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听力正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低频听力,校正因子,预估听力级
听力正常论文文献综述
郑海峰,苏俊,于澜,王大勇,李兴启[1](2019)在《TP-ABR的正常校正因子及其在低频听力损失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正常听力者短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Tone-pip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P-ABR低频波形分化特征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为设立本实验室正常校正因子提供参考。并将其应用于低频听力损失的患者,探讨TP-ABR预估低频听力损失的可靠性。方法对20例听力正常人(40耳)和19例低频听力损失患者(19耳)进行TP-ABR测试。采用SPSS19.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正常受试者0.5、1、2、4kHz TP-ABR反应阈分别较对应频率纯音听阈高20.00±5.90,16.76±5.49,13.82±5.78,11.62±5.33dB;②正常组TP-ABR 0.5-4kHz V波潜伏期分别为11.85±0.79,10.89±1.17,9.58±0.86,8.60±0.67ms;③低频听力损失患者组和正常人组的TP-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校正值之间的差异<5dB,没有临床意义;④低频听力损失患者的TP-ABR减推荐校正因子后获得的预估听力级与其实际纯音听阈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0.5、1k Hz处两者的拟合度R2分别为0.787和0.797,相关性较好。结论通过TP-ABR反应阈值减推荐校正因子获得的预估听力级可以客观可靠的预估低频的听力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向红,李佳,张驰,冉程,刘素芬[2](2019)在《不同病程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程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结果分析,了解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病程长短将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分为叁组,第一组(病程≤3个月),27人,31耳,年龄16-62岁(38.57±11.31),女14人,男13人;第二组(3>病程≤6个月),24人,28耳,年龄18-53岁(36.15±11.45),女13人,男11人;第叁组(6>病程≤12个月),28人,35耳,年龄22-51岁(36.68±8.44),女15人,男13人。对叁组病人进行进行DPOAE检测,通过比较各组、各频点DPOAE反应幅值结果,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初步评估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叁组受试者在0.50-1.5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41, P=0.226, P=0.898, P=0.138),而在2.00~8.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 P=0.000, P=0.000, P=0.000, P=0.000)。结论 DPOAE应用于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能够在纯音听阈改变前发现患者早期耳蜗外毛细胞是否存在损伤,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损伤可能越大,可作为耳蜗早期病变的一种客观的检测方法,让耳鸣患者早重视、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蒋浩贤[3](2019)在《听力正常婴幼儿CE-chirp LS刺激声ABR的测试正常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听力正常婴幼儿click-ABR与CE-chirp LS ABR的测试正常值和波形特性,研究包括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以及阈值和Ⅴ波振幅,为CE-chirp LSABR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受试者进行常规耳科检查和评估,镇静后在隔声屏蔽室内,对听力正常受测试者进行click-ABR和CE-chirp LS ABR测试,最后保存测试结果并分析。结果1.3-6月龄组,双耳的click ABR与CE-chirp LS ABR在Ⅰ波、Ⅲ波潜伏期以及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波潜伏期和听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12月龄组,左耳click ABR与CE-chirp LS ABR在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和V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耳在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以及听阈和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12-24月龄组,左耳的click ABR与CE-chirp LS ABR在Ⅰ波、Ⅲ波潜伏期以及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波潜伏期和听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耳在Ⅰ波潜伏期和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Ⅲ波、Ⅴ波潜伏期和听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岁-5岁组,左耳的click ABR与CE-chirp LS ABR除听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余在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以及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耳在Ⅰ波、Ⅴ波潜伏期以及听阈和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Ⅲ波潜伏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受试者的click ABR与CE-chirp LS ABR在Ⅰ波潜伏期和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chirp LSABR的Ⅴ波振幅大,且Ⅴ波分化好,阈值容易分辨,可以考虑在ABR阈值测试时使用。但在部分年龄段,使用时需注意潜伏期的问题,且当临床仅用于检测婴幼儿潜伏期时需慎重。(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林珊珊,苏俊,王航[4](2019)在《听力正常青年人的低通滤波言语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听力正常青年人在低通滤波言语(low-pass filtered speech, LPFS)测试中的言语识别能力特性,得出实验室正常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3个低通滤波截止频率(0.25、0.5、0.75、1、1.25、1.5、1.75、2、2.5、3、4、6、8 kHz)并使用FIR滤波器对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试词表行数字滤波,滤波器斜率为100 dB/倍频程,处理得到汉语LPFS测试材料。选择听力正常青年人40例(80耳,男女各20例)进行测试,每例受试者以随机顺序聆听材料,给声强度为最大舒适级(maximum comfortable level,MCL),记录受试者左、右耳的言语识别率,分析不同截止频率与言语识别率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耳别、性别之间言语识别率的差异。结果低通滤波截止频率与言语识别率显着相关(r=0.765,P<0.05),随着截止频率从0.25 kHz增加至8 kHz,言语识别率也相应地从1.15%提高至98.65%,相邻两个截止频率所得言语识别率,除2.5 kHz与3 kHz、4 kHz与6 kHz外,其余频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5、1.5、2.5、3、6 kHz截止频率下,左耳言语识别率高于右耳(P<0.05),在2.5 kHz处,右耳言语识别率高于左耳(P<0.05),男、女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率仅在1 kHz处男性高于女性(P<0.05),其余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汉语LPFS测试的言语识别率随截止频率变化曲线呈中部陡峭、两端平稳的S形曲线,言语识别率随着截止频率的增加而明显上升,在0.75~2 kHz范围内上升迅速,在截止频率达到1.5 kHz以上时,言语识别率≥60.2%;LPFS测试可能存在左耳优势,性别对测试无影响;汉语LPFS测试材料的制作应充分考虑言语材料的选取、截止频率和滤波斜率的设置。(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江丽,刘积平,文玉敏,高欣[5](2019)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噪声暴露听力正常检测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职业性噪声暴露体检人员纯音听阈正常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噪声暴露体检者DPOAE改变的意义。方法分别对体检组90例、健康对照组88例进行纯音听阈测试(PTA)、DPOAE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DPOAE结果。结果体检组90例DPOAE全频率点引出为57例(63.33%),对照组88例全频率点引出为85例(96.59%);体检组DPOAE高频频率点4.00 kHz、6.00 kHz引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噪声暴露可致耳蜗外毛细胞功能受损,DPOAE较PTA能更敏感地反映外毛细胞的显微变化,为早期发现、跟踪评估噪声性听力损伤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右江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媛,李楠,董瑞娟,刘冬鑫,陈静[6](2019)在《不同噪声模式下声调对听力正常青年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评价听力正常青年在安静和不同噪声环境下聆听自然声调和平声调语句的言语识别能力,探讨汉语声调对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例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使用汉语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材料,分别在安静环境和信噪比为+5、0、-5 dB的语谱噪声(speech-shaped noise, SSN)下,以及双人语噪声(two-talkers babbles, TTB)环境下进行自然声调和平声调语句的言语识别能力测试,比较不同噪声模式下言语识别率的差异。结果在安静环境和信噪比为+5、0 dB的两种噪声模式下,听力正常受试者聆听自然声调语句和平声调语句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噪比为-5 dB时,两种噪声模式下受试者对自然声调语句的言语识别率显着高于平声调语句(P<0.05);双人语噪声下聆听平声调语句的言语识别率显着高于语谱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P<0.05)。结论与双人语噪声相比,在语谱噪声下聆听时,声调信息对言语识别能力贡献更大。(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何庆庆,刘清明,庄志成,于娟娟,陈田[7](2019)在《正常听力孤独症患儿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正常听力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波形特点,探讨ABR检测对此类患儿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57例听力正常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和51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ABR检测,比较两组ABR波Ⅰ、Ⅲ、Ⅴ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波Ⅰ、Ⅲ、Ⅴ振幅。结果两组儿童ABR波Ⅰ、Ⅲ、Ⅴ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症组ABR波Ⅰ、Ⅴ振幅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两组波Ⅲ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正常孤独症患儿的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及波Ⅲ振幅无异常,波Ⅰ、Ⅴ振幅明显增高,对诊断孤独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陈琪,苏俊[8](2019)在《音乐背景声对听力正常青年可接受噪声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音乐背景声对听力正常青年可接受噪声级(acceptable noise level,ANL)的影响。方法采用汉语普通话材料和不同背景声材料[babble声、蓝调音乐、爵士音乐、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乡村音乐(含歌词)和摇滚音乐(含歌词)],制作成ANL测试材料,对40例听力正常青年进行ANL测试,分别获得最舒适响度级(most comfortable loudness,MCL)、最大背景噪声级(background noise level,BNL),根据ANL=MCL-BNL计算出ANL值,比较不同背景声下的ANL值。结果正常青年在babble声、蓝调音乐、爵士音乐、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乡村音乐(含歌词)和摇滚音乐(含歌词)下的ANL值分别为3.58±2.49、-1.08±2.87、-2.25±3.41、-5.15±3.23、0.43±3.05、0.48±2.76、1.43±3.35、1.58±3.29 dB,正常青年在babble声下的ANL值较蓝调音乐、爵士音乐、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下的ANL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bble声与乡村音乐(含歌词)和摇滚音乐(含歌词)下的ANL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流派伴奏音乐下的ANL值存在差异,古典音乐ANL值最低,爵士、蓝调、乡村音乐次之,摇滚音乐最高(P<0.05)。结论正常青年在伴奏音乐下的ANL值比babble声下的ANL值更低,即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含歌词音乐与babble声下的ANL值无差别;音乐流派对ANL测试结果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罗香林,李楚凌,王远明[9](2018)在《正常听力婴幼儿chirp-ABR检测反应参数参考值范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正常听力婴幼儿chirp-ABR检测反应参数,探索建立chirp-ABR检测各项反应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40例(80耳)听力正常婴幼儿,分为A组(3月龄)、B组(6月龄)、C组(1周岁)、D组(3周岁)各10例(20耳)。分别采用CE-chirp及click刺激声进行ABR检测,观察ABR波形辨认率,测出Ⅴ波反应阈,获得不同刺激声强度下Ⅴ波的振幅及Ⅲ波、Ⅴ波潜伏期;对所得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当使用80分贝nHL的辨认率刺激强度时,对于chirp-ABRⅠ、Ⅲ、Ⅴ波的辨认率分别为36%、94%、100%,click-ABRⅠ、Ⅲ、Ⅴ波波形辨认率均为100%;(2)各年龄组click-ABR Ⅴ波反应阈值均高于chirp-ABR,但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阈值均小于30dB nHL,属于正常范围);(3)在不同刺激声强度下chirp-ABR检测Ⅴ波振幅均高于click-ABR检测Ⅴ波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同一年龄组,相同刺激声强度下,chirp-ABR检测Ⅲ波、Ⅴ波潜伏期较click-ABR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irp-ABR检测具有Ⅰ波辨认率低,Ⅲ波、Ⅴ波潜伏期短,Ⅴ波振幅大,Ⅴ波反应阈值与click-ABR相关性好等特点,临床应用于婴幼儿听力检测应注意这些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14期)
范雪霞[10](2018)在《TEOAE和DPOAE在正常分娩新生儿中的听力初筛结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正常分娩新生儿中的听力初筛结果。方法 7500例正常分娩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于出生后48~72 h分别采用TEOAE和DPOAE进行听力初筛,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初筛符合率、筛查测试时间。结果经听力初筛后,均未通过TEOAE和DPOAE初筛患儿60例,单未通过TEOAE初筛患儿65例,单未通过DPOAE初筛患儿70例,TEOAE初筛符合率92.31%明显高于DPOAE的初筛符合率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听力初筛后,TEOAE筛查通过及未通过测试时间均明显短于DPOAE筛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时,TEOAE筛查符合率高于DPOAE,且测试时间较短,可作为新生儿听力初筛工具,值得推广采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8年07期)
听力正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程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结果分析,了解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病程长短将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分为叁组,第一组(病程≤3个月),27人,31耳,年龄16-62岁(38.57±11.31),女14人,男13人;第二组(3>病程≤6个月),24人,28耳,年龄18-53岁(36.15±11.45),女13人,男11人;第叁组(6>病程≤12个月),28人,35耳,年龄22-51岁(36.68±8.44),女15人,男13人。对叁组病人进行进行DPOAE检测,通过比较各组、各频点DPOAE反应幅值结果,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初步评估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叁组受试者在0.50-1.5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41, P=0.226, P=0.898, P=0.138),而在2.00~8.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 P=0.000, P=0.000, P=0.000, P=0.000)。结论 DPOAE应用于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能够在纯音听阈改变前发现患者早期耳蜗外毛细胞是否存在损伤,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损伤可能越大,可作为耳蜗早期病变的一种客观的检测方法,让耳鸣患者早重视、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力正常论文参考文献
[1].郑海峰,苏俊,于澜,王大勇,李兴启.TP-ABR的正常校正因子及其在低频听力损失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2].陈向红,李佳,张驰,冉程,刘素芬.不同病程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3].蒋浩贤.听力正常婴幼儿CE-chirpLS刺激声ABR的测试正常值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
[4].林珊珊,苏俊,王航.听力正常青年人的低通滤波言语测试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5].李江丽,刘积平,文玉敏,高欣.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噪声暴露听力正常检测中的临床价值[J].右江医学.2019
[6].王媛,李楠,董瑞娟,刘冬鑫,陈静.不同噪声模式下声调对听力正常青年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7].何庆庆,刘清明,庄志成,于娟娟,陈田.正常听力孤独症患儿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8].陈琪,苏俊.音乐背景声对听力正常青年可接受噪声级的影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9].罗香林,李楚凌,王远明.正常听力婴幼儿chirp-ABR检测反应参数参考值范围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
[10].范雪霞.TEOAE和DPOAE在正常分娩新生儿中的听力初筛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
标签: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低频听力; 校正因子; 预估听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