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临水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黎里古镇,临水建筑,外部空间
临水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漆美娴[1](2017)在《黎里古镇临水建筑外部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水乡黎里古镇临水建筑与外部环境和谐共生,浑然一体。古镇的形成没有过多的人为干预,然而现代设计师苦于探索江南古镇历史建筑的设计规律。文章在充分调研黎里古镇概况、空间布局等基础上,从临水建筑的类型、平面关系、剖面关系叁个方面分析临水建筑外部空间。最后结合自然景观探讨临水建筑外部空间与古镇整体景观风貌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古镇临水建筑内外部空间组织手法和关联,进一步探讨古镇临水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共生关系,最终提炼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外部空间与景观设计手法和理念。(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7年08期)
胡晓容,郑衡泌[2](2016)在《根植与传承:现代家庭中的民间信仰神圣空间——以福州市临水夫人信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神圣空间是一种承载文化的平台和反映社会过程的文本。对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的研究,能直观揭示民间信仰这一地方传统文化通过家庭神圣空间得以复兴与传承的过程。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对家庭神圣空间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家庭神圣空间具有私密性、隐蔽性;空间自身及其中物品的神圣性与日常性可进行弹性转换,这使得神圣空间深刻地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植-传承"是民间信仰生命力之所在,私密性和隐蔽性促使家庭神圣空间成为信仰的传承平台之一,而对日常生活的嵌入则展演了信仰深深根植于家庭和个人以保存传承资源的过程。同时,研究发现核心信众希望操纵家庭神圣空间而获得家庭内部话语权的提升,其本质是现代化背景下社会转向非传统化。(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程哲[3](2016)在《宁波市临水聚落空间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建筑历史悠久,传承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下的建筑形式和构筑方式更是丰富多样,博大精深。除去宏伟壮丽的宫殿楼宇,或是气势恢宏的城池堡垒,其实看起来简单却扎根最为广泛的传统民居形式恰是中国建筑文化中最重要的体现。临水聚落作为民居形式中的一种,既包含传统民居形式演变雏形特点,即基本的穿斗或抬梁,基本的形制构成要素等等;同时又在不断变化的进程中融入特有的属性特点,这些特点又反过来体现出民居形式的多样性。本文选取临水聚落这种特定的民居形式,一方面阐释其界定的范围和概念,分析这种形式存在的要素构成;另一方面,从多种角度发掘影响这种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同时,借鉴形态空间等相关理论,研究现存聚落的各种要素形态,对“单点”和“全局”形态逐一解读,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临水聚落这种特定的形态,为类似的乡村改造和保护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涉及到具体的研究是非常繁杂的,本文结合宁波东钱湖陶公村的保护规划实践,首先论述了村落的起源,在时间轴的层次上将这样一个典型的临水聚落逐一解读,然后阐述了其演变的过程,最后在发展的层次上分析各种因素对这一动态过程的影响,试图归纳发展的规律。而对此类文化古村落的保护规划,即是以上述分析调查为基础展开。一方面以发展演变过程为切入点制定相应对策;另一方面从遗存及未来定位着手,在保存整体特色的同时,探寻适应新环境、新技术和新发展方向,为临水聚落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6-11-01)
龚丹韵[4](2016)在《这是一座临水城市的空间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水空间的转型打造外滩:作为上海标志性的黄浦江,沿江的空间一直以来是一条生产岸线,曾经码头与工厂鳞次栉比。此次黄浦区的滨江段只有8.3公里,但想要打通这些断点,最终能出台全线贯通的规划,难度不言而喻。奚文沁(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6-09-05)
陈晶[5](2013)在《古田县临水宫建筑群的设计思想与空间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古田县临水宫古建筑群的设计思想,分析其内部格局及参拜空间线路。研究发现,古田县临水宫是一座由设计思想决定空间格局的道教宫观建筑群,其设计体现了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坐北朝南的风水美学思想,并在此设计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主从分明、参拜有序的空间格局。(本文来源于《黎明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余程程[6](2012)在《临水的小传统——张炜小说对空间的悖论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水"就是中西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与水有关的船、河、海洋也一直是中国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作家张炜生长的齐鲁之地距大海并不遥远,所以,研读他的小说不难发现,每每总是有船、有河、有海。使用与水有关的意象、素材已经成为张炜创作的一个"小传统"。一、与"水"有关的空间意象(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2年03期)
陈晶[7](2011)在《古田县临水宫建筑及环境空间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田临水宫,既是闻名海内外的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文化的源流地和发祥地,又是各地共同信奉临水夫人的祖庙,其宫庙的历史已逾越千年,至今依旧香火鼎盛不绝。作为一组仿宫殿式建筑群,临水宫的建筑格局严谨规整,建筑构造恢弘大气,屋脊悬梁刻画精彩绝伦,是晚清道教宫庙建筑风格的典范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宗教建筑史上的艺术成就,成为南方地区道教宫观的一朵奇葩。本文以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祖殿——古田临水宫为历史文化研究背景,并对在此信仰中所衍生出的建筑群的设计思想、布局关系、构造特征和装饰色彩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剖析了这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宫殿建筑在特定时代下,如何从整体宏观规划和局部精雕细刻上来反映当时地方宫庙的最高艺术水平,如何从建筑场域中重新理解人与历史、建筑、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此同时,笔者经过实地考察和对历史文献爬梳,发现以往人们过多地将视觉停留在对临水宫建筑群的刻画上,而忽略了对建筑物之外的环境空间特征的研究。针对此问题,笔者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对临水宫周边绿化环境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以理论结合田野调查的方法来诠释与建筑相和谐的环境空间。(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蔡晴,姚赯[8](2009)在《临水而居与枕水而居——婺源与江南滨水历史聚落空间特征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thesis makes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historic waterfront settlements in Wuyuan and South of Yangtze River,explains that there are "living on water" and "living in water" two typical waterfront settlement organization methods,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n the spatial and landscape characters therefrom.(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09年04期)
谢渝辉[9](2008)在《城市滨水建筑界面与临水空间的视觉联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建筑的界面是滨水自然风光的背景,滨水室外空间的边界,同时也是滨水环境中引人注目的视觉主体之一。临水空间是从滨水建筑界面到水面之间空间的总称,包括了水体、水岸景观绿化和各种公共活动空间。要塑造城市滨水空间的整体形象和形成场所感,必须使建筑界面与临水空间建立起紧密的视觉联系。视觉联系包括了可见性,视觉愉悦感,活动展示等多种含义。可见性是指界面与临水空间之间没有过度的遮挡和阻碍,主要影响其的是非界面的设计要素。视觉愉悦感的形成有赖于在视觉画面中能建立明确而且富有层次的图底关系,给人以清晰、整体的印象。界面作为基底时,要能与环境背景中的其他元素融合起来,共同烘托前景;而界面成为图形时,应具有足够丰富的层次和视觉元素,满足人们长时间观看的需求。影响视觉愉悦感的形成的主要是界面设计要素中的连续性和层次性。滨水公共空间的活力与激发、集聚人群活动的能力息息相关。滨水建筑界面也应为此做出贡献,在界面上展示尽可能多的活动,这样既使人们易于辨认出使用的机会,也为公共空间增加了趣味和风景。影响活动展示的主要是界面设计要素中的开放性。本文从建筑界面、视觉联系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国内两大城市中心区河段的调研,剖析案例中建筑界面与临水空间视觉联系的现状,对影响视觉联系的因素进行了分类研究,尝试总结出具有实用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为滨水建筑的界面设计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8-03-01)
临水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神圣空间是一种承载文化的平台和反映社会过程的文本。对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的研究,能直观揭示民间信仰这一地方传统文化通过家庭神圣空间得以复兴与传承的过程。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对家庭神圣空间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家庭神圣空间具有私密性、隐蔽性;空间自身及其中物品的神圣性与日常性可进行弹性转换,这使得神圣空间深刻地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植-传承"是民间信仰生命力之所在,私密性和隐蔽性促使家庭神圣空间成为信仰的传承平台之一,而对日常生活的嵌入则展演了信仰深深根植于家庭和个人以保存传承资源的过程。同时,研究发现核心信众希望操纵家庭神圣空间而获得家庭内部话语权的提升,其本质是现代化背景下社会转向非传统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水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漆美娴.黎里古镇临水建筑外部空间研究[J].设计.2017
[2].胡晓容,郑衡泌.根植与传承:现代家庭中的民间信仰神圣空间——以福州市临水夫人信仰为例[J].世界宗教研究.2016
[3].程哲.宁波市临水聚落空间形态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
[4].龚丹韵.这是一座临水城市的空间转型[N].解放日报.2016
[5].陈晶.古田县临水宫建筑群的设计思想与空间格局[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
[6].余程程.临水的小传统——张炜小说对空间的悖论性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
[7].陈晶.古田县临水宫建筑及环境空间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8].蔡晴,姚赯.临水而居与枕水而居——婺源与江南滨水历史聚落空间特征的比较研究[J].农业考古.2009
[9].谢渝辉.城市滨水建筑界面与临水空间的视觉联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