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性痛觉过敏论文-刘蔷薇,杨倚天,张云亮,曹福羊,侯爱生

机械性痛觉过敏论文-刘蔷薇,杨倚天,张云亮,曹福羊,侯爱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性痛觉过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锚蛋白通道,骨癌痛,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大鼠温度缩足潜伏期

机械性痛觉过敏论文文献综述

刘蔷薇,杨倚天,张云亮,曹福羊,侯爱生[1](2019)在《TRPA1在大鼠骨癌痛机械性痛觉过敏及温度异常性疼痛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注入大鼠胫骨髓腔构建骨癌痛模型,探讨TRPA1是否参与骨癌痛的发生与发展。方法1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胫骨接种0.9%氯化钠注射液10μl)和骨癌痛模型组(胫骨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10μl),每组6只,分别检测术前1 d及术后3d、5 d、7 d、9 d、11 d、13 d、14d两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及温度缩足潜伏期变化。术后第14天对各组大鼠行X线及病理切片检查,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TRPA1蛋门表达情况。另1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骨癌痛+TRPA1拮抗剂(A967079)组10 mg/kg 10μl、骨癌痛+0.9%氯化钠注射液组10μl,每组5只,分别检测给药前1h、给药后2 h、4 h、6 h、8 h机械性缩足阈值及温度缩足潜伏期变化。结果术后14d大鼠行X线及HE病理切片检测,骨癌痛大鼠肿瘤生长,出现异肿瘤细胞,成功建立骨癌痛模型。术后14d,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骨癌痛组大鼠体质量、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热痛潜伏期、冷痛潜伏期显着降低(P均<0.01),TRPA1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模型建立第7天时应用TRPA1拮抗剂A967079对骨癌痛大鼠进行干预,2~4 h时骨癌痛大鼠机械性痛敏升高(P均<0.01);给药后4~6 h热痛潜伏期升高(P均<0.01)。结论TRPA1对骨癌痛模型机械性痛觉过敏及温度异常性疼痛可能有介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凌睿[2](2018)在《基于TRPV1和TRPV4钙离子通道对“易层”贴敷外治膝骨关节炎中滑膜炎症机械性痛觉过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瞬时电位感受器通道-TRPV1、TRPV4钙离子通道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机械性刺激痛觉敏感之间的联系,以及“易层”贴敷疗法治疗KOA疼痛的治疗机制,尝试寻找药物与TRP通道的联系,通过干预KOA机械刺激痛敏,减轻炎症反应并控制疼痛。方法:1.对比KO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WOMAC膝关节疼痛指数和单膝支撑实验结果;同时对比KOA患者的滑膜组织和健康人群的滑膜组织中TRPV1、TRPV4的蛋白及mRNA表达;2.建立大鼠的KOA模型,检测其疼痛行为学改变,滑膜组织TRPV1、TRPV4的蛋白及mRNA表达,以及选择性TRPV1、TRPV4抑制剂对机械痛阈的影响和改变。3.观察大鼠滑膜细胞在使用选择性TRPV1和TRPV4抑制剂和激动剂后的钙离子通道开放变化情况;4.建立大鼠的KOA模型,观察“易层”贴敷疗法对KOA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影响,观察药物对机械性痛敏的改善能力,滑膜组织TRPV1和TRPV4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5.建立大鼠的KOA模型,通过HE染色和ELISA法观察“易层”贴敷对KOA病情进展中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KOA患者的WOMAC指数和单膝支撑试验阳性率均显着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A患者的滑膜组织对比正常人体滑膜组织,TRPV1、TRPV4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KOA大鼠的机械性刺激疼痛阈值和患肢受力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A大鼠的滑膜组织中,TRPV1、TRPV4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TRPV1、TRPV4选择性抑制剂,可以提高KOA大鼠的机械性刺激痛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大鼠滑膜细胞内,使用TRPV1和TRPV4选择性抑制剂,可以分别降低通道的开放能力,对应的钙离子内流也会减少。而使用TRPV1和TRPV4选择性激动剂,则可以提高通道的开放能力,对应的钙离子内流则明显上升。4.在KOA大鼠膝关节局部使用“易层”贴敷,能够有效提高KOA大鼠模型机械性痛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KOA大鼠滑膜组织中TRPV1、TRPV4的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二者的mRNA表达没有影响。5.在KOA大鼠膝关节局部使用“易层”贴敷,能够部分下调KOA大鼠病情进展中产生的部分促炎细胞因子含量水平,同时上调部分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含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临床试验中,KOA患者的疼痛表现出了机械性刺激敏感的特点,TRP通道家族成员TRPV1、TRPV4与之具有高度相关性;2.TRPV1和TRPV4在基础实验中表现出对机械性痛敏的介导能力,抑制和激动该通路,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可以检测出机械性痛敏的快速改变;3.中医外治法--“易层”贴敷能够对TRPV1和TRPV4介导的KOA机械性痛敏具有改善能力,缓解疼痛。同时对KOA病情进展中的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影响,扭转炎症环境。4.“易层”贴敷所代表的“温经活血”法,在中医药治疗KOA领域,有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20)

王超[3](2012)在《NF-κB介导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机械刺激后热痛觉过敏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的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RG, CCD)和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是临床上根性神经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CCD大鼠模型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疼痛模型,它可以产生自发性疼痛、机械性的热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伴随着受压迫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增加,电流阈值和动作电位降低。外周神经损伤能够通过背根神经节和脊髓中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级联反应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a)、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etor-kappa B, NF-κ B).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依赖性的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 PKA)和环磷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依赖性的蛋白激酶G (protein kinase G, PKG)介导CCD大鼠的痛觉过敏和受压神经元的高兴奋性。另外,多种离子通道被认为参与并传递持续受压后DRG神经元的伤害性刺激,如电压门控性Na+通道和K+通道、超极化激活性阳离子通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RPV4)等。TRPV4是一种多觉型感受器,可被低渗、机械刺激、热、佛波醇酯、低pH值、柠檬酸盐、anandamide (AEA)和其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以及bisandrographolide A (BAA)等激活。前列腺素E2(PGE2)可增强低渗(17mOsm)或中度高渗溶液刺激(2%NaCl,607mOsm)引起的机械性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TRPV4通道参与介导上述炎症性痛觉反应。TRPV4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体液渗透压调节功能异常,对伤害性压力刺激的回避反应降低,但对非伤害性热和触觉刺激的反应正常。TRPV4基因敲除小鼠也表现出对炎症引起的热痛觉过敏降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动物疼痛模型中一种重要的参与伤害活动的调质,并且介导了神经病理疼痛的发生。有文献报道,TRPV4的激动剂4a-PDD (4a-phorbol12,13-didecanoate)和低渗溶液的刺激在毛豚鼠耳蜗的细胞外层能够诱导一氧化氮的合成,而通过TRPV4的阻断剂钌红(ruthenium red, RR)能够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TRPV4-NO-cGMP-PKG信号通路在CCD大鼠热痛觉过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在CCD大鼠热痛觉过敏中TRPV4与NO之间的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NF-κB是基因转录的调控因子,由Rel家族的多亚基蛋白组成,包括:p50,p52, p65(RelA), c-Rel and RelB。NF-κB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坏死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广泛参与肿瘤、炎症等病理过程。在正常状态下或者在静息状态的细胞中,NF-κB与其抑制性蛋白I-κ B结合,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浆中,最常见的是二聚体是p65/p50。当细胞受到刺激时,I-κB蛋白被迅速磷酸化并与NF-κB解离,游离的NF-κB转移到细胞核内,参与众多基因的诱导表达。当受到细胞因子、氧化应急、一些化学和疼痛性伤害时,NF-κ B被激活。最近,有研究者发现,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中NF-κB参与伤害性感觉信息的传递。低频和高频的电针灸刺激能够降低NF-κB敲出小鼠的痛觉敏感性。Bunnell等发现NF-κB的激活发生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部分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腰背根神经节NF-κB的活性增加。Chan等对大鼠的后爪皮下注射弗罗因德佐剂做痛觉过敏模型,观察大鼠腰脊髓NF-κB表达的时程差异性,证实NF-κB在弗罗因德佐剂产生的痛敏实验的炎症前状态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证据NF-κB参与介导了神经病理疼痛的传递。因此,我们推测在CCD大鼠热痛觉过敏中NF-κB可能参与了TRPV4-NO的信号通路。目的研究NF-κB介导的TRPV4-NO信号通路在CCD大鼠热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1.建立CC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CD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先用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沿L4-S1棘突作后正中偏右切口,暴露右侧L4及L5椎间外孔,将“L”形棒的一端沿L4及L5椎间外孔的前壁上方水平插入椎管内,另一端位于椎管壁外。通过控制“L”形棒椎管壁外侧端使其椎管内端沿椎骨内壁缓慢下滑至椎管中部,使之挤压L4、L5的大鼠背根神经节。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依层缝合肌肉、腰背筋膜和皮肤,腹腔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假手术组除不插钢棒压迫神经节外,其余操作同手术组。术后大鼠没有发生白残现象,也没有表现出感觉完全缺失。2. NF-κB的阻断剂对热痛敏感性的影响为了测量NF-κ B的阻断剂对热痛敏感性的影响,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F-κ B的阻断剂(PDTC或BAY)处理组、生理盐水处理组。其中通过NF-κB的阻断剂PDTC处理组又分成PDTC (10-1M)组、PDTC (10-2M)组、PDTC (10-3M)叁个亚组;NF-κB的阻断剂的另外一种阻断剂BAY处理组又分成BAY (100μM)组、BAY (50μM)组、BAY (25μM)叁个亚组。假手术组中未接受任何处理的大鼠作为对照,CCD组中只接受CCD手术的大鼠作为对照。NF-κ B的阻断剂(PDTC或BAY)溶于0.9%的生理盐水通过鞘内注射,40μg/d,每天一次,共7天。3神经行为学测定于手术前连续测两天,每天一次。术后7天药物处理前2小时再次测量,排除痛觉表现不明显者(<5%),药物处理后1、2、4、8、24小时分别测量。对于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剂(PDTC或BAY)的大鼠,痛觉测量则在最后一次注射后12小时进行。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l latency)使用BME-410A型热痛刺激仪,将热痛刺激仪放在6mm厚的有机玻璃板下方,使光源焦距照射动物后肢足底掌心,电子秒表记录从照射开始到引起后肢回缩反应时的潜伏期作为热痛觉观测指标。取每只大鼠5次测量结果的均值为统计数据。结果1NF-κB的阻断剂PDTC对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CCD大鼠产生明显的热痛觉过敏(n=8, F=245.054, P<0.001)。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的NF-κB的阻断齐IJPDTC (10-1M、10-2M、10-3M)各40μl,分别测注射后0、1、2、4、8和24h时的热刺激缩爪时间,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浓度10-1M、10-2M的PDTC对CCD后大鼠的热痛觉过敏产生抑制作用(n=8,P<0.001),此抑制作用注射后1h可测得,4h作用达到最大,大约能够持续到8h,直到24h作用消失。而浓度10-3M的PDTC对CCD后大鼠的热痛觉过敏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8,P>0.05)。2NF-κ B的阻断剂BAY对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CCD大鼠产生明显的热痛觉过敏(n=8,F=253.816,P<0.001)。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的NF-κB的阻断剂BAY (100uM、50uM、25uM)各40μl,分别测注射后0、1、2、4、8和24h时的热刺激缩爪时间,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浓度100uM、50uM的PDTC对CCD后大鼠热痛觉过敏产生抑制作用(n=8,P<0.001),此抑制作用注射后1h可测得,4h作用达到最大,大约能够持续到8h,直到24h作用消失。而浓度25uM的PDTC对CCD后大鼠的热痛觉过敏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8,P>0.05)。3TRPV4激动齐(?)4a-PDD对NF-κB的阻断剂PDTC的作用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齐(?)JPDTC (10-1M),分别测注射后0、1、2、4、8和24h时的热刺激缩爪时间。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DTC (10-1M)对CCD后大鼠热痛觉过敏产生抑制作用(n=8,P<0.001)。鞘内注射TRPV4激动剂4α-PDD (1nmol)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逆转PDTC (10-1M)对CCD后大鼠热痛觉过敏产生抑制作用(n=8,P<0.001)。4TRPV4激动剂4a-PDD对NF-κB的阻断剂BAY的作用鞘内注射NF-κ B的阻断剂BAY (100uM),分别测注射后0、1、2、4、8和24h时的热刺激缩爪时间。与生理盐水组相比,BAY (100uM)对CCD后大鼠热痛觉过敏产生抑制作用(n=8,P<0.001)。鞘内注射TRPV4激动剂4α-PDD (1nmol)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逆转BAY (100uM)对CCD后大鼠热痛觉过敏产生抑制作用(n=8,P<0.001)。结论在CCD大鼠的热痛觉过敏中,NF-κB参与介导了TRPV4-NO信号通路。背景一氧化氮(NO, nitric oxide)是一种在中枢和外周神经内传递细胞间及细胞内信号的信号分子,能够感受病理状态下的伤害性刺激,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痛觉过敏的发生和持续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NOS有叁种类型:神经元型NOS(neuronal NOS, nNOS),内皮型NOS(endothelial NOS, eNOS),诱导型NOS (inducible NOS, iNOS)。通常在有氧的环境下,NOS介导L-精氨酸生成NO。在病理状态或缺氧情况下,神经组织的NOS表达升高,NO是由NOS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因此神经系统NO的病理作用可能受控于NOS表达的变化和活性的变化。在神经组织,nNOS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内,促进NO的合成。多种神经病理疼痛模型实验已经证实nNOS诱导产生的NO参与介导伤害性疼痛发展过程。近年来,iNOS也逐渐成为研究神经痛病理机制的一个重要介质。有学者指出,iNOS在脊髓损伤后的痛觉高敏过程发挥特殊作用,因此认为,iNOS在神经组织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介导痛觉过敏过程。另外,神经组织内nNOS和iNOS在坐骨神经持续缩窄性损伤和脊神经结扎模型中表达升高,也证实了两者在神经痛中的作用。虽然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nNOS和iNOS在上述两种神经痛模型的痛觉过敏中发挥作用,但是两者是否参与其它神经痛动物模型的痛觉高敏过程还不甚清楚。NF-κB是基因转录的调控因子,由Rel家族的多亚基蛋白组成,包括:p50,p52, p65, c-Rel and RelB。NF-κB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坏死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广泛参与肿瘤、炎症等病理过程。在正常状态下或者在静息状态的细胞中,NF-κB与其抑制性蛋白I-κB结合,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浆中,最常见的是二聚体是p65/p50。当细胞受到刺激时,I-κB蛋白被迅速磷酸化并与NF-κB解离,游离的NF-κ B转移到细胞核内,参与众多基因的诱导表达。当受到细胞因子、氧化应急、一些化学和疼痛性伤害时,NF-κB被激活。体内NF-κB的活化过程调控包括两条途径。一是经细胞外的正反馈途径:这是炎症反应放大的重要机制,前炎症介质TNF-α、IL-1及活性氧介质(ROI)是NF-κB的强诱导剂。前炎症介质对NF-κB的活化就属于正反馈调节,在其诱导下,NF-κB活化后,可增强TNF-α和IL-1β的基因转录,使其产生和释放增多,进而再次激活NF-κB;还可使IL-6和IL-8产生和释放增多,导致最初的炎症信号进一步放大。二是经细胞内、外的负反馈途径:在细胞内,NF-κB活化后,在启动炎症介质基因转录的同时,抑制蛋白如Iκ B-α和p105的基因转录亦被上调,IκB基因上的启动子区域含有κB序列,κB序列被降解后,激活的NF-κB可使其生成增加,从而又可与NF-κB结合,甚至可进入核内与活化的NF-κB结合,竞争性抑制NF-κB与DNA上的结合位点结合,从而下调细胞核中NF-κ B的活性,终止炎症介质的生成;在细胞外,刺激NF-κB由活化的因素,如LPS、TNF-α和IL-1等也可导致抗炎因子如IL-10、IL-13等的产生,后者可抑制NF-κB的激活,反馈抑制促炎因子的转录和表达。但IκB-β则不能被NF-κB诱导再生,故在Iκ B-β占优势的细胞内NF-κB的活化有持续存在的可能。NF-κB活性有两种类型,即NF-κ B组成活性和NF-κB诱导活性,NF-κB组成活性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内即有一定水平的NF-κB活性,往往与机体某些重要的发挥生理作用的大分子表达有关,在体内表现出持续性存在的特点。NF-κB诱导性活性指某些因素刺激使细胞内NF-κB活性水平迅速增加,多与机体应急有关,刺激因素解除后,诱导活性在一定的时间内大都可以平息下来,否则将扰乱体内神经内分泌一细胞因子网络,带来严重的病理性危害。最近,有研究者发现,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中NF-κB参与伤害性感觉信息的传递。低频和高频的电针灸刺激能够降低NF-κB敲出小鼠的痛觉敏感性。Bunnell等发现NF-κB的激活发生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部分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腰背根神经节NF-κB的活性增加。Chan等对大鼠的后爪皮下注射弗罗因德佐剂做痛觉过敏模型,观察大鼠腰脊髓NF-κB表达的时程差异性,证实NF-κB在弗罗因德佐剂产生的痛敏实验的炎症前状态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证据NF-κB参与介导了神经病理疼痛的传递。因此,我们推测在CCD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机械刺激后NF-κB可能参与了其中的分子机制及这些类型的NOS是否与TRPV4有相关性。目的1.观察CCD对DRG中NO的含量。2.观察NF-κB在CCD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机械刺激后的表达及在组织化学中的定位。3.明确NF-κB参与介导TRPV4-NO信号通路中nNOS的作用。方法1.建立CC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CD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先用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沿L4-S1棘突作后正中偏右切口,暴露右侧L4及L5椎间外孔,将“L”形棒的一端沿L4及L5椎间外孔的前壁上方水平插入椎管内,另一端位于椎管壁外。通过控制“L”形棒椎管壁外侧端使其椎管内端沿椎骨内壁缓慢下滑至椎管中部,使之挤压L4、L5的大鼠背根神经节。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依层缝合肌肉、腰背筋膜和皮肤,腹腔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假手术组除不插钢棒压迫神经节外,其余操作同手术组。术后大鼠没有发生自残现象,也没有表现出感觉完全缺失。2.亚硝酸盐产物(NO)测量亚硝酸盐水平间接反应DRG内NO产物的含量,按照亚硝酸盐检测试剂盒进行操作。3.细胞核蛋白/浆蛋白的提取从各组大鼠DRG中提取蛋白质,按照组织细胞核蛋白/浆蛋白抽提试剂盒进行操作。4. Western blotting检测从各组大鼠DRG中提取蛋白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核中NF-κB、胞浆中I-K B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大鼠DRG中nNOS的表达变化。5.实时定量PCR检测从各组大鼠DRG中提取RNA,实时定量PCR检测胞核中NF-κB、胞浆中I-κB mRNA的改变以及大鼠DRG中nNOS mRNA的改变。6.免疫组织化学大鼠麻醉后经颈动脉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然后迅速取出DRG,4%多聚甲醛固定7-8小时,经过脱水浸蜡过程将组织石蜡包埋,切成厚约5微米的石蜡切片,行nNOS、NF-κB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NF-κB的阻断齐(?)PDTC和BAY对大鼠DRG中NO衍生产物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剂PDTC(10-1M)40μl,分别测注射后0、1、2、4、8和24h时DRG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结果显示: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10-1M的PDTC组明显降低DRG亚硝酸盐浓度,1h后有所降低(n=8,P<0.05),4h作用最大(n=8,P<0.05),大约能够持续到8h,但是,24h后没有明显的作用(n=8,P>0.05)。其浓度的变化与热痛觉过敏反应呈负相关(r=-0.966,P<0.05)。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齐(?)BAY(100uM)40μl,分别测注射后0、1、2、4、8和24h时DRG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结果显示: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100uM的BAY组明显降低DRG亚硝酸盐浓度,1h后有所降低(n=8,P<0.05),4h作用最大(n=8,P<0.05),大约能够持续到8h,但是,24h后没有明显的作用(n=8,P>0.05)。其浓度的变化与热痛觉过敏反应呈负相关(r==-0.952,P<0.05)。2. TRPV4激动齐(?)4α-PDD对大鼠DRG中NO衍生产物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齐(?)PDTC(10-1M)后,大鼠DRG中NO衍生产物亚硝酸盐浓度明显降低(P<0.05)。鞘内注射TRPV4激动剂4α-PDD(1nmol)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逆转PDTC(10-1M)对CCD后大鼠DRG中NO衍生产物亚硝酸盐的浓度(n=8,P<0.05)。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剂BAY(100uM)后,大鼠DRG中NO衍生产物亚硝酸盐浓度明显降低(P<0.05)。鞘内注射TRPV4激动齐(?)4α-PDD(1nmol)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逆转BAY(100uM)对CCD后大鼠DRG中NO衍生产物亚硝酸盐的浓度(n=8,P<0.05)。3.Western blotting示胞浆中I-κ B、胞核中NF-κB以及不同处理后大鼠DRG中nNOS蛋白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大鼠CCD组相比,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剂PDTC后,Westem blotting显示胞浆中I-κB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鞘内注射TRPV4激动齐(?)4a-PDD (1nmol)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逆转PDTC对CCD后大鼠DRG中NF-κB的表达量(n=4,P<0.05)。与大鼠CCD组相比,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齐(?)PDTC后,胞核中NF-κB的表达量明显降低(n=4,P<0.05)。鞘内注射TRPV4激动剂4a-PDD (1nmol)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逆转PDTC对CCD后大鼠DRG中NF-κB的表达量(n=4,P<0.05)。另外,与大鼠假手术组相比,CCD组大鼠DRG中nNOS的表达量明显升高(n=4,P<0.05)。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剂PDTC后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逆转CCD后大鼠DRG中nNOS的表达量(n=4,P<0.05)。4. RT-PCR示胞浆中I-κ B mRNA、胞核中NF-κ B mRNA以及大鼠DRG中nNOS mRNA表达量的变化RT-PCR结果显示:与大鼠CCD组相比,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剂PDTC后,RT-PCR显示胞浆中I-κ B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n=3,P<0.05)。鞘内注射TRPV4激动剂4a-PDD (1nmol)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逆转PDTC对CCD后大鼠DRG中I-κ B mRNA的表达量(n=3,P<0.05)。与大鼠CCD组相比,鞘内注射NF-κ B的阻断剂PDTC后,胞核中NF-κ B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鞘内注射TRPV4激动剂4a-PDD (1nmol)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逆转PDTC对CCD后大鼠DRG中NF-κ B mRNA的表达量(n=3,P<0.05)。另外,与大鼠假手术组相比,CCD组大鼠DRG中nNOS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n=3,P<0.05)。鞘内注射NF-κ B的阻断剂PDTC后预处理后,RT-PCR显示能够明显逆转CCD后大鼠DRG中nNOS mRNA的表达量(n=3,P<0.05)。5.免疫组化检测不同处理后大鼠DRG中NF-κB, nNOS表达的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大鼠假手术组相比,CCD组大鼠DRG中NF-κB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n=3,P<0.05)。鞘内注射NF-κB的阻断剂IPDTC后预处理后,大鼠DRG中NF-κB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n=3,P<0.05)。另外,与大鼠假手术组相比,CCD组大鼠DRG中nNOS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鞘内注射NF-κ B的阻断剂PDTC后预处理后,大鼠DRG中nNOS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n=3,P<0.05)。结论NF-κB可能诱导产生了nNOS,生成NO,并且参与介导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机械刺激后TRPV4-NO痛觉过敏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5-12)

孔微微,李军,曹红,连庆泉,宋学军[4](2011)在《小鼠背根节慢性压迫致机械热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腰背痛是一个常见临床棘手问题,动物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人类的临床症状,并为腰背痛机制的研究和药物治疗带来希望。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特定突变的转基因小鼠可以为疼痛研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本部分研究探讨在转基因小鼠建立慢性背根节压迫(CC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采用成年的C57BL6的小鼠,分对照组(n=10)和压迫组(n=10),压迫组将光滑的钢柱以与背侧垂直方向成20°和与背侧中线成30°插入L4和L5的椎间孔内。而对照组手术操作同压迫组,但未放置钢柱。行为学(机械刺激的后足逃避阈值和热潜伏期)检查模型的痛敏发生情况。结果 (1)CCD组小鼠的刺激-反应曲线较基础状态出现了明显的左移和上移。与对照组比较,CCD组小鼠的机械阈值明显下降(P<0.05)。(2)CCD组在手术之前同侧的热刺激足逃避反应潜伏期为10.50±0.45 s;手术后,相比对照组,CCD组热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3)与同侧肢体相似,CCD组小鼠的对侧足也出现了明显的机械和热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P<0.05),而对照组小鼠对侧足没有痛敏的发生。结论小鼠侧L4和L5的慢性背根节压迫后会迅速引起和持久的双侧机械、热痛觉过敏和机械异常性痛。(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4-22)

千年松[5](2011)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及其Toll样受体3参与大鼠慢性胰腺炎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病,80-90%的慢性胰腺炎病人都有持续性腹部疼痛,其严重的、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是病人的主要症状之一。然而,慢性胰腺炎导致疼痛的机制尚不明确,解释其引起疼痛的机制也有很多,包括胰腺本身和胰腺外部原因。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传导通路发生了异常。有研究发现在某些胰腺病变,包括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和胰性脑病,可以导致“神经重塑“和胰腺神经支配发生变化。以上结果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慢性胰腺炎导致的慢性疼痛。脊髓背角神经-免疫系统和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在神经可塑性变化和神经病理性痛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神经-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在慢性胰腺炎疼痛中非常重要。以往表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发生了活化,同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可以减轻慢性胰腺炎引起的疼痛。我们推测星形胶质细胞在此过程中可能被某些受体活化,然后导致一系列分子表达变化和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了慢性胰腺炎引起的疼痛。但是具体那种分子参与了慢性胰腺炎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未见报道。Toll样受体(TLRs)在慢性痛病理条件下脊髓背角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和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表明TLR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别是神经胶质细胞,有广泛表达。在哺乳动物神经胶质细胞中TLRs的表达已经被确认。在这些受体中,TLR2-4被认为主要介导了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来说,在内源性或是外源性信号通路的刺激下,活化的TLRs能够导致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调节疼痛相关的炎症因子。有趣的是,TLRs同样有可能在胰腺炎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最近有报道表明腹腔内注射TLR3可以成功的引起慢性胰腺炎样的病理变化。在本实验中,我们假设TLRs,尤其是TLR2-4,参与了慢性胰腺炎病理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疼痛的发生。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脊髓TLR3参与了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的疼痛。慢性胰腺炎病理条件下脊髓的“TLR3-星形胶质细胞- IL-1β/MCP-1”的正反馈通路可能为TLR参与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机制,或许可以成为临床慢性胰腺炎病人疼痛的缓解的治疗靶点。目的:慢性胰腺炎导致的疼痛的机制目前为止尚不明确。以前的很多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疼痛过程中得到了活化。尽管如此,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胰腺炎病理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活化以及其发生活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的目的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胰腺炎病理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活化以及TIRs是否参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慢性胰腺炎引起的疼痛发作。方法:1.动物分为慢性胰腺炎实验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50-300g,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术前大鼠禁食水12h。麻醉实验动物,常规消毒,沿腹白线做正中切口剖腹,寻找十二指肠并找到胰腺,用微型动脉夹阻断胰胆管肝门部。用4号静脉头皮针经肠壁穿刺入胰胆管,并用丝线固定静脉针,通过恒流静脉输液泵注射含2%TNBS的PBS(PH 7.4),共0.4ml,持续60min,注毕后关闭恒流泵,维持压力50min。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除去动脉夹及丝线,逐层关闭腹腔。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检测各组血清和胰腺组织细胞因子(TNF-?、IL-1。COX-1和α-SMA)的表达变化。分别于0点,1周和5周对各组大鼠胰腺HE染色后进行病理评分。同时从0点到第5周实时监测各组大鼠的RFs值。利用免疫荧光和RE-PCR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west blotting检测TLR2-4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研究TLR3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的共存关系。2.慢性胰腺炎组给予LAA拮抗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利用RT-PCR验证LAA拮抗效果;同时检测RFs值的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的变化情况。3.慢性胰腺炎组给予TLR3反义探针拮抗TLR3的表达,利用west blotting验证TLR3反义探针拮抗效果;同时检测RFs值的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的变化情况。4. 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细胞因子,如TNF-?, IL-1, IL-6,COX2和MCP-1的变化情况。结果:1.在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胰腺组织HE染色表现正常。在TNBS注射5周后,实验组大鼠胰腺HE染色表现出明显的胰腺腺泡萎缩,炎细胞浸润,组织纤维化和间质增生。血清淀粉酶、TNF-?和IL-1在实验组显着升高。胰腺组织的TNF-?、IL-1、COX-1和α-SMA显着升高。在此同时,TNBS注射可导致RFs值的从开始到第5周的持续性升高。而假手术组和正常组RFs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NBS注射组5周时RFs值与刺激正相关。与临床慢性胰腺炎病人症状非常相似。因此我们确认TNBS可导致大鼠慢性胰腺炎以及腹部疼痛敏感度的增高。2.我们在不同时间点处理各组大鼠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GFAP表达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和RT-PCR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和正常组,GFAP在胸椎背角的表达很低。在实验组,有趣的是,脊髓GFAP的表达从TNBS注射后第1周到第5周显着升高,第5周达到高峰,其表达的变化与疼痛的变化成正相关。因此我们假设GFAP可能介导慢性胰腺炎导致的疼痛。3.我们在不同时间点处理各组大鼠观察TLR2-4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和正常组,TLR2-4在胸椎背角的表达很低。在实验组,有趣的是,脊髓TLR3的表达从TNBS注射后第一周到第五周显着升高,第5周达到高峰,其表达的变化与疼痛的变化成正相关,这与以往我们的研究表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变化非常一致。因此我们假设TLR3可能在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同时介导慢性胰腺炎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免疫双标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GFAP与TLR3的共表达,初步证实了我们的假设。4.接下来我们鞘内注射GFAP的活性抑制剂LAA。RT-PCR证实了其拮抗效果。鞘内注射LA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慢性胰腺炎引起的疼痛,这种效应为计量依赖性。在假手术组或正常组,鞘内注射LAA对RFs无影响。这些结果提示GFAP有可能参与到慢性胰腺炎导致的疼痛。接下来我们鞘内注射TLR3的反义探针拮抗TLR3的功能,western blotting证实了其拮抗效果。鞘内注射TLR3的反义探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慢性胰腺炎引起的疼痛,这种效应为计量依赖性。在假手术组或正常组,鞘内注射TLR3反义探针对RFs无影响。这些结果暗示了TLR3有可能参与到慢性胰腺炎导致的疼痛。考虑到TLR3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高表达,接下来我们探讨了TLR3反义探针对于慢性胰腺炎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我们实验结果发现TLR3反义探针显着抑制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然后我们又检测了脊髓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脊髓IL-1?,TNF-?,IL-6和MCP-1在慢性胰腺炎组表达明显升高,而只有TNF-?和IL-6的mRNA表达不受TLR3反义探针的影响。有趣的是,脊髓COX2在正常组和胰腺炎组表达无显着差异,TLR3反义探针也不影响其在脊髓的表达。结论:以上结果表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其表达的TLR3参与了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的疼痛。慢性胰腺炎病理条件下脊髓的“TLR3-星形胶质细胞- IL-1β/MCP-1”的正反馈通路可能为TLR参与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机制,或许可以成为临床慢性胰腺炎病人疼痛的缓解的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1-04-01)

史妙[6](2009)在《TRPV1和TRPA1激活引起肌肉伤害性感受和机械性痛觉过敏》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肌肉痛如颞下颌关节紊乱,以局部的肌痛以及显着的机械痛敏为特征,这一现象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清楚。近来的研究显示TRPV1和TRPA1具有伤害性机械刺激感觉传感器的作用,或者在机械性痛觉过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美国马里兰州大学的Ro等人在SD大鼠中探究TR(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张井浪,申文,苏小虎,唐元章[7](2008)在《腹腔注射肉毒毒素A抑制CCI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肉毒毒素A(Btx-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①sham+saline组,行假手术,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②sham+Btx-A组,行假手术,腹腔内注射Btx-A(30 U/kg);③CCI+saline组;④CCI+Btx-A(15 U/kg)组;⑤CCI+Btx-A(30 U/kg)组;其中③~⑤组制作CCI模型。各组皆于术后即刻腹腔给药,于术前和术后1、3、5、7、14天观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反射潜伏期的变化。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大鼠术后第4天形成稳定的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腹腔给予肉毒毒素A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反射潜伏期与sham+saline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腹腔给予肉毒毒素A能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徐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Maihfner,C.,Handwerker,H.O.,Neundfer,B.,Birklein,F.,周永[8](2005)在《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机械性痛觉过敏是否是TNF-α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receptor type I (sTNF-RI) were assessed in two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 patient groups (n = 30 and n = 16) and healthy controls (n = 25). Patients with CRPS and mechanical hyperalgesia had higher levels of sTNF-RI (1,661.8 ±146.8 pg/mL)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CRPS with identical clinical appearance but without hyperalgesia (1,155.9±56.3 pg/mL) and controls (1,239.5 ±42.9 pg/mL). This study suggests involvement of TNF-αin mechanical hyperalgesia of CRPS.(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期刊2005年12期)

张杨[9](2005)在《参与机械性痛觉过敏的皮层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性区域痛综合征(CRPS)是一种神经源性痛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特征是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失调叁联征,自发性痛和机械性痛觉过敏是CRPS的主要标志。一些证据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在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发展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参与痛(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机械性痛觉过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瞬时电位感受器通道-TRPV1、TRPV4钙离子通道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机械性刺激痛觉敏感之间的联系,以及“易层”贴敷疗法治疗KOA疼痛的治疗机制,尝试寻找药物与TRP通道的联系,通过干预KOA机械刺激痛敏,减轻炎症反应并控制疼痛。方法:1.对比KO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WOMAC膝关节疼痛指数和单膝支撑实验结果;同时对比KOA患者的滑膜组织和健康人群的滑膜组织中TRPV1、TRPV4的蛋白及mRNA表达;2.建立大鼠的KOA模型,检测其疼痛行为学改变,滑膜组织TRPV1、TRPV4的蛋白及mRNA表达,以及选择性TRPV1、TRPV4抑制剂对机械痛阈的影响和改变。3.观察大鼠滑膜细胞在使用选择性TRPV1和TRPV4抑制剂和激动剂后的钙离子通道开放变化情况;4.建立大鼠的KOA模型,观察“易层”贴敷疗法对KOA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影响,观察药物对机械性痛敏的改善能力,滑膜组织TRPV1和TRPV4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5.建立大鼠的KOA模型,通过HE染色和ELISA法观察“易层”贴敷对KOA病情进展中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KOA患者的WOMAC指数和单膝支撑试验阳性率均显着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A患者的滑膜组织对比正常人体滑膜组织,TRPV1、TRPV4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KOA大鼠的机械性刺激疼痛阈值和患肢受力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A大鼠的滑膜组织中,TRPV1、TRPV4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TRPV1、TRPV4选择性抑制剂,可以提高KOA大鼠的机械性刺激痛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大鼠滑膜细胞内,使用TRPV1和TRPV4选择性抑制剂,可以分别降低通道的开放能力,对应的钙离子内流也会减少。而使用TRPV1和TRPV4选择性激动剂,则可以提高通道的开放能力,对应的钙离子内流则明显上升。4.在KOA大鼠膝关节局部使用“易层”贴敷,能够有效提高KOA大鼠模型机械性痛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KOA大鼠滑膜组织中TRPV1、TRPV4的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二者的mRNA表达没有影响。5.在KOA大鼠膝关节局部使用“易层”贴敷,能够部分下调KOA大鼠病情进展中产生的部分促炎细胞因子含量水平,同时上调部分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含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临床试验中,KOA患者的疼痛表现出了机械性刺激敏感的特点,TRP通道家族成员TRPV1、TRPV4与之具有高度相关性;2.TRPV1和TRPV4在基础实验中表现出对机械性痛敏的介导能力,抑制和激动该通路,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可以检测出机械性痛敏的快速改变;3.中医外治法--“易层”贴敷能够对TRPV1和TRPV4介导的KOA机械性痛敏具有改善能力,缓解疼痛。同时对KOA病情进展中的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影响,扭转炎症环境。4.“易层”贴敷所代表的“温经活血”法,在中医药治疗KOA领域,有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研究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性痛觉过敏论文参考文献

[1].刘蔷薇,杨倚天,张云亮,曹福羊,侯爱生.TRPA1在大鼠骨癌痛机械性痛觉过敏及温度异常性疼痛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

[2].赵凌睿.基于TRPV1和TRPV4钙离子通道对“易层”贴敷外治膝骨关节炎中滑膜炎症机械性痛觉过敏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3].王超.NF-κB介导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机械刺激后热痛觉过敏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孔微微,李军,曹红,连庆泉,宋学军.小鼠背根节慢性压迫致机械热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模型的建立[C].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

[5].千年松.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及其Toll样受体3参与大鼠慢性胰腺炎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

[6].史妙.TRPV1和TRPA1激活引起肌肉伤害性感受和机械性痛觉过敏[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

[7].张井浪,申文,苏小虎,唐元章.腹腔注射肉毒毒素A抑制CCI模型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

[8].Maihfner,C.,Handwerker,H.O.,Neundfer,B.,Birklein,F.,周永.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机械性痛觉过敏是否是TNF-α的作用[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

[9].张杨.参与机械性痛觉过敏的皮层结构[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

标签:;  ;  ;  ;  

机械性痛觉过敏论文-刘蔷薇,杨倚天,张云亮,曹福羊,侯爱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