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县第三中学付仲玲
〔摘要〕校本课程评价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保障机制,又是一种更好的导向机制,如何更好地把握校本课程评价,选用有效的评价是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个主要课题。我校校本课程《经典·生活·人生》已经成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出了相应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课程评价方法探讨
1课程方案评价
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做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2课程评价的过程
2.1每日早读十分钟背诵。背诵内容是课题组提前准备好的“一周一诗一语一言一经”内容(即一首古诗、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句三字经),每周的背诵实施签名制,学生背诵完后由教师或班组长挑背,然后在表上签名。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的背诵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全部背诵,个别学困生可以只背一首诗或一个成语,不是硬性的规定。
2.2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由于这个学科人文知识浓郁,所以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将国学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或某一个细小的环节之中。
2.3课题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为了让国学真正融入学生生活,结合节假日、时令节气等,精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搜集到相关的信息,感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
3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构
3.1教师评价。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评价记录;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3.2学生评价。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4校本课程评价的效果
4.1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4.2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学生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读了《增广贤文》会说话;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4.3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学校的楼道以孔子的《论语》为标语,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风,有“进德修业,教学相长”的教风,有“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的学风,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报,营造了浓郁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围。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评价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景泰三中这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的文化底蕴亦将更加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