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小不整齐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梭梭,风蚀,大小不整齐性,密度变化
大小不整齐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正伦,宋于洋[1](2019)在《风蚀胁迫对梭梭密度及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风蚀条件下梭梭灌丛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地点灌丛梭梭密度变化,分别用2种大小不整齐性指数计算了不同发育阶段个体植株基径、树高等参数,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梭梭个体间正负相互作用的净效应,探讨了平均个体生物量与2种大小不整齐性指数相关性。结果表明:风蚀强度越大,梭梭灌丛聚集密度越大,进入自疏的时间越早;不同地点种群大小不整齐性随风蚀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发育阶段间大小不整齐性也呈下降趋势,且前2个发育阶段明显高于后几个发育阶段;Gini系数与个体平均生物量相关性更好。(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杨雨华,李文龙,黄鹏,宗建伟,李自珍[2](2011)在《钾肥与覆膜调控对兰州百合生长及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钾素和覆膜对兰州百合收获指数、生殖配置和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钾肥处理与K0相比,露地栽培下,鳞茎产量提高44.42%,生物产量提高20.60%,收获指数提高14.30%,生殖配置5.55%;覆膜栽培下,鳞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生殖配置分别提高了57.21%,13.89%,23.30%和7.35%。无论覆膜还是露地栽培,兰州百合个体大小不整齐性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露地对照相比,覆膜栽培提高百合鳞茎产量15.59%,生物产量提高13.09%。但是,覆膜种群的收获指数和生殖配置相对于露地栽培,分别降低4.19%和3.20%。说明兰州百合种群个体大小不整齐性与钾素施用密切相关,钾肥处理下植株生长旺盛,收获指数较高。覆膜导致了兰州百合种群的生长冗余,这是覆膜栽培下百合种群内个体竞争加剧,使得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增加的结果。因此,相对于露地种植,覆膜并非总是高效种植措施。(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田红琳[3](2009)在《密度、邻体和综合效应对水稻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稻Q优6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七个处理对比研究邻体、密度和综合叁种效应对水稻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密度效应和综合效应对分蘖的发生和成穗有明显的影响,邻体效应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向光性与向化性的群体性调节作用所致;增加节位叶面积是提高该节位经济产量的重要途径,叶面积和节位经济产量间呈现出极显着的指数回归关系。2单株平均茎蘖数在密度效应、邻体效应和综合效应这几种条件下存在差异。并且叁种效应出现的时间顺序是邻体效应、密度效应、综合效应。3与半干旱地区作物相比,水稻种群的竞争不激烈,大小不整齐性小,Gini系数明显减小,这可能与水稻的生物学特点和水层淹灌的生长环境有关,因此用平均值代表其种群特征有一定的合理性;大小不整齐性的测度指标Gini系数与经济产量关系复杂,不能简单地用Gini系数来判定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4水稻叶片糖含量在孕穗期最高,成熟期最低;全氮百分率在分蘖期为最高,然后逐渐下降;淀粉含量在分蘖期为最低,抽穗期最高,然后逐渐下降。抗氧化酶类在成熟期,随着水稻成熟,SOD含量逐渐下降,MDA逐渐升高,同时随着密度效应的增加,SOD升高,MDA下降的趋势;综合效应增加,SOD降低,MDA升高,邻体效应也大致表现出一致的趋势。5叁个效应对开花、乳熟期剑叶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综合效应表现出与SOD一样的趋势,而密度效应和邻体效应对剑叶的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太明显。综上所述,叁种效应对水稻的形态建成、生理指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叁种效应的分解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5-28)
潘晓云,王永芳,王根轩,曹琴东,王静[4](2002)在《覆膜栽培下春小麦种群的生长冗余与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加有效分蘖数被认为是提高小麦 (Triticumaestivum)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小麦种群在生长进程中也会形成大量的无效分蘖 ,存在“生长冗余”。研究了覆膜栽培对两个春小麦种群中无效分蘖比率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并从植物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和生活史策略的种群生态学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与露地对照相比 ,覆膜栽培能显着提高春小麦产量 (+38.5 %) ;产量的提高源于地上部分生物量 (+4 4.7%)的显着增加。但是 ,覆膜种群的繁殖分配 (穗重 /地上部分生物量 ,- 5 .2 %)和收获指数 (- 4.5 %)显着降低 ;在几个主要生育期里 (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覆膜种群中无效分蘖数及无效分蘖生物量比率均显着大于露地对照。说明覆膜种植加剧了春小麦种群的生长冗余。地膜覆盖与其对照的Gini系数动态有显着差异 ;其中在拔节期与开花期覆膜处理高于对照 ;在成熟期覆膜处理低于对照 ;并且 ,种群的繁殖分配和收获指数都与种群的平均Gini系数 (4个生育期的均值 )呈显着的负相关。我们认为覆膜种群中生长冗余的显着增加 (繁殖分配的下降及无效分蘖生物量的增加 ) ,是由于覆膜处理促进分蘖的过度发生和生长、造成群体密度过高、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增加从而使种群内个体间竞争加剧的结果。由此表明 ,伴随着产量的显着提高 ,覆膜种(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辛晓平,王刚,赵松岭[5](1998)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春小麦种群中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及遗传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种群内个体大小不整齐性是种群数量结构的主要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3个品种春小麦种群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建立及变化规律。对春小麦种群不整齐性的遗传学分析表明:遗传结构与随机环境修饰对种群数量结构形成的相对重要性,因水分条件不同而异。种群不整齐性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可用下列简单模型表示:GS0=SH×h2SHGS0:自然选择强度;SH:大小不整齐性;h2SH:不整齐性的遗传力。(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大小不整齐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钾素和覆膜对兰州百合收获指数、生殖配置和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钾肥处理与K0相比,露地栽培下,鳞茎产量提高44.42%,生物产量提高20.60%,收获指数提高14.30%,生殖配置5.55%;覆膜栽培下,鳞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生殖配置分别提高了57.21%,13.89%,23.30%和7.35%。无论覆膜还是露地栽培,兰州百合个体大小不整齐性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露地对照相比,覆膜栽培提高百合鳞茎产量15.59%,生物产量提高13.09%。但是,覆膜种群的收获指数和生殖配置相对于露地栽培,分别降低4.19%和3.20%。说明兰州百合种群个体大小不整齐性与钾素施用密切相关,钾肥处理下植株生长旺盛,收获指数较高。覆膜导致了兰州百合种群的生长冗余,这是覆膜栽培下百合种群内个体竞争加剧,使得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增加的结果。因此,相对于露地种植,覆膜并非总是高效种植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小不整齐性论文参考文献
[1].赵正伦,宋于洋.风蚀胁迫对梭梭密度及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2].杨雨华,李文龙,黄鹏,宗建伟,李自珍.钾肥与覆膜调控对兰州百合生长及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
[3].田红琳.密度、邻体和综合效应对水稻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潘晓云,王永芳,王根轩,曹琴东,王静.覆膜栽培下春小麦种群的生长冗余与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2
[5].辛晓平,王刚,赵松岭.不同水分条件下春小麦种群中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及遗传学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