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澳类季风环流论文-冯娟,李建平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论文-冯娟,李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南澳类季风环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南澳类季风环流,模式评估,季节特征,季节循环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论文文献综述

冯娟,李建平[1](2012)在《IPCC AMIP模式对西南澳类季风环流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南澳类季风环流为出发点,考察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MIP提供的12个大气环流模式对于澳大利亚西南部(SWWA)地区降水的季节演化特征,西南澳类季风环流(SWAC)的季节特征、季节演化、对应的异常环流型及其年际变率的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除了NCAR_CAM3模式以外,其余模式均能较好的再现SWWA地区近地层盛行风向季节性反转及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季节性跳跃特征。对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季节演化特征,虽然大部分模式可以模拟出其季节移动特征,但是对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北跳、南撤时间、到达位置和年内振幅均不能很好模拟。其次,除了NCAR_CAM3,其余模式基本能刻画出与SWAC相联系的异常环流型结构;而对于SWAC的年际变率,基本所有模式均不能较好模拟。整体权衡,GISS_MODEL_E_R在模拟SWAC环流的年际变率方面表现出较其它模式稍好的性能,大致可以模拟出与观测SWAC相似的特征,对SWWA地区的冬季降水显示出了与观测相似的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冯娟[2](2010)在《西南澳类季风环流及其与西南澳洲降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20世纪下半叶的持续增暖,全球陆地大部分地区存在着干旱化的趋势。干旱气候变化引起的沙漠化和生态退化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已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对于干旱的现状分析、成因探讨以及未来趋势预测成了许多研究的焦点问题。由于干旱趋势的加剧,对于典型区域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区域的干旱成因,并且也将有利于帮助认识其它区域的气候变化。澳大利亚西南部(SWWA)处于印度洋的东海岸,是西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中心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西澳农业的主产区。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澳洲西南部的雨季降水减少了15-20%,降水的减少使得内陆径流量骤减了将近50%。SWWA地区降水的减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成为了许多计划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利用近60年的观测、再分析、以及模式资料,以澳大利亚西南部雨季降水的持续减少为切入点,通过对西南澳洲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动力、热力结构,环流季节演化特征,和澳洲西南部降水分布的研究,首次提出了西南澳类季风环流(SWAC)的概念。讨论了此环流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SWWA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探讨了此环流的外部驱动因子,建立了SWWA地区季节降水经验模型,分析了SWAC的可预报性,比较了此环流与经典副热带季风系统—东亚夏季风的异同之处。主要结论如下:(1)SWWA冬季降水与已知的影响澳洲降水的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分析了已知影响澳洲降水的气候系统,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ENSO Modoki(EM)、印度洋偶极子(IOD)以及南半球环状模(SAM)对SWWA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气候模态均不能解释SWWA地区雨季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别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前人工作中指出的SAM与SWWA地区冬季降水之间的显着负相关关系是由于极端事件造成的。(2)西南澳类季风发环流—SWAC概念的提出通过对西南澳洲气候背景下的降水、环流的季节循环、动力、热力结构以及海陆热力差异的分析,发现SWWA地区的环流表现出类似季风环流系统的特征,也即干湿季节的交替出现、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强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海陆热力梯度方向的季节性反转。基于此,首次提出了西南澳类季风环流—SWAC的概念。(3)SWAC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SWWA冬季降水的关系基于结论(2),分析了西南澳类季风环流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定义了表征SWAC爆发早晚、强度的气候指标;研究了SWAC与SWWA地区降水在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关系。结果表明:SWAC的季节推进与SWWA地区的降水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SWAC环流的强度不仅可以解释SWWA地区前冬、后冬降水的年际变化,而且揭示了SWWA地区降水减少的长期趋势与SWAC环流的长期减弱趋势密切相关。(4)SWAC、SAM以及SWWA冬季降水之间的关系,SWAC环流外部驱动因子探讨通过将SWAC环流强度指数分解为与SAM变化相关的部分和独立于SAM变化的部分,发现SAM与SWAC环流之间的关系是与SWWA地区冬季降水线性独立的部分决定的。而影响SWWA地区降水的SWAC环流部分是线性独立于SAM的。关于SWAC环流的外部驱动因子,本文指出行星尺度热对流的季节性移动使得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产生季节性变动,导致SWWA地区对流层低层的盛行风向发生季节性反转,这是SWAC环流存在的“第一推动力”。而SWWA地区以西的南印度洋海温的变化为SWAC环流提供了“第二推动力”。数值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以上推论的正确性。(5)建立了SWWA地区季节降水经验模型鉴于SWAC环流与SWWA地区降水之间紧密的耦合关系,将SWAC环流作为影响因子,建立了SWWA地区前冬和后冬季节降水的经验模型,并进行了“单点剔除”和“7点剔除”的59年(1948-2006年)后报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单一SWAC环流因子的经验模型较引入其它气候因子的要好。这为分析研究SWWA地区季节降水提供了新的途径。对SWAC环流的可预报期限分析表明,SWAC环流的最大可预报期限大致为6天。(6)IPCC AMIP大气环流模式对于SWAC环流模拟的评估从SWAC环流的季节特征、年循环、对应的环流异常以及年际变化的角度评估了国际现有的大气环流模式对于SWAC环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除了NCAR的CCSM3模式以外,其余模式基本均能再现SWAC环流的季节特征、以及对应的环流异常。但是对于SWAC环流的年际变化、季节演化的模拟能力所有模式的结果均不尽人意,表现出较大差异,尚有不足,还需进一步的完善。(7)SWAC环流与东亚夏季风的类比分析从两个季风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区域的降水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类比分析研究。首先两个季风系统的季节推进及强度均与各自半球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移动密切相关。并且发现SWWA地区前冬降水与华北盛夏降水表现出相似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而SWWA地区的前冬降水提前了华北盛夏降水两个月时间,这为预测华北盛夏降水提供了重要的可预报源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5-01)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20世纪下半叶的持续增暖,全球陆地大部分地区存在着干旱化的趋势。干旱气候变化引起的沙漠化和生态退化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已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对于干旱的现状分析、成因探讨以及未来趋势预测成了许多研究的焦点问题。由于干旱趋势的加剧,对于典型区域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区域的干旱成因,并且也将有利于帮助认识其它区域的气候变化。澳大利亚西南部(SWWA)处于印度洋的东海岸,是西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中心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西澳农业的主产区。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澳洲西南部的雨季降水减少了15-20%,降水的减少使得内陆径流量骤减了将近50%。SWWA地区降水的减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成为了许多计划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利用近60年的观测、再分析、以及模式资料,以澳大利亚西南部雨季降水的持续减少为切入点,通过对西南澳洲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动力、热力结构,环流季节演化特征,和澳洲西南部降水分布的研究,首次提出了西南澳类季风环流(SWAC)的概念。讨论了此环流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SWWA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探讨了此环流的外部驱动因子,建立了SWWA地区季节降水经验模型,分析了SWAC的可预报性,比较了此环流与经典副热带季风系统—东亚夏季风的异同之处。主要结论如下:(1)SWWA冬季降水与已知的影响澳洲降水的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分析了已知影响澳洲降水的气候系统,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ENSO Modoki(EM)、印度洋偶极子(IOD)以及南半球环状模(SAM)对SWWA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气候模态均不能解释SWWA地区雨季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别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前人工作中指出的SAM与SWWA地区冬季降水之间的显着负相关关系是由于极端事件造成的。(2)西南澳类季风发环流—SWAC概念的提出通过对西南澳洲气候背景下的降水、环流的季节循环、动力、热力结构以及海陆热力差异的分析,发现SWWA地区的环流表现出类似季风环流系统的特征,也即干湿季节的交替出现、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强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海陆热力梯度方向的季节性反转。基于此,首次提出了西南澳类季风环流—SWAC的概念。(3)SWAC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SWWA冬季降水的关系基于结论(2),分析了西南澳类季风环流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定义了表征SWAC爆发早晚、强度的气候指标;研究了SWAC与SWWA地区降水在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关系。结果表明:SWAC的季节推进与SWWA地区的降水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SWAC环流的强度不仅可以解释SWWA地区前冬、后冬降水的年际变化,而且揭示了SWWA地区降水减少的长期趋势与SWAC环流的长期减弱趋势密切相关。(4)SWAC、SAM以及SWWA冬季降水之间的关系,SWAC环流外部驱动因子探讨通过将SWAC环流强度指数分解为与SAM变化相关的部分和独立于SAM变化的部分,发现SAM与SWAC环流之间的关系是与SWWA地区冬季降水线性独立的部分决定的。而影响SWWA地区降水的SWAC环流部分是线性独立于SAM的。关于SWAC环流的外部驱动因子,本文指出行星尺度热对流的季节性移动使得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产生季节性变动,导致SWWA地区对流层低层的盛行风向发生季节性反转,这是SWAC环流存在的“第一推动力”。而SWWA地区以西的南印度洋海温的变化为SWAC环流提供了“第二推动力”。数值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以上推论的正确性。(5)建立了SWWA地区季节降水经验模型鉴于SWAC环流与SWWA地区降水之间紧密的耦合关系,将SWAC环流作为影响因子,建立了SWWA地区前冬和后冬季节降水的经验模型,并进行了“单点剔除”和“7点剔除”的59年(1948-2006年)后报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单一SWAC环流因子的经验模型较引入其它气候因子的要好。这为分析研究SWWA地区季节降水提供了新的途径。对SWAC环流的可预报期限分析表明,SWAC环流的最大可预报期限大致为6天。(6)IPCC AMIP大气环流模式对于SWAC环流模拟的评估从SWAC环流的季节特征、年循环、对应的环流异常以及年际变化的角度评估了国际现有的大气环流模式对于SWAC环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除了NCAR的CCSM3模式以外,其余模式基本均能再现SWAC环流的季节特征、以及对应的环流异常。但是对于SWAC环流的年际变化、季节演化的模拟能力所有模式的结果均不尽人意,表现出较大差异,尚有不足,还需进一步的完善。(7)SWAC环流与东亚夏季风的类比分析从两个季风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区域的降水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类比分析研究。首先两个季风系统的季节推进及强度均与各自半球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移动密切相关。并且发现SWWA地区前冬降水与华北盛夏降水表现出相似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而SWWA地区的前冬降水提前了华北盛夏降水两个月时间,这为预测华北盛夏降水提供了重要的可预报源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论文参考文献

[1].冯娟,李建平.IPCCAMIP模式对西南澳类季风环流的模拟[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2

[2].冯娟.西南澳类季风环流及其与西南澳洲降水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0

标签:;  ;  ;  ;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论文-冯娟,李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