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芳醚酮酰亚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酰亚胺结构,聚芳醚酮,树脂基复合材料,层间剪切
聚芳醚酮酰亚胺论文文献综述
刘禹含[1](2019)在《主链含酰亚胺结构的聚芳醚酮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于材料高性能、低成本的追求,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离不开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可以使各种材料组分的性能最大化,并赋予它们在单一材料组分中不具备的优异特性。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具有两相或两相以上结构的材料,由有机聚合物基质材料和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组成。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可选择的树脂基体种类很多,聚芳醚酮就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树脂基体,它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耐辐射和耐化学品等优点,但缺点是熔融温度较高,而且难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表面能较低,在复合材料中与碳纤维结合能力差,因此对于聚芳醚酮的改性成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为了改善聚芳醚酮/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设计合成了一种含酰亚胺结构的聚芳醚酮,通过控制聚合物中酰亚胺结构的摩尔分数,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合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达到Tg可控的目的。以这种聚芳醚酮作为树脂基体,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出复合材料层压板。本论文首先探究了不同铺层数目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随后通过扫描电镜、动态机械性能测试、层间剪切测试、弯曲性能测试等,进一步分析酰亚胺结构的引入对于复合材料层压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酰亚胺结构摩尔分数的增加,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提高,且聚合物的溶解性得到改善,成功制备出了具有良好的热性能与易加工性的聚芳醚酮树脂基体。随后,我们制备出酰亚胺结构含量不同的复合材料,扫描电镜显示酰亚胺结构的引入使纤维与树脂的结合更加紧密,成功地改善了树脂对纤维的浸润效果,加强了树脂与纤维的界面结合作用。此外,DMA测试表明:随着酰亚胺含量的增加,层压板的储能模量大幅提高,损耗因子逐渐减小,再次证明了酰亚胺结构对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起到积极作用。弯曲测试显示复合材料的抗弯曲负荷能力也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于鸿达[2](2018)在《含叁芳基均叁嗪聚芳醚和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芳基均叁嗪具有对称的空间平面结构,苯环和叁嗪环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结构具有很高的刚性,热分解温度能达到486 ℃。因此将叁芳基均叁嗪结构引入聚合物中对于增强聚合物的耐高温性和耐化学腐蚀性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通常线性的叁芳基均叁嗪聚合物溶解性都较差,加工困难,成为限制叁芳基均叁嗪聚合物应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分子设计角度出发,合成了两种叁芳基均叁嗪单体2,4-二(4-氟苯基)-6-苯基-1,3,5-叁嗪(BFPT)和2,4-二(4-氨基苯基)-6-苯基-1,3,5-叁嗪(BAPT),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BFPT以对氟苯甲腈为起始原料,经过两步反应成功制得。对于BAPT单体的合成,首先用对硝基苯甲腈合成了对硝基苯甲脒盐酸盐,然后与苯甲酰氯关环成功制备了2,4-二(4-硝基苯基)-6-苯基-1,3,5-叁嗪(BNPT),最后分别采用了铁粉还原和Pd/C水合肼还原体系对BNPT进行还原制备了BAPT。结果表明Pd/C水合肼还原得到的产物收率更高,当n(BNPT):n(水合肼)=20:1,钯碳用量为原料质量的8.5%,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为65 ℃时,具有最佳的还原效率。以BFPT,6-(4-羟基苯基)哒嗪-3-(2H)酮(HPZ)和2,6-二羟基蒽醌(DHA)为原料,通过调整HPZ与DHA的比例,经过溶液亲核取代逐步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叁芳基均叁嗪聚芳醚(PAEPTs)。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聚芳醚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46-337 ℃范围内,氮气氛围下5%热失重温度在440-512 ℃,900 ℃下残炭率均高于50%,表明合成的聚芳醚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HPZ的引入成功的改善了聚芳醚在NMP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溶解性。以BAPT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成功制备了聚酰亚胺(PI),通过FT-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采用TGA和DSC表征了聚酰亚胺的热稳定能,氮气氛围下热失重量为5%时温度高达447 ℃,800 ℃下残炭率为47.8%,制得的PI在NMP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在350 nm的激发波长下发射出蓝色荧光,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蓝色荧光材料。(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9)
熊需海,马兴华,陈平,任荣,刘思扬[3](2018)在《含酞Cardo结构聚芳醚酰亚胺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甲酚酞和对氯硝基苯为初始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硝基还原反应合成一种含酚酞结构的芳香二元胺(MPDA);MPDA再与双酚A型二醚二酐(BPADA)进行缩合反应,采用马来酸酐(MA)进行封端;最后,经环化脱水反应,制得马来酰亚胺封端的含酞Cardo结构聚醚酰亚胺齐聚物(mPEI-C)。利用FTIR、~1H-NMR、DSC、TGA及DMA等分析测试手段,表征了mPEI-C的化学结构、固化行为、耐热性能及其固化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采用湿法预浸-模压法,制备T700炭纤维增强mPEI-C树脂基复合材料,测试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PEI-C为无定型的低分子量齐聚物,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和耐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达320℃以上,初始热分解温度接近430℃,室温下固化薄膜拉伸强度达130 MPa;其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也分别达到了86.2、1481.6 MPa,且表现出良好的耐湿热能力。(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于云武,刘运学,李天微,牛晚扬,高丽丽[4](2017)在《含酰亚胺侧基聚芳醚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氨基苯基对苯二酚、六氟双酚A和4,4’-二氟二苯砜为单体,通过亲核缩聚制备得到含氨基的聚芳醚砜。再分别通过4-氯代苯酐、4-溴代1,8-萘二甲酸酐、4-苯基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与氨基侧基的亚胺化反应将叁种酰亚胺侧基引入到聚芳醚砜中,从而提高其气体分离性能。氢核磁共振波谱对酸酐修饰后的聚芳醚砜进行了化学结构表征,酰亚胺侧基被成功引入到聚合物中。酰亚胺侧基的引入明显提高了聚芳醚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含酰亚胺侧基的聚芳醚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07–227°C之间,5%热失重温度均高于512°C。通过气体分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侧基的引入增大了聚合物的自由体积分数,使分离膜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透过性提高。4-溴代1,8-萘酰亚胺引入量为20%的聚芳醚砜表现出最优的气体分离性能,渗透系数与分离系数同时提高,4-苯基乙炔基苯酰亚胺引入量为60%的聚芳醚砜具有较高的气体透过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王利云[5](2017)在《聚芳醚酮砜以及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以4,4'-联苯二甲酰氯(BPPC)和4,4'-二苯氧基二苯砜(DPODPS)为单体,AlCl3/N,N-二甲基甲酰胺(DMF)/1,2-二氯乙烷(DCE)为复合溶剂体系,进行低温溶液共缩聚,制得了主链含有砜基以及联苯结构单元的聚芳醚砜醚酮酮(PESEKDK),对其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该聚合物的Tg较高为207℃,Tm为283℃,Td达到561℃,表明其热性能优异。通过焚烧洗涤法对T700碳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之后,与PESEKDK具有较好的界面性能,采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制成的PESEKDK/T700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展示出优良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286MPa,拉伸模量为30.9GPa,表明PESEKDK可以作为先进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在高技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AlCl3/N,N-二甲基甲酰胺(DMF)/1,2-二氯乙烷(DCE)为复合溶剂体系,于低温条件下,以4,4'-二苯氧基二苯砜(DPODPS)、4,4'-联苯二甲酰氯(BPPC)、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原料进行叁元亲电共缩聚反应,得到了一系列联苯聚芳醚砜醚酮酮(PESEKKs),对聚合物做了各种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BPPC摩尔质量的提高,共聚物的Tg从194℃上升到了210℃,Tm从223℃增加到238℃,热分解温度均大于550℃,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此外,聚合物除了能溶于C6H5OH/C2H2Cl4混合溶剂、浓硫酸外,还能溶于NMP、间甲酚等强极性溶剂中,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3)以4,4'-二苯氧基二苯砜(DPODPS)、二苯醚(DPE)以及4,4'-联苯二甲酰氯(BPPC)为单体,在DCE为溶剂,AlCl3以及DMF为催化剂的反应体系中发生亲电聚合,改变DPODPS与DPE之间的摩尔比,得到了一系列高分子量的共聚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DPODPS的摩尔百分数为90%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3℃,熔融温度为232℃,与热分解温度间有较宽的范围,便于采用熔融加工成型。(4)以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砜(M-BAPS)和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为反应单体,首先合成PAA,其分子量的高低可依据PAA的对数比浓粘度进行衡量,并对其最佳合成条件做了研究。采用两种亚胺化方法使PAA脱水环化,得到了TDPA/M-BAPS型PI薄膜、PI模塑粉。对PI薄膜进行机械强度的测试,拉伸强度为77.2MPa;对PI树脂的溶解性检测显示其在常温下溶于NMP、间甲酚等强极性溶剂中,加热时能够溶于DMF等溶剂中。(5)以均苯四甲酸酐(PMDA)、TDPA与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砜(M-BAPS)为单体,采用两步法进行共聚,通过调整两种二酐的比例,得到一组PI共聚物,其Tg都在230℃之上,Td都在515℃以上。当PMDA所占比例为90%时,Tg为269℃,Td为550℃,拉伸强度为98Mpa。(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张金梦,黄俊文,王伟波,陈清松,丁富传[6](2016)在《带烯键含芴聚芳醚酮增韧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溶剂自相溶工艺,将侧链带有烯键的含芴聚芳醚酮(RPFEK)溶解于二烯丙基双酚A(DABPA),低温下加入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DM)进行熔融共聚,再用高温固化的方式制备了带烯键含芴聚芳醚酮增韧的改性双马来酰亚胺(BMDM/DABPA)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是一种互穿交联网络结构,RPFEK的引入不但对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无明显影响,而且有利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提高;可反应烯键的引入提高了RPFEK与BMDM树脂的相容性与界面的粘接作用;与纯BMDM/DABPA树脂相比,10%RPFEK增韧的BMDM/DABPA树脂的冲击强度从9.0 kJ/m~2提高到了15.2 kJ/m~2。(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6年06期)
史玲[7](2016)在《新型含吡啶结构和叁苯基膦侧基聚酰胺、聚酰亚胺和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聚芳酰胺﹑聚酰亚胺以及聚芳醚酮的研究进展,论文主要包括叁部分:1.以叁苯基膦为起始原料与对溴苯甲醛反应制得对二苯基膦苯甲醛,继而与对硝基苯乙酮通过齐齐巴宾反应得到4-(4'-二苯基膦)苯基-2,6-二(4'-硝基苯基)吡啶(DPPPBNPP),再将二硝化合物通过水合肼和钯碳催化还原反应得到新型的含吡啶和叁苯基膦侧基结构的二胺单体4-(4'-二苯基膦)苯基-2,6-二(4'-氨基苯基)吡啶(DPPPBAPP)。二胺单体PPPAPP与IPC﹑TPC等四种不同结构的二酰氯低温缩聚得到一系列新型含吡啶结构和叁苯基膦侧基的聚芳酰胺。所合成的聚酰胺的对数比黏度在0.50-0.93 dL/g之间,常温下即可溶于强极性溶剂如NMP﹑DMF﹑DMAc,同时还微溶于叁氯甲烷。该系列PAs均为无定型结构,其玻璃转化温度介于317-383 oC之间,氩气氛围下5%、10%的热失重温度范围分别为458-505 oC和482-554 oC,750 oC时的残炭率在63-71%之间。此外还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薄膜的拉伸强度为60-80 MPa,断裂伸长率为5-8%,弹性模量为1.1-2.3 GPa,可做为高强度的工程塑料。该系列薄膜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在光波长为800 nm时,透光率可达86%以上,其截断波长在380-395 nm之间。2.使用同样的单体二胺(DPPPBAPP)与四种不同结构的二酐ODPA(a)﹑6FDA(b)﹑BPDA(c)﹑BTDA(d),采用两步合成法,先进行开环缩聚得到预聚体PAAs,在进行亚胺化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其中PI-a和PI-b采用化学亚胺化脱水得到可溶性聚酰亚胺,其对数比黏度为0.35和0.38 dL/g,可溶解于NMP﹑DMF﹑DMAc﹑DMSO等强极性溶剂,同时还能溶于THF﹑CHCl3等极性较弱的溶剂中。而PI-c和PI-d采用热亚胺化法得到难溶聚酰亚胺,其对应的聚酰胺酸的黏度为0.51和0.49 dL/g。PI-c,d膜的拉伸强度为65和81 MPa,杨氏模量为1.2和1.9 GPa,在800 nm波长处的透光率分别为71%和53%,透光性不高。此外,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热力学性能,Tg在300-380 oC之间,在氩气氛围内5%的热分解温度均可达517 oC以上。3.由对二苯基膦苯甲醛与对羟基苯乙酮通过Chichibabin反应合成新型含吡啶环和叁苯基膦侧基的二酚单体4-(4'-二苯基膦)苯基-2,6-二(4'-羟基苯基)吡啶(DPPPBHPP)。将二酚单体与不同结构的双氟化物高温溶液缩聚可得一系列新型结构的聚芳醚酮。其中的双氟单体包括4,4'-二氟二苯甲酮;1,3-二(4-氟苯甲酰基)苯;4,4'-二(4-氟苯甲酰基)联苯;4,4'-二(4-氟苯甲酰基)二苯醚。所得的聚合物粘度在0.30-0.53 d L/g之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如NMP、DMSO﹑DMF﹑THF﹑CH2Cl2等。此外,该系列聚合物均为无定型结构,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其中Tg可达220 oC以上,甚至接近300 oC,氩气氛围中PEK-a,b的分解温度可达383和353 oC,5%时的失重温度达440 oC以上。(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胡晓兰,余荣禄,刘刚,鲁腾飞,益小苏[8](2012)在《酚酞聚芳醚酮-双马来酰亚胺体系流变行为时间-温度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流变仪对酚酞聚芳醚酮(PEKC)-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体系的流变特性的时间和温度依赖性进行了研究,发现:BMI树脂凝胶点对频率有依赖性,而tanδ对频率无依赖性;PEKC-BMI复合树脂体系的黏度增大主要是由于BMI对PEKC的溶解与BMI的热固化。相比较110℃和130℃两种条件,在较高温度时复合树脂体系的黏度增大主要是热固化的影响;随注胶温度提高,复合体系的凝胶时间随PEKC含量的增加而快速缩短,在较高注胶温度下凝胶模量增大较慢,在较低注胶温度下凝胶时模量随PEK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较快;随着复合树脂体系中PEKC含量的增加,该体系的凝胶活化能由4.9kJ/mol增大到65.9kJ/mol,表明该体系的凝胶化作用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大。(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陈杰,贺英,潘照东,张瑶斐,朱棣[9](2012)在《主链含萘酰亚胺的聚芳醚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萘酰亚胺衍生物是一类发光效率优良的电子传输型电致发光材料。本文采用亲核取代反应将其作为聚合物主链的一部分构成主链含1,8-萘酰亚胺的聚芳醚型发光聚合物(PENI),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 300。通过FT-IR和NMR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光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在分子量较小时,PENI薄膜的PL发射峰位于407,456,530 nm;当聚合物分子量提高后,发射峰红移14 nm左右。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得聚合物的HOMO和LUMO分别为-5.64 eV和-2.93 eV,Eg为2.71 eV。(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张丽梅,岳喜贵,姜振华[10](2011)在《芳醚酮大环封端聚酰亚胺的合成与交联》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性能耐高温树脂基复合材料是航天航空领域的关键材料,是制造下一代超音速飞机和卫星等的必备材料,已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制约这一类复合材料高性能化发展的瓶颈是高性能树脂预聚体.目前广泛应用的特种工程塑料(如聚芳醚酮、聚芳砜、聚酰亚胺等)都具有全芳香性结构,(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聚芳醚酮酰亚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芳基均叁嗪具有对称的空间平面结构,苯环和叁嗪环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结构具有很高的刚性,热分解温度能达到486 ℃。因此将叁芳基均叁嗪结构引入聚合物中对于增强聚合物的耐高温性和耐化学腐蚀性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通常线性的叁芳基均叁嗪聚合物溶解性都较差,加工困难,成为限制叁芳基均叁嗪聚合物应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分子设计角度出发,合成了两种叁芳基均叁嗪单体2,4-二(4-氟苯基)-6-苯基-1,3,5-叁嗪(BFPT)和2,4-二(4-氨基苯基)-6-苯基-1,3,5-叁嗪(BAPT),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BFPT以对氟苯甲腈为起始原料,经过两步反应成功制得。对于BAPT单体的合成,首先用对硝基苯甲腈合成了对硝基苯甲脒盐酸盐,然后与苯甲酰氯关环成功制备了2,4-二(4-硝基苯基)-6-苯基-1,3,5-叁嗪(BNPT),最后分别采用了铁粉还原和Pd/C水合肼还原体系对BNPT进行还原制备了BAPT。结果表明Pd/C水合肼还原得到的产物收率更高,当n(BNPT):n(水合肼)=20:1,钯碳用量为原料质量的8.5%,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为65 ℃时,具有最佳的还原效率。以BFPT,6-(4-羟基苯基)哒嗪-3-(2H)酮(HPZ)和2,6-二羟基蒽醌(DHA)为原料,通过调整HPZ与DHA的比例,经过溶液亲核取代逐步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叁芳基均叁嗪聚芳醚(PAEPTs)。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聚芳醚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46-337 ℃范围内,氮气氛围下5%热失重温度在440-512 ℃,900 ℃下残炭率均高于50%,表明合成的聚芳醚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HPZ的引入成功的改善了聚芳醚在NMP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溶解性。以BAPT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成功制备了聚酰亚胺(PI),通过FT-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采用TGA和DSC表征了聚酰亚胺的热稳定能,氮气氛围下热失重量为5%时温度高达447 ℃,800 ℃下残炭率为47.8%,制得的PI在NMP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在350 nm的激发波长下发射出蓝色荧光,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蓝色荧光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芳醚酮酰亚胺论文参考文献
[1].刘禹含.主链含酰亚胺结构的聚芳醚酮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于鸿达.含叁芳基均叁嗪聚芳醚和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D].山东农业大学.2018
[3].熊需海,马兴华,陈平,任荣,刘思扬.含酞Cardo结构聚芳醚酰亚胺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J].固体火箭技术.2018
[4].于云武,刘运学,李天微,牛晚扬,高丽丽.含酰亚胺侧基聚芳醚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2017
[5].王利云.聚芳醚酮砜以及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表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7
[6].张金梦,黄俊文,王伟波,陈清松,丁富传.带烯键含芴聚芳醚酮增韧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J].中国塑料.2016
[7].史玲.新型含吡啶结构和叁苯基膦侧基聚酰胺、聚酰亚胺和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6
[8].胡晓兰,余荣禄,刘刚,鲁腾飞,益小苏.酚酞聚芳醚酮-双马来酰亚胺体系流变行为时间-温度依赖性[J].复合材料学报.2012
[9].陈杰,贺英,潘照东,张瑶斐,朱棣.主链含萘酰亚胺的聚芳醚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J].发光学报.2012
[10].张丽梅,岳喜贵,姜振华.芳醚酮大环封端聚酰亚胺的合成与交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