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一般心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
一般心理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何凤莲[1](2019)在《浅谈小学生一般心理特征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注重的内容,因此要依据小学生特点来改变学习和生活中"粗心大意"的毛病,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激发记忆的积极性,通过针对性训练和引导,不断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13期)
谭君颖,张剑宁,李明[2](2015)在《耳鸣心理声学特征与一般环境声掩蔽耳鸣效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一般环境声(强度约60dB A)对特发性耳鸣患者掩蔽治疗的效果,为应用一般环境声治疗耳鸣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7月诊治的154例特发性耳鸣患者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耳鸣心理声学特征检查,记录患者在一般环境声中对耳鸣的感受,分析其性别、年龄、耳鸣侧别、病程、有无听力损失、耳鸣主调频率、耳鸣响度、Feldmann曲线类型、残余抑制试验对一般环境声中患者对耳鸣感受的影响。结果 154例耳鸣患者中,耳鸣主调频率为高频者占62.99%(97/154);耳鸣响度≤5dB SL者占50.00%(77/154);Feldman曲线为间距型者占67.53%(104/154);残余抑制试验阴性者占86.36%(133/154)。154例患者中,各频率听力正常19例,有任一频率听力损失者135例,纯音听阈最高频率与耳鸣主调频率相关且有较高的一致性(χ2=16.865,P<0.001);耳鸣主调频率、耳鸣响度及残余抑制试验结果对一般环境声掩蔽耳鸣的效果无影响(P>0.05);不同Feldman曲线类型的耳鸣患者一般环境声中耳鸣感受不完全相同(P=0.001);耳鸣主调频率听阈升高者较正常者在一般环境声更易掩蔽其耳鸣(P<0.001);耳鸣主调频率听阈≥41dB HL患者的耳鸣更易被一般环境声掩蔽。结论特发性耳鸣患者在一般环境声中有无耳鸣感受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耳鸣侧别、有无听力损失、耳鸣主调频率、耳鸣主调响度、Feldman曲线及残余抑制试验无关,与耳鸣主调频率听阈相关,耳鸣主调频率听阈≥41dB HL患者的耳鸣更易被一般环境声掩蔽或部分掩蔽。(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李瑶[3](2013)在《关于高孤独感个体一般心理特征的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孤独感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体验之一。Peplau等人把孤独感界定为个体认识到其期望达到的和实际达到的人际关系之间存在差距而产生的不愉快体验。孤独感主要表现为个体"内部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受到客观的以及数量上的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受到社会满意度等主观对人际关系评价的影响。孤独感对个体的社会心理问题、精神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孤独感使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和更少的积极情绪。孤独感与亲密感、舒适感和自尊成显着负相关,与谨慎、不信任和冲突呈显着正相关,与较高的退学率、较差的学习成绩和青少年犯罪等都有显着的相关,是回避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相关特征之一,与抑郁、精神分裂症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关于孤独者的研究表明,孤独者具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在情绪方面,孤独感和个体的负性情绪有显着正相关,孤独者会表现为缺乏爱、无价值感、被拒绝、沮丧。在认知方面,孤独者存在社会认知偏差,他们会对自己产生负性的评价,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具备吸引力、不被爱以及缺乏社会能力。孤独者对他人的评价也是不适宜的,他们会倾向于认为他人不可信赖、不会提供支持、缺乏沟通能力以及缺乏吸引力。孤独者在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方面,更加愤世嫉俗、更难以接纳他人,对于拒绝更加敏感,害怕得到他人的负性评价,在被拒绝时难以向他人请求帮助,从而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入的人际关系。在归因方面,孤独者对于失败倾向于做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或者外在环境。在行为方面,孤独者缺乏社交技巧,多表现为害羞、内向、退缩回避、对他人缺乏回应以及不愿意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危险。(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丁淑婧,冯维,梁晓燕[4](2011)在《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问卷编制与一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量表。方法采用访谈法和半开放式问卷,结合相关理论获得青春期逆反心理维度,形成初始问卷,并分别对576名和600名青春期学生进行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信度效度等各项指标。结果青春期逆反心理主要由情绪逆反、认知逆反、行为逆反3个维度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χ2/df=2.747,GFI=0.915,AGFI=0.872,NFI=0.836,NNFI=0.906,RMSEA=0.058,CFI=0.913,IFI=0.914;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3,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1~0.836。结论该量表结构明晰,信效度均达到测量学指标。性别、年龄和家庭类型对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存在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11年12期)
胡珺[5](2009)在《从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看犯罪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每个犯罪人产生犯罪心理的内外因素各有不同,但在对其共性进行提炼后,将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五方面,即:需要的非常态性、社会态度的阴暗性、情绪体验的非社会性、意志品质的两极性以及思维方式的偏颇性。要想从总体上对犯罪行为进行预防,需首先把握犯罪人最一般的心理特征,从社会家庭等多角度出发培养人们抵御犯罪心理,提高矫正不良心态的能力和素质,达到从宏观上预防犯罪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9年17期)
陈熙[6](2008)在《从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来看犯罪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心理预防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当犯罪心理学揭示了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之后,便需要按照规律予以抑制和预防。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犯罪人一般的心理特征及犯罪心理预防的特点、手段、方式方法及其体系。(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10期)
周玉波[7](2004)在《后进生的类型、一般心理特征及转化后进生应注意的问题——对高中114名后进生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后进生问题是一直困扰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会出版后进生、后进生的类型和一般心理特征有哪些不同,以及如何实施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都是本文讨论的中心问题。(本文来源于《社会心理科学》期刊2004年03期)
黄宁玲,张丽华[8](2004)在《小学生学习成绩、某些一般心理能力及人格特征关系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测试儿童 小学生心理能力入手 ,试图探明儿童心理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对象随机抽取某市在校 2~ 5年级学生共 3 90名 ,无明显躯体、神经、精神疾病及其他明显心理障碍 ,男生 2 0 0名 ,女生 190名。学习成绩以该学期各科考试平均成(本文来源于《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期刊2004年01期)
于勇[9](2003)在《轻度脑损伤后头痛的一般规律与精神心理特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脑损伤患者头痛的一般规律与精神心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了38例轻度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头痛表现,并与颅内肿瘤患者,结果脑损伤患者急性期伴有头痛症状者93%,颅内肿瘤患者治疗前有头痛症状的74%,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8.518,P<0.02)。对脑损伤组病例病情平稳期有头痛症状和无头痛症状患者进行SCL-90测评后发现,有头痛症状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无头痛症状患者,这提示对脑外伤患者头痛的干预有可能减轻后者的精神心理表现,改善疗效和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3年28期)
王远[10](2002)在《谈高师声乐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要用先进的理念把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音乐教育培养的重点,本文通过声乐教学对高师声乐学生的心理特征从抽象思维、情感的发展、直观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多维性来进行分析研讨。(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6期)
一般心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一般环境声(强度约60dB A)对特发性耳鸣患者掩蔽治疗的效果,为应用一般环境声治疗耳鸣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7月诊治的154例特发性耳鸣患者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耳鸣心理声学特征检查,记录患者在一般环境声中对耳鸣的感受,分析其性别、年龄、耳鸣侧别、病程、有无听力损失、耳鸣主调频率、耳鸣响度、Feldmann曲线类型、残余抑制试验对一般环境声中患者对耳鸣感受的影响。结果 154例耳鸣患者中,耳鸣主调频率为高频者占62.99%(97/154);耳鸣响度≤5dB SL者占50.00%(77/154);Feldman曲线为间距型者占67.53%(104/154);残余抑制试验阴性者占86.36%(133/154)。154例患者中,各频率听力正常19例,有任一频率听力损失者135例,纯音听阈最高频率与耳鸣主调频率相关且有较高的一致性(χ2=16.865,P<0.001);耳鸣主调频率、耳鸣响度及残余抑制试验结果对一般环境声掩蔽耳鸣的效果无影响(P>0.05);不同Feldman曲线类型的耳鸣患者一般环境声中耳鸣感受不完全相同(P=0.001);耳鸣主调频率听阈升高者较正常者在一般环境声更易掩蔽其耳鸣(P<0.001);耳鸣主调频率听阈≥41dB HL患者的耳鸣更易被一般环境声掩蔽。结论特发性耳鸣患者在一般环境声中有无耳鸣感受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耳鸣侧别、有无听力损失、耳鸣主调频率、耳鸣主调响度、Feldman曲线及残余抑制试验无关,与耳鸣主调频率听阈相关,耳鸣主调频率听阈≥41dB HL患者的耳鸣更易被一般环境声掩蔽或部分掩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般心理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何凤莲.浅谈小学生一般心理特征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当代家庭教育.2019
[2].谭君颖,张剑宁,李明.耳鸣心理声学特征与一般环境声掩蔽耳鸣效果的关系[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
[3].李瑶.关于高孤独感个体一般心理特征的综述[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4].丁淑婧,冯维,梁晓燕.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问卷编制与一般特征[J].中国健康教育.2011
[5].胡珺.从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看犯罪预防[J].法制与社会.2009
[6].陈熙.从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来看犯罪预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7].周玉波.后进生的类型、一般心理特征及转化后进生应注意的问题——对高中114名后进生的调查与思考[J].社会心理科学.2004
[8].黄宁玲,张丽华.小学生学习成绩、某些一般心理能力及人格特征关系的初探[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
[9].于勇.轻度脑损伤后头痛的一般规律与精神心理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3
[10].王远.谈高师声乐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