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阶段性目标的策略

谈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阶段性目标的策略

江西省鄱阳县湖城学校黄升华

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的途径不一,而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究,不断的反思和实践,我认为,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归纳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而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设置阶段性目标的教学,能更好地达到预想的目的和效果,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结构的完善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阶段性教学目标。

一、自主与探究阶段——以旧引新,促使知识的迁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例如:我设计教学“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这是学习了“13、1平方根”后补充的一个知识点,因为在教材习题中和以后的一些计算中会用到)的导入情景:

(1)复习旧知(2人小组互动):

(2)观察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等式表示出来吗?

二、观察与发现阶段——知识的迁移

教师应注意启发和利用学生乐于发现、研究、探索的需求,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成分——兴趣。为了让学生在知识起点做到理解深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创设思维情境,增加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以增加学生思考、探索与尝试的体验,从旧知识中获得对新知识的预测和猜想,而使学生的思维自然发展。在教学预设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整理与记忆阶段——知识的形成

通过全面的类比分析,综合归纳而形成新概念,正确认识所得的结论:“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0,b≥0)”。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知识点的实现背景,设计新知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历从一个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对新知识的归纳、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数学难点。

四、运用与巩固阶段——知识的掌握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双基训练,教师既要完成巩固知识与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因此,例题分析和练习题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综合性应用和发展性应用三个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即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以及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所学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即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思路以及学科综合。

五、强化与提高阶段——知识的创新

此阶段主要是把所学新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必须通过特定的情境,使设计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适时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题型,穿插一些有关中考试题。新课改以来,中考试题越来越侧重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考察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例如: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有关概念后,设计接近中考的练习题:若是正比例函数,求m的值。分析:要正确的求出m的值,必须熟练掌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特征:(1).有两个变量;(2).正比例系数k≠o;(3).自变量的指数为1。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创新能力。因此,设计的题目必须凸显创新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再现。回顾整理所学的新知识,师生再具体感知本课的重难点,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师生可进行互评,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整理本课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小结,为每一个人提供自由塑造自我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中民主、有效、自主地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并且情境创设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而设置阶段性教学目标,环环相扣,正是贯穿始终的知识链,这一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习情趣高,信息反馈快,可及时纠错,及时强化,亦避免了人云亦云,老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一目了然,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究创新思维的质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走进数学世界,通过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互相合作、获得了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标签:;  ;  ;  

谈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阶段性目标的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