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演替论文-丁泽伟,向东文

逆行演替论文-丁泽伟,向东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逆行演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景观重构,乡村振兴

逆行演替论文文献综述

丁泽伟,向东文[1](2019)在《应对乡村生态环境逆行演替问题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文明与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碰撞使规划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化与多样化,甚至出现生态景观的极度破碎化。研究跳脱传统乡村的规划模式,以山东省淄川县岭子镇的宋家庄村为对象,针对资源型乡村生态环境逆行演替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先行的策略,通过景观重构,化不利为有利,将制约的主要矛盾转化为特色与优势,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赵杰,王克林[2](2014)在《西南喀斯特白云岩地区植被进展演替伴随土壤生物逆行演替》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其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近十几年来,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逐步开展并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如何在进行生态系统保护的同时满足巨大的人口需求,仍然是这一地区面临的巨大挑战。一直以来,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森林,但是森林相对于其它生态系统是否适合人类管理并从中满足所需,我们知之甚少。土壤生物可以指示土壤健康状况,但很少被纳入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和管理的评价体系中。本研究选择了白云岩喀斯特地区一个植被进展演替序列:草地、灌丛和森林,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土壤微生物和线虫群落结构和组成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线虫密度、真菌细菌生物量比、线虫群落结构指数和富集指数都表现出草地最高而森林最低,并且这些指标与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说明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植被进展演替伴随土壤生物的逆行演替;此外,草地的土壤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明显优于森林,可能说明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相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耐干扰能力。因此,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目标并非要以建立森林为目标,草地生态系统更加适合人类的管理和开发。我们的研究为喀斯特地区开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5-15)

张学权,刘永碧,段拥军[3](2008)在《凉山州暗针叶林逆行演替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植被逆行演替的分析有助于当今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建设。凉山州暗针叶林分布较广,是西南林区的最主要森林类型之一。杜鹃-冷杉林逆行演替以林下杜鹃为主的下木层替代乔木层为特点,逐渐向杜鹃灌丛、高山草甸,甚至流石滩逆行演替;箭竹-云杉林或箭竹-冷杉林逆行演替表现为迅速被箭竹或悬钩子、蔷薇等灌丛占据,进而被柳叶菜(Epiobium.sp)替代。因此,在进行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可详细调查原生植物群落,人为引入接近该地气候演替顶极的种源或种苗,并在改造地内密植,逐惭形成郁闭的植物群落。(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多立安,赵树兰[4](2002)在《我国草地生态功能特征及其逆行演替扰动与恢复调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有占国土面积40%的草地,居世界第二位。由于人们对草地生态保护缺乏认识及各类逆行扰动因素的生态协同效应,对草地资源的掠夺式利用,使90%的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地区域生态恶化,系统多样性丧失加重,功能严重衰退,生态调控能力下降,直接表现在生产力大幅度降低,气候干旱化,生态灾害频繁,殃及范围不断扩大。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维系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我国草地生态逆行演替背景,结合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特征分析,从草地逆行演替扰动诊断分析视角,探讨草地逆行演替恢复调控对策,对维系草地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及草地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草原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期刊2002-05-01)

朱志诚,郭爱莲,岳明[5](1996)在《陕北黄土高原臭柏群落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一文中研究指出认为臭柏群落进展演替是在活动基质(流沙)上开始,终止于固定基质,其实质是在臭柏群落作用下,基质物理和化学特征以及水条件向着有利于植物生活的方向发展。在逆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对基质作用微弱,水条件变劣,耐旱的微观植物群落起着主导作用。整个演替过程,是植物群落作用下土壤性的内因动态演替。(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4期)

魏绍成,刘显芝[6](1986)在《退化草场分级及其与群落逆行演替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度放牧、盲目开垦等是造成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原生态学家的任务,是使生态学的原则被放牧人员和草地管理人员理解,使之科学管理草原,并较准确地确定当地草场是否退化,退化到什么程度,以便对草场植被资源最适宜地利用和采取促进植被恢复生机的措施。这样,要(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原》期刊1986年01期)

逆行演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其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近十几年来,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逐步开展并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如何在进行生态系统保护的同时满足巨大的人口需求,仍然是这一地区面临的巨大挑战。一直以来,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森林,但是森林相对于其它生态系统是否适合人类管理并从中满足所需,我们知之甚少。土壤生物可以指示土壤健康状况,但很少被纳入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和管理的评价体系中。本研究选择了白云岩喀斯特地区一个植被进展演替序列:草地、灌丛和森林,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土壤微生物和线虫群落结构和组成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线虫密度、真菌细菌生物量比、线虫群落结构指数和富集指数都表现出草地最高而森林最低,并且这些指标与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说明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植被进展演替伴随土壤生物的逆行演替;此外,草地的土壤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明显优于森林,可能说明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相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耐干扰能力。因此,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目标并非要以建立森林为目标,草地生态系统更加适合人类的管理和开发。我们的研究为喀斯特地区开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行演替论文参考文献

[1].丁泽伟,向东文.应对乡村生态环境逆行演替问题的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赵杰,王克林.西南喀斯特白云岩地区植被进展演替伴随土壤生物逆行演替[C].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3].张学权,刘永碧,段拥军.凉山州暗针叶林逆行演替特征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多立安,赵树兰.我国草地生态功能特征及其逆行演替扰动与恢复调控探讨[C].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草原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2002

[5].朱志诚,郭爱莲,岳明.陕北黄土高原臭柏群落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6].魏绍成,刘显芝.退化草场分级及其与群落逆行演替的关系[J].中国草原.1986

标签:;  ;  ;  ;  

逆行演替论文-丁泽伟,向东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