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长距离扩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洞室,施工通风,CFD,有效作用长度
长距离扩散论文文献综述
南春子[1](2015)在《长距离复杂洞室联动通风与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施工通风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地下洞室工程施工最关键的一项制约因素,直接涉及到人员健康、施工效率、设备布置以及节能减排诸多方面。本文以我国某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测验、理论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相结合的方法,对长距离复杂洞室群联动通风所涉及到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现场测量的地下洞室内平均温度沿程分布稳定,为叁维风流数学模型假定等温通风提供了依据。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三维附壁射流,计算的流场分布和边界层厚度均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湍流模型的正确性。采用组分输运模型模拟隧洞通风有害气体扩散,计算的有害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规曲线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为组分输运模型的正确性提供了佐证。提出当隧洞内工作面附近回流平均速度达到地下洞室施工通风规范要求的最小风速时的断面为临界断面,其与风筒出口之间的距离为最大风流有效作用长度。建立了隧洞压入式通风数值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影响射流和回流平均速度沿程分布无量纲曲线的因素,得到了射流和回流平均速度半经验公式。以最小风速为求解条件,由回流平均速度半经验公式构建了最大风流有效作用长度公式。将该公式应用于隧洞施工通风,计算结果与现场测量的风流有效作用长度最为接近,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对隧洞抽出式通风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以风筒至边壁最大距离为依据的吸风有效作用长度计算公式。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美国矿山局给出的公式最为接近,并且考虑了隧道断面形状和风筒位置变化的影响。对采用不同型式射流口的隧洞进行了有害气体扩散数值模拟。渐变收缩型射流口增大了射流的紊动强度,渐变扩张型射流口增大了射流的扫掠面积。后者能使风筒出口与洞口之间的断面速度更快地趋于均匀,从而缩短隧洞施工所需的通风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建立了地下石油水封洞库通风的复杂叁维数值模型,针对实际施工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多断面施工、多点联动通风的风流方向、路径,找到了风流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风流较弱的洞室通道,并分析了有害气体在地下洞室群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规律。为提高通风效率、消除有害气体滞留提出了优化方案,取得了良好的通风效果,为现场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5-05-01)
陈德,常江,李寿先,梁伟,姚正得[2](2013)在《冰期大陆架提供长距离扩散路线—以中南半岛起源的海南和台湾山鹧鸪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岛屿生物区系的起源为现代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来说,大陆性岛屿被认为直接继承了它们最近的大陆的生物区系,然而,大陆性岛屿上的物种也可以从其它不直接相邻的大陆扩散而来。在这里,我们使用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地和东南沿海地区,中南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岛的部分山鹧鸪(Arborophila)检测了大陆性岛屿鸟类的可能起源地。叁段线粒体和叁段核基因内含子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海南山鹧鸪和台(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08)
周浙昆[3](2008)在《长距离扩散还是隔离分化? 争论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扩散和隔离分化是重建生物分布格局的两种对立并长期争论的学术观点。长期以来由于长距离扩散通常被认为是不确定的、不可验证的、随机的小概率事件,扩散学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个阶段的争论随着隔离分化学说逐步占据上风而逐步平息。近(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期刊2008-07-01)
陆永跃,梁广文,曾玲[4](2008)在《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和长距离扩散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红火蚁入侵中国大陆历史、局域及长距离传播扩散规律问题,为预防和控制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并分析华南地区多个红火蚁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建立并应用相关模型对红火蚁入侵历史、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对8个典型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扩散速度一般为110~190m·a-1。分别建立了疫区面积(Sq)、蚁巢分布面积(Sf)、蚁巢数量(Nm)、中心区蚁巢密度(Dm)等指标和入侵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别是Sq=166384e0.5345T、Sf=28997e0.5784T、Nm=59.966e1.1756T、Dm=6.4533lnT-0.9852。应用以上模型推测红火蚁入侵华南地区已有10年以上历史,其中入侵深圳、广州、吴川时间较早,入侵年份分别为1995年、1995年、1996年,1998~2005年扩展到其它20多个地区。目前,华南地区红火蚁空间分布特征呈明显的"2-2-2"型,即珠江叁角洲、惠州、河源和粤西吴川、阳春、高州、电白、茂港两大块区域;东部的新罗、上杭、大埔、西部的岑溪、陆川、北流两小块;南宁、张家界两个空间跳跃点。红火蚁侵入县级区域数量和入侵后时间长度之间关系模型为Y1=2.6094X1.0368、Y2=4.1923X0.9699,年传播扩散距离为80km左右。【结论】红火蚁入侵华南地区历史较长,侵入区域多,局域扩散速度慢,长距离传播扩散速度较快。(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周浙昆,杨雪飞,杨青松[5](2006)在《陆桥说和长距离扩散——老观点,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陆漂移为基础的陆桥说及长距离扩散说重新引起重视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新趋势.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进展,并重点介绍了以陆桥为基础的金虎尾路线、变色龙模式和以“浮岛”为例的长距离扩散.金虎尾路线表明,一些冈瓦纳大陆间断分布的类群可以从南美北部扩散到北美,再通过大西洋陆桥在北美和欧亚之间传播,并从欧亚大陆进入非洲;欧亚起源的类群也可以通过相反的路线进入南美.这条解释泛热带间断分布的重要路线,已经在很多类群中得到了证实,某些中国和南美、非洲间断分布的模式可以通过这条路线解释.变色龙的间断分布是长距离跨海扩散而形成的.近来年对长距离扩散的研究迅速增加,如南美和非洲之间的间断分布的“浮岛”假说.长距离扩散对于理解植物的分布模式乃至流行病的传播都有一定的意义,应在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6年08期)
长距离扩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了解岛屿生物区系的起源为现代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来说,大陆性岛屿被认为直接继承了它们最近的大陆的生物区系,然而,大陆性岛屿上的物种也可以从其它不直接相邻的大陆扩散而来。在这里,我们使用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地和东南沿海地区,中南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岛的部分山鹧鸪(Arborophila)检测了大陆性岛屿鸟类的可能起源地。叁段线粒体和叁段核基因内含子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海南山鹧鸪和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距离扩散论文参考文献
[1].南春子.长距离复杂洞室联动通风与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5
[2].陈德,常江,李寿先,梁伟,姚正得.冰期大陆架提供长距离扩散路线—以中南半岛起源的海南和台湾山鹧鸪为例[C].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3].周浙昆.长距离扩散还是隔离分化?争论及其最新研究进展[C].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2008
[4].陆永跃,梁广文,曾玲.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和长距离扩散规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
[5].周浙昆,杨雪飞,杨青松.陆桥说和长距离扩散——老观点,新证据[J].科学通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