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做好征订发行和组稿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生[1](2021)在《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让工会故事更精彩》文中提出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在短短数月,打赢了湖北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夺取了全国抗击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李丽[2](2020)在《S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图书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我国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体制,考试分数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使得中小学教辅图书市场异常“繁荣”,中小学教辅图书具有出版门槛低、投入少、资金回收快等特点,全国85%的出版社涉足教辅出版领域,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完善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出版社缺乏创新,教辅相互拼凑,内容雷同,同质化严重,为了占领市场,争相“高定价、低折扣”恶性竞争等问题尤为突出,并且猖獗的盗版更加剧了教辅市场的混乱。教辅图书市场科学、合理、有序发展,事关中国教育的发展大计,寻求解决之道也是出版界、教育界的一项紧迫任务。本人在S出版社任中层管理岗位,在教辅图书营销一线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而且对S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图书的营销现状和成因比较清楚,基于本论文的研究,先后走访了多家出版社、新华书店、校园书屋、教育局、民营图书公司、中小学校等单位,通过深入交流,从多角度探究到了教辅图书营销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本文以S出版社的中小学教辅图书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与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以4Ps营销理论、STP理论以及新媒体营销策略等作为理论基础,利用PEST分析工具对S出版社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教辅图书行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又从出版社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团队规模、编辑排版、产品创新、业务活动、财务资源等六个方面进行内部资源能力分析,明确了出版社内部的优劣势;然后利用SWOT分析工具,得出S出版社缺乏创新意识、营销手段单一陈旧、品牌意识淡薄、图书质量不高等诸多不足,S出版社应克服劣势,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形成品牌效应。通过对S出版社营销现状的分析,总结出现有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市场定位不准确、企业化运营时间短、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管理落后、缺乏复合型人才、激励机制、容错机制等是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在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市场细分,明确产品定位,提出新的营销策略组合,包括:高质量的产品策略、差异化折扣定价策略、渠道组合策略、促销多样化策略等。最后,根据S出版社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组织内部流程、提升营销团队能力、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企业文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健全公司营销激励机制一系列保障措施,保证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本文的主要结论是,S出版社应提高对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推进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依靠产品差异化策略,让本社的教辅图书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树立图书品牌;通过差异化折扣策略,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充分挖掘网络和新媒体渠道的潜力,建立渠道多元化的模式,提升营销效果;并通过网络营销和新媒体营销策略在未来的出版市场站稳脚跟。此外,要根据S出版集团层面整体营销战略的变化及时调整,与集团内部兄弟出版社之间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最终实现S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图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瑞萍[3](2020)在《我国民营教辅企业的转型探索研究 ——以志鸿教育、世纪金榜、曲一线的转型探索为例(2014-2019)》文中研究指明民营教辅企业在我国出版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统计,我国教辅的营收占出版业的60%,且70%以上的教辅由民营图书公司出版发行。尽管民营教辅企业在四十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但在2014年前后面临许多新情况:首先,受到新政策影响。我国2012年颁布了“教辅新政”,其中教辅评议制度和“一科一辅”制度对民营教辅的发行模式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2014年和2016年我国分别发布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规划》,指出出版企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2014年后高中实行“3+3”高考选科模式,2016年,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逐步在全国启用,2017年,教育部制定了新版高中各科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辅的内容和种类随之改变。其次,2014年后,在线教育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教辅的使用群体,同时教辅行业也存在着盗版侵权、打价格战等不规范竞争现象。最后,民营教辅企业自身也存在产品同质化、缺少高素质人才、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民营教辅企业为增强竞争力,进行了积极的转型探索,很多方面已具有企业转型的特征。本文首先梳理了四十年来民营教辅书业的发展历程及相关政策,接着以志鸿教育、世纪金榜、曲一线等民营教辅企业为代表,通过实地调研,对2014—2019年我国民营教辅企业的转型探索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企业转型探索的具体表现是更新发展理念、拓展业务经营范围、研发数字产品、开拓线上营销渠道、变革管理模式。企业在转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境有受国家政策影响、新产品和业务的竞争优势小、盈利模式不明确、转型的资金供应不足、市场竞争不规范、管理理念滞后。解决企业转型问题的办法是国家要加大对民营教辅企业的政策支持,企业要加大转型的投入、提升新产品和业务的优势、优化营销方式、更新管理理念、借鉴国外教育出版企业转型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数字化、多元化仍是当前我国民营教辅企业的转型方向,民营教辅企业应继续进行转型探索,提高竞争力、优化盈利模式,实现长远发展。
陈兰枝[4](2018)在《传播学视野下的战时《教育杂志》研究(1937-1941)》文中研究说明《教育杂志》是由我国近代最大的民营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于1909年创办的教育专业期刊。它几乎与我国新教育制度轫始相伴,出版发行近40年,刊期长,影响大,是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与教育话语变迁的重要窗口。上世纪30年代初到全面抗战以前,《教育杂志》的发展步入历史辉煌时期,单期发行量最高时达到4.5万册,成为民国时期传播范围最广,受欢迎度最高的专门教育期刊。卢沟桥的炮火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全国教育期刊的发展从战前的波峰阶段跌入全面陡降的波谷时期。由中华书局创办的《中华教育界》,在全面抗战前与《教育杂志》并称教育期刊界的“双子星座”,但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二个月便宣告停刊了。《教育杂志》却于抗战的烽火硝烟中坚守期刊出版岗位,勇于担当战时教育媒介的历史责任,并显示出强烈的问题意识。战时《教育杂志》一边致力于构建战时教育论坛,力求贡献意见,供当局采择,一边强化杂志信息功能,呈现战时教育生态,凝聚教育界同人的“教育救国”共识,鼓舞教育界同人的抗战信心。本文将《教育杂志》置于全面抗战和战时文教中心内迁的宏阔历史背景下,以传播学的“5W”传播模式构建研究框架,对战时《教育杂志》的出版与传播活动和其作为教育专业媒介的文化传播价值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考察。具体而言,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对全面抗战爆发后《教育杂志》在编辑出版方面的应对情况进行了总体考察。考察内容具体包括战时《教育杂志》辗转多地短暂停刊并迅速复刊的过程,战时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和栏目的调整,以及杂志主编黄觉民及其办刊风格,战时作者群的演化特征和战时专题、专号的策划与出版。第二章主要探讨《教育杂志》战时教育论坛的构建方针、议题设置与论坛构建技巧。战时《教育杂志》所构建的战时教育论坛具有服务抗战的内容定位,兼容并包的公共立场,并显现出专业理性的价值追求。按照战时《教育杂志》主要栏目的功能进行划分,《教育杂志》所构建的战时教育论坛可分为由主体主导的“主论坛”和由“他者”组织构建的“辅论坛”两个部分,通过“战时教育方针”“战时函授自修”“师范教育”等具体战时教育议题的延展分析,更凸显了《教育杂志》编者使主辅论坛时而遥相呼应,时而弥合互文的论坛构建策略与技巧。第三章聚焦《教育杂志》对战时各级各类教育生态的勾勒和描摹。战时《教育杂志》采用了通讯、调验报告、小说等多种文体对战时教育生态加以呈现。全面抗战时期的教育界同人“冒危险,耐苦劳,淬砺奋发,维持全国教育文化于不坠,发扬民族意识,推进内地文化”,谱写了“足以动国际之观听,供盟邦之借镜”的辉煌教育篇章。《教育杂志》对于教育生态的呈现基于此,但却不满足于此。在这一总体视角之外,战时《教育杂志》对国统区内迁高校师生以及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学校学生这两大教育群体的精神风貌与爱国情怀又特别予以展现。此外,战时《教育杂志》对战时沦陷区教育文化界知识分子的“异化”现象也进行了深入的揭露和分析。第四章以《教育杂志》上刊登的商务印书馆各类书刊和相关业务广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战前战后在广告种类和广告策略上的变化,展现其作为专业教育媒介在文化抗战与商业追求之间游走的本质。第五章主要考察全面抗战时期《教育杂志》的传播环境与发行传播方式。战时文教中心向大后方迁移,教育期刊陡降以及身处战时出版文化名城——香港是战时《教育杂志》所处的主要传播环境。商务印书馆的战时发行网络成为《教育杂志》主要依托的发行渠道,此外,战时《教育杂志》还充分借助馆内的书刊和馆外的报刊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得以在后方、香港和新加坡、澳门等地广为传播。第六章分析了战时《教育杂志》在推动战时教育政策制定与修正、助力商务印书馆“文化抗战”大业以及为战时教育研究提供宝贵一手史料等几个方面的传播效果与意义。全面抗战时期的《教育杂志》勇于承担文化抗战责任,引领教育界开展战时教育问题研究,助力商务印书馆的“文化抗战”大业,而不失权威教育期刊的专业水平。战时《教育杂志》的内容生产与出版传播是专业期刊媒介主动适应战争传播环境的成功尝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传播价值,也为当代教育期刊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李沛林[5](2014)在《办好《冶金财会》为新常态下钢铁工业健康发展服务——在2014年《冶金财会》通讯工作暨第七届“三优”表彰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同志们:在钢铁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八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劳模表彰大会精神,喜迎国庆佳节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的大喜日子里,来自全国冶金财会战线通讯工作有关领导及优秀论文作者、优秀通讯员和优秀组织发行单位(以下简称"三优")代表欢聚在西北钢城包钢召开2014年《冶金财会》通讯工作暨第七届"三优"表彰会议。首先,我代表冶金财会杂志社向为会议精心筹
陈国舜[6](2011)在《齐心协力巩固主阵地 携手并肩开创新局面——在《海南人大》杂志2012年度征订发行暨通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同志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号召。《海南人大》杂志作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同样承担着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使命,是我省人大
高开华[7](2010)在《抓住契机 乘势而上 推动《安徽教育年鉴》(2010卷)编纂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安徽教育年鉴》(2010卷)编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提出(2010年5月14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今天在这里召开《安徽教育年鉴》(2010卷)编纂工作会议,旨在进一步提高《安徽教育年鉴》的编纂质量,全面推动《安徽教育年鉴》(2010卷)编纂工作再上新台阶。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安徽教育年鉴》(2008、2009卷)的编纂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安徽
湖北省总通讯联络组[8](2008)在《学会作平台 期刊作载体 认真做好《中国工会财会》学习和发行工作》文中指出近年来,我们始终将《中国工会财会》的征订发行和组稿工作作为我省工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期刊的征订发行方面,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一直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态势。2008年,我省共订阅6788份,比上年增加了299份,增幅为4.43%,超额完成全年征订计划。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体会是:
刘万才,段培奎,韩梅,郭善竹,屈振利[9](2006)在《组建通联队伍 做好期刊发行》文中研究表明组建通联队伍是做好行业科技期刊征订发行的有效途径。《中国农技推广》和《中国植保导刊》杂志依托全国农技推广体系,组建了较为完善的通联队伍,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较好地完成了期刊的征订发行、组稿、撰稿等工作,促进了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
王守勤[10](2005)在《树立服务观念 发挥组织优势 认真做好《中国工会财会》征订和组稿工作》文中研究指明
二、努力做好征订发行和组稿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做好征订发行和组稿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让工会故事更精彩(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舆论导向 |
二、聚焦主责主业,始终把服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
三、建实建强两支队伍,为杂志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2)S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图书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论文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3.1 理论与文献研究法 |
1.3.2 实地调查法 |
1.3.3 案例研究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市场营销的概念及内涵 |
2.2 图书营销相关理论 |
2.2.1 图书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
2.2.2 图书营销学的内涵和作用 |
2.2.3 图书营销学的研究内容 |
2.2.4 STP理论 |
2.2.5 图书营销的4Ps |
2.3 新媒体营销 |
2.3.1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
2.3.2 新媒体营销的特征 |
2.3.3 新媒体营销渠道 |
2.4 相关文献综述 |
2.4.1 关于图书营销方面的研究 |
2.4.2 关于图书出版发行品牌建设的研究 |
2.4.3 关于图书销售渠道建设的研究 |
2.4.4 关于新媒体营销的研究 |
第3章 S出版社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外部环境分析 |
3.2.1 PEST分析 |
3.2.2 五力模型分析 |
3.3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3.3.1 公司教辅经营组织机构 |
3.3.2 教辅出版流程 |
3.3.3 主要教辅品种介绍 |
3.3.4 出版社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3.4 SWOT分析 |
3.4.1 公司优势 |
3.4.2 公司劣势 |
3.4.3 市场机会 |
3.4.4 市场威胁 |
第4章 S出版社营销策略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战略定位及营销现状 |
4.1.1 战略定位 |
4.1.2 营销现状 |
4.2 营销策略的主要问题 |
4.2.1 产品方面的问题 |
4.2.2 价格方面的问题 |
4.2.3 渠道方面的问题 |
4.2.4 促销方面的问题 |
4.3 营销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3.1 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 |
4.3.2 人才缺乏 |
4.3.3 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 |
第5章 S出版社教辅图书营销策略重构 |
5.1 目标市场战略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产品定位 |
5.2 营销策略重构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第6章 实施保障措施 |
6.1 优化组织内部流程 |
6.1.1 建立动态项目管理制 |
6.1.2 建立社会化的校对队伍 |
6.1.3 注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
6.2 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企业文化 |
6.2.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2.2 重视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引领 |
6.3 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 |
6.4 健全公司营销激励机制 |
6.5 提升营销团队能力 |
6.5.1 选聘、组建高效的营销团队 |
6.5.2 强化对营销团队的教育和培训 |
6.5.3 完善营销团队的薪酬激励机制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论文不足和未来展望 |
7.2.1 论文不足 |
7.2.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我国民营教辅企业的转型探索研究 ——以志鸿教育、世纪金榜、曲一线的转型探索为例(2014-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民营教辅企业发展的研究 |
1.2.2 关于民营教辅企业相关政策的研究 |
1.2.3 关于企业转型的研究 |
1.2.4 国外教育类出版企业的发展研究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5.1 研究内容 |
1.5.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我国民营教辅书业的发展历程及政策变迁 |
2.1 与民营教辅书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变迁 |
2.1.1 出版发行方面的政策变迁 |
2.1.2 教育改革和教材编写方面的政策变迁 |
2.2 教辅类民营书业的发展历程 |
2.2.1 2014 年之前的发展历程 |
2.2.2 2014 年之后的发展态势 |
第三章 我国民营教辅企业的转型探索(2014—2019) |
3.1 发展理念的转型探索 |
3.2 业务的转型探索 |
3.2.1 与教育和出版相关的业务 |
3.2.2 其他领域的业务 |
3.3 产品的转型探索 |
3.3.1 数字产品的转型 |
3.3.2 传统纸质图书的转型 |
3.4 发行方式的转型探索 |
3.4.1 线上渠道 |
3.4.2 线下渠道 |
3.5 企业管理的转型探索 |
3.5.1 组织架构的变革 |
3.5.2 制度和人才管理的创新 |
3.5.3 企业文化的更新 |
第四章 我国民营教辅企业转型探索中的问题与困境 |
4.1 政策制约 |
4.2 市场竞争不规范 |
4.3 新产品或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弱 |
4.3.1 新产品缺乏竞争优势,质量有待提高 |
4.3.2 新业务发展初期投入大于产出 |
4.3.3 新产品或业务的盈利模式不明确 |
4.4 转型资金投入不足 |
4.5 管理理念滞后 |
4.5.1 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不完善 |
4.5.2 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 |
4.5.3 企业文化落实不到位 |
第五章 我国民营教辅企业的转型建议 |
5.1 国家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
5.2 提升新产品和业务的竞争力 |
5.2.1 提高产品质量 |
5.2.2 丰富产品的结构和形态 |
5.2.3 加强对新业务的评估 |
5.3 优化发行与营销方式 |
5.4 更新管理理念 |
5.4.1 优化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
5.4.2 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
5.4.3 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落实 |
5.5 借鉴国外教育出版企业转型的成功经验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传播学视野下的战时《教育杂志》研究(1937-194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
一、有关民国教育期刊的总体研究 |
二、关于民国教育期刊个案的研究 |
三、有关《教育杂志》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内容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战时《教育杂志》的出版概况 |
第一节 全面抗战以前的出版传播简述 |
一、初创发展阶段(1909—1922) |
二、变革创新阶段(1922—1931) |
三、复刊飞跃阶段(1934—1937) |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编辑与出版应对 |
一、短暂停刊、快速复刊与多地辗转 |
二、办刊宗旨、编辑方针与栏目调整 |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主编与作者群 |
一、教育家型主编黄觉民 |
二、专业权威的多元作者群 |
第四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专题与专号策划 |
一、专题、专号的策划出版概况 |
二、专题、专号的策划方式创新 |
三、专题、专号的战时话语演进 |
第二章 战时《教育杂志》的教育论坛构建 |
第一节 战时教育论坛的构建方针 |
一、服务抗战的内容定位 |
二、兼容并包的公共立场 |
三、专业理性的价值追求 |
第二节 战时教育论坛的主要议题 |
一、关于战时教育方针定位的争论 |
二、关于战时函授自修制度的研讨 |
三、关于战时师范教育发展的建议 |
第三节 战时教育论坛的构建策略 |
一、设置弥合呼应的主辅论坛 |
二、延拓民众教育的补充论坛 |
第三章 战时《教育杂志》的教育生态呈现 |
第一节 战时教育生态呈现的文体形式 |
一、短讯与通讯 |
二、调查与统计 |
三、小说与传记 |
第二节 战时教育生态呈现的基本视角 |
一、总结战时教育遭受的各项损失 |
二、报道战时各类教育的应对举措 |
三、展现教育同人英勇的抗战行为 |
四、介绍国外战时教育及国际互动 |
第三节 战时教育生态呈现的特定视角 |
一、国统区高等教育与师生教育救国形象构建 |
二、边区各类教育与学生抗战学习生活营造 |
三、沦陷区奴化教育与“文化汉奸”面目揭露 |
第四章 战时《教育杂志》的广告特征与广告策略 |
第一节 战时广告的构成 |
一、战时广告的概况 |
二、战时广告的种类 |
第二节 战时广告的特征 |
一、馆外商业广告难觅踪迹 |
二、抗战图书广告种类繁多 |
三、新创抗战刊物广告力度大 |
四、战时补充教材广告成为主体 |
五、常规业务广告呈现抗战特色 |
第三节 战时广告的策略 |
一、利用“文化抗战”进行事件营销 |
二、提升广告与期刊内容的匹配程度 |
三、开展高频度与多维度的持续宣传 |
第五章 战时《教育杂志》的传播环境与传播策略 |
第一节 战时传播环境 |
一、书刊出版传播追随文教中心迁移 |
二、经历辗转确定香港为战时出版地 |
三、教育期刊出版整体进入波谷时期 |
第二节 战时发行方式与传播策略 |
一、依靠商务印书馆的发行渠道发行 |
二、通过商务印书馆的书刊互动宣传 |
三、借助商务印书馆的馆外报纸推广 |
四、改进内容生产维护特定受众群体 |
第六章 战时《教育杂志》的传播效果与意义 |
第一节 助推战时教育政策的制定与修正 |
一、促进战时教育政策的制定 |
二、推动战时教育政策的修正 |
第二节 助力商务印书馆“文化抗战”大业 |
一、维护商务与文化教育界的联系 |
二、推动商务抗战与文教图书的销售 |
第三节 为战时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
结语: 应对与引领 形塑与调和 |
附录 |
1. 商务印书馆编审部迁往长沙后的合影 |
2. 1938-1941年《教育杂志》封面 |
3. 1938-1941年《教育杂志》版权页 |
参考文献 |
Ⅰ 中文部分 |
Ⅱ 英文部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办好《冶金财会》为新常态下钢铁工业健康发展服务——在2014年《冶金财会》通讯工作暨第七届“三优”表彰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上一年度工作情况 |
(一) 坚持以去年8月中钢协四届六次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精神为指导, 为钢铁工业攻坚克难、排忧解困做好舆论宣传 |
(二)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好宣传 |
(三) 面对目前钢铁行业期刊的严峻形势, 实施减员扩版增效, 提高期刊效益和社会影响 |
(四) 依靠群众办刊, 让读者、作者、编者心连心 |
(五) 深入企业、联系实际, 保证每期有两篇以上内容鲜活的文章提供读者 |
二、关于第七届“三优”评选表彰有关情况 |
(一) 第七届“三优”评选结果 |
(二) “三优”评选目的和意义 |
(三) 关于“三优”评选比例和评选办法 |
1. 评选程序和综合平衡 |
2. 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
3. 关于优秀通讯员和优秀组织发行单位的评选 |
4. 关于“三优”的表彰鼓励 |
三、今后报道参考提纲和拟开设栏目 |
(一) 下一年度宣传报道提纲和要点 |
1. 关于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形势的宣传要点 |
2. 关于下半年协会重点工作的宣传要点 |
3. 对钢铁行业走势与应关注的主要热点、难点问题的宣传要点 |
4. 关于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的宣传要点 |
5. 关于财会专业管理工作的宣传要点 |
(二) 拟开设的主要栏目 |
1. 卷首语或行业要闻: |
2. 学习新法规: |
3. 工作研究: |
4. 改革创新: |
5. 适应新常态: |
6. 金点子: |
7. 金融园地: |
8. 风险管理: |
9. 管理会计: |
1 0. 对标挖潜: |
1 1. 总会计师论坛: |
1 2. 财会论坛: |
1 3. 企业现代化管理: |
1 4. 成本管理: |
1 5. 税务园地: |
16.审计园地: |
17.营销园地: |
18.案例分析: |
19.财会文苑: |
20.他山之石: |
四、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 |
(一)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媒体工作的讲话精神, 抓好自身改革, 健体强身 |
(二) 为配合中央关于深化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价格体制改革的部署, 着力抓好金融财会领域几个重点课题的典型调研, 推进改革深入发展 |
1. 继续做好冶金企业财务公司的典型调研和跟踪连续宣传, 为财务公司进一步完善、提高、健康发展提供信息和舆论指导 |
2. 按照钢协财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 搞好钢铁行业财务、税收、价格改革方面的典型调研、案例、建议和经验宣传 |
3. 抓好冶金工业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的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租赁等非银行金融业改革的典型调研, 总结典型经验, 分析典型案例, 推进这些行业健康发展 |
4. 搞好审计行业的调研宣传, 提供信息交流和舆论支持 |
5. 继续关注钢铁行业总会计师的工作状况, 积极创造条件, 做好准备, 力争尽快召开一次总会计师座谈会 (CFO沙龙) |
(三) 从提高期刊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出发, 做好新形势下的征订发行工作 |
(四) 充分利用广告平台, 以图文并茂多样化形式宣传企业形象, 增加期刊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
(6)齐心协力巩固主阵地 携手并肩开创新局面——在《海南人大》杂志2012年度征订发行暨通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与时俱进, 因应形势, 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二、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进一步开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 |
三、加强领导, 狠抓落实, 进一步推进刊物2012年度征订发行和通联工作 |
(7)抓住契机 乘势而上 推动《安徽教育年鉴》(2010卷)编纂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安徽教育年鉴》(2010卷)编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安徽教育年鉴》 (2008卷) 获奖为契机, 充分认识《安徽教育年鉴》编纂工作取得的成绩 |
二、《安徽教育年鉴》 (2008卷、2009卷) 编纂出版工作回顾 |
三、切实做好《安徽教育年鉴》 (2010卷) 的编纂工作和2009卷的征订工作 |
(8)学会作平台 期刊作载体 认真做好《中国工会财会》学习和发行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统一认识是前提 |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 |
三、抓好落实是根本 |
四、创新机制是保证 |
五、会计学会是依托 |
六、学刊、用刊是目的 |
(9)组建通联队伍 做好期刊发行(论文提纲范文)
1 通联队伍的组建与工作机制 |
1.1 队伍组建 |
1.2 发行模式 |
一是单订单发模式。 |
二是统订分发模式。 |
三是统订统发模式。 |
四是集体订阅模式。 |
1.3 信息反馈 |
1.4 激励机制 |
2 几点体会 |
2.1做好行业科技期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必须要以完善的行业体系为依托 |
2.2 做好行业科技期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必须走以内容为核心的路 |
2.3 做好行业科技期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必须加强对期刊自身的宣传 |
2.4 做好行业科技期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必须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
(10)树立服务观念 发挥组织优势 认真做好《中国工会财会》征订和组稿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领导重视、专人负责 |
二、依靠骨干,学刊用刊 |
三、开展活动,精心组稿 |
四、尽心尽责,服务基层 |
四、努力做好征订发行和组稿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让工会故事更精彩[J]. 王瑞生. 中国工会财会, 2021(02)
- [2]S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图书营销策略研究[D]. 李丽. 山东大学, 2020(05)
- [3]我国民营教辅企业的转型探索研究 ——以志鸿教育、世纪金榜、曲一线的转型探索为例(2014-2019)[D]. 李瑞萍. 河北大学, 2020(08)
- [4]传播学视野下的战时《教育杂志》研究(1937-1941)[D]. 陈兰枝.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5]办好《冶金财会》为新常态下钢铁工业健康发展服务——在2014年《冶金财会》通讯工作暨第七届“三优”表彰会议上的讲话[J]. 李沛林. 冶金财会, 2014(09)
- [6]齐心协力巩固主阵地 携手并肩开创新局面——在《海南人大》杂志2012年度征订发行暨通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陈国舜. 海南人大, 2011(12)
- [7]抓住契机 乘势而上 推动《安徽教育年鉴》(2010卷)编纂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安徽教育年鉴》(2010卷)编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高开华. 安徽教育, 2010(06)
- [8]学会作平台 期刊作载体 认真做好《中国工会财会》学习和发行工作[J]. 湖北省总通讯联络组. 中国工会财会, 2008(12)
- [9]组建通联队伍 做好期刊发行[J]. 刘万才,段培奎,韩梅,郭善竹,屈振利.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6(06)
- [10]树立服务观念 发挥组织优势 认真做好《中国工会财会》征订和组稿工作[J]. 王守勤. 中国工会财会, 2005(01)
标签:教育杂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