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地境界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地境界说,生态文明,人类中心主义
天地境界说论文文献综述
师雪阳,马成良[1](2017)在《冯友兰“天地境界说”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冯友兰"天地境界说"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如应怎样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应承担何种责任,如何看待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将爱护自然和培养高尚的道德境界相联系,敬畏宇宙的不可思议等等。从"天地境界说"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何柳[2](2011)在《论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禅宗哲学的几点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禅宗人生哲学的精华,可是由于两种学说在根源和归旨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其诸多区别。(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史晓宇,赵健[3](2010)在《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佛道思想的融通》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极价值与关怀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对冯先生天地境界的论说进行分析,阐明了其在推进儒家的形上学思想的同时,通过对佛家般若学思想、道家无为思想的融通,从而提供了一个新的终极价值关怀。(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陈明宝[4](2008)在《苏轼人格“天地境界”说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现代学者认为苏轼是古代文人中人格最为完美的,冯友兰先生更是盛赞苏轼是"以天地胸怀来处理人间事务",其人格已至"天地境界"。对苏轼人格的"完美说",尤其是对"天地境界"一说,笔者不能完全持同。为此,本作将选择苏轼人格最具代表性或说最具闪光点的叁个方面的分析后来得出自己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08年24期)
陈晓龙,韩传强[5](2008)在《论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地境界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最高境界,它既有"真"的意蕴、"价值"的意义,还有终极关怀的作用。天地境界在去除利害之束缚、消除有无、动静、内外之分别的基础上,达到超死生、齐凡圣的境界。天地境界的旨归在于给人类以终极意义上的关怀,这对于建立个体人格、建构精神家园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曾昭斌[6](2007)在《冯友兰“天地境界”说的环境伦理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人不仅应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且也应对宁宙自然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从冯先生天地境界说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体悟人生境界及人生意义是一重要的指导和参照。(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何柳[7](2007)在《论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与禅宗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当代着名的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一生致力于研究人生哲学,“天地境界说”是其哲思精华,它阐发了中国哲学之真精神,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早在《新原人》之前,冯友兰就积累了关于“天地境界说”的丰富的理论资源,包括其早期的人生哲学研究以及在《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中,《新原人》系统的提出了人生境界理论,“天地境界”是冯友兰心力最为关注之处。知天、事天、乐天、同天,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天地境界说”吸纳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诸多神髓,包括对禅宗哲学思想的融摄,从中不难看到禅宗思想影响的踪迹。其实,宋明理学就与禅学之间就有颇多汇合之处,而天地境界说又与禅宗同样重视明心见性。在修养方法上都以直觉体悟达到最高境界的重要途径,对其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而达至最高境界之后两者同样都以为并无所得,成圣或成佛之后的人都仍做寻常之事。所以,从“心性”理论、“得无所得”、“直觉体悟”、“不可思议”、“不离日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下去,冯氏“天地境界说”对禅思的融会摄取已很明显了。吸取了禅宗哲学思想优点的“天地境界说”,无论是对优化现代中国哲学体系,还是对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构建和谐社会,都是极其珍贵的理论资源。(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1)
胡艳[8](2007)在《“天地境界说”的生态伦理意识及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友兰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其《新原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人生四境界说,认为“天地境界”是人所能达到得最高境界。“天地境界说”被理论界认为是建构未来道德哲学的基础,但仔细研究却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识,人类并非是唯一价值的主体。自然同样也是价值的主体。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对于今天正确认识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胡成胜,何柳[9](2007)在《禅宗思想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冯友兰对佛教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禅宗思想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对其人生道德哲学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及其修养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07年01期)
李育红,魏丽华[10](2006)在《冯友兰“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学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友兰先生在其着作《新原人》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天地境界为最高境界,它是“知天”、“事天”、“乐天”、“同天”的统一。这一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观点有许多相契合之处。从认识角度说,这种境界体现了与西方理性主义倡导的二元对立所不同的系统思维;从实践角度说,它倡导限制人的物质欲望,提升精神人格;从审美角度说,人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通过“移情”把自然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使自然与人和谐共处。(本文来源于《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天地境界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禅宗人生哲学的精华,可是由于两种学说在根源和归旨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其诸多区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地境界说论文参考文献
[1].师雪阳,马成良.冯友兰“天地境界说”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何柳.论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禅宗哲学的几点区别[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3].史晓宇,赵健.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佛道思想的融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4].陈明宝.苏轼人格“天地境界”说的再认识[J].电影文学.2008
[5].陈晓龙,韩传强.论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曾昭斌.冯友兰“天地境界”说的环境伦理意蕴[J].许昌学院学报.2007
[7].何柳.论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与禅宗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7
[8].胡艳.“天地境界说”的生态伦理意识及现代价值[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9].胡成胜,何柳.禅宗思想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初探[J].船山学刊.2007
[10].李育红,魏丽华.冯友兰“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学的意义[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