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范式论文-许可,刘海波,肖冰

边界范式论文-许可,刘海波,肖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边界范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转移机构,边界组织,新范式

边界范式论文文献综述

许可,刘海波,肖冰[1](2019)在《基于边界组织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新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2014年,我国就已经成为了专利申请量的第一大国,但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科学与市场之间在追求目标、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使得科学与市场这两个社会界域之间形成了明显的边界,进而导致技术转移这个沟通两个社会界域的活动难以顺畅、自发、有效的进行。为了模糊科学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解决技术转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需要新的机制设计。通过对技术转移与边界组织的研究发现:(1)可以将边界组织的理论和概念扩展到技术转移领域,用边界组织的特性弥补了技术转移中边界现象带来的障碍,在拥有理论基础的情况下,为现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2)总结现有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发现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为此提出了边界组织范式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给予了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拥有理论基础的发展路径,对技术转移机构的未来发展有着显着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解学芳[2](2019)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化创新:范式与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AI)时代开启,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化创新范式与发展边界成为新时代关注的重要理论命题。AI集中爆发所需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基础要素,与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崛起的必备条件高度吻合。AI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创新遭遇重大变革,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创新"范式转变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下,应对智能化创新遭遇的人文伦理挑战、文化创意困局与AI入侵边界等问题进行反思,明确AI创新的文化科技伦理边界,明确AI设计者、生产者、使用者、政府机构、媒体与各类组织的道德责任;理清AI进入文化创意领域的产业边界;引入基于精准治理的文化"善智",让AI自主生产、创新与创意建立在尊重人类社会伦理规范和最大化人类价值的基准之上,而非替代。(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朱金春[3](2019)在《从“国家之边缘”到“边界为中心”:全球化视野下边境研究的议题更新与范式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族国家视野下,边界被视为隔绝的界线,边境也被视为防御之地,因此边境研究主要指向边境的安全与防御。而在全球化时代,在跨越国界频繁流动的推动下,边境从国家中心视野之下的防御前沿变为跨界互动的承载之地。边境空间形态与主要特征的变化,使得边境研究的相关议题在内容与指向上都有着重要的更新,同时也推动着边境研究范式的转换,突出表现为"国家之边缘"到"以边界为中心"的变化,这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边境研究的内容指向、空间尺度、研究视角以及学科视野。(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汪敏[4](2018)在《家校合作的主体边界与实践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校合作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家校合作的主体是家校合作活动的组织者、建设者和行动者。家校合作主体观有"单主体"观、"双主体"观和"多主体"观。通过对家校合作主体构成和主体关系的甄别与澄清,认为家校合作主体是由学校教师构成的作为"人的集合体"的学校和能够承担主体责任的学生父母所代表的家庭;社区是家校合作的协作者与重要合作伙伴;学生是家校合作的参与者和重要"他者";教育行政机关是家校合作的协调者。家校合作的实践范式以平等协作、理性协商和共生利他为主要路径。(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金衡山[5](2018)在《边界:美国(文学)研究的范式确立与转换及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文学)研究在美国有其历史的发展轨迹,经历了从总体探索美国的特征到关于美国的统一共识的瓦解的过程,其研究范式的确立与转换反映了现实与历史的变迁,其中的发生机制值得总结,对了解美国的过往、当下及未来的思想潮流不无帮助。(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建宗[6](2018)在《走廊地带多重边界迭合与多民族共同体生成——兼论河西走廊区域研究范式与民族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走廊地带地处多个地理板块的连接处,加上其构型的特征,在走廊内外出现了一些边界。这些边界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边界,还是文化边界、民族边界。边界的出现,意味着多元耦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及新的共同体生成。河西走廊地处四大"地理—文化"板块之间,既是周边四大区域文化的边界,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耦合地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西北多民族共同体。这也是河西走廊的民族学意义,同时还为区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8年04期)

孙建茵[7](2018)在《生产范式的效力与边界——马尔库什与哈贝马斯的争论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批判和反思经济决定论与教条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要思潮。其中,有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者尝试用"生产范式"来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范式。围绕"生产范式"的理论重构成为这一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尔库什与哈贝马斯曾就生产范式展开过一场公开的学术争论。马尔库什认为,哈贝马斯将劳动/生产和交往理解为不可还原的两种范式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哈贝马斯则在正面回应中再次强调了生产范式与实践哲学的不相容关系。双方争论的分析框架恰恰揭示出生产范式的理论效力与边界,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范式提供了契机。(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王颖[8](2018)在《规模、利润与企业边界:经济学均衡范式下的企业成长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主流经济学没有针对企业成长问题建立专门的理论和模型,但从竞争理论到不确定性理论再到交易费用理论,均研究了影响企业成长的几个重要因素。竞争理论采用规模衡量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确定性理论认为利润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方面,解释了利润如何从不确定性中产生;交易费用理论研究的企业边界问题说明了企业成长到达的界限,这一界限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经济学理论选取规模、利润及交易成本这些变量探索企业利润最大化有很强的理论解释力,但把这些变量作为最根本的促动因素解释企业成长还不彻底。这是由经济学均衡的研究范式所决定的。经济学均衡的研究范式关注的是对企业行为两难冲突的折中而非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这是均衡范式下只构建企业的生产模型而非成长模型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8年05期)

宋铁勇[9](2016)在《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边疆范式、边缘理论与边界视角——以巴菲尔德、王明珂、濮德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中所出现的边疆范式、边缘理论与边界视角对传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作出了有益的补充,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中国国内的民族史研究开始对以往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反思,并在借鉴大陆以外学者的理论过程中对这些理论给予了一定的回应。笔者以巴菲尔德、王明珂、濮德培叁位学者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关于边疆、边缘、边界、族群等问题的论述为例,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论述形成比较,找到彼此的理论契合点,以期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一点助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丁一,叶文芳[10](2016)在《新媒体语境下资源类平台的版权获取范式与使用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技术使得全世界成为一个网状的传播体,各类版权作品的传播模式和版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以资源类数字平台的版权侵权危机为出发点,系统论述资源类平台的版权获取模式及路径,指出完整资源类平台的版权生态圈不仅要关注资源类平台的版权授权问题,还要关注平台用户对所获取资源的使用边界问题,资源类平台在遵循"先授权,再使用"的版权获取范式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用户使用行为规范的管理。(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出版》期刊2016年07期)

边界范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智能(AI)时代开启,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化创新范式与发展边界成为新时代关注的重要理论命题。AI集中爆发所需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基础要素,与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崛起的必备条件高度吻合。AI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创新遭遇重大变革,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创新"范式转变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下,应对智能化创新遭遇的人文伦理挑战、文化创意困局与AI入侵边界等问题进行反思,明确AI创新的文化科技伦理边界,明确AI设计者、生产者、使用者、政府机构、媒体与各类组织的道德责任;理清AI进入文化创意领域的产业边界;引入基于精准治理的文化"善智",让AI自主生产、创新与创意建立在尊重人类社会伦理规范和最大化人类价值的基准之上,而非替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界范式论文参考文献

[1].许可,刘海波,肖冰.基于边界组织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新范式[J].科学学研究.2019

[2].解学芳.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化创新:范式与边界[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朱金春.从“国家之边缘”到“边界为中心”:全球化视野下边境研究的议题更新与范式转换[J].广西民族研究.2019

[4].汪敏.家校合作的主体边界与实践范式[J].教育科学研究.2018

[5].金衡山.边界:美国(文学)研究的范式确立与转换及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李建宗.走廊地带多重边界迭合与多民族共同体生成——兼论河西走廊区域研究范式与民族学意义[J].思想战线.2018

[7].孙建茵.生产范式的效力与边界——马尔库什与哈贝马斯的争论及其启示[J].哲学研究.2018

[8].王颖.规模、利润与企业边界:经济学均衡范式下的企业成长理论[J].当代财经.2018

[9].宋铁勇.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边疆范式、边缘理论与边界视角——以巴菲尔德、王明珂、濮德培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丁一,叶文芳.新媒体语境下资源类平台的版权获取范式与使用边界[J].科技与出版.2016

标签:;  ;  ;  

边界范式论文-许可,刘海波,肖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