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对Web Data Window的改进实现快速开发B/S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强[1](2021)在《基于云-BIM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体系的不断调整,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然而,BIM技术在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优势还未完全体现,其主要原因包括:建设工程中各参与方数据存储混乱、各地方BIM标准不一致;IFC标准虽为建筑数据的共享提供可能,但其庞大的数据体系在语义网下的传输与渲染存在问题,且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融合不理想;BIM模型在数据转换、数据融合以及可视化过程中,难以实现在三维几何数据、模型语义数据的丰富性、文件转换大小、渲染适配性能以及应用平台架构之间维持平衡;建设工程的作业环境较为复杂,传统建设物资数据的记录模式容易造成数据遗漏、传递滞后,甚至计算错误,造成建筑信息的模型语义流失。针对上述问题,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述如下:(1)本文将面向BIM服务的云计算体系、软件架构分类和多维数据合策略进行融合,按照“高内聚、低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架构思想,构建了云-BIM数据融合架构。(2)以云-BIM数据融合架构为指导,对BIM数据转换和语义网下数据可视化理论机制进行探究。在BIM数据转换阶段,将BIM模型分别转换为具有三维几何数据的gl TF文件、具有模型属性信息的属性数据库文件、可用于LOD模型手动调度的模型结构树文件;在语义网下数据可视化阶段,论述了基于Three.js的BIM-Viewer图形轻量化渲染引擎重构原理,且结合八叉树场景管理和后向面剔除等可见面判别算法用于提升图形引擎渲染性能;此外,介绍了光线投射算法在Three.js中的应用方法,并对原型HTML与视点坐标变换漏洞进行修复。(3)在结合云-BIM数据融合架构、BIM数据转换与可视化理论、物资数据流模型和约束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完成了面向PC端的“BIM数据轻量化”插件和面向Web端的云-BIM数据融合平台的研发,并依托云服务器完成了云-BIM数据平台的部署。鉴于上述工作,本文通过某住宅楼工程的Revit(建筑+结构)模型对平台功能进行验证。验证表明:在模型转换阶段,“BIM数据轻量化”插件可自动完成模型数据轻量化转换、坐标变换、语义映射、gl TF数据流的划分等工作,整个gl TF文件流的压缩效果明显;在语义网下数据可视化阶段,模型加载效率较高,渲染帧率处于较高范围,LOD模型手动调度运行良好。进一步地,通过模型构件的选取,自动调取模型属性、工程算量和建设物资的数据,且在此过程中物理内存曲线趋于平稳。此外,智能物资管理系统模块的物资业务报表与预警提示均表现良好,满足预期需求。综上所述,平台各项功能均表现良好,证实了本文提出的理论机制与方法策略切实有效,为BIM数据的共享和融合提供解决方案。
高煜[2](2021)在《矿山光纤微震信号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微震监测技术是矿山安全监测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震源定位是微震监测技术的核心,而初至波到时自动拾取是实现震源定位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精确且快速拾取初至波到时是实现震源定位的关键。其中,震源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微震监测系统的效果,但是在矿山实际开采工程中,由于环境恶劣等因素,会导致微震监测系统震源定位不准确、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实现震源的高精度定位在矿山安全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海量微震数据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但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效率不高且工作量较大,并且信息的及时性与共享性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亟需开发一套基于Web的微震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以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光纤微震信号的初至波自动拾取、震源高精度定位以及基于Web的微震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传统STA/LTA法存在初至波拾取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初至波到时自动拾取方法。首先提取微震数据的特征,并对每个特征样本进行特征类别标记,然后通过随机森林分类器对微震波进行判别,最后结合每个特征样本对应输出概率值准确地拾取初至波到时。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方法具有更高的初至波拾取精度,对微震特征样本分类的准确率达98.5%,最小拾取误差为3.2ms。(2)针对震源定位过程中的求解不稳定、误差较大的问题,确定了粒子群和牛顿迭代的定位方法。首先利用粒子群算法求取震源定位的初始解,然后将该解作为牛顿迭代算法的初始值进行精确迭代运算,最后直至结果收敛求得最终定位结果。经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后期求解过程不易发散较为稳定,所求得的震源位置与真实爆破位置相近,平均误差为12.8m。(3)针对传统的微震事件信息化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设计了基于Web的微震事件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以B/S架构为基础,前端采用j Query+Ajax框架实现微震信息展示,后端采用Spring Boot+My Batis Plus+SQL Server实现微震数据管理,通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达到使用要求。(4)以柠条塔煤矿实际测试数据为例,对提出的初至波拾取和震源定位两种方法进行应用验证,并利用基于Web的微震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微震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结果验证了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何秋跃[3](2021)在《基于iOS的数学速算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几乎成为人们的必需品,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拓展了信息接收的方式。“如何把智能设备变成学习工具”这一问题已然成为了教育科研者的热门话题,随着各式各样的学习系统出现,使学习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成为了现实。人们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理工学科的基础以及科学的原动力,数学的应用与社会经济、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密切相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运算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根据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运算过程过于繁锁、不注意使用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因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数学速算教学系统,期待学生通过训练后,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本系统围绕iOS手机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作为核心内容,同时通过代码对网页客户端、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功能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部分教学系统,以及中小学生数学速算能力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到本教学系统的功能需求,从而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iOS的数学速算教学系统。系统主要包括iOS手机客户端、网页客户端、服务器和数据库。(2)根据安全性需求,研究了MD5与密钥相结合的数据安全技术,通过将其与系统相结合,保护iOS手机客户端从服务器获取的教学视频和文档等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原始性。(3)在数学速算练习模块中,针对使用传统随机出题算法出题时,练习题库中所有题目练习完成之前,存在题目重复出现的问题,研究了随机出题改进算法,可有效解决题目重复出现的问题,提高练习效率;并且设计了个性化出题条件,用户可根据自身观看视频的学习情况而设置练习题目与答题时间等。(4)在用户注册时,使用了验证码技术与邮箱激活技术,可有效防止程序恶意注册造成服务器崩溃,确保用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并为重置密码功能模块提供有效的身份验证。(5)通过iOS手机客户端需求分析,iOS手机客户端实现了注册与登录、重置密码、滚动公告栏、速算教学视频观看、分类训练、快速练习、文档下载与预览、练习记录、问题反馈、个人管理等功能模块。(6)服务器端使用了Java语言、Servlet技术、My SQL数据库与Tomcat服务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现。服务器端为iOS手机客户端与网页客户端提供相关功能的接口和数据交互,并存储系统中的数学速算教学视频、练习题目、教学文档等数据。(7)网页客户端采用JSP+Servlet技术进行开发,实现了注册与登录、文件上传、文件管理、反馈信息查阅等功能模块。(8)分别对iOS手机客户端和网页客户端的功能进行了测试,也对服务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均达到了数学速算教学系统的设计目标。
陈静[4](2021)在《基于云服务的露井联采矿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系统研发》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飞快地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开发人员研发的电脑应用软件也渐渐的成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致力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便利性。因此将Internet、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引入到煤矿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有助于提高其信息化水平,促进矿区的非常规水资源高效利用,缓解水资源压力,为其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建设绿色智慧矿山。本文选择以安家岭、安太堡露井联采矿区为研究对象,以矿井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为研究背景,以满足矿井水高效利用和多用户跨平台操作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基本概况的了解,利用云存储、B/S以及ASP.NET这些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为系统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选取环境、经济、技术、资源以及社会五个维度的19个指标建立基于生命周期可持续理论的水资源动态评价模型。对系统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系统的实际功能需求选择了基于云服务技术的B/S三层结构体系,且进一步确定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有水资源信息管理模块、水资源统计分析模块、动态评价管理模块、系统管理与维护模块,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又联合。同时,通过对系统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分析,得到实体联系E-R图,据此设计了数据库。最后,系统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和SQL SERVER 2014的作为开发平台,完成了基于云服务的露井联采矿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代码以及展示了部分功能界面。该系统的基本功能通过测试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整体达到了系统的初期目标,有效的推动了矿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程长风[5](2021)在《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的Web前端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医学、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钻机优化控制教学与研究领域,建立基于网络技术的交互平台,为降低人才培养成本、降低在真实钻井过程中钻机优化控制研究的风险性和时空的局限性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分析实际钻井工程流程、井场环境以及平台面向的用户,明确并细化了虚拟仿真平台需求,开发了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完成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的Web前端开发和测试。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采用Web技术的B/S架构,实现前后端分离开发。本文通过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三维模型交互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完成平台前端页面设计、数据交互、数据可视化以及钻井井场模型加载和交互展示。结合实际需求,搭建平台前端架构,提出前端页面加载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应用到实际开发中,设计出虚拟仿真平台的功能包括平台资源信息展示、用户数据管理、虚拟实训实验、资料共享管理、平台实验访问数据统计可视化等。同时,利用3Ds max软件建立虚拟的三维钻井井场设备模型,通过封装了Web GL的Three.js三维引擎实现三维钻井井场设备模型在页面中加载和交互控制,完成虚拟可视化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的设计与实现,并将开发好的实验部署到平台虚拟实训实验模块中。完成平台前端各功能页面设计、数据交互方式以及各功能间业务逻辑关系设计。最终,完成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的Web前端开发,并对平台前端进行测试,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测试。功能性测试主要是对虚拟仿真平台中各功能流程进行了正确性验证;非功能性测试对平台前端进行了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和易用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平台功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平台前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页面友好、扩展性强、可快速响应满足预期的性能设计要求。
黄永旺[6](2021)在《中央空调管理控制计费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中央空调的市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也给中央空调的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中央空调部署在智能建筑上时,随着建筑楼层数量的增加,中央空调的体系也变的更加庞大、复杂。这就使得人们对于中央空调的管理和控制也变得愈发困难。在中央空调设备难以实现监管的情况下,其按照使用面积进行电费分摊中的不合理之处也日益凸显,这就造成人们对中央空调分户计费模式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因此许多智能建筑不得不在中央空调管理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用于电费分摊的分户计费系统,这两个系统使用对象一致,却又相互独立,大大提升了中央空调管理上的难度。现阶段如何对智能建筑中的中央空调进行管理控制、计费分摊也为当前智能控制领域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中央空调的管理控制、计费分摊这两个方向上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然后围绕A公司生产的多联机系列中央空调进行方案制定。按照其功能需求,将中央空调的管理控制功能和计费系统相整合。最后从硬件方案,软件架构、计费算法等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为多联机系列中央空调提供了一套功能齐全的解决方案。在硬件方案的制定上采用了嵌入式平台,围绕ARM和FPGA进行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它以ARM处理器为控制核心,利用FPGA拓展出16路RS485接口,在保证数据的时效性下,不仅将中央空调设备的可接入数量拓展到4096台,而且为中央空调设备状态信息的获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在软件架构的设计上采用了 B/S架构,允许用户在Web浏览器中对该系统进行访问。在Web服务器中使用html实现Web页面的设计,完成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基于CGI标准进行Web服务器脚本的开发,实现Web前后端的接口设计,它为Web端表单的提交、控制指令的下发提供数据交互功能。在计费算法的优化上,选择时间计量型计费方式,在基于使用时间进行电费分摊的计费原理上加入空调室内机功率这个因素对其改良,并在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中实现,配合SQLite数据库完成中央空调的计费分摊、存储、显示等功能。文章最后对设计方案中系统监控、远程控制、计费分摊三个功能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指出误差产生原因和下一步的处理方法及研究方向。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功能符合设计需求。
廖金鹏[7](2021)在《基于Revit的BIM信息集成平台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契合了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发展需求。在BIM可视化技术的支持下,用户只需要在三维场景中点击构件查看信息,即可将多张传统二维图纸才能涵盖的信息一览无余。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WebGL技术的成熟,B/S端的BIM信息集成平台也开始登上时代舞台。BIM信息集成平台秉着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将建设项目的各个参与方、各个专业之间联系到一起,实现了工程项目的协同工作和集成管理。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BIM技术的发展又带来了建设成本的降低,工程工期的减少和项目管理效率的提高,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的BIM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针对BIM的数据保存、信息获取、信息传递、可视化渲染等底层技术仍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文以实现BIM信息集成平台为目标,结合Revit二次开发技术、WebGL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权限管理平台技术对BIM可视化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并完成了以下工作:(1)BIM信息集成平台框架的研究及搭建。通过对国内平台的研究,完成了BIM信息集成平台框架的搭建。平台在集成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内容及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信息进行整合操作和处理分析,建立模型几何数据及现场工程数据等非几何数据的双向链接,形成真正基于BIM技术的信息交互。并通过权限管理技术,为工程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不同的操作权限和用户管理。平台以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交互内容及流程为基础,对工程项目实施流程中各参与方进行多级权限划分。(2)基于Revit二次开发技术的信息提取。通过研究Revit族库及Revit API,完成了RVT文件解析。同时,自主设计了JSON和XML格式的存储结构,将解析获得的模型信息按结构分类进行存储。(3)网页端三维模型重构。通过使用Three.JS加载JSON格式文件实现模型重载,在Scene场景对象中引入光源、相机对象实现模型着色渲染,完成了模型数据的渲染工作。通过对JSON文件的解析,浏览器端实现三维模型的导入及生成,并建立关联机制实现构件显隐、精细度切换、三维漫游、工程进度显示、距离层级优化及构件信息查询。通过以上设计实现了基于Revit的BIM信息集成的功能。通过案例验证了该信息集成平台模型模块、项目模块、进度模块以及资料模块的一致性和高效性。该系统解决了BIM数据轻量化和专业协同的问题,实现了工程信息数据的在线浏览和信息交互。
李恒[8](2021)在《航空产品数据可视化质量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欧美先进国家对基于数据应用的质量管控非常重视,已逐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伴随着网络协同制造、智能工厂及设计、制造一体化战略的推进,数据可视化技术日益成为航空制造业的关键支撑技术。航空工业成飞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以数智成飞理念推进流程信息化技术与航空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随着成飞公司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质量管控模式、运作机制已难以满足当前航空工业成飞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如何获取和发现航空产品设计、装配、检验、试飞过程中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的潜在意义,如何通过指标评价的方式、方法指导航空产品数据在全寿命周期和全业务域流程的有效应用是航空产品质量管控亟待解决的发展热点,建设公司统一的产品质量管控平台迫在眉睫。本文将JavaEE开发和数据可视化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面向航空产品的数据可视化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公司统一的产品质量管控平台——航空产品数据可视化管控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验证和测试。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对研究背景和国内外数据可视化技术在质量管控上发展动态的理解,选取合适的数据可视化技术用于数据可视化平台的构建,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8个功能和6个非功能需求。通过制定了系统的设计原则,采用Java EE架构、未采用开源框架、前端UI采用流行的Echarts框架、用直译式脚本语言Java Script编写脚本、Oracle11g数据库,核心工作流引擎按照“引擎+框架+插件”的设计思想设计和开发、数据维护采用流行的j Query Easy UI框架、系统框架完全按照数据仓库技术。构建了业务逻辑实现模型,对相关设计内容进行了编码开发,包括各功能实现模块的用户关系、业务流程关联、模块接口等,设计并实现高时效性和实效性的航空产品数据可视化质量管控系统。本文将航空产品数据可视化质量管控与公司具体情况结合,在公司ERP、MES等应用系统存储的产品质量数据基础上,利用主体域指标展示企业质量领域KPI,构建质量数据仓库、分析模型、质量趋势预测模型等,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质量管控中心,并作为公司运营管控平台的数据支撑,实现质量状态的多视图、多维度展示及管控,为各质量指标提供超标预警、超标分析。通过直观可视的操作界面,帮助企业全面实时管控研制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同时提升企业决策层及时、准确决策的支撑能力。本文通过上述工作完成了航空产品数据可视化质量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航空制造业数据可视化的实际应用上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质量管控解决方案。经测试及实践表明,航空产品数据可视化质量管控系统在功能完整性、可靠性和界面设计上满足了公司使用需求,同时作为一个具有同类型推广价值的标准化流程型应用,具有当今主流流程型应用所要求具备的实用、先进、可扩展、易管理的特点,达到了设计目标。
王磊[9](2021)在《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且校园网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校园的管理工作当中。其中,校园的信息化招聘服务是高校信息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同时毕业生的人数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在人员需求单位对毕业生进行招聘工作时会出现招聘时间过长、手续过于复杂、准备材料不充分等问题。如果仍然使用以前的招聘方式不仅会大大降低管理的效率而且不利于毕业生、招聘单位和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也不符合当今大量使用信息技术的趋势。因此,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高校毕业生招聘应聘流程的网络化跟踪,并通过网络搭建起毕业生、高校相关管理人员与人员需求单位的联系渠道,对于提高毕业生招应聘管理效率,减轻管理人员负担极具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某高校毕业生招聘应聘事务管理工作为背景,在分析了国内外校园招聘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后,提出了建设本系统的必要性。作者通过使用UML动态建模技术,并结合该高校校园招聘工作原始业务流程,首先对该高校招聘业务流程再造,然后对整个校园招聘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并且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之后,给出了系统部分操作界面和代码,通过使用黑盒测试技术完成编写测试用例和测试用例实践,并在测试完成后对测试过程中存在缺陷进行了说明。在本文的最后,作者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总结,并说明了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未来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展望。
龚家谦[10](2021)在《复材零件质量分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航空产品质量的管理贯穿整体产品的制造流程,传统的人工方式的质量管理已经无法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控,航空企业需结合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的质量的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问题的快速处理、查询和数据统计。当前,客户对零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优质准时的实现交付,企业需搭建零件质量分析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质量信息的传递方式,帮助企业实时掌握零件质量数据,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成飞公司复材厂零件生产过程、周转过程业务及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调研和分析,以管理复材厂质量问题为核心,基于Microsoft的.net平台,采用B/S技术体系构架、Oracle11g数据库等技术,进行业务流程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构建业务功能模块结构及页面结构,实现系统代码开发和安全性能管理,建立满足复材厂实际情况的零件质量分析管理平台。复材零件质量分析管理平台为复材厂的质量问题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快速而可靠的手段。本系统可以记录、跟踪复材厂内部生产加工、周转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故障问题,记录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应解决措施,规范工艺技术质量问题的分析过程,为后续问题解决提供依据;实现质量数据的全面采集,强化各类故障、原因的分析统计能力;实现零件质量问题的闭环管理,为管理层提供数据支撑,确保零件的优质准时交付。经系统测试及用户使用反馈,复材零件质量分析管理平台能够完成对质量问题管理、查询及数据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在界面设计、安全性能设计、完整性和稳定性上基本达到了复材厂的使用需求,并具有在用户界面的操作方便程度和数据统计模块中数据的处理速度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通过对Web Data Window的改进实现快速开发B/S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过对Web Data Window的改进实现快速开发B/S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BIM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BIM技术应用现状和不足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意义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研究路线与关键技术 |
第2章 云-BIM数据融合架构研究 |
2.1 面向BIM服务的云计算体系 |
2.2 软件架构分类 |
2.2.1 面向BIM服务的桌面应用C/S架构体系 |
2.2.2 面向BIM服务的Web应用B/S架构体系 |
2.3 多维数据融合策略 |
2.3.1 BIM数据的转换策略 |
2.3.2 多维数据的存储格式与共享策略 |
2.3.3 数据加载与可视化策略 |
2.4 云-BIM数据融合架构构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BIM数据转换和数据可视化理论研究 |
3.1 BIM数据转换的理论研究 |
3.1.1 BIM数据轻量化机制 |
3.1.2 BIM模型向glTF格式转换 |
3.1.3 BIM模型二维数据转换 |
3.2 转换数据可视化的理论研究 |
3.2.1 基于Three.js的BIM-Viewer重构原理 |
3.2.2 提高图形渲染性能的理论机制 |
3.2.3 光线投射算法原理 |
3.2.4 原型HTML与视点坐标变换漏洞修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云-BIM数据融合平台研发 |
4.1 面向PC端的BIM轻量化插件研发 |
4.1.1 开发环境 |
4.1.2 模型转换导出思路与流程 |
4.1.3 插件封装 |
4.2 面向Web端的BIM数据融合研发 |
4.2.1 开发环境 |
4.2.2 云-BIM数据融合平台详细功能设计 |
4.2.3 微内核平台的研发 |
4.2.4 BIM可视化管理模块的研发 |
4.2.5 智能物资管理系统模块的研发 |
4.3 平台部署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案例应用 |
5.1 工程背景 |
5.2 基础数据准备 |
5.2.1 工程相关信息的录入 |
5.2.2 BIM模型转换与可视化应用 |
5.3 建设工程相关数据的融合验证 |
5.3.1 工程算量清单、物资清单数据的获取与导入 |
5.3.2 BIM数据的驱动和联合应用 |
5.3.3 智能物资管模块报表业务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矿山光纤微震信号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光纤微震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初至波到时自动拾取技术研究现状 |
1.2.3 震源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初至波到时自动拾取方法研究 |
2.1 初至波拾取常用方法 |
2.1.1 时域分析法 |
2.1.2 频域分析法 |
2.1.3 时频分析法 |
2.1.4 模式识别法 |
2.2 随机森林算法 |
2.2.1 决策树简介 |
2.2.2 决策树属性选择 |
2.2.3 随机森林构建过程 |
2.2.4 随机森林算法评价 |
2.3 基于随机森林的初至波到时自动拾取方法 |
2.3.1 初至波到时拾取模型构建 |
2.3.2 实验数据与设计 |
2.3.3 实验设置 |
2.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震源定位方法研究 |
3.1 震源定位原理 |
3.2 震源定位常用方法 |
3.2.1 Geiger定位法 |
3.2.2 粒子群定位算法 |
3.2.3 牛顿迭代法 |
3.3 基于粒子群与牛顿迭代的震源定位法 |
3.3.1 算法原理 |
3.3.2 算法流程 |
3.4 震源定位实验 |
3.4.1 算法验证 |
3.4.2 定位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Web的微震事件信息管理系统 |
4.1 开发技术选型 |
4.1.1 Spring Boot简介 |
4.1.2 My Batis Plus简介 |
4.1.3 Tomcat简介 |
4.1.4 j Query Ajax简介 |
4.1.5 SVG简介 |
4.1.6 SQL Server数据库简介 |
4.2 系统设计需求 |
4.2.1 设计目标 |
4.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4.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4.3 系统设计概要 |
4.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2 系统技术架构分析 |
4.3.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4.4 系统实现与测试 |
4.4.1 系统开发与测试环境 |
4.4.2 系统各功能模块实现 |
4.4.3 系统功能测试 |
4.4.4 系统非功能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矿山震源实时监测与定位系统应用 |
5.1 应用背景 |
5.2 选址与监测点设置 |
5.2.1 传感器布置 |
5.2.2 传感器安装 |
5.3 方案设计 |
5.3.1 系统组成 |
5.3.2 技术指标 |
5.4 微震监测数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发表专利 |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 |
(3)基于iOS的数学速算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iOS手机客户端技术 |
2.1.1 iOS系统介绍 |
2.1.2 iOS开发语言Objective-C介绍 |
2.1.3 MVC设计模式 |
2.1.4 Cocoa Pods第三方库管理工具 |
2.1.5 随机出题改进算法 |
2.2 网页客户端开发技术 |
2.2.1 B/S架构 |
2.2.2 Java EE概述 |
2.2.3 JSP与 Servlet技术 |
2.3 Tomcat服务器 |
2.4 My SQL数据库 |
2.5 系统数据安全技术 |
2.5.1 MD5 与密钥相结合的摘要算法介绍 |
2.5.2 MD5 与密钥相结合的摘要算法应用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 |
3.1 可行性分析 |
3.2 iOS手机客户端功能性需求 |
3.2.1 注册与登录模块 |
3.2.2 重置密码模块 |
3.2.3 滚动公告栏模块 |
3.2.4 数学速算视频观看模块 |
3.2.5 数学速算分类训练模块 |
3.2.6 数学速算快速练习模块 |
3.2.7 文档下载并预览模块 |
3.2.8 练习记录功能模块 |
3.2.9 反馈功能模块 |
3.2.10 个人管理功能模块 |
3.3 iOS手机客户端非功能性需求 |
3.4 网页客户端功能性需求 |
3.4.1 注册与登录模块 |
3.4.2 文件上传模块 |
3.4.3 文件管理模块 |
3.4.4 反馈信息查阅模块 |
3.5 网页客户端非功能性需求 |
3.6 服务器功能性需求 |
3.7 服务器非功能性需求 |
3.8 系统整体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4.1.1 iOS手机客户端开发环境搭建 |
4.1.2 网页客户端及服务器开发环境的搭建 |
4.2 建立应用工程 |
4.2.1 iOS手机客户端工程的创建 |
4.2.2 网页客户端及服务器工程创建 |
4.3 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
4.4 My SQL数据库的设计 |
4.4.1 用户信息表 |
4.4.2 教学视频信息表 |
4.4.3 分类训练习题表 |
4.4.4 滚动公告图片表 |
4.4.5 教学文档信息表 |
4.4.6 用户头像信息表 |
4.4.7 反馈信息表 |
4.5 iOS手机客户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5.1 iOS访问权限机制 |
4.5.2 注册验证码与邮箱激活 |
4.5.3 注册与登录功能模块 |
4.5.4 重置密码模块 |
4.5.5 滚动公告栏功能模块 |
4.5.6 数学速算视频观看模块 |
4.5.7 数学速算分类训练模块 |
4.5.8 数学速算快速练习模块 |
4.5.9 文档下载并预览模块 |
4.5.10 练习记录功能模块 |
4.5.11 反馈功能模块 |
4.5.12 个人管理功能模块 |
4.6 网页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4.6.1 注册与登录模块 |
4.6.2 文件上传模块 |
4.6.3 文件管理模块 |
4.6.4 反馈信息查阅模块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测试流程 |
5.2.1 iOS手机客户端测试流程 |
5.2.2 网页客户端测试流程 |
5.2.3 服务器端测试流程 |
5.3 测试结果 |
5.3.1 iOS手机客户端测试结果 |
5.3.2 网页客户端测试结果 |
5.3.3 服务器端性能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云服务的露井联采矿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云服务应用研究现状 |
1.2.2 煤矿信息平台发展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2.1.1 水资源生命周期理论 |
2.1.2 水资源生命周期可持续评价 |
2.2 软件开发技术 |
2.2.1 B/S技术 |
2.2.2 C#语言 |
2.2.3 ASP.NET技术 |
2.2.4 云存储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
3.1 系统所研究区域概况 |
3.1.1 自然地理 |
3.1.2 水文气象 |
3.1.3 区域地质条件 |
3.1.4 企业概况 |
3.1.5 水资源利用情况 |
3.2 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
3.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2.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2.3 安全可行性分析 |
3.3 系统需求分析 |
3.3.1 系统功能需求 |
3.3.2 系统非功能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
4.1.1 设计原则 |
4.1.2 设计目标 |
4.2 系统整体设计 |
4.2.1 系统总体架构 |
4.2.2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4.3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 |
4.3.1 水资源信息管理模块 |
4.3.2 水资源统计分析模块 |
4.3.3 动态评价管理模块 |
4.3.4 系统管理模块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需求 |
4.4.2 数据E-R图 |
4.4.3 数据表的设计 |
4.5 开发及运行环境 |
4.5.1 硬件环境 |
4.5.2 软件环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登录功能实现 |
5.2 水资源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2.1 用水单位信息 |
5.2.2 供水单位信息 |
5.3 水资源统计分析模块实现 |
5.3.1 用水分析 |
5.3.2 供水分析 |
5.3.3 水质分析 |
5.4 动态评价管理模块实现 |
5.4.1 资源消耗综合评价 |
5.4.2 经济性综合评价 |
5.4.3 技术性能综合评价 |
5.4.4 社会影响评价 |
5.4.5 环境影响评价 |
5.4.6 可持续性综合评价 |
5.5 用户信息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登录测试 |
6.2 功能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4 软件测试结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5)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的Web前端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的目的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虚拟仿真平台的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虚拟仿真平台Web前端总体设计 |
2.1 需求概述 |
2.2 需求分析 |
2.2.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 平台架构设计 |
2.4 功能模块设计 |
2.5 数据交互设计 |
2.5.1 数据接口请求 |
2.5.2 接口返回格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虚拟仿真平台Web前端开发实现 |
3.1 平台开发环境 |
3.2 前端页面加载优化方案设计 |
3.2.1 静态资源加载优化 |
3.2.2 数据渲染优化 |
3.3 平台功能的前端实现 |
3.3.1 平台主页面 |
3.3.2 平台资源信息展示 |
3.3.3 用户数据管理 |
3.3.4 虚拟实训实验 |
3.3.5 资源共享管理 |
3.3.6 平台数据统计可视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虚拟可视化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开发 |
4.1 虚拟实训实验开发 |
4.1.1 三维井场模型搭建 |
4.1.2 Unity 3D虚拟引擎软件进行实验开发 |
4.1.3 WebGL简述及工作原理 |
4.2 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开发 |
4.2.1 钻井井场设备 |
4.2.2 Three.js三维开发引擎 |
4.2.3 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在页面加载设计与实现 |
4.2.4 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在页面中交互控制设计与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虚拟仿真平台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平台功能性测试 |
5.2.1 平台整体结构和页面测试 |
5.2.2 用户登录功能测试 |
5.2.3 虚拟实训实验功能测试 |
5.2.4 资源共享管理功能测试 |
5.3 平台非功能性测试 |
5.3.1 兼容性测试 |
5.3.2 安全性测试 |
5.3.3 易用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6)中央空调管理控制计费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及架构 |
1.3.1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3.2 论文架构设计 |
第二章 硬件方案的制定与实现 |
2.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2.2 ARM与FPGA通信设计 |
2.3 FPGA与RS485的通信接口设计 |
2.4 以太网接口 |
第三章 软件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
3.1 嵌入式操作系统 |
3.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取 |
3.1.2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3.2 Web端的设计与实现 |
3.2.1 Web前端主要技术概述 |
3.2.2 Web功能页面设计 |
3.3 Web服务器 |
3.3.1 嵌入式Web服务器概述 |
3.3.2 Appweb服务器的移植 |
3.3.3 服务器脚本 |
3.3.4 数据传输格式 |
3.4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 |
3.4.1 进程通信 |
3.4.2 线程通信 |
3.5 嵌入式数据库 |
3.5.1 SQLite数据库的移植 |
3.5.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3.5.3 数据库接口设计 |
第四章 计费算法的改进与实现 |
4.1 中央空调计费方式概述 |
4.2 计费算法的改进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介绍 |
5.2 测试过程及结果 |
5.2.1 系统监控功能测试 |
5.2.2 远程控制功能测试 |
5.2.3 计费分摊功能测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基于Revit的BIM信息集成平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5 技术研究路线 |
第2章 BIM信息集成平台设计与实现 |
2.1 现有BIM信息集成平台功能研究 |
2.1.1 广联达协筑 |
2.1.2 鲁班工厂 |
2.2 BIM信息集成平台核心技术 |
2.2.1 BIM技术 |
2.2.2 项目管理平台 |
2.2.3 平台服务器数据库 |
2.3 BIM信息集成平台开发 |
2.3.1 BIM信息集成平台架构 |
2.3.2 平台开发准备工作 |
2.3.3 平台开发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Revit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设计与实现 |
3.1 Revit软件 |
3.1.1 Revit软件基本内容 |
3.1.2 Revit软件的可扩展性 |
3.2 Revit系统族 |
3.2.1 Revit族库的分类 |
3.2.2 Revit系统族包含的信息 |
3.3 系统族的信息提取 |
3.3.1 Revit信息提取准备工作 |
3.3.2 获取基础墙体属性参数 |
3.3.3 获取墙体图形信息 |
3.3.4 获取复杂墙及附属构建信息 |
3.3.5 获取墙的轮廓及门洞口及倒角信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WebGL可视化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
4.1 网页端模型渲染技术 |
4.1.1 WebGL技术 |
4.1.2 Three.js图形引擎 |
4.1.3 JSON数据格式 |
4.1.4 渲染优化相关技术 |
4.2 网页端三维模型的生成 |
4.2.1 网页端重建及渲染 |
4.2.2 构件显隐 |
4.2.3 漫游 |
4.2.4 精细度转换 |
4.2.5 工程进度显示 |
4.2.6 查询三维模型相关信息 |
4.2.7 距离LOD层级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列分析 |
5.1 平台可视化应用测试 |
5.2 平台管理功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航空产品数据可视化质量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关键技术概述 |
2.1 JavaEE开发技术 |
2.1.1 JavaEE框架 |
2.1.2 B/S架构 |
2.1.3 Oracle数据库 |
2.2 数据可视化技术 |
2.2.1 JQueryEasyUI可视化 |
2.2.2 Echarts可视化 |
2.2.3 Zrender可视化 |
2.3 其他技术 |
2.3.1 Workflow工作流技术 |
2.3.2 ETL数据仓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概述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用户角色识别 |
3.2.2 首页模块 |
3.2.3 外场质量管控模块 |
3.2.4 制造质量管控模块 |
3.2.5 供应商质量管控模块 |
3.2.6 质量运营管控模块 |
3.2.7 质量展示模块 |
3.2.8 个人工作台模块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3.1 运行性能需求 |
3.3.2 系统安全性 |
3.3.3 系统可维护性 |
3.3.4 系统可用性 |
3.3.5 系统易用性 |
3.4 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架构 |
4.1.1 系统整体组成设计 |
4.1.2 数据集成架构设计 |
4.1.3 网络拓扑设计 |
4.1.4 可视化流程设计 |
4.1.5 质量风险预警算法设计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系统功能模块总体设计 |
4.2.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4 接口设计 |
4.4.1 用户接口 |
4.4.2 外部接口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实现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5.2.1 首页模块 |
5.2.2 外场质量管控 |
5.2.3 制造质量管控 |
5.2.4 供应商质量管控 |
5.2.5 质量运营管控 |
5.2.6 质量展示 |
5.2.7 个人工作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6.2.1 测试范围 |
6.2.2 测试缺陷分析 |
6.2.3 测试功能列表 |
6.2.4 功能测试总结 |
6.2.5 测试结论 |
6.3 系统性能测试 |
6.3.1 性能测试需求和策略 |
6.3.2 运行环境 |
6.3.3 测试场景 |
6.3.4 测试场景数据收集及结果分析 |
6.4 应用稳定性测试 |
6.4.1 疲劳测试 |
6.4.2 测试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
1.4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工作 |
1.5 整体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2.1 .NET框架 |
2.2 ASP.NET |
2.3 ADO.NET |
2.4 SQL Server |
2.5 B/S(Browser/Server)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总体目标及一般需求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业务需求 |
3.2.2 业务流程分解与再造 |
3.3 角色与业务功能分析 |
3.3.1 角色分析 |
3.3.2 业务功能分析 |
3.4 系统用例分析 |
3.5 系统用例模型 |
3.6 非功能需求 |
3.6.1 环境需求 |
3.6.2 性能需求 |
3.6.3 安全需求 |
3.7 可行性研究 |
3.7.1 技术可行性 |
3.7.2 经济可行性 |
3.7.3 社会可行性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角色的设计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2 系统建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主要实体属性图 |
4.3.2 数据库的表结构 |
4.4 系统安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前端主界面 |
5.2 管理员后台登录 |
5.3 管理员系统管理 |
5.4 职位类别管理 |
5.5 专业信息管理 |
5.6 毕业生用户管理 |
5.7 毕业生简历管理 |
5.8 毕业生求职管理 |
5.9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管理 |
5.10 系统安全实现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阶段 |
6.1.1 单元测试 |
6.1.2 集成测试 |
6.1.3 系统测试 |
6.2 测试方法 |
6.3 测试用例 |
6.4 测试结果 |
6.5 测试缺陷说明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复材零件质量分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概述 |
2.1 B/S体系构架 |
2.2 ORACLE数据库系统 |
2.3 NET Framework |
2.4 编程语言 |
2.4.1 C#语言 |
2.4.2 Javascript语言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概述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业务流程 |
3.2.2 接口设计需求 |
3.3 其它非功能需求 |
3.3.1 运行性能需求 |
3.3.2 安全性能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总体设计目标 |
4.2 架构设计 |
4.2.1 网络架构 |
4.2.2 系统架构 |
4.2.3 功能模块 |
4.2.4 软硬件环境 |
4.3 审批流与业务流设计 |
4.3.1 审批流与业务流的关系 |
4.3.2 流程审签设计 |
4.4 接口设计 |
4.4.1 用户接口 |
4.4.2 外部接口 |
4.5 质量问题管理模块设计 |
4.5.1 功能描述 |
4.5.2 功能列表 |
4.5.3 质量问题管理功能组 |
4.5.4 流程相关数据 |
4.6 问题查询管理模块设计 |
4.6.1 功能描述 |
4.6.2 功能列表 |
4.6.3 问题查询管理功能组 |
4.7 数据统计管理模块设计 |
4.7.1 功能描述 |
4.7.2 功能列表 |
4.7.3 数据统计管理功能组 |
4.8 系统安全及防错设计 |
4.8.1 用户登录设计 |
4.8.2 操作防错设计 |
4.8.3 数据防丢设计 |
4.9 数据库设计 |
4.9.1 概念结构设计 |
4.9.2 数据表设计 |
4.9.3 物理结构设计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实现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5.2.1 质量问题管理模块实现 |
5.2.2 质量查询管理模块实现 |
5.2.3 数据统计管理模块实现 |
5.2.4 安全性能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运行环境 |
6.2 测试计划 |
6.2.1 测试方案 |
6.2.2 测试类型 |
6.2.3 测试项 |
6.3 测试内容及要求 |
6.3.1 测试内容 |
6.3.2 测试要求 |
6.4 测试结果及发现 |
6.4.1 质量问题管理模块测试 |
6.4.2 质量查询管理模块测试 |
6.4.3 数据统计管理模块测试 |
6.5 测试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数据表设计信息 |
1 流程信息表 |
2 原因措施表 |
3 流程记录表 |
4 工段组成本表 |
5 机型成本表 |
6 工段组绩效表 |
7 故障原因表 |
8 故障专业表 |
9 故障类型表 |
10 专业类型表 |
附录B 系统实现关键代码 |
1 责任审判模块部分关键实现代码 |
2 责任回应模块部分关键实现代码 |
3 措施制定模块部分关键实现代码 |
4 措施执行模块部分关键实现代码 |
5 问题归零反馈模块部分关键实现代码 |
6 工段组质量数据统计模块部分关键实现代码 |
7 机型质量数据统计模块部分关键实现代码 |
8 质量故障类型统计模块部分关键实现代码 |
四、通过对Web Data Window的改进实现快速开发B/S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BIM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 张瑞强.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矿山光纤微震信号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D]. 高煜.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3]基于iOS的数学速算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 何秋跃.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云服务的露井联采矿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系统研发[D]. 陈静.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5]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的Web前端开发[D]. 程长风.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0)
- [6]中央空调管理控制计费系统[D]. 黄永旺.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7]基于Revit的BIM信息集成平台系统研究[D]. 廖金鹏. 中北大学, 2021(09)
- [8]航空产品数据可视化质量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恒.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9]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磊.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10]复材零件质量分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龚家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