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的紧急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辛悦[1](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而免费提供的一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文化机构和文献信息平台。图书馆危机,古来有之,且危机的种类很多样,需要在面临新形态危机情况下对其进行及时的补充,以完善图书馆危机管理。2019年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图书馆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进行研究,回顾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对措施,从危机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进行探索,通过文献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的方式获取我国多个公共图书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与提供的活动,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现状。发现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发生了转变,读者所需求的服务内容,服务类型也都发生了转变,公共图书馆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探索寻求进步,在此期间运行并策划了很多优质的线上服务活动。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为图书馆界带来的转变与新思考,并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绘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模型,发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应对方面的经验进行策略研究。以期在后续遇到类似危机状况时,可提供参考借鉴。并对图书馆在新环境下新发展进行展望。
刘向东[2](2020)在《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现代化 ——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京津冀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王巍[3](2020)在《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地震分级应急响应机制经过2008年8级汶川地震、2010年7.1级玉树地震、2013年7.0级芦山地震、2017年7.0级九寨沟地震等大地震的实践检验和经验总结得到不断完善。每次地震后对本次应急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能力评价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来说都很重要。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指出应该对地震应急响应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以及如何进行评价?因此,本文立足地震应急响应阶段,提出构建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供评价方法,这对于提升地震应急响应能力、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倒逼地震应急准备能力建设,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和多次国内外地震应急响应事件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首个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的评价模型,探索了可用于它方评价的路径,可以对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应急响应能力评价,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提出了重大地震灾害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概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在构建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从响应主体的角度进行一级评价指标的划分,4个一级评价指标为政府应急响应能力、社区应急响应能力、救援力量应急响应能力、和群众应急响应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4个二级评价指标和48个三级评价指标。其次,在确定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评价标准时,结合了大量的相关政策、法规、文献、及案例,首先明确了评价指标的内涵,再确定出各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分析评价指标C1队伍响应能力时,结合在地震应急救援方面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关于《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地震响应标准工作程序》的标准初稿作为本研究的成果之一。再次,在修正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时,共进行了两次专家问卷调查工作,征求专家意见,第一次专家问卷调查得到499份反馈,根据反馈结果修正和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次专家问卷调查得到276份反馈,根据专家打分结果,运用SPSS软件和MATLAB工具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四次地震为例,利用本文所提供的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模型,具体评价了四次地震中的政府应急响应能力。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明确了继续研究的方向。
言晨绮[4](2019)在《中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肺结核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我国2004-2016年重点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以及人群分布情况,了解其流行特征及变化规律。2、了解我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地理分布特征,空间聚集情况。3、根据我国肺结核流行数据,构建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对我国肺结核发病率进行短期预测。材料与方法1、数据收集:(1)2004-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乙类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2)2004-2016年我国基本人口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3)中国矢量数字地图来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National Geomatics Center of China(NGCC)。2、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整理2004-2016年我国乙类呼吸道传染病数据,对我国乙类呼吸道传染病构成情况,患者年龄构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我国重点乙类传染病进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3、使用ArcGIS10.2软件将各省编码与当地肺结核发病率数据进行链接,制作肺结核专项地图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4、基于R3.4.4软件实现我国肺结核发病率数据ARIMA模型的拟合,对我国肺结核发病率进行短期预测。结果1、中国2004-2016年乙类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情况:2004-2016年我国共报告15,291,625例乙类呼吸道传染病,死亡共计39,406例,平均每年发病率为88.12/10万,死亡率为0.23/10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显示2004-2016年我国百日咳和流脑发病率都呈下降趋势,猩红热发病率上升,麻疹和肺结核发病率在2004-2009年都呈上升趋势,2009-2016年下降。乙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前三位分别是肺结核、猩红热和麻疹,死亡数位列前三的病种分别是肺结核、麻疹和流脑。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都是15岁以下儿童,而肺结核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发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最高。2、肺结核地理分布情况我国肺结核地理分布不均现象严重,发病率最高的三个地区是新疆、贵州和西藏,发病率最低的三个地区是天津市、上海市和山东省。2004-2016年,大多数省份发病率变化趋势与总趋势一致,但是新疆、西藏和青海三地区发病率仍逐年上升。按东中西划分区域,西部地区发病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发病率最低。但三个地区总患者数相差不大。对我国肺结核发病的空间分别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高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低-低地区主要聚集在我国东部。3、基于ARIMA模型对中国肺结核流行趋势的预测根据2004-2016年我国肺结核月发病率拟合了ARIMA(0,1,2)×(0,1,1)12模型。根据预测结果,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将持续小幅下降,预测2018年和2019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分别为59.55/10万和58.80/10万。结论1、疫苗免疫计划内呼吸道传染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白喉控制效果最好;但肺结核仍是流行最广的病种,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最高。2、肺结核的流行地理分布不均,西部地区发病率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肺结核的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高-高聚集区集中在西部地区,低-低聚集区则在东部地区。3、模型预测提示2018-2019年肺结核发病率将呈持续小幅度下降趋势。
肖花[5](2016)在《新世纪蒙汉文《内蒙古日报》与《人民日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发生频繁,在新闻报道中的突发事件报道也越来越变得及时且具有科学性。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不仅关系到媒体公信力的提升,更关系到社会生活的稳定。重视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既是媒体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又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语、附录等四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依据及研究对象、前人研究概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一章运用文本分析法,依据突发事件的四大种类选择四个案例,沿着新闻体裁进行分析。即对公共卫生事件案例——2003年非典型肺炎报道;事故灾害案例——2010年乌海煤矿透水事故报道;社会安全事件案例——2011年抢盐事件报道;自然灾害案例——2015年西乌珠穆沁旗火灾报道的消息、新闻评论、通讯、深度报道等做了具体分析。其中,非典型肺炎报道和乌海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中消息最多。抢盐事件报道以消息和评论为主,西乌珠穆沁旗火灾报道中通讯的运用最多。第二章,比较分析三个报纸的突发事件报道,发现《人民日报》的报道事实理念和宣传相结合,注重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汉文版《内蒙古日报》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涉及范围广,重视多视角展现事件的动态,增加报道的趣味性。蒙文版《内蒙古日报》以贴近性、细节性的报道为主。第三章,总结三个报纸突发事件的报道特征,发现其各自的不足,提出应对的对策建议。蒙文版《内蒙古日报》突发事件报道在聚集蒙古人地区的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占优势,报道形式多样。但还有时效性差;煽情报道千遍一律;缺乏优秀报道等不足之处。汉文版《内蒙古日报》报道数量多,聚集汉族人地区的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占优势,但也存在个性特色报道相对不足;新闻体裁的运用单一;缺乏反思类的报道等问题。《人民日报》的报道在报道数量、主题、体裁及图片的运用最多,注重舆论引导。但也存在正反面报道失衡,平衡性差;地方突发事件报道的亲和力不足,贴近性差;预警性差等不足之处。提高蒙文版《内蒙古日报》突发事件报道要加强时效性,客观理性报道且注重品牌意识。提高汉文版《内蒙古日报》突发事件报道要加强舆论引导权;增加深度报道;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高《人民日报》突发事件报道要巧妙设置新闻议程,注重平衡;拓宽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范围,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判断能力,构建预警机制。突发事件报道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媒体没有太多的经验积累,这就需要报纸媒体加强媒体之间的关系,国家级媒体和省级媒体、汉文报和蒙文报之间建立平等的信息交流平台,为突发事件中的“传媒介入”提供更充足的运作空间,这对于提升我国传媒应对突发事件的话语权,推动地方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孙江,王利军,李军波[6](2012)在《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 第一编 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立法进程》文中研究说明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显现其文明程度。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而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动物保护思想让我国早在黄帝时期就已有了明确的保护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的思想,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古代动物保护法的制定与实施。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开始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而奋斗,我国的法制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60余年的不懈努力,已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
蒋巍[7](2010)在《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文中研究表明"灾难史和文明史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蒋巍用宏阔而敏锐的目光,扫视了自上世纪末到新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大灾大难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大国家行动、社会事件、文化思潮,在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时事观察"的基础上,向读者奉献出了这部"断代史"式的纪实文学作品,警示世人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
刘宏杰[8](2010)在《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伴随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祸害和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加之三股势力在境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大肆破坏现有社会秩序,严重影响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着眼于边疆民族地区客观实际,试图分析各类突发事件爆发的根源及其特征,并对边疆民族地区当前应急机制进行剖析,并从总体上设计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构建的框架体系,分析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思路等。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本文全文共分六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并对文章中的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说明了本文的写作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基本概况及当前面临的安全隐患、突发事件表现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了解边疆民族地区概况是进行应急机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应急机制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各类突发事件的归纳汇总则有利于对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总体态势加以把握,进而从整体上提出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应急框架体系。第三部分,主要从应急预案编制实施、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应急预防预测与预警机制建设、应急指挥与协调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应急参与机制等六个方面考察了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的总体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建设的特殊性,阐明了可能遇到的困难。第四部分,根据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的构建环境及任务的特殊性,本部分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大安全观下建构应急机制的建议,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测评指标体系。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应急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从应急法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预案、应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事后恢复重建等六大机制着手建构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的观点。第五部分,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当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将信息监测与疏导机制、应急联动机制、应急培训机制、外部介入引导机制列为当前发展的重点,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第六部分,即本文的结语部分,简单地回顾了本文的主要观点,总结了本文研究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旭坤[9](2008)在《论紧急状态的宣布时刻——以我国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为分析对象》文中研究说明绪论:在危机频发的现代社会,应急状态将频繁开启国家紧急权的宪政分析和紧急权的宪政约束是本文的立论前提,但本文的主旨在于研究紧急状态的宣布时刻:从而阐述在我国现有"紧急状态和突发事件应对法分别立法"、"法律体系和各级预案相结合"的特有应急机制下,现实中是如何开启应急状态的,如何启动预警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中心课题组[10](2004)在《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辑要(上)》文中认为
二、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的紧急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的紧急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外研究现状 |
1.图书馆危机管理方面研究 |
2.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研究 |
(四)国内研究现状 |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非典型肺炎(SARS) |
3.甲型H1N1 病毒 |
4.新冠肺炎疫情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六)主要创新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危机与图书馆危机 |
2.图书馆危机管理 |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4.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 |
(二)理论基础——4R危机管理理论 |
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危机影响评估 |
(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事件回顾 |
(二)危机影响评估 |
1.权责分析 |
2.利益攸关者影响分析 |
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公共图书馆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问题 |
(一)公共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缩减阶段 |
1.危机发生的环境 |
2.产生和维护正常运行的系统 |
3.产生服务的结构 |
4.可能被卷入危机受到影响的人 |
(二)公共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预备阶段 |
1.危机预测 |
2.人员培训 |
(三)公共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应阶段 |
1.防“疫”举措 |
2.媒体管理 |
3.图书馆线上活动 |
4.图书馆特色服务 |
(四)公共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恢复阶段 |
1.恢复开放工作指南 |
2.图书馆馆员专业能力培训 |
3.图书馆恢复开放 |
4.武汉市图书馆图书消毒工作 |
5.战“疫”记忆库征集 |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研究 |
(一)缩减阶段: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模式构建 |
(二)预备阶段:重视危机预测,发挥图书馆价值 |
(三)反应阶段:注重与相关群体的合作 |
(四)恢复阶段:图书馆工作人员危机管理能力的培养 |
1.通过解决危机进行经验总结 |
2.图书馆正常运营时的积累 |
(五)小结 |
六、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小结 |
1.3 选题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本研究的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地震灾害等级 |
2.1.2 地震应急响应阶段 |
2.1.3 应急响应能力 |
2.2 基本决策方法 |
2.2.1 头脑风暴法 |
2.2.2 德尔菲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3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模糊综合评判法 |
2.3.3 数据包络分析法 |
2.3.4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
2.3.5 灰色综合评价法 |
2.3.6 几种比较新的综合评价方法 |
2.4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3.2 评价指标的类型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1 一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
3.3.2 体系的初步构建 |
3.3.3 体系的修正 |
3.4 指标内涵和评价标准 |
3.4.1 政府应急响应能力 |
3.4.2 社区应急响应能力 |
3.4.3 救援力量应急响应能力 |
3.4.4 群众应急响应能力 |
3.5 小结 |
第四章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4.1 样本数据的分析检验 |
4.1.1 样本数据信度分析 |
4.1.2 样本数据效度分析 |
4.1.3 专家权威性和样本修正 |
4.2 构造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 |
4.3 评价指标权重排序 |
4.4 结果分析 |
4.4.1 本文结论与原始数据的对比 |
4.4.2 样本筛选与分类对比 |
4.4.3 政府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实例分析 |
5.1 灾情回顾 |
5.2 四次地震政府应急响应情况对比 |
5.3 四次地震政府应急响应能力评价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第一次调查问卷内容 |
附录2 第二次调查问卷内容 |
附录3 标准草稿 |
附件4 第二次调查问卷结果原始数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4)中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肺结核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2004-2016年中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
2.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2 结果 |
第三章 肺结核地理分布专题研究 |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3.2 结果 |
第四章 中国肺结核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第五章 讨论 |
5.1 2004-2016中国乙类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情况 |
5.2 我国肺结核患者空间分布 |
5.3 东中西三地区肺结核流行情况 |
5.4 肺结核空间自相关分析 |
5.5 基于ARIMA模型对中国肺结核流行情况的预测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新世纪蒙汉文《内蒙古日报》与《人民日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 第一编 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立法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中国大陆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立法进程 |
第一章野生动物保护立法进程 |
第一节起步发展期(1949~1977) |
第二节全面建设期(1978~1999) |
一、有关非法狩猎、走私的规定 |
二、《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条例中的规定 |
三、有关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规定 |
第三节繁荣创新期(2000~至今) |
一、打击非法捕猎、走私野生动物力度增加 |
二、野生动物保护地方立法繁荣发展 |
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全面建设 |
(一)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的重要通知 |
(二)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 |
(三)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有关规定 |
四、其他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规定 |
(一)关于肇事野生动物补偿工作 |
(二)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及网络救助 |
(三)关于自然灾害中的野生动物保护 |
(四)关于禁食野生动物的规定 |
第二章农场动物保护立法进程 |
第一节起步恢复期(1949~1965) |
一、农场动物保育的有关规定 |
二、发展农场动物养殖的有关规定 |
三、农场动物屠宰、防疫的有关规定 |
四、关于农场动物的其他规定 |
第二节曲折停滞期(1966~1976) |
第三节全面建设期(1978~1989) |
一、农场动物养殖发展的有关规定 |
二、农场动物生存发展基本问题的有关规定 |
三、农场动物防疫的有关规定 |
四、农场动物用药管理的有关规定 |
第四节迅猛发展期(1990~1999) |
一、农场动物种畜禽管理的有关规定 |
二、农场动物防疫检疫的有关规定 |
三、农场动物屠宰管理的有关规定 |
第五节繁荣创新期(2000~至今) |
一、农场动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的有关规定 |
(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
(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
二、农场动物用药管理的有关规定 |
三、农场动物防疫免疫管理的有关规定 |
四、《畜牧法》的有关规定 |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有关规定 |
(二)种畜禽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的有关规定 |
(三)畜禽养殖的有关规定 |
(四)畜禽运输的有关规定 |
(五)质量安全保障的有关规定 |
五、其他涉及农场动物福利的有关规定 |
第三章实验动物保护立法进程 |
第一节起步发展期(1979~1982) |
第二节全面建设期(1983~2005) |
一、实验动物立法体系全面建设 |
(一)专门规范实验动物管理的立法出台 |
(二)实验动物管理地方立法全面建设 |
(五)其他立法中的对于实验动物管理的相关规定 |
二、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建立 |
(一)七部委共同制定的部门规章——《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出台 |
(二)地方性立法中关于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关规定 |
(三)其他地方性立法中的实验动物相关规定 |
四、《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 14925-2001)》的发布 |
第四节繁荣创新期(2006~至今) |
一、有关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的提出 |
二、实验动物的地方性立法繁荣发展 |
第四章伴侣动物保护立法进程 |
第一节快速发展期(1980~1999) |
一、伴侣动物传染病防治的有关规定 |
二、伴侣动物的出入境检疫的有关规定 |
三、伴侣动物的运输管理的有关规定 |
四、伴侣动物限制管理的有关规定 |
第二节全面繁荣期(2000~至今) |
一、伴侣动物的饲料管理的有关规定 |
(一)国务院各部委相关公告中的有关规定 |
(二)对伴侣动物饲料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监管和通报 |
二、伴侣动物的诊疗、用药管理的相关规定 |
(一)《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
(二)地方性立法中动物诊疗的有关规定 |
(三)伴侣动物用药管理的有关规定 |
三、伴侣动物防疫检疫的有关规定 |
(一)狂犬病防治的有关规定 |
(二)伴侣动物进出口检疫的有关规定 |
四、地方立法中关于伴侣动物管理的有关规定 |
第五章工作动物保护立法进程 |
第一节起步发展期(1949~1977) |
第二节全面建设期(1978~1999) |
一、工作动物的饲料方面 |
二、工作动物防疫、检疫的相关规定 |
三、工作动物管理的相关规定 |
四、工作动物运输的相关规定 |
第三节繁荣创新期(2000~至今) |
一、导盲犬的相关规定 |
二、检疫犬的相关规定 |
三、搜救犬的相关规定 |
第六章娱乐动物保护立法进程 |
第一节观赏动物保护的立法简述 |
第二节演艺动物保护的立法进程 |
第二部分中国港澳台地区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立法进程20 |
第一章中国香港地区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立法进程 |
第一节中国香港地区动物保护法制建设进程概述 |
一、香港动物保护法制建设进程概述 |
二、动物保护立法中最核心的一部法律——《防止残忍对待动物条例》的相关规定 |
(一)防止残忍对待动物的一般性规定 |
(二)残忍对待动物的法律责任 |
第二节中国香港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制建设进程 |
一、《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 |
二、《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
三、《渔业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 |
四、《捕鲸业(规管)条例》的相关规定 |
五、其他法律中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规定 |
第三节中国香港地区驯养动物的法制建设进程 |
一、香港地区农场动物福利的法律规定 |
二、香港动物运输保护的法律规定 |
三、香港动物屠宰保护的法律规定 |
四、香港实验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定 |
第二章中国台湾地区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立法进程 |
第一节中国台湾地区动物保护法制建设进程概述 |
第二节中国台湾地区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制建设进程 |
第三节中国台湾地区驯养动物保护的法制建设进程 |
一、中国台湾地区动物福利保护法制概述 |
二、中国台湾地区农场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定 |
三、中国台湾地区实验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定 |
四、中国台湾地区动物运输保护的法律规定 |
五、中国台湾地区动物屠宰的法律规定 |
(8)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 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内涵 |
(二) 应急管理与应急机制 |
三、相关研究动态 |
(一) 国内外有关应急管理体系及应急机制的研究 |
(二) 边疆民族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 |
四、论文研究方法 |
五、论文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边疆民族地区概况及一般危机情境 |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基本概况 |
一、行政区划及特点 |
二、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状况 |
三、人口、民族与宗教基本状况 |
第二节 环境安全与自然灾害 |
一、生态破坏严重,生存环境恶化 |
二、自然灾害频发,危害严重 |
第三节 经济发展现状与经济安全问题 |
一、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二、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隐患与问题 |
三、经济发展"铁三角"及金融安全问题 |
第四节 社会发展现状与公共安全 |
一、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现状及不足 |
二、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潜藏的其他社会安全隐患 |
第五节 跨境犯罪问题严重,影响恶劣 |
一、非法走私贸易问题 |
二、毒品犯罪问题 |
三、非法移民问题 |
第二章 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现状及其特殊性分析 |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现状 |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情况 |
二、应急组织体系建设现状 |
三、突发事件预防、预测与预警机制现状 |
四、政府应急指挥协调机制现状 |
五、应急保障机制现状 |
六、应急参与机制现状 |
第二节 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建设特殊性 |
一、安全形势严峻,应急机制责任重大,意义特殊 |
二、客观条件限制,创构应急机制难度大,任务艰巨 |
三、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对应急机制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高 |
四、宗教文化及民族风俗因素影响广泛,对应急机制创新性要求高 |
第三章 基于大安全观视角下的应急机制 |
第一节 大安全观及其对应急机制诉求 |
一、大安全观基本界定 |
二、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大安全观对政府及边疆民族地区应急管理机制的诉求 |
第二节 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应急体系及机制的建构 |
一、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法制的完善 |
二、边疆民族地区政府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 |
三、边疆民族地区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四、边疆民族地区应急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构 |
五、边疆民族地区应急处置机制及其实现途径 |
六、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恢复与重建体系的构建 |
第四章 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关键环节及创构思路 |
第一节 构建多系统应急信息监测与疏导机制 |
一、信息监测与疏导机制的意义及当前存在问题 |
二、多系统、网络化政府安全信息传播与疏导体系的构建 |
三、高度重视对互联网信息监控体系的建设 |
四、完善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连续一致 |
五、注重宣传媒体的正面导向功能,建立健全政府应急信息科学疏导机制 |
第二节 构建民族地区特色的应急联动机制 |
一、应急救援中的联动机制的构建 |
二、完善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 |
第三节 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应急培训机制 |
一、多元培训体系的构建 |
二、政府对应急培训的支持与激励机制 |
第四节 构建外部介入引导机制 |
一、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中的外部环境介入 |
二、边疆民族地区外部环境介入的处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的紧急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 辛悦.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现代化 ——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京津冀地区为例[D]. 刘向东. 天津大学, 2020
- [3]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研究[D]. 王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0(02)
- [4]中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肺结核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D]. 言晨绮. 南华大学, 2019(01)
- [5]新世纪蒙汉文《内蒙古日报》与《人民日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D]. 肖花.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6]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 第一编 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立法进程[A]. 孙江,王利军,李军波. 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 2012
- [7]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J]. 蒋巍. 中国作家, 2010(08)
- [8]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 刘宏杰.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3)
- [9]论紧急状态的宣布时刻——以我国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为分析对象[J]. 王旭坤. 行政法论丛, 2008(00)
- [10]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辑要(上)[J].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中心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2004(33)