连、白内障等并发症。结论犬弓蛔虫病在本地区并不少见,诊断性玻璃体手术切除混浊玻璃体后能更清楚地了解眼底情况,取得眼内液做ELISA和病理检查能最终明确诊断;同时行玻璃体手术也是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李雷[7](2009)在《骨桥蛋白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液和增生膜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增生相关蛋白,在多种增生性疾病中呈高表达。本实验的目的是分析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眼内液和增生膜中OPN的水平,探讨OPN与PVR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总共91例眼内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眼内液OPN浓度。45例为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的PVR病例玻璃体液(A组),其中有4例同时取PVR增生膜并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17例同时取前房液(C组)与2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前房液(D组)行ELISA测定OPN比较;另外9例为正常眼玻璃体液(B组)。结果:玻璃体液中:A组OPN浓度778.48±62.06 ng/ml,B组浓度452.99±32.52 ng/ml,A组较B组OPN表达升高(p〈0.05),且A组PVR病例的玻璃体液OPN浓度随病程时间呈递增分布;增生膜中OPN含量高于视网膜色素细胞(RPE),F增生膜=0.14 > FRPE=0。前房液中:C组OPN浓度376.97±56.62ng/ml,D组OPN浓度286.51±49.31ng/ml,C组OPN水平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PVR时玻璃体液、前房液和增生膜中OPN水平明显增高,并且发病初期在玻璃体液中OPN浓度随病程发展有增高趋势,说明OPN在PVR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促增生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9-06-30)

孙立军,庞燕,张严卓[8](2009)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浆与眼内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眼内液(房水、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探讨其在DR发展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结果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血浆VEGF含量(34.47±l.76)pg/mL,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组血浆VEGF含量(53.93±3.08)pg/mL,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血浆VEGF含量(53.36±3.28)pg/mL,对照组血浆VEGF含量(178.30±10.13)pg/mL,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的意义(P<0.05);PDR组房水VEGF含量(184.86±12.60)pg/mL,对照组房水VEGF含量(90.06±8.32)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的意义(P<0.05);PDR组玻璃体VEGF含量(74l.70±92.02)pg/mL,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94.38±21.21)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的意义(P<0.05)。PDR组血浆VEGF与房水、玻璃体VEGF无相关关系(P>0.05),玻璃体VEGF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正相关关系(r=0.9067,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含量较正常人低,但与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无关;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与玻璃体VEGF含量增高,玻璃体内VEGF含量增高与患者HLAlc值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09年11期)

刘福丽[9](2007)在《PDR患者眼内液中VEGF、EPO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作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位原因。DR具有特征性的毛细血管高通透性,局部缺氧缺血,新生血管形成等病理变化,其中由于新生血管造成玻璃体出血结缔组织增殖,增殖条索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严重损害视力。缺血反应所产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了这一病理机制,这种生长因子抑制剂可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但并不能完全阻断这一过程。新的研究发现,视网膜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有促血管生成,抗凋亡作用,但是其对眼内环境的作用还不清楚。目的:定量检测VEGF、EPO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内的含量,分析VEGF、EPO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进一步探讨EPO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防治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变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玻璃体内VEGF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上述各组患者玻璃体内EPO的含量。结果:1 PDR组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平均是956.25pg/ml(393.75-2237.50pg/ml),正常对照组中玻璃体内VEGF含量平均是77.89pg/ml(45.26-134.97pg/ml),PDR组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2 PDR组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平均是391.95mIU/ml(90.10-1111.35mIU/ml),正常对照组中玻璃体内EPO含量平均是12.43mIU/ml(0.13-18.51mIU/ml),PDR组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3 PDR组患者,Ⅴ期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平均是711.30pg/ml(393.75-1518.75pg/ml),Ⅵ期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平均是1581.25pg/ml(956.25-2237.50pg/ml),Ⅵ期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高于Ⅴ期(P<0.05)。4 PDR组患者,Ⅴ期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平均是246.30mIU/ml(90.10-821.80mIU/ml),Ⅵ期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平均是793.25mIU/ml(128.55-1111.35mIU/ml),Ⅵ期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高于Ⅴ期(P<0.05)。5 PDR组患者,A组(新生血管范围少于或等于两个象限)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平均是738.43pg/ml(393.75-1112.50pg/ml),B组(新生血管范围大于两个象限)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平均是1300.00pg/ml(456.25-2237.50pg/ml),A组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小于B组(P<0.05)。6 PDR组患者,A组(新生血管范围少于或等于两个象限)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平均是250.65mIU/ml(90.60-896.50mIU/ml),B组(新生血管范围大于两个象限)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平均是467.85mIU/ml(90.10-1111.35mIU/ml),A组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小于B组(P<0.05)。7 PDR组患者,光凝组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690.63pg/ml(393.75-1112.50pg/ml),非光凝组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1425.00pg/ml(456.25-2237.50pg/ml),正常对照组玻璃体内VEGF含量70.49pg/ml(48.79-134.19pg/ml)。光凝组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小于非光凝组(P<0.05),但是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8 PDR组患者,光凝组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151.95mIU/ml(90.10-468.40mIU/ml),非光凝组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541.88mIU/ml(118.25-1111.35 mIU/ml),正常对照组玻璃体内EPO含量12.43mIU/ml(0.13-18.51mIU/ml)。光凝组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小于非光凝组(P<0.05),但是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9 PDR组中合并有糖尿病肾病与不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组玻璃体内VEGF含量分别为893.75pg/ml,1096.88pg/ml,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 PDE组中合并有糖尿病肾病与不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组玻璃体内EPO含量分别为289.83mIU/ml,468.40mIU/ml,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1 PDR组中合并有高血压组与不合并有高血压组玻璃体内VEGF含量分别为1831.25pg/ml,1096.88pg/ml,无统计学差异。12 PDR组中合并有高血压组与不合并有高血压组玻璃体内EPO含量分别为448.33mIU/ml,251.20mIU/ml,无统计学差异。13 PDR组中VEGF与EPO呈相关性(r=0.587,p=0.001)。14 PDR组中玻璃体内VEGF、EPO含量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无相关性。结论:1 PDR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增高,随PDR患者眼底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VEOF增高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有关,最终会导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 PDR患者玻璃体内EPO含量增高,随PDR患者眼底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EPO增高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有关,最终会导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 PDR患者玻璃体内VEGF含量与EPO含量有相关性,二者均是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成血管因素。4全视网膜光凝后PDR患者玻璃体内VEGF和EPO含量均降低,但是仍高于正常值,全视网膜光凝可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新生血管的发展,但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这一结论目前只适用于激光后玻璃体出血或糖尿病眼底病变有反复的PDR患者。5 PDR患者玻璃体内VEGF和EPO含量与患者肾脏水平,高血压状态,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无关。6 PDR患者玻璃体内VEGF和EPO含量与年龄和性别无关。(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07-05-01)

崔蕾,卢海[10](2007)在《眼内液中PEDF、VEGF含量变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意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房水、玻璃体及血清中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的来源及临床意义。方法:以41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为研究对象,其中16只继发虹膜新生血管(NVI),21只特发性黄斑裂孔(MH)患眼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3组患眼房水、玻璃体、血清中PEDF、VEGF的质量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房水、玻璃体、血清中PEDF及VEGF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房水中PEDF、VEGF水平与血清、玻璃体中的关系,并分别分析3种眼内液中PEDF与VEGF的关系。结果:房水中PEDF浓度在对照组、PDR无继发NVI组、PDR继发NVI组依次降低,VEGF浓度依次升高,玻璃体中PEDF、VEGF浓度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房水PEDF、VEGF水平与血清的无明显相关性,与玻璃体的呈一定正相关性。眼内液中PEDF浓度与VEGF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眼内液PEDF水平降低、VEGF水平升高可能对PDR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PDR发展过程中,房水中这两种因子的浓度变化可能主要受眼局部病变影响。PEDF、VEGF分别作为血管抑制因子和血管刺激因子的代表,其眼内分布失衡可能是促成NVI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眼内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胞因子是指由细胞分泌的、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其在免疫调节、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活性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不可相互替代。眼内液是指眼球中的房水及玻璃体液,与血液相比,眼内液细胞因子检测能更好地反映眼内的环境。近几年,细胞因子研究增多,检测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故本文中笔者拟对细胞因子的检测现状、进展及其在眼内液检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眼内液论文参考文献

[1].刘瑄,陶勇.用好眼内液检测[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

[2].李自强,何引章,陶勇.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眼内液检测中的应用[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

[3].白杰.诊断性前房穿刺和玻璃体针吸/切割术及眼内液检测在不明原因葡萄膜炎临床诊治中的意义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

[4].何香莲,庄文娟,邸瑢,王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浆及眼内液VEGF水平的变化[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

[5].罗金花.眼内液金属蛋白酶含量与手术预后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

[6].周旻,常青,徐格致,陈荣家,毕颖文.眼内液检查在儿童葡萄膜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

[7].李雷.骨桥蛋白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液和增生膜中的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2009

[8].孙立军,庞燕,张严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浆与眼内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

[9].刘福丽.PDR患者眼内液中VEGF、EPO的检测[D].天津医科大学.2007

[10].崔蕾,卢海.眼内液中PEDF、VEGF含量变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意义(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07

标签:;  ;  ;  ;  

眼内液论文-刘瑄,陶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