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转发论文-赖小龙,黄颖,费莉

延迟转发论文-赖小龙,黄颖,费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延迟转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传感器网络,数据转发,交迭社团

延迟转发论文文献综述

赖小龙,黄颖,费莉[1](2018)在《适用于延迟容忍移动传感器网络的交迭社团数据转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适用于延迟容忍移动传感器网络的交迭社团数据转发机制。首先,提出了节点初始社团结构检测方法。其次,综合考虑节点连接紧密度、连接稳定度二维因素,设计了交迭社团节点感知方法。进而,充分利用重迭社区节点提出了高效的数据转发机制,以提高社团内与社团间数据转发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已有方法,所提方法可分别提高有效检测率、数据投递率、投递时延性能15%、9%、16%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08期)

李赓,白雪,金兆健,吴琼之[2](2017)在《一种全数字脉冲信号延迟转发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脉冲信号的多路延迟转发的需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设计的全数字脉冲信号延迟转发系统。描述了系统架构,给出了以FPGA为核心处理器的系统框图,同时描述了信号处理流程及逻辑设计,其中包括数字上、下变频中的并行DDS和多相滤波,以及延迟模块的实现。完成了基于FPGA及高速A/D、D/A的系统实现,在Xilinx的Vivado开发环境下完成了逻辑设计。实测表明该系统能够正确产生多路延迟后的脉冲信号,具有系统结构简洁、参数设置灵活以及功能改进潜力大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7年24期)

王莉[3](2017)在《命名数据延迟容忍网络中基于兴趣区域的转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命名数据延迟容忍网络(NDDTN)是指命名数据网络(NDN)和延迟容忍网络(DTN)的融合。一个高效的转发策略不仅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得想要的内容,而且还有较低的传输时延和网络开销。然而,目前针对无线NDN环境的转发策略主要集中在连通性较好的网络,并不适用于NDDTN。因此,转发策略的设计是NDDTN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先前DTN下一种基于偏好地点的转发策略(PLBR)可以用于NDDTN的数据回复阶段。PLBR根据节点在偏好地点上的累计访问时间计算与目标节点的相似度,转发策略基于相似度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然而,PLBR并没有考虑不同节点访问相同偏好地点的时间差异,并且对本节点周围没有与目标节点有相同偏好地点的节点的情况考虑不足。本文针对PLBR存在的两点不足,提出了一种NDDTN中基于兴趣区域(ROI)的转发策略(RIF)及其改进策略RIF2:通过计算节点在每个区域不同时间片上的累计访问时间和累计访问次数,得到节点与目标节点的相似度;引入兴趣区域间地理位置上的临近关系,依据节点间兴趣区域集合的相似度和地理位置上的临近关系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本文在ONE上实现RIF和RIF2,采用真实数据集StudentLife评估协议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和PLBR相比,RIF2提高了 7%的投递率,并且具有较低的时延和开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6-05)

范广腾,黄仰博,李柏渝,孙广富[4](2016)在《局部最大延迟检测抗转发欺骗干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接收机在进行窄带干扰抑制后,其输出信号的相关峰会发生分裂。使用传统的基于信号到达时间的抗转发欺骗干扰算法,会使得捕获锁定的相关值为真实信号的旁瓣。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相关值最大的时延检测方法,在真实信号相关峰分裂所产生的旁瓣与欺骗信号不重合前提下,通过对主瓣叁个码片范围内最大值的搜索,保证捕获不会锁定在旁瓣,再选择局部最大值中的最早码相位点从而避免锁定到转发欺骗干扰。与传统的基于信号到达时间的抗转发欺骗干扰算法相比,在无窄带干扰情况下,所提算法性能相当;在存在窄带干扰情况下,其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算法。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毅,杜学绘,徐国愚,施小武[5](2015)在《一种面向延迟容忍的星间链路数据转发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间的链路具有间歇连通、传播时延长等特点,使得基于端到端持续连通的互联网协议无法适应星间链路延迟容忍环境,造成数据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提高传输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局部连通图的延迟容忍数据转发算法。该算法首先分析同层和层间卫星链路的建立条件,计算卫星链路的连通时间,建立链路的局部连通图,然后在局部连通图内选择中继节点进行转发。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同类型的CGR、PER和CVDFA算法相比,该算法在星间链路环境中报文投递率提高了4%以上、报文平均时延和网络开销降低超过15%,提高了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王守谦[6](2015)在《基于循环延迟转发的双路径多天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在飞速的发展,如何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降低系统的误码率和检测复杂度,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多天线为基础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但由于发射功率和硬件复杂度的限制,随后多种协作通信方案被提出。其中双路径协作传输方案的源节点在不同时隙能够持续不断的发送新数据,系统可以达到全速率传输,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现有的双路径协作传输方案都是基于单天线的,系统最大容量的提升空间受到了制约。若在源端、目的端和各中继节点装配多根天线,就可以挖掘更多的空间分集,实现更高速率的传输。为解决多天线系统复杂度高不易实现的问题,本文在中继转发的过程中应用循环延迟分集(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技术,通过CDD技术可以简化检测结构,降低接收端的检测复杂度。同时,在源端使用线性复数域联合预编码技术能够获得编码增益,提高系统的分集增益。将联合预编码、CDD技术与多天线方案结合研究具有低检测复杂度且能够实现可靠、全速率传输的多天线双路径协作中继方案,为无线协作通信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编码的实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为:(1)将传统的双路径全速率协作中继方案改进为源节点、所有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均装配多根天线,分析其传输模型和多天线系统的性能。(2)设计了多天线联合预编码方案,将发射端待发送的当前载波上所有时隙所有天线的符号进行联合预编码。通过联合预编码可以使系统获得一定的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提高了系统的误码性能。(3)中继节点采用循环延迟分集的转发方式,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实验得出,虽然所有节点使用多天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但是采用循环延迟分集转发方式可以使接收端的检测复杂度不随中继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增长。本传输方案编码简单而且易于实现,中继转发方式也可以结合其他的编码方案来实现,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扩展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5-04-01)

蔡幸福,宋建社,郑永安,张雄美[7](2015)在《二维间歇采样延迟转发SAR干扰技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重要目标的信息安全,提出了一种二维间歇采样延迟转发的SAR干扰技术,该技术直接攻击SAR的脉内相干特性,使雷达在干扰机附近的距离向和方位向同时产生多个以主假目标为中心对称分布的逼真假目标串,干扰效果取决于距离向和方位向的采样周期和占空比。因结合延迟转发技术,产生的距离向主假目标和方位向主假目标将不再重迭,且会偏离干扰机的所在位置,既可得到逼真的干扰效果,又保护了干扰机的安全。针对现有文献研究干扰技术多、研究应用少的问题,建立了二维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技术的应用模型,给出了高阶假目标能量补偿的调制系数。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张滔[8](2014)在《灾后搜救环境下的一种延迟容忍网络数据转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延迟容忍网络DTN (Delay Tolerant Network),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由于节点的频繁移动、节点之间缺乏持续稳定的端对端路径以及节点通信范围有限,导致网络中各节点间歇连通的一类网络。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星际通信、车载网络、野生动物追踪、环境监测、灾后救援等众多领域。在自然灾难发生后,为了尽可能地获取人员受害和财产损失信息,以便及时地开展灾后救援工作,需要对搜救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采用一种优选的数据传输策略,及时地把收集到的各数据信息传输给灾后救援指挥中心。因此,如何在灾后救援环境下寻找一种高效的数据转发策略是灾后救援工作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灾后搜救环境的特定场景,认真分析了灾后搜救工作中灾后信息的收集工作。观察发现,灾后救援工作中,不同的灾后救援人员在受灾区域局部范围内以一种随机游走模式展开搜救工作。搜索人员需要及时地把采集到的信息转发给中心节点展开灾后救援工作。当搜救人员机会地与其他人员相遇时,需要考虑是否把收集到的信息转发给对方。通过分析搜索人员类型以及他们的移动特性,本文提出了灾后救援环境下一种延迟容忍网络模型。在此模型中,将搜救人员视为随机移动的节点,满足随机移动模型,救灾帐篷或应急通信救援车视为静态的节点,并且可以直接发送受灾信息给灾后救援指挥中心。接着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接触间延时容忍的数据转发策略。该数据转发策略的主要思想是首先记录节点在历史上与其他节点接触的延时信息,建立一个数据转发参考表,并存储在节点内部。当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其他移动节点的时候,彼此交换各自的数据转发参考表,并更新各自的参考表信息。然后节点依照当前状态下获取整个网络的参考表信息,得到整个网络各节点的拓扑结构图。再利用最短路径算法,计算网络中各路径的延时时间,得出所有有效传输路径的最短延时,分析其是否在消息容忍时间范围内。如果满足延时容忍条件则进行数据转发,否则节点继续移动,直到遇到合适的转发节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灾后搜救环境下的数据转发策略能够在延迟容忍的条件下及时地对信息进行转发,与Spray、MaxProp以及Prophet算法相比,提高了消息的传输效率和网络的吞吐量。(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4-06-10)

吴大鹏,傅象玖,王汝言,王建[9](2014)在《数据活跃度感知的延迟容忍网络数据转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延迟容忍网络中的数据活跃程度与其扩散速度直接相关的规律,提出了数据活跃程度感知的延迟容忍网络数据转发机制.根据数据平均投递周期,节点以分布式方式衡量数据的活跃程度,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数据期望投递跳数,进而控制数据复制转发的扩散程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大幅度改善数据成功投递率和网络平均延迟.(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叶晖,刘华富,王江涛[10](2013)在《延迟容忍网络中基于不同转发行为路由策略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延迟容忍网络(DTN)中,大多数已有的路由算法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数据转发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移动模式设计不同数据转发行为的路由策略。该策略将个体移动划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Normal状态,另外一种为Small状态。在Normal状态时,采用叁因素标准来严格选取中继节点;在Small状态时,采用小范围洪泛来降低端到端延迟。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与传统策略相比可有效提高路由效率。(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27期)

延迟转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对脉冲信号的多路延迟转发的需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设计的全数字脉冲信号延迟转发系统。描述了系统架构,给出了以FPGA为核心处理器的系统框图,同时描述了信号处理流程及逻辑设计,其中包括数字上、下变频中的并行DDS和多相滤波,以及延迟模块的实现。完成了基于FPGA及高速A/D、D/A的系统实现,在Xilinx的Vivado开发环境下完成了逻辑设计。实测表明该系统能够正确产生多路延迟后的脉冲信号,具有系统结构简洁、参数设置灵活以及功能改进潜力大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迟转发论文参考文献

[1].赖小龙,黄颖,费莉.适用于延迟容忍移动传感器网络的交迭社团数据转发机制[J].中国科技论文.2018

[2].李赓,白雪,金兆健,吴琼之.一种全数字脉冲信号延迟转发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7

[3].王莉.命名数据延迟容忍网络中基于兴趣区域的转发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4].范广腾,黄仰博,李柏渝,孙广富.局部最大延迟检测抗转发欺骗干扰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6

[5].张毅,杜学绘,徐国愚,施小武.一种面向延迟容忍的星间链路数据转发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

[6].王守谦.基于循环延迟转发的双路径多天线协作中继传输方案研究[D].安徽大学.2015

[7].蔡幸福,宋建社,郑永安,张雄美.二维间歇采样延迟转发SAR干扰技术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5

[8].张滔.灾后搜救环境下的一种延迟容忍网络数据转发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

[9].吴大鹏,傅象玖,王汝言,王建.数据活跃度感知的延迟容忍网络数据转发机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叶晖,刘华富,王江涛.延迟容忍网络中基于不同转发行为路由策略研究(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标签:;  ;  ;  

延迟转发论文-赖小龙,黄颖,费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