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晚期奏鸣曲创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贝多芬,晚期,奏鸣曲,展开部
晚期奏鸣曲创作论文文献综述
卢雅丹[1](2019)在《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处于晚期的后5首钢琴奏鸣曲占有重要地位。对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大多数学习者不曾接触过,更不用谈这些奏鸣曲的创作特征了。本文通过对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结构中的展开部创作特征的研究,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3期)
陈万祥[2](2018)在《海顿对钢琴奏鸣曲发展的贡献与英式钢琴对海顿晚期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顿对键盘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奏鸣曲,甚至他的键盘作品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受到重视,这篇文章旨在从多个角度出发,大致的讨论海顿对钢琴奏鸣曲作出的影响与贡献和英式钢琴对海顿晚期创作的影响。作曲家介绍:(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12期)
黄海澜[3](2016)在《赋格对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贝多芬的一生,超越是根植于他内心的种子,创新是他的使命。他每一个时期都在突破与超越,他经历着青年时期的遵守传统,中年时期作曲技法的丰富与情感表达的完满到晚年音乐最为思辨和深刻的历程。尤其在晚年时期赋格创作手法的继承与发展在作品中的运用大大改变了固有的奏鸣曲创作手段,将此类曲式走向了更加深邃与戏剧冲突的境遇,彰显了贝多芬是从古典主义走向浪漫主义色彩转折时代最具标杆性的代表人物,指引着未来的作曲家前进的航向。(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闵敏[4](2016)在《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长期以来,贝多芬的早期和中期钢琴奏鸣曲以其英雄性为世人所认同,对晚期奏鸣曲风格的理解则有所困难。本文通过研究贝多芬晚期5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在曲式结构、调性与和声、赋格、旋律四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更好的演奏其作品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6年14期)
王檬[5](2016)在《C.P.E.巴赫早晚期奏鸣曲创作风格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尔·菲利普·埃玛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是巴罗克时期像古典主义时期过渡重要的德国作曲家、羽管键琴家。同时,他也推动了德奥地区的音乐发展,德奥音乐在18世纪欧洲音乐史成为了世界音乐的巅峰。作为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他尊重父亲的创作理念,并在其的基础上发挥创造。C.P.E.巴赫作为一个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同时也是“情感风格”的创始人之一,“情感风格”是当时新出现的美学观点,“情感风格”的创作并不是像在歌剧中那样以刻画具体人物的情感、性格为目的。它的着眼点,在于表现、传达创作者本人的感受,特别是对瞬间迸发的、易变的情感进行客观的描绘,用这种风格的作曲家们是为了获得一种深刻地、敏感的和主观的表达,C.P.E.巴赫的大多数创作都属于这种风格。C.P.E.巴赫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奏鸣曲式的演进上。他创作的大量键盘作品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为后来古典时期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正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C.P.E.巴赫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家庭背景,并对情感风格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主要对早晚期两套作品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析,并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总结出C.P.E.巴赫的创作风格。(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05-16)
杨帆[6](2016)在《从贝多芬第二十九首奏鸣曲论其晚期奏鸣曲艺术创作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创作,贯穿了钢琴音乐发展从巴洛克时期经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全部历史,在奏鸣曲式的发展以及成熟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按照其创作年份把贝多芬的叁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排列为早期、中期及晚期。并针对晚期第二十九首作品加以细致研究,从其创作背景、基本曲式结构以及主要创作特征进行综述,由此引申出其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整体创作特征,及其创作的主要贡献和艺术地位。(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6-03-01)
王思佳[7](2016)在《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晚期创作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古典时期钢琴艺术的灿烂瑰宝,尤其是其晚期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风格之创新改变更是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本文以探讨分析其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层面和演奏音响等方面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生涯的璀璨尾声,为未来研究及演奏者提供参考与思路。(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6年01期)
彭云姝[8](2015)在《试论舒伯特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音乐风格——以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第一乐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是舒伯特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被视为自贝多芬之后最优秀的奏鸣曲乐章,不仅体现了舒伯特在奏鸣曲写作方面的突破与革新,引领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的新发展,更联系到作于作曲家音乐生涯中的最后一年,是舒伯特晚期音乐风格的集中表现。(本文来源于《音乐生活》期刊2015年10期)
杨帆[9](2015)在《浅谈贝多芬晚期两首钢琴奏鸣曲的主要创作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创作,贯穿了从巴洛克时期经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钢琴音乐发展的全部历史,为奏鸣曲式的成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贝多芬的叁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按照其创作的年份排列为早期、中期及晚期。并针对晚期两首作品加以细致研究,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基本曲式结构以及主要创作特征进行综述,阐明了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艺术地位。(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5年08期)
张宏云[10](2015)在《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手法与美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贝多芬晚期最后5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手法为大背景,以其中的一种宣叙调创作手法进行分析论述,从美学的角度来阐述贝多芬在晚年如何将其独具魅力的创作手法运用到作品中、如何将作品赋予情感,以及如何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与听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5年05期)
晚期奏鸣曲创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顿对键盘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奏鸣曲,甚至他的键盘作品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受到重视,这篇文章旨在从多个角度出发,大致的讨论海顿对钢琴奏鸣曲作出的影响与贡献和英式钢琴对海顿晚期创作的影响。作曲家介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期奏鸣曲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1].卢雅丹.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J].黄河之声.2019
[2].陈万祥.海顿对钢琴奏鸣曲发展的贡献与英式钢琴对海顿晚期创作的影响[J].艺术品鉴.2018
[3].黄海澜.赋格对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影响[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闵敏.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研究[J].北方音乐.2016
[5].王檬.C.P.E.巴赫早晚期奏鸣曲创作风格的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6
[6].杨帆.从贝多芬第二十九首奏鸣曲论其晚期奏鸣曲艺术创作特征[D].吉林艺术学院.2016
[7].王思佳.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晚期创作特征[J].通俗歌曲.2016
[8].彭云姝.试论舒伯特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音乐风格——以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第一乐章为例[J].音乐生活.2015
[9].杨帆.浅谈贝多芬晚期两首钢琴奏鸣曲的主要创作特征[J].通俗歌曲.2015
[10].张宏云.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手法与美学的关系[J].芒种.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